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38例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4年5月至1996年12月,我院胃镜室共做胃镜检查22680例,发现早期胃癌38例,全部为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诊断符合我国胃癌病理标准,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与性别:38例早期胃癌中,男25例,女13例,男女之比1.9:1。平均年龄为49.5岁,其中40岁以上30例,占78.95%。病程:1个月内3例(7.89%),~6个月26例(68.42%),~12个月6例(15.79%),~3年2例(5.26%),3年以上1例(2.63%)。预后:全部病例手术治疗并行随访,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分析40例手术切除小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其中32例随访1-18年(中位数9年)1,3,5,10年生存率,≤5cm(18例)为88.9%,44.4%,22.2%及5.6%,≤3cm(9例)为100%,66.7%,33.3%及22.2%,≤2cm(5例)为80.0%,40.0%,40.0%及20.0%,总体生存率为90.0%,56.3%,28.1%及12.5%,1,3,5年复发率为:≤5cm为22.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早期胃癌71例术后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老年人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及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 分析1973~1999年我院收治的71例早期胃部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随诊资料。结果 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早期胃癌46例,占64.8%。71例中粘膜癌53例,占74.6%,无淋巴结转移;粘膜下癌18例,占25.4%,淋巴结转移2例,病变部位以胃窦部最多,为32例(45.1%)。组织学分型:管头腺癌43例(60.6%),多原发癌5例(7.0%)。一残胃吻合口炎31例(43.7%),残胃排空障碍7例,吻合口糜烂6例,吻合口溃疡4例,反流性食管炎3例,残胃癌3例,体重下降14例,贫血9例,近端胃切除患得术后并发症多于远端胃切除者。结论 增加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随诊频度,胃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多于远端胃切除者。结论不增加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  相似文献   

4.
青年女性胃癌 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青年人胃癌报道有上升趋势,但有关青年女性胃癌的内镜病理特征报道很少。我院近12年间经胃镜检查病理学证实的青年人胃癌88例,女性胃癌33例,占37.5%。现将33例青年女性胃癌的内镜病理特征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3例,年龄16~35岁,平均27.5岁。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最多见,26例(78.8%),纳差、消瘦11例(33.3%),呕血、黑便9例(27.3%),吞咽困难2例,腹水4例。病程最短6h,最长5年,平均6.5个月。肿瘤部位、肉眼及组织学类型见表1。33例中在外院漏诊误诊者18例,…  相似文献   

5.
115例老年人胃息肉临床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 对3642名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检出胃息肉患者115例,随访2~10年,平均随访6.5年,对所发现的胃息肉根据情况均进行内镜下切除(钳除或电切),送病理检查。结果 对3642例老年人行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患者115例,检出率为3.2%;其中炎性、增生性、腺瘤性息肉分别占60.8%、33.6%、5.6%;息肉部位分别为贲门13.3%、胃底20.  相似文献   

6.
心脏直视手术后纵隔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感染是心脏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虽较不常见(08%~15%)[1],但死亡率较高(243%~90%)[2]。我院1989年6月至1996年6月在1753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15例(086%),死亡5例(3333%)。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0年起经内镜治疗早期胃及食管癌20例,现就有关治疗经验与技巧进行探讨。临床资料: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40~74岁;病灶<1cm9例,1~1.5cm9例,2cm2例;胃癌11例中Ⅰ型3例,Ⅱb型3例,Ⅱc型5例;食管癌g例中0-I型及0-Ⅱa型各1例,0-Ⅱb型7例。术前均经内镜病理证实。高频电切14例,微波凝固治疗6例。随访显示:全组病例均存活,生存5年以上2例,其中微波治疗组1例复发;3~5年7例,其中高频电治疗组1例复发;2~3例5例,1~2年6例。全组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TIPS术治疗50例,其中4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门静脉海绵窦样变,45例有反复呕血及黑便史,5例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6例有中-大量腹水。结果:(1)45例门静脉建立有效分流,成功率为90%。门静脉主干压力从术前的3.95±0.85kPa降至2.33±0.72kPa(P<0.001)。(2)胃镜检查TIPS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为41.43%,减轻为37.9%。(3)术后腹水消失或减轻为62%。(4)并发症与操作有关的为12%,总发生率为36%。(5)术后肝功能观察:血清总胆红质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随访1993年3月至1994年3月置入Gianturc-RoschZ型、网型支架的24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2个月者20例,支架狭窄、闭塞率半年为20%,1年为55%;复发出血8例为40%。1994年4月至1995年1月置入wallstent支架的21例中,尚无支架闭塞及反复出血。全组现共死亡8例,死亡率为15.6%  相似文献   

