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病人女性,23岁,口服心律平3500mg(50mg×70片),服后约3h,家人发现病人意识不清、抽搐,送往医院。急诊查体:血压8/5·3kPa(60/40mmHg),意识不清,时有抽搐,瞳孔等大正圆,心界不大,心率50次/min,心音弱,肺无罗音。心电图示窦性停博,室性自博心律,室率43次/min。当即给予清水1000ml洗胃,多巴胺20mg静注,继以5%葡萄糖500ml+多巴胺100mg,阿拉明20mg快速静点,阿托品20mg,安定10mg,静注。20min后再次描记心电图示加速室性自博心律,室率70~80次/min,分次静注利多卡因2mg后窦性心博渐增多。经4h抢救,病人情况逐渐平稳,次日晨心电图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4岁。既往体健,于2005年12月3日于睡眠中突然尖叫一声,后意识丧失,急被家人送入我院。查体:意识丧失,呼吸表浅,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示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300J)2次,肾上腺1mg静注,利多卡因50mg静注。患者转为窦性心率,约100次/分,心电图Ⅱ、Ⅲ、avF、V5、V6导联ST段轻度上抬。血压110/65mmHg,患者仍意识丧失,双侧肌张力轻度减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地尔硫(艹卓)对减轻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作用,选择30例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麻诱导前2min,组Ⅰ静注生理盐水5ml,组Ⅱ静注地尔硫(艹卓)0.2mg/kg,组Ⅲ静注利多卡因0lmg儿8和地尔硫蕈1.2mg/kg。结果显示组Ⅱ、组Ⅲ在插管后(0~3min)收缩压、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乘积的变化均显著低于组ⅠI(P<0.01或0.05)。表明诱导前静注地尔硫(艹卓)0.2mg/kg或利多卡因1mg/kg和地尔硫(艹卓)0.2mg/kg,对减轻心血管的副反应有效。  相似文献   

4.
男患,44岁。于1988年12月29日16时饮酒后,突然感到头晕、心悸、四肢无力,呕吐一次,血压10/8kPa,心界不大,心率205次/分,节律不规整,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疑似阵发性塞性心动过速。急诊给予利多卡因100mg 静注后无效,再次静注50mg 后,给予10%葡萄糖500ml 加利多卡因400mg 静滴。心率达280次/分(心电图测得),再次描记心电图,诊为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给予25%葡萄糖20ml 加普鲁卡因酰胺100mg 缓慢静注,10分钟1次,共用5次仍未转复.又给予10%葡萄糖500ml加普鲁卡因酰胺500mg 静滴,2小时仍未转复。改用慢心律0.1g 加25%葡萄糖20ml 缓慢静注,15分钟一次,共用3次无效。改用乙胺碘呋酮50mg 加2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注压宁定及利多卡因对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36例骨科全麻病人随机分为3组,压宁定组静注压宁定0.5mg/kg,压宁定加利多卡因组静注压宁定0.5mg/kg和2%利多卡因1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术毕病人自主呼吸、咳嗽吞咽反射恢复,潮气量350ml以上时静注上述药液,2min后吸痰,5min时拔除气管导管。分别记录术前、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及5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对照组病人围拔管期各时相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高于术前及用药时,以拔管时最明显;压宁定组病人围拔管期各时相血压较平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压宁定加利多卡因组病人围拔管期各时相的血压、心率较平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拔管前静注压宁定和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防止气管拔管引起的高血压和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应激反应,对防止高血压病人、合并有心脏病及潜在心肌缺血危险因素的病人发生心血管意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例1,男性,58岁,因反复心慌心前区痛7月,加重3天入院。检查:心率84次/分,早搏4~6次/分,心尖区Ⅲ/ⅥSM 杂音。心电图: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陈旧性侧壁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阴性。入院后经治疗症状减轻。1989年11月28日给病人静注1.6—二磷酸果糖(FDP)5.0g,用药后病人突觉心慌、胸闷、头晕,继之意识丧失约30秒钟,当时心率80次/分,BP9.33/6.0kPa,心电监护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经吸氧、静注利多卡因50mg,同时利多卡因500mg、多巴胺  相似文献   

7.
