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或不伴症状的心肌缺血是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 ,而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 ,因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易为病人和医师所忽视。本文收集我院 1994年 2月~ 1999年 10月确诊冠心病的 10 2例老年患者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 ,了解其SMI发作特征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4年 2月~ 1999年 10月间 10 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诊断依据 1980年全国内科学会建议 ,采用WHO的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ECG和其他检查确诊。其中男 73例 ,女 2 9例 ,年龄60~ 79( 64 .2± 4.6)岁。采用美国H…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109阵次SMI和28例中年冠心病患者30阵次SMI。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于中年组,以上午9~11时发作最频,其发作高峰与血浆儿茶酚胺生理高峰浓度时间一致,与心肌供血减少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发作SMI时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低于中年组,而且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有痛性心肌缺血时,提示运动不是主要诱因,SMI可诱发心律失常。结论临床不能根据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有无决定治疗及判断预后,及时发现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少心律失常,对防止猝死和心肌梗塞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506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的可能机理及与冠心病预后关系。方法:分析100例老年冠心病患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335次,SMI有75例,占75%。SMI发作有昼夜规律,受检查中81%有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占56%。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颇高。因它无症状易被忽视,预后不乐观,应定期监测,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5.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2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监测,检出有动态性缺血性ST段改变者148例,共有心肌缺血发作1259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947阵次,占75.2%,以6-12h为发作高峰。且随着年龄增大,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增多,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无症状,易被忽视,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组 10 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的结果是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缺血性 ST改变91.5%出现在活动状态 ;白昼发作明显多于夜间发作 ,占 91% ,其中 6∶ 0 0~ 12∶ 0 0发生的达 59.2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0 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男性 88例 ,女性2 0例 ,年龄 60~ 81(平均 69.3)岁。均符合 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并除外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洋地黄应用、左室肥厚、二尖瓣脱垂等所致的 ST段下移。1.2 方法采用美国 BI90 0 0型动态心电监测分析系统 ,选择 CM1、CM3、CM5导联 ,全信息连续记…  相似文献   

7.
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l)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7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DCG)。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Ⅰ组:单纯SMI;Ⅱ组:心绞痛患者伴有SMI;Ⅲ组:心肌梗死后有SMI发作。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634阵次,SMI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22%。发作高峰在上午6~12点,Ⅰ Ⅱ Ⅲ组的SMI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依次增加,心肌缺血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自昼。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作用。方法: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270例冠心病人连续监测24小时,并详细记录其检测时间内活动情况。结果:270例冠心病人中,有SMI的有182例;SMI发作的次数,ST下移最大,最长时间均以上午6-12点为多;ST段下移越严重,下移时间越长,合并室上性早搏越多,143例单纯SMT病人中有129例(90.2%)ST段下移发生于休息及日常轻度活动时。结论:SMI与心绞痛发作有同等的预生意义,可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加强其监测及治疗 。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一般元典型临床症状,较难确诊,易被忽视。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冠心病人的诊断作用已被世人所公认,有关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研究也更进一步深入。本文应用Holter检测冠心病人110例,以探讨冠心病人SMI发作时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院确诊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Holter记录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47例(29.4%),Holter检出心肌缺血103例(64.8%),缺血性ST段改变506阵次,其中SMI 351阵次(69.4%),有症状心肌缺血155阵次(30.6%);SMI的发作具有昼夜规律性,在凌晨6:00~12:00发作频率最高;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在ST段下移幅度及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SMI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有症状心肌缺血组高。结论老年人的SMI发生率较高,Holter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翔  黄晨  张阳阳 《心脏杂志》2002,14(5):390-39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对 2 5 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检出心肌缺血 16 7例 ,按临床情况分为 3组 : 组 :单纯 SMI; 组 :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 组 :心肌梗死后患者。结果 :SMI的发生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占 84 .3% ,发作时间主要是白天 ,以上午 6~ 12点发作最频 ,0~ 6点最少。 , , 组的心肌缺血程度 (SMI发作次数 ,缺血持续时间 ,ST段压低幅度 )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增加 ,而 SDNN和 HRVI依次递减。结果表明 ,心肌缺血程度与室早发生率呈正相关 ,与SDNN,r MSSD,PMN50 及 HRVI呈负相关。结论 :SMI是老年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应引起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老年患者相关临床特征和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216例老年冠心病SMI患者2~7(平均5.01)年。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肥厚、SMI持续时间、ST段压低程度等临床特征和动态心电图参数,并记录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7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7年累积再发心脏事件率为14.54%。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室肥厚、心肌梗死病史和高脂血症是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消除或减轻上述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老年男性冠心病(Ⅰ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Ⅱ组)及冠心病同时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Ⅲ组)患者各66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主要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MI发生率Ⅲ组〉Ⅱ组〉Ⅰ组(P〈0.05),Ⅲ组的SMI总次数与Ⅱ组、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MI持续时间Ⅲ组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发作高峰均在上午。日间SMI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夜间,夜间SMI发生比例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Ⅲ组昼夜SMI平均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均可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SMI的发生,尤其是夜间的发生:动态心电图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特别是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98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低(18.69%),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高(65.15%),主要为SMI;SMI发生高峰为上午8时,日间SMI发生明显多于夜间;睡眠及日间休息时SMI平均持续时间较活动时明显延长(P〈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其发生和持续时间有一定的规律,动态心电图是冠心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和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MI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CTA改变的关系。方法:利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筛选出S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同时对无SMI但存在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作为对照组,对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心肌缺血负荷值的增加,冠状动脉CTA改变程度加重,无SMI患者冠状动脉CTA阳性率较SMI患者明显较低。结论:SMI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CTA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和Holter资料。结果:(1)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06例(31.55%),Holter检出心肌缺血220例(65.48%);SMI发生率为69.09%,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30.91%;(2)SMI发作有明显生物节律,以清晨6-12时发作频率最高;(3)SMI发作时心率减慢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P<0.005);(4)SMI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3.4%。结论:Holt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后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比较 2 9例冠心病 CABG成功者术前与术后 1周、2~ 3周、2月及 3月等不同阶段 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 (5 .6± 2 .6天 )比较 ,异常 Q波和 T波低平、双向的发生在术后第 1周显著增多 (16 .7%与 11.5 % ,P<0 .0 5 ,8.0 %与 2 .6 % ,P<0 .0 1) ,此后 ,异常 Q波的发生显著减少 (P<0 .0 5 ) ,T波低平或双向的发生则持续到第 2~ 3周后恢复到术前水平。 ST段压低 >1.0 m m和 T波倒置在术后第 2~ 3周、第 2月显著增多(5 .5 %、6 .3%与 2 .3% ,P<0 .0 5 ;31.3%、2 7.0 %与 17.8% ,P<0 .0 1) ,此后 ST段压低者减少到术前水平 ,T波倒置非常显著地减少 (9.2 %与 17.8% ,P<0 .0 1)。结论 冠心病病人 CABG术后出现早期一过性异常 Q波、T波低平或双向、ST段压低变化 ,此后上述改变逐渐减少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段改变者56例,占91%,其中有症状者18例,占30%,无症状者42例,占70%,ST段压低共160阵,有症状19阵,占31%,无症状者41阵,占69%。结论冠心病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十分常见。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