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脑血管病痰证宏观辨证的计量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病痰证宏观辨证的计量化标准。方法:将119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痰证组和非痰证组,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心脑血管病痰证宏观辨证的判别方程。结果:痰证主要辨证指标为咯痰、舌苔腻、脉滑;次要指标为喉中痰鸣、胸腹痞闷、嗜睡、肥胖、口干不饮、恶心呕吐。宏观辨证的回代检验结果表明,该辨证标准的敏感度为0.908,特异度为0.983,准确度为0.949。结论:该辨证标准符合中医临床实际,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8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痰证组49例与载脂蛋白AⅠ(aP0AI)、B100(aP0B100)的关系,同时,与肝肾亏虚组(33例)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两组脑梗塞患者aP0A1都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aP0B10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而痰证组aP0AI低于肝肾亏虚组(P<0.05),aP0B100高于肝肾亏虚组(P<0.05)。从而为脑梗塞痰证辨证,提供了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痰证与载脂蛋白AI,B100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82例脑梗塞患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痰证组49例与载脂蛋白A1,B100的关系,同时,与能亏虚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两组脑梗塞患aP0A1都低于3对照一,aP0B10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痰证组aP0A1低于肝肾亏虚组,aP0B100高于肝肾亏虚组,从而为脑梗塞痰证辨证,提供了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痰浊证微观辨证指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作者选择120例痰浊证病例,50例非痰浊病例,对照组为50例正常人。对痰浊证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痰浊证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明显高于非痰浊组和正常人组(P<0.01);痰浊组血流变中的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血细胞压积(Hct)均高于非痰浊组和正常人对照组(P<0.05)。说明血清中的TC、TG、LDL。和血流变中的WBV、PV、Hct的改变可作为痰浊证微观辨证的指标,此指标可作为痰浊证病程进退和临床药物疗效观察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炎症角度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实质以及痰瘀证、血瘀证2种证型血清炎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24例患者分为痰瘀证组77例,血瘀证组4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0例。通过检测比较痰瘀证组与血瘀证组的炎症和血脂指标,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和变化的规律。结果:2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瘀证组IL-6、sCD40L和CRP的血清水平均高于ACS血瘀证组,2组IL-6和sCD40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组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瘀证组,提示前者的炎症活动可能更为活跃,支持了中医认为ACS痰瘀证比血瘀证更为严重的辨证规律,同时为“同病异证”的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痰证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关系的探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86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后血清SOD及MDA水平检测分析表明,痰证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非痰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非痰证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SOD减少及自由基增高与冠心病痰证证型密切相关,自由基可能参与了痰浊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1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辨证标准分为寒哮型、热哮型、肺虚型、肾虚型和肺肾两虚型,以及兼瘀血型、兼痰浊型和无兼证型,并检测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0、PEF、MMEF。结果:支气管哮喘各常见证型肺功能指标均降低。缓解期3组肺功能指标均按肺虚纽、肾虚纽、肺肾两虚组排序依次降低。痰浊、瘀血兼证组肺功能指标均低于无兼证组。结论:哮喘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哮喘临床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不同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18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7组,常规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并进行评分。结果:重度血瘀证动脉病变程度(血管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P〈0.05),痰浊证显著高于阳虚证、气滞证(P〈0.05)。结论:血瘀证及痰浊证是冠心病的多发证型;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的宏观分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证型与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的观察研究,寻求两者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脑梗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130例因脑梗死急性期住院的患者辨证分型。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证型之间血脂的差异性,探讨血脂对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的意义。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各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风痰火亢证组、风痰瘀阻证组血脂与其余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即辨证为"风痰"组的血脂紊乱较明显。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中,血脂异常与其"风痰证"关系密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生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寒痰"、"热痰"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及其炎症特点。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按中医辨证分为寒痰证组(27例)、热痰证组(32例)和非寒痰热痰证组(31例),并以健康人作为正常组(33名)。通过诱导痰技术使之咳出痰液,痰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百分比、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百分比;血常规测EOS和NEU百分比;ELISA方法检测痰上清液和血清中白介素(IL)-8、IL-4、IL-5、干扰素(IFN)-γ、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LT)B4、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寒痰证组血和痰EOS均明显高于正常组、非寒痰热痰证组和热痰证组(均P0.01),热痰证组痰NEU高于正常组、非寒痰热痰证组和寒痰证组(P0.05);与EOS密切相关的ECP在寒痰证中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与NEU密切相关的IL-8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痰证组血清IL-4水平高于非寒痰热痰证组(P0.05),IFN-γ/IL-4值明显低于非寒痰热痰证组(P0.01)。结论中医哮病之宿根——"痰"可能与现代医学的"炎症"相关。哮喘寒痰证型的炎症特点部分表现为EOS升高,可能有Th2优势的趋势,与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表现有类似之处。热痰证表现为气道局部NEU升高。EOS、ECP可能是哮喘寒痰证微观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NEU可能是热痰证微观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心超、血脂等客观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老年房颤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住院的145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阻滞证五种证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心脏超声波检测指标,分析各证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的联系及证候特点。结果:145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大小依次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阻滞证,心肾阳虚证。