例1、男,27岁,拖拉机驾驶员。因发作性心悸胸闷伴头晕15min 入院。既往体健。检查:BP15/10kPa,心率168次,律齐,无病理性杂音。作Valsalva动作、刺激悬雍垂等均无效。给予利多卡因50mg 加10%GS20ml 静注(30s 内注完),24s(注入量约40mg)后,心率88次,律不齐,作EKG 示心率82次,频发交界性早搏。予以10%GS250ml 加利多卡因200mg,以20gtt/min 静滴维持,1.5h 后早搏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与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手术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E组 (艾司洛尔组 )在拔管前 2 min静注艾司洛尔 2 m g/ kg,EL 组 (艾司洛尔 +利多卡因组 )在拔管前 2 m in静注艾司洛尔 2 mg/ kg和利多卡因 1.5 m g/ kg,N组 (正常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围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以及心率 -收缩压乘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N组拔管期心率、收缩压变化明显 (P<0 .0 1) ,E组拔管期心率下降 ,与 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血压下降 ,与 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EL 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下降 ,与 N组比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艾司洛尔和利多卡因能安全有效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丙泊酚静注复合宫颈局麻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注复合利多卡因宫颈局麻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局麻组)术前以丙泊酚2.0-2.5mg/Kg静注(50s内注完)病人入睡后术者于宫颈内口旁3点、9点处各注射2%利多卡因2.5mL。B组(单纯丙泊酚组)以丙泊酚2.5-3.0mg/kg静注(50s内注完),两组病人均视术中情况每次追加丙泊酚0.5mg/kg,观察两组病人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记录丙泊酚用量。结果A组病人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均优于B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结论丙泊酚静注符合利多卡因宫颈局麻用于无痛人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韦迎 《广西医学》2005,27(10):1658-1658
1病历简介 某男,33岁,58 kg,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2%盐酸利多卡因10 mL+0.5%盐酸布比卡因10 mL+生理盐水10 mL,共30 mL.行右臂丛神经阻滞术.10 min后麻醉效果不佳,术时剧痛,遂予氯胺酮100 mg静注.2 min后出现恶梦,再给地西泮10 mg静注.3 min后,患者SPO2由99%降至94%.心率由100次/min升至140次/min并有鼾声、呼吸困难.经双手托起下颌,面罩加大氧流量吸入,鼾声消失而缺氧症状无好转,SPO2继续下降至85%,心率增至150次/min.此时患者面色青灰、口唇发绀逐渐加重,面罩加压人工辅助呼吸,气道阻力显著.SPO2继续下降至60%,遂立即行紧急气管内插管,插管时见声门痉挛呈收缩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0例双向心动过速及应用利多卡因的疗效,3例还有洋地黄所致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伴传导阻滞。男6例、女4例,年龄43~77岁。4例冠心病,3例慢性肺部疾患合并急性肺功能不全,2例二尖瓣脱垂,1例心肌病。8例测定血浆地戈辛浓度,6例升高达3~7μg/ml,其中3例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2例二尖瓣脱垂患者使用洋地黄的情况不详。3例曾记录希氏束电图,证实心动过速来源于心室。利多卡因首剂静脉注射75mg,3分钟后再静注75mg,同时静脉滴注,每分钟3mg,持续7小时。1例首次静注利多卡因75mg后约5分钟发生心室纤颤。2例曾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在静滴开始时分别为4及4.5mg/L;30分钟后为2.5及3mg/L;60分钟后为2.2及2.5mg/L。9例患者静注利多卡因两次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40例择期行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诱导,然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动脉压.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10):分别静注利多卡因1 mg/kg(L1.0组)、1.5 mg/kg(L1.5组)、2 mg/kg(L2.0组)、2.5 mg/kg(L2.5组),注射时间30 s,注射完成后于分别于1min(T1)、2min(T2)、3min(T3)、5min(T5)抽取动脉血3mL供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用,同时记录静注利多卡因前后HR、MAP和心电图.结果 4组病人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前后HR、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2.0组1 min时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大于5μg/mL,L2.5组T1、T2、T3血药浓度均大于5μg/mL.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 1.5 mg/kg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静注利多卡因2.0 mg/kg可能存在风险,使用时应减慢注射速度,不推荐单次注射2.5 mg/kg剂量.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2岁,因心悸、胸闷5h急诊入院。5h前突然出现心悸、胸闷,经休息及屏气后未能好转。既往有多次类似发作史,曾多次作心电图,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查体:血压16/10kPa,神清,两肺(一),心率180次/min,律齐,未闻杂音,腹(一)。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86次/min。以心律平70mg(未经稀释)静注,边推边听心率,2min推完后未能复律,再予70mg静注,当推至35mg(总量105mg)时,患者诉头昏,继而心脏骤停,面色青紫,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出。立即拳击心前区,吸O_2,地塞米松5mg静注,肾上腺素1mg肌肉注射等,约3min后心跳、呼吸及意识恢复,血压15/8kPa,呼吸18次/min,心率88次/min,律齐,观察一天无不适而出院。