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CD44是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在介导淋巴细胞归巢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CD44变异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从而对预后进行预测,对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变异体(CD44V)在宫颈癌的表达,发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中呈明显过表达,阳性率为78.9%,结果表明CD44V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粘附分子 CD44S 和 CD44V6 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CD44S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4例人胃癌组织及其27例转移淋巴结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CD44S和CD44V6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4%(16/44)和38.6%(17/44),且CD44S的表达与Lauren分型有关,其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3.6%(7/11)明显高于肠型胃癌27.3%(9/33) (P〈0.05),而  相似文献   

3.
研究卵巢癌细胞表达CD44与其粘附腹膜能力的关系。方法建立卵巢癌细胞体外粘附腹膜模型,比较3AO细胞和M951细胞的粘附差异,并用抗CD44单抗和秀明质酸酶进行阻断实验。结果腹膜上的透明质酸和卵巢癌细胞上的CD44分子与癌细胞的粘附能力密牙亲。结论卵巢癌细胞上的CD44分子参与了其粘附腹膜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CD44v6的表及其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5例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探讨粘附分子CD44v6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CD44v6阳性组的癌周间质细胞反应、癌周纤维反应程度显著低于阴性组;且阳性组的总生存率(P〈0.01)及无瘤生存率(P〈0.05)均低于阴性组。认为CD44v6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新指标:肿瘤细胞可能通过表达CD44v6,干扰癌周淋巴细胞识别、和癌周纤维反应的形成,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4S和CD44V6在胃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CD3、CD20、CD44S和CD44V6的经法观察47全。 低度恶 胃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工恶生为62%,差异显著(P=0.02),CD44V6在低度胃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6%,高度恶性为38%,差异显著(P=0.01)。CD44S在临床1期的阳笥率为30%,2~4期为75%,差异显著(P-0-.002)。结论  相似文献   

6.
CD44s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CD44s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明确CD44s在胃癌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应用抗CD44s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97例胃癌标本。结果显示部分正常胃腺体中下2/3的细胞膜和23.71%的胃癌细胞被染成棕红色,免疫反应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膜上;硬癌CD44s表达率较高,浸润型胃癌CD44s强表达率较显著;CD44s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CD44s强阳性表达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V6、CD44(H)在大肠和大肠腺瘤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大肠癌及44例大肠腺癌和肿瘤远切端正常大肠粘膜的CD44V6、CD44(H)的表达。结果 CD44V6和CD44(H)的阳性表达率:大肠癌〉大肠腺癌〉肿瘤远切端正常在肠粘膜,P均〈0.001。CD44V6显示与肿瘤浸润(Duks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有肿瘤转移组中,CE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D3εY171/P171点突变及bcl-2基因对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穿孔对CD78阴性的人JurkatT(JK)淋巴细胞转染CD3εY171/P171点突变的CD8ε融合分子,对表达野生型CD8ε融合分子的人TJK转染bcl-2基因分别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T1JK,TJK/bcl-2),利用CD8ε单克隆抗体刺激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CD3εY171/P1  相似文献   

10.
CD44基因在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Hof.  M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9):525-528
为探讨CD44基因在脑肿瘤的表达形式。作者用Northern,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huthern(RT/PCR-Southern)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转移相关因子CD44v在脑转移瘤和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和产生。结果显示,76例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全部表达CD44标准型(CD44s),无1例表达CD44v;相反,26例脑转移瘤中,22例表达CD44v。本研究提示:(1)CD44v普遍存在于转移性肿瘤;(2)无CD44v可能是原发性脑肿瘤罕见转移的原因;(3)CD44v作为转移促进因子可能成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新的、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1BBL/4-1BB信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D3单抗刺激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抗4-1BBL单抗阻断4-1BBL/4-1BB共刺激信号,流式细胞术检测阻断前后T、B细胞上4-1BB、CD40L、4-1BBL、CD40以及CD69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T细胞上CD6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4-1BB、CD40L和B细胞上4-1BBL、CD4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化后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表达升高更加明显(P<0.01);抗4-1BBL单抗阻断后4-1BB、CD40L表达明显下降(P<0.01),B细胞上CD40表达下降,与SLE未活化组和活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活化水平升高,4-1BBL/4-1BB信号对其活化状态维持可以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CD46 is not only identified as a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 which protects host cells from complement attack,but also a new co-stimulatory molecule for human T cells.CD3/CD46 co-stimulation can induce a T-regulatory 1 cell(Tr1)-specific cytokine phenotype in human CD4+ T cells.However,the role of CD46 as a co-stimulatory molecule in the modulation of the acquired immunity,such as transplant immunology,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CD4+ T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CD46-transgenic C57BL/6 mice by magn...  相似文献   

