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玲 《河北中医》2001,23(5):339-340
1999~ 2 0 0 0年 ,笔者采用中药并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例均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女 4例 ,男 2例 ;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68岁 ;意识清醒者4例 (CT示 :双侧局部脑沟、脑裂有不同程度高密度影 ,未破入脑室 ) ,昏迷者 2例 (CT示 :双侧外侧裂 ,双侧脑室下角、第三脑室有不同程度高密度影 ) ;血压高者 3例 ,正常者 3例。 4例清醒者均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便秘 ;2例昏迷者除烦躁外 ,尚伴有发热及肢体瘫痪。 6例均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舌质红 ,苔厚腻 …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中医临床证型与头CT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丹  张友东 《中医药研究》1999,15(3):26-26,43
目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两种脑出血证型,中经络和中脏腑的头CT改变的差异。方法:观察了6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中医的辨证分析,将它们分为中经络组和中脏腑组,分析两组头CT在脑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及中线移位的差异。结果:出血量大、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和脑中线结构有移位的,多表现为中脏腑证;而出血量小,血肿未破入脑室系统和中线结构未移位的多表现为中经络证。结论:脑出血的中经络组和中脏腑组在病理解剖上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的临床证型与影像指标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对100例中经络脑梗塞病人的临床症型与影像指标初探是:风阳痰发症,属缺血性脑梗塞,CT示病变部位与闭塞血供区一致的楔形或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风痰入络症,属出血性脑梗塞,CT在三角形或扇形低密度区内出现边界不清的斑片状高密度影;气虚血滞症,属腔隙性脑梗塞,CT示基底节区或丘脑区,见边界清楚的小卵形低密度区,无中线结构移位;肝肾亏虚证,CT平扫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梗塞区大小于邻近脑室、脑池局限性或普遍性扩大,脑沟增深加宽,中线结构向患侧移位。  相似文献   

4.
戚刚 《河北中医》2010,32(12):1808-1809
<正>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内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其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升高,阻碍静脉回流。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内囊出血、脑叶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统称为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经CT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根据双盲原则,由中医医师通过四诊进行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及分类,同时由放射科医师填写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情况等脑CT征象。分析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中经络证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者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脏腑证者(P<0.05),而脑干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1型、2型及中脏腑证阳闭、脱证者中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而中脏腑证阴闭者脑叶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各证候间脑出血部位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经络证者出血量明显少于中脏腑证者(P<0.05),发生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均<0.05)。中经络证1型、2型患者出血量及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脏腑证脱证者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阴闭者明显高于阳闭者(P<0.05),中脏腑证各证候发生中线移位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破入脑室所占比例脱证者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情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风一中脏腑辨证属风火上扰、痰热内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自拟脑血通汤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差异。结果两组治法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小脑血肿体积,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更优。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脑血通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可明显促进脑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对患者的远期功能恢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纵裂的大脑镰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脑正中部、小脑幕呈线形高密度影的脑出血病人100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纵裂或大脑镰高密度影,占100%。小脑幕呈线形高密度影为95例,占95%。蛛网膜下腔出血77例,占77%,其中漏诊22例,均为破入脑室的脑内血肿。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血肿65例,占65%。外侧裂呈高密度影为22例,占22%。脑沟呈高密度影为32例,占32%。脑池呈高密度影为14例,占14%。脑室呈高密度影为36例,占36%。硬膜下血肿8例,占8%。硬膜外血肿11例,占11%。合并硬膜下积水6例,占6%。脑积水1例,占1%。脑梗塞1例,占1%。外伤原因24例,占24%。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为基底池、外侧裂池、脑沟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偏密征是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积血的一个可靠的CT征象。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同样也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建议一周后复查CT。大脑镰为正中部线形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纵裂的大脑镰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脑正中部、小脑幕呈线形高密度影的脑出血病人100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纵裂或大脑镰高密度影,占100%.小脑幕呈线形高密度影为95例,占95%.蛛网膜下腔出血77例,占77%,其中漏诊22例,均为破入脑室的脑内血肿.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血肿65例,占65%.外侧裂旱高密度影为22例,占22%.脑沟呈高密度影为32例,占32%.脑池呈高密度影为14例,占14%.脑室呈高密度影为36例,占36%.硬膜下血肿8例,占8%.硬膜外血肿11例,占11%.台并硬膜下积水6例,