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呃逆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针刺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而对照组只采取针刺治疗,针刺穴位、操作手法及治疗时间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剂是从整体调整脏腑入手,针刺是从局部疏通经络入手,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罗谦辅论述旋覆代赭汤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  相似文献   

3.
程英锐  刘爱萍 《光明中医》2010,25(1):120-121
中风患者在经过抢救后,病情渐渐稳定时,又经常出现频频呃逆(膈肌痉挛)的表现,近年来我们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中风呃逆46例,皆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海泉穴加旋覆代赭汤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海泉穴为主,用30号毫针,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0.5~1寸,稍作捻转不留针.中药治疗以旋覆代赭汤为主随症加减.结果:痊愈4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海泉穴的作用机理虽不清楚,但临床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杨玉坤 《光明中医》2014,(5):985-986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均行常规治疗(口服甲氧氯普安片并足三里穴注射654-2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旋覆代赭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风患者在经过抢救后,病情渐渐稳定时,又经常出现频频呃逆(膈肌痉挛)的表现。近年来我们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中风呃逆46例,皆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金全 《新中医》2004,36(1):62-62
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多。自1998年1月以来,笔者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为本院住院的中风急性期患者。呃逆持续发作超过24小时,经镇静剂、解痉剂或针刺等常规治疗无效者纳入观察。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3~76岁,平均66岁;病程2-14天;脑梗死者16例,脑出血者22例。  相似文献   

8.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功能和胃降逆,下气消痰。以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呃逆,苔白滑,脉弦虚为证治要点。现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笔者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呃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并丁香柿蒂散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开始对收诊的呃逆患者采用针刺并丁香柿蒂散合旋覆代赭汤综合治疗,对比以往单纯采用针刺或方药治疗。结果: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且呃逆缓解时间长,不易复发。结论:针刺并丁香柿蒂散合旋覆代赫汤治疗呃逆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30例310004浙江省肿瘤医院分院姜初明,马胜林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笔者近2年来用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化疗引起的顽固性呃逆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总结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1.
呃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现将我们的临诊体会简介如下. 1虚实互见,胃气上逆动膈是主因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其"哕"即指呃逆而言,亦指明胃气上逆是引起呃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针刺海泉穴加旋覆代赭汤治疗中风后呃逆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海泉穴加旋覆代赭汤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海泉穴为主,用30号毫针,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0.5~1寸,稍作捻转不留针。中药治疗以旋覆代赭汤为主随症加减。结果:痊愈4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海泉穴的作用机理虽不清楚,但临床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中风患者急性期出现顽固性呃逆的病例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顽固性呃逆的特点是呃逆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24h,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本症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具有病程长、反应剧烈的特点,致使患者痛苦难忍。笔者采用加减旋复代赭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伴发顽固性呃逆患者10例,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春梅  孟毅 《河南中医》2014,(7):1393-139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加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方法: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用山莨菪碱及维生素B6治疗,研究组用旋覆代赭汤及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呃逆发作次数、呃逆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灸结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组方为“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炙甘草三两,炙半夏洗半升,大枣十二枚,擘”。现临床用此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者,此方可降逆化痰,益气和胃,[1]。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显著疗效,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哕逆",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它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的短促声响,其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min[1].临床上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脑血管疾患等均可引起呃逆,也有见于手术后的患者.我院对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行脊柱外科手术后发生呃逆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五磨饮子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五磨饮子和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40例中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中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磨饮子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