9.
早期高位胃癌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作者报告26例早期高位胃癌的内镜资料,对其诊断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近5年经内镜、活组织检查、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及手术病理确诊26例早期高位胃癌,男性23例,女性3例,男女之比为7:1.6。年龄25~76岁,平均56岁。2.内镜检查:病灶位于胃底小弯10例,占38.5%;前壁3例,占11.5%;后壁2例,占7.7%;底体交界处3例,占11.5%;贲门口8例,占30.8%。病灶类型:按日本内镜学会早期胃癌分型标准分型,Ⅰ型与Ⅱa型14例,占5…  相似文献   

10.
胃舒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2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舒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胃舒胶囊(6粒,po,3次/d×2wk×2)治疗PU236例(男192例,女44例;年龄18岁~74岁,平均32岁±7岁;病程1a~15a,平均49a±35a;DU106例,GU83例,CU47例),用纤维内镜观察不同证型PU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胃舒胶囊两个疗程,对消化道症状改善率达912%~100%,溃疡愈合率达928%,对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胃热炽盛和瘀血阻络各型的治愈率分别为928%,935%,942%,800%和857%.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咪替丁加胃必治组(P<001).结论胃舒胶囊治疗PU具有显著疗效,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保护胃粘膜,中和胃酸和杀灭Hp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体表胃电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体表胃电图,探讨F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3名DF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DigtlapperEGG记录仪进行EGG检查,检查时间为餐前半小时、餐后回小时,试餐4%Kcal(50g火腿肠、营多牌方便面1包、400ml开水)。结果健康组餐前主频(pF)、主功率(DP)、正常节律百分发比(N%)为:2.9±0.1cpm、57.6±15.2bp、90.9±1.9%;餐后:3.010.ICpm、212.78±72.5bp(P<0.01)、92.6±2.1%。FD组餐前DF、DP、N%为:2.8±0.1cmp、489.1±157.9bp、81.86±5.5%;餐后分别为:3.1±0.2cpm、475.5±122.3bp、67.5±4.4%(P<0.05)。结论m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此种节律紊乱主要表现在餐后功率降低及正常节律百分比下降,提示FD患者可能存在胃肌电活动异常。EGG作为一种无创性胃动力检查方法,可用于FD患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混合感染标本中HCV基因型情况。方法采用了根据HCV5′端非转译区基因组所设计的反相探针杂交测定方法(INNOLiPA,HCVⅡ),对来自六个地区的17份抗-HCV和抗-HIV-1双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分型研究。结果在17份标本中,7份(41.18%)为I(1b)型病毒,5份(29.41%)为Ⅱ(2a/2c)型病毒,5份(29.41%)为I型(1b)和Ⅱ(2a/2c)混合型病毒。结论发现HCV与HIV-1合并感染标本中存在I(1b)型、Ⅱ(2a/2c)型以及I(1b)型与Ⅱ(2a/2c)型混合型HCV。值得注意的是对α-干扰素治疗不敏感并且较易趋于导致严重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Ⅱ型HCV感染的比率占70.58%(12/17)。  相似文献   