1个月后,因“室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 男,20岁。于1997年4月21日中午1时从楼上跌下,伤后出现左侧腰背部疼痛、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于下午2时30分送入我院时,突然呼吸、心跳停止,急送手术室抢救。查体: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不能们及,瞳孔扩大至角膜边缘,对光反射消失,按压瞳孔仍有回缩反应,测血压为0,心电图呈直线。当即心腔注射“新三联”针全量,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静推50%葡萄糖40ml,5%葡萄糖500ml加入80mg多巴胺、间羟胺40mg静滴。两次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每次1mg。下午3时整,心跳骤停后30分钟出现心室粗颤,静注利多卡因100mg,即转为窦性心律。心率约150次/分,静注西地兰0.4mg,心率降为120次/分。快速加压输血1200ml、液体2500ml,血压回升至8/4kPa时,迅速剖腹探查,切除破裂脾脏。血庄回升至12/8kPa,使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术后1小时,病人意识恢复,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氟比洛芬酯与利多卡因用于减轻丙泊酚注射痛效果的比较。方法 150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注射丙泊酚前用止血带阻断静脉,A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B组静注利多卡因40 mg,C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各组注射完药物后2 min松开止血带。接着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通过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并记录发生疼痛频数。结果 A组和B组的VRS均比C组低;A组和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均比C组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丙泊酚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和利多卡因4 0mg,同时用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均能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与利多卡因用于妇科门诊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拟行妇科门诊手术的健康早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枸橼酸芬太尼0.1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m L慢注,再静注利多卡因1mg/kg,60S后静注丙泊酚2mg/kg;B组:静注利多卡因1mg/kg,60S后静注丙泊酚2-2.5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mg/kg,分别记录术中HR、SPO2,并观察各组镇痛效果、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下腹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术中A组丙泊酚用量减少,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苏醒快,B组丙泊酚用量大,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苏醒时间稍长。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与利多卡因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用药量少,术中镇痛效果好,苏醒快,应用于妇科门诊手术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男,44岁。因心悸,气急入院。静息ECG:窦性心律,心率62次/分。静注阿托品2mg后,即刻至2分钟,心率逐渐加快,最快心率97次/分。4~8分钟时出现频发性房早、结性逸搏及心律、二度Ⅰ型房室阻滞。10分钟时发生多源性房速。15分钟出现房颤伴短阵室速,施行猝发脉冲法、静注西地兰0.8mg,均未使房颤终止;静注心律平35mg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开展无痛人工流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术200例.L组先分别存宫颈3点、9点距宫颈门外缘0.5cm处各注射2%利多卡因2ml,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两组均在5min后静注丙泊酚1.5~2.0mg/kg.根据麻醉效果追加丙泊酚30~50mg/次.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合度、呼吸频率;观察呼吸抑制、宫颈松弛度、镇痛效果情况.结果:两维镇痛效果均满意.与F组相比L组宫颈松弛度更满意、呼吸抑制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人工流产手术的要求.但在麻醉安全性方面,特别在基层医院,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预防性应用阿托品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病人心率的稳定性。方法  10 0例择期病人随机分成阿托品组和对照组 ,分别在心率慢于 6 5次 /min和 6 0次 /min时静注阿托品 ,阿托品组从 0 2mg开始 ,对照组从 0 4mg开始 ,直至有心率增快反应为止。 结果 阿托品组心率最快 (90 2 1± 10 72 )次 /min。最慢 (6 7 4 5± 6 18)次 /min。对照组心率最快 (98 12± 13 2 8)次 /min。最慢 (5 2 92± 7 2 3)次 /min。两组比较 ,阿托品组心率波动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阿托品组应用阿托品剂量小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品预处理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病人心率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患儿,男,21月。烦躁不安1小时余。患儿因咳喘于1小时前静注10%葡萄糖20ml+氨茶碱200mg(静注,常用治疗量为2~4mg/kg/次,中毒量为6~7mg/kg/次)。约5~6分钟注射完毕患儿即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继之呕吐5~6次,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及粘液。查体:神清,烦燥不安,面红,体温36.7℃,呼吸40次,心率160次,律齐,两肺可闻得哮鸣音,腹(一)。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