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外周持续性伤害刺激可使初级感觉传人神经末稍释放大量谷氨酸,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并促进其释放神经活性物质和促炎性细胞因子,通过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电。化学信号转导参与伤害性信号调控,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诱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或凋亡,目前对谷氨酸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神经痛模型(CCI)组: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假手术(Sham)组:未结扎坐骨神经,每组10只。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1、3、5、7、14 d(分别记为T0、T1、T2、T5、T7、T14)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测定右后肢热刺激回缩潜伏期(PWTL)、电刺激回缩阈值(PWET),并于T14取L4-5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x43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CCI组T1-14PWTL缩短、PWET降低(P<0.01),Sham组T1-5PWTL缩短、PWET降低(P<0.01),T7后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CCI组右侧脊髓背角GFAP、Cx43染色均强于Sham组,且主要集中在Ⅰ-Ⅱ层。CCI组右侧脊髓GFAP、Cx43阳性染色面积均大于Sham组(P<0.01),CCI组、Sham组GRAP阳性染色面积分别占(29±7)%、(19±5)%、Cx43阳性染色面积分别占(17±3)%、(4±1)%。两组左侧脊髓GFAP与Cx43染色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Cx43与GFAP增加,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可能在神经痛的形成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对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取新生2~3dWistar大鼠40只T12~L5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3周。将细胞随机分六组:NMDA组(N组),氯胺酮组(K组)、NMDA加不同浓度氯胺酮组(标记为NK1~NK3组),对照组(C组)。加药后培养30min或24h取各组细胞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细胞化学观察Bcl-2/Bax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和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结果 与C组比较,N组细胞发生大量凋亡(P〈0.01),Bax强阳性表达,Bcl-2阴性表达,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Ca^2+]i显著升高(P〈0.01)。与N组比较,NK2、NK3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或P〈0.01),Bcl-2阳性表达,Bax阴性表达,[Ca^2+]i低(P〈0.05或P〈0.01),SOD活性增加(P〈0.01),MDA含量低(P〈0.01)。结论 氯胺酮抑制激活的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Ca^2+超载,增强Bcl-2蛋白表达,抑制NMDA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体外培养的吗啡慢性处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于融合状态,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不加吗啡)和吗啡依赖模型A、B1、B2、B3、C1、C2、C3组,48h后各组培养液均换成Neum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A组不加任何药物,B1、B2、B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1、10μmol·L-1的吗啡,C1、C2、C3组分别加入0.4、4、40μmol·L-1的氯胺酮,后6组加药15 min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1纳络酮。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潜分析法测定各组细胞外液中谷氨酸含量。结果 对照组谷氨酸含量[(2.52±0.33)μmol·L-1]与A组[(2.61±0.27)μmol·L-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1、B2、B3组内谷氨酸的含量均升高,其中B1组谷氨酸含量[(6.36±2.19)μmol·L-1]与A组[(2.61±0.27)μmol·L-1]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2、B3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1、C2、C3组内谷氨酸含量则随着氯胺酮预处理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调节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变化来参与吗啡依赖和戒断反应,而氯胺酮则通过减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来发挥抗戒断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对吗啡耐受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吗啡耐受过程中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A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B组(慢性吗啡耐受模型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C、D、E三组:吗啡用药均同B组,吗啡注射30 min后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1氯胺酮。各组给药,每日重复2次,连续9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B组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染色较A组深,其阳性产物表达相对面积(6.35±0.35)与A组(3.39±0.24)相比增加了88%(P<0.01)。D组、E组第9天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面积分别比B组降低34%和45%(P<0.01).结论 吗啡耐受的机制可能涉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氯胺酮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而具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及其与突触重塑的关系。方法1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制备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组)。定期观察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所有大鼠第14天测定痛阈后行组织灌注固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同时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囊泡蛋白———突触体素在脊髓组织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CI组在第4天痛阈明显降低,此后痛阈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即痛敏状态。(2)CCI组GFAP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脊髓患侧背角浅层,其吸光度值(5.74±0.36)与对照组(3.98±0.