13.
应用短期培养的人胎儿胰岛组织脑内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30例,年内有效26例(87%);移植后2~3年随访21例,有效17例(81%),失效4例(19%);4~5年随访18例,有效15例(83.3%),失效3例(16.7%);6~7年随访15例,有效9例(60%),失效6例(40%)。在移植有效病例中,有效维持时间为4.9±1.7(1.2~7)年,11例完全或间断停用胰岛素治疗达0.3~7(3.12±1.96)年,其中超过3年者6例。结果表明,脑内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移植物在部分患者脑内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4.
肝硬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2例,出血后6小时~1周内行胃镜检查及硬化剂治疗。检查证实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明显糜烂14例(22.6%),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9.7%)。9例(14.5%)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7例(11.3%)为双因素性出血,表明将肝硬变上消化道大出血一概推断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片面的。作者强调早期内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当归提取液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当归提取液(EAS)对酶解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当EAS为132,116和18时,使INa峰值(INamax)从6.98±1.32nA分别降至5.77±1.33,5.28±1.15和3.82±1.45nA(n=6,P<0.01);使ICa-L的峰值(ICa-Lmax)从1005.0±196.5pA分别降至880.1±105.8,597.0±110.5和364.2±98.3pA(n=6,P<0.01)。EAS使INa、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均不改变其激活、峰值和反转电位。以上结果表明EAS对INa和ICa-L具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这可能是EAS具有某些药理效应的离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p53,cerbB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浅表性胃炎16例,肠上皮化生22例,异型增生14例,早期胃癌18例及进展期胃癌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WarthinStary银染色法检测Hp,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cerbB2的基因表达产物.结果Hp,p53,cerbB2在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各为500%,00%,00%;在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各为591%,227%,136%;在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各为857%,643%,286%;在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各为167%,333%,111%;在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各为50%,525%,550%;在癌旁粘膜的Hp检出率为867%;在癌前病变中,Hp阳性组的p53,cerbB2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结论Hp感染参与了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发展;Hp感染可引起野生型p53基因失活和cerbB2基因激活,从而导致胃粘膜的癌变.  相似文献   

17.
胃部手术后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20年来,我院共行胃镜检查32252例次,其中胃部手术后患者内镜检查1032例,发现胃肠吻合口和残胃有多种病变,现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896例,女136例,年龄17~85岁。临床症状:腹痛736例(71.32%),呕吐155例(15.20%),呕血33例(3.20%),黑便105例(10.17%),消瘦117例(11.33%)。术前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720例(69.76%),胃癌263例(25.48%),上消化道出血20例(1.93%),胃血管性疾病8例(0.77%),…  相似文献   

18.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至1997年7月 ,我院共进行胃镜检查7811例 ,其中食管贲门癌术后204例(2.6 %)现报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04例中男142例 ,女62例 ,男女之比为2.29:1,年龄39~72岁 ,平均55岁。胃镜检查时间为术后2个月~15年不等 ,中位时间为3年。其中贲门癌切除术食管远端吻合44例 ,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近端吻合160例 ,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56例 ,黑便2例 ,消瘦3例 ,贫血5例 ,吞咽障碍45例 ,胸骨后痛38例 ,反酸33例 ,无症状22例。2.胃镜检查结果 :204例术后胃镜检查中 ,吻合口炎…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36例经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内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19~72岁,平均45±0.5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球后溃疡2例,胃溃疡18例,残胃吻合溃疡2例,幽门管溃疡4例。出血量>2000ml者27例,<2000ml者6例,出现失血性休克3例。按Forrest修正分类法出血属Ⅰa(喷射性动脉出血)2例,Ⅰb(渗出性出血)25例,Ⅱc(褐黑色血痂)9例。方法与结果:于末次出血24~48小时行胃镜检查,对失血性…  相似文献   

20.
芹灵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2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芹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应用芹灵冲剂(水芹等两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男84例,女18例;年龄16岁~54岁,其中20岁~45岁87例(774%);病程6mo~5a,其中1a~4a者78例(656%);全部病例治疗前肝功能均不正常,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食少纳差,全身无力等.治疗组服药1~2包(相当生药10g/包),3次/d,30d为1疗程,一般2~3个疗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0岁~65岁.治疗前肝功能均不正常,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病程6mo~6a;服用益肝灵4片,3次/d,疗程同上.每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复查肝功能和乙肝抗原抗体一次.在治疗中均辅用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保肝药物.结果经芹灵冲剂治疗2~3疗程后,显效46例,有效5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1%.所有病例降酶率为961%,退黄率为980%;HBsAg转阴率为451%、HBeAg为539%,抗HBc为486%.服药期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芹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退黄降酶、抗乙肝病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