心阳虚衰证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收缩期内径增大,与其它4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阳虚衰证组的EF值、FS值较其他各组减低,与气阴两虚组及痰浊阻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瘀阻证的DDT有升高,与其它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滞证的TG、CH、LDL有升高,与其他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本虚为主,心阳虚衰证较常见,心阳虚衰证多伴有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功能低下等表现,痰浊阻滞证多伴有血脂代谢方面的异常,心脉瘀阻证患者体内多呈高凝状态,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心功能差异情况,为慢性肺心病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心脏彩超和hsCPR检测,将不同证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2组间比较,研究各证型间心功能差异性。结果共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101例,按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阻肺组、痰热郁肺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组,其中痰浊阻肺组/痰热郁肺组与肺肾气虚组和阳虚水泛组的2组间比较,其中RV、RVOT、PA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肺组和痰热郁肺组的RV、RVOT、PA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VEF、hsCPR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RVOT、PASP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阳虚水泛组、肺肾气虚组、痰热郁肺组和痰浊阻肺组。结论 4组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证型有关,不同证型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具有一定差异性,可为肺心病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中医证候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333例住院EH患者行中医辨证和身高、体重测定,并计算BMI。333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9组,另外根据虚实辨证及夹痰、夹瘀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组。结果333例EH患者证候分布如下:阴虚阳亢证26例(7.8%),气虚痰浊证13例(3.9%),气虚血瘀证52例(15.6%),气阴两虚证20例(6.0%),痰瘀互阻证30例(9.0%)、气阴两虚,痰浊蕴阻证19例(5.7%)、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74例(22.2%),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61例(18.3%),气虚痰浊、瘀血阻络证38例(11.4%);根据虚实辨证将333例EH患者分为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3组,其中单纯虚证(气阴两虚证)与单纯实证(痰瘀互阻证)高血压患者的BMI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夹痰、夹瘀不同将333例EH患者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非夹痰夹瘀证4组,夹痰夹瘀证高血压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和非夹痰夹瘀证增大P〈0.05或P〈0.01),夹痰证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增高P〈0.05)。结论EH患者痰证的存在可能是影响BMI水平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EH合并肥胖的患者需要结合中医辨证采用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温化寒痰、润燥化痰、治风化痰等方法协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认知障碍(CI)与中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了解脑出血后何种中医证型易发生认知障碍,为今后开展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认知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34例脑出血患者,经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证实,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分为脑出血后CI组(61例)与脑出血后无CI组(73例)。各组均分别进行MMSE评测、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P300检测、中医辩证分型。研究各部分指标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ERP—P300测定:脑出血后CI组P300潜伏期较脑出血后无CI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脑出血后无CI组的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0波幅在正常对照组、脑出血后无CI组及脑出血后CI组依次降低,但相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脑出血后CI组痰湿蒙塞心神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三型认知障碍出现频率与脑出血后无CI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痰湿蒙塞心神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三型与脑出血后CI有明显相关(P〈O.05)。结论 脑出血后认知障碍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痰湿蒙塞心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在脑出血后C1的出现频率高。痰湿蒙塞心神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三型与脑出血后CI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儿肺炎痰热壅肺证和风热犯肺证患儿各30例进行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测定,并与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发现痰热壅肺证患儿TNF-α水平高于风热犯肺证患儿和正常健康儿童(P〈0.05),提示TNF-α可作为小儿肺炎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检测,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探讨各指标与冠心病证型间的关系。结果:痰瘀互阻组、心血瘀阻组、痰阻心脉组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痰非瘀组(P〈0.05),痰瘀互阻组纤维蛋白原值明显较其它各组高(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血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中医的“痰浊”与“血瘀”。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为痰瘀互阻、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型的患者可根据这些指标情况运用祛痰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IL-18、sCD40L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将9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并以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IL-18、sCD40L水平,并作出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IL-18、sCD40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冠心病中医各证型组IL-18水平:痰浊内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sCD40L水平: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IL-18与sCD40L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L-18、sCD40L水平检测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发展的监测指标:IL-18、sCD40L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陈高峰 《新中医》2012,(10):79-80
目的:探讨三印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八纲辨证法进行辨证,分为虚证型组、实证型组、虚实夹杂型组;同时观察患者的舌印、甲印、腮印,按三印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得出同样3组证型,比较两种辨证方法所得证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组辨证结果鲜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Kappa检验,两种辨证方法存在一致性。两种辨证方法的辨证相同数在各组中的比率都在80.00%以上。结论:三印辨证与八纲辨证所得辨证结果具有一致性,三印辨证方法可应用于临床对肿瘤患者进行虚实判断。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进行冠心病痰湿证宏观指标筛选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痰湿证宏观指标进行权重比较,通过核心工作组多轮专家讨论,制定冠心病痰湿证宏观诊断标准。结合陈可冀院士团队制定的冠心病血瘀证辨证标准,探讨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痛不同证型与颈动脉及股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盥块哿分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对189例冠心病患者常规检查颈动脉超声,并行血脂检查。结果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颈动咏痛变程度(血管内-中膜明显增厚)显著高于其它证型。结论冠心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阃颈动咏及股动咏病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颈动脉及股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较重,是冠心痛的危险证型:并可作为冠心痛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它证型的宏观分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