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表达的分布与上述GFAP阳性分布基本一致。(3)CCI组患侧GFAP阳性细胞的周围有密集的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后者吸光度值(21.13±0.85)与对照组(12.66±1.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CI后脊髓背角突触体素和GFAP的表达均明显增多,两者可能同时参与了病理性神经痛及其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共同组成的胶质瘢痕,是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重要因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TGF-β、Rheb-mTOR等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并受到细胞外基质中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抑制作用的影响。细胞周期调控是近年报道的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促进轴突再生的重要手段,而降解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分泌的多种抑制性蛋白,尤其是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则早已受到关注。胶质瘢痕对于脊髓损伤的修复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干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时机亦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骨癌痛产生与维持的机制.方法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经大鼠体内腹水传代增殖,种植于大鼠左侧胫骨建立胫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35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5)、热杀死肿瘤细胞组(K组.n=15)、胫骨癌痛组(P组,n=15).C组选取5只大鼠,K组和P组于种植后第6天、第12天和第18天随机取5只大鼠测定左后足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大鼠,取左侧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K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及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组比较,P组于种植癌细胞后第6天、第12天及第18天时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降低,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升高(P<0.01).与种植癌细胞后第6天比较,种植癌细胞后第12、18天时P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下降,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升高(P<0.01),而P组种植癌细胞后第12天与第18天比较,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与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胫骨癌痛的产生与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n=24),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CCI)前1d、CCI后1、4、7、14、28d各随机取4只大鼠,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后立即处死大鼠,取L4,5脊髓,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以反映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CCI后1d术侧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开始下降,机械痛阈CCI后7d下降至最低,热痛阈CCI后4d下降至最低,CCI后28d仍处于较低水平(P〈0.05或0.01);手术组术侧脊髓后角GFAP表达于CCI后4d开始增加,至CIC后7d达高峰,至CCI后28d仍维持于高水平(P〈0.05)。结论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20)、疼痛组(n=20)、干扰组(n=20),完全福氏佐剂和3%角叉菜胶前列腺内注射造成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脊髓插管给药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干扰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大鼠,免疫荧光法观察正常组、疼痛组、干扰组脊髓节段(L6和S1)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P物质的分布,并用放射免疫法观察3组脊髓背角P物质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阳性细胞数疼痛组明显增加(P<0.01),而干扰组较疼痛组明显减少(P<0.01),P物质主要表达于脊髓背角且疼痛组明显增多(P<0.01),干扰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60只,体重230~270 g,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异丙酚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致伤大鼠脊髓,打击后30 min,异丙酚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1%异丙酚60 mg·lg-1·h-1 1 h,其余2组持续输注0.9%生理盐水6 ml·kg-1·h-1 1 h.应用斜板实验评分法和BBB联合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结果 异丙酚组行为学评分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各时点单位面积凋亡细胞数均升高(P<0.01);与脊髓损伤组相比,异丙酚组各时点单位面积凋亡细胞数均降低(P<0.05);脊髓损伤组脊髓病理损伤较异丙酚组重,可见大量神经元坏死.结论 持续静脉输注1%异丙酚60 mg·kg-1·h-1 h可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清洁级Wiser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组),每组30只,采用改进的Zivin等的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的同时A组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于再灌注6h、1d、2d、3d、7d时处死6只大鼠。根据Tador评分评价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电镜下观察脊髓的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cyclinD1阳性细胞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结果A组脊髓损伤及后肢神经功能损伤均较B组轻,A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cyclinD1表达均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脊髓cyclinD1表达,抑制神经细胞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脊髓星型胶质细胞(AST)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建立慢性吗啡耐受大鼠模型,用丙戊茶碱(propentofylline)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后角AST活性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用热辐射抬足法测定痛阈。