13.
刘增荣  雷霞  杨洁  刘青松  刘剑平 《医学综述》2013,19(18):3376-3377
目的 探讨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21的表达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IM患儿为IM组,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2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IM组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CD2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1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受损的IM患儿外周血CD21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的IM患儿(P<0.01),而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EB病毒感染可诱导B淋巴细胞持续高表达CD21,而CD19低表达,以利于病毒进入细胞并导致潜伏型感染和增殖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行研制成的功能性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转导CD32的L细胞(LCD32)和细胞因子建立体外研究人B淋巴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的CD40系统。方法:①流式细胞仪分析CD40分子的表达;②在CD40激发型单抗(克隆5C11)与LCD32共培养中,加入IL-4及其它细胞因子,组成CD40培养系统,观察人扁桃体来源B细胞的体外生存和增殖等生物学效应。结果:①CD40分子表达于人外周血、扁桃体来源的B细胞及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XG2和人B淋巴瘤细胞株Daudi;②用CD40激发型单抗(克隆5C11和2G11)与LCD32细胞联合IL-4能使静止期B细胞体外长期生存和增殖。表明用激发型CD40单抗5C11和2G11建立的CD40培养体系,能使B细胞长期生存和增殖,为体外研究B细胞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 4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表面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 ,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识别CD4 4分子的两种单克隆抗体 (IM7和S5)结合的阳性率 ;并结合临床分析其意义。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表达CD4 4分子的多寡存在极大差异 (0 %~ 10 0 % ) ,不同FAB分型之间也存在差别 ,以M3 及M5型表达率最高。同时 ,两种单克隆抗体识别CD4 4分子的阳性率亦不同。结论 :CD4 4分子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存在异常 ,其构型可能发生改变 ,这可能是某些类型急性白血病易于发生髓外侵润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28、CD40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抗CTLA4单克隆抗体对共刺激通路激活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与淋巴细胞表面CD3、CD28及CD40L分子结合产生相应刺激信号,根据刺激条件不同设组为:①抗CD3单抗单刺激(A组)(剂量为10μg/L、100μg/L、1000μg,/L);②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B组);③抗CD3单抗 抗CD40L单抗(C组);④抗CD3单抗 抗CTLA4单抗(D组)共刺激(A、B、C、D组中抗CD3单抗剂量固定为100μg/L,其余3种单抗各设10μg/L、100μg/L、1000μg/L3种剂量);⑤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 抗CD40L单抗(E组);⑥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 抗CTLA4单抗(F组)共刺激(E、F组中抗CD3单抗和抗CD28单抗的剂量固定为100μg/L,抗CD40L单抗和抗CTLA4单抗的剂量各设10μg/L、100μg/L、1000μg/L);⑦CsA干预组:抗CD3单抗 CsA(G组);⑧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 CsA(H组);⑨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 抗CD40L单抗 CsA(I组),G、H、I组中所有单抗浓度均固定为100μg/L,CsA浓度设为10μg/L、100μg/L、1000μg/L。采用[^3H]-TdR同位素掺人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放射性计数值。结果:用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共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高于抗CD3单刺激,而在抗CD3单抗 抗CD40L单抗刺激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于抗CD3单刺激组。抗CTLA4单抗所提供的刺激信号可抑制抗CD3单刺激及抗CD3 抗CD28共刺激导致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且随着抗CTLA4单抗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CsA对共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增大其抑制作用也增强,但对单刺激后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结论:CD28共刺激通路在淋巴细胞活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抗CD40L单抗的刺激作用可能被其对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APC,包括B细胞等)间的阻断效应所掩盖。抗CTLA4单抗及CsA对共刺激后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素娟  朱美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1997-1997,2002
目的通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2例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IM患儿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IM患儿急性期CD汀淋巴细胞升高水平与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的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IM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异常情况,EB病毒感染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的关键,在整个疾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One of the mechanism of AIDS caused b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s that HIV caninduce CD4 T cells apoptosis[" 2]. Various HIV pramteins mediated CD4 molecular' cross--linking can induce CD4 T cell apoptosis and the change of multifold cell surface molecules. The effect on,CD4 Tcells induced by anti--CD4 chimeric antibodies mediated CD4 molecular cross--linking need to be furtherverifie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apOPtosisof different target cells induced by 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 、LFA-1 及ICAM-1 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 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 细胞、CD4 细胞、CD8 细胞及LFA-1 、ICAM-1 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