结果 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呈强阳性,丙戊茶碱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并且可以使吗啡耐受过程中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减少。结论 吗啡耐受的机制可能涉及脊髓AST的激活,丙戊茶碱可能通过抑制脊髓AST激活而具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慢性期腹主动脉对Ca2 、K 收缩力改变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脊髓T4损伤组(SCI组,咬除T4椎板,横切T4脊髓),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进行横切)。取大鼠腹主动脉,测定血管环对Ca2 、K 敏感性以及丙泊酚的反应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环对Ca2 反应性升高(P<0.05,P<0.01),量效曲线左移,Emax增大(P<0.01);30、60mmol/LKCl刺激下,SCI组血管环收缩力较大(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血管环对丙泊酚的舒张作用更敏感(P<0.05,P<0.01),量效曲线左移,Emin减小(P<0.01)。结论血管对Ca2 、K 等反应性升高可能是高位SCI大鼠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原因;SCI大鼠血管对丙泊酚的舒张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被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刺激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ST)在丙泊酚 作用下兴奋性氨基酸(EAA)的释放情况。方法 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AST,分为TNF α终浓度 为1μg/L及丙泊酚终浓度为25μmol/L组(TP组),TNF α终浓度为1μg/L组(T组),乳剂对照组 (intralipid,0.2ml/L,L组),空白对照组(C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培养细胞在0、30、60、 120min时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释放量。结果 与C组相比,L组的Glu、Asp释放量无 显著性差异(P>0.05);T、TP组Glu、Asp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T组相比,60、120min 时,TP组Glu、Asp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TNF α刺激AST释放EAA,而丙泊酚对此 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丙戊茶碱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40只,月龄2月,雌雄不拘,体重180-200 g,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 mg/kg以制备大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丙戊茶碱组(PP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月龄D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PP组和DM组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第28天开始,每天分别腹腔注射丙戊茶碱10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1周.于注射链脲佐菌素前(TI)、注射链脲佐菌素后2、7、14、21、28、35 d(T2-7)时取尾静脉血样0.1 ml测定血糖水平;于T1、T3-7,时测定大鼠右后爪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T7时处死大鼠,取L4,s脊髓制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 与TI时比较,DM组和PP组L2-7时血糖水平升高,T4-7时PWT降低(P<0.01);与NC组比较,DM组和PP组T2-7时血糖水平升高,T6,7时PWT降低,T7时GFAP表达上调(P<0.01);与DM组比较,T7时PWT升高,GFAP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丙戊茶碱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小鼠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脊髓神经元取自孕14d胎龄小鼠的胎鼠,于含B27的神经细胞培养基中培养7d后,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组);50μmol/L异丙酚组(P50组);TNF-α组(TNF-α组);25μmol/L异丙酚+TNF-α组(P25+TNF-α组);50μmol/L异丙酚+TNF-α组(P50+TNF-α组);100μmol/L异丙酚+TNF-α组(P100+TNF-α组),各组中加入相应终浓度的异丙酚孵育30min,再加入TNF-α至终末浓度为2000U/ml,培养24h后,采用碘化丙锭/Hoechst 33342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Bcl-2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TNF-α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降低(P〈0.01),不同浓度异丙酚预先给药可减弱TNF-α诱导的上述改变(P〈0.05)。结论异丙酚可抑制TNF-α诱导小鼠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脊髓结构对福尔马林痛刺激的反应及异丙酚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及c-fos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2.5%福尔马林注射于大鼠一侧前爪掌心皮下组、福尔马林痛刺激后腹腔注射异丙酚组、福尔马林痛刺激后腹腔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异丙酚后再行福尔马林痛刺激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异丙酚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6组,取脊髓切片。结果:(1)予福尔马林痛刺激后,刺激侧脊髓背角出现大量Fos免疫样阳性神经元,I层及Ⅱ层外带的内侧部最为密集;(2)痛刺激之前或之后给予异丙酚,脊髓背角各层Fos免疫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减少(P<0.01),痛刺激之前给药效果优于痛后给药(P<0.05);(3)单纯腹腔注射异丙酚或生理盐水,脊髓未见或偶见Fos免疫样阳性神经元。结论:同侧相应脊髓节段的某些神经元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异丙酚可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产生一定的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慢性神经痛大鼠触诱发痛痛阈及其脊髓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空白对照;Ⅱ、Ⅲ、Ⅳ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术后第7天,Ⅰ、Ⅱ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1,Ⅲ、Ⅳ组腹腔注射异丙酚50 ml·kg-1或75ml·kg-1,每天一次共6 d。在术后第6、10和12天,使用Von Frey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触诱发痛痛阈,比较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大鼠痛阈的影响。术后第12天取L4-5和L5-6节段脊神经节和脊髓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各组大鼠脊髓组织iNOS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第10和12天,Ⅲ、Ⅳ组大鼠双侧的痛阈值高于Ⅱ组(P<0.05);术后第12天,Ⅲ、Ⅳ组大鼠脊髓组织iNOS mRNA表达低于Ⅱ组(P<0.05)。结论 异丙酚通过抑制脊髓组织iNOS mRNA转录,降低其表达,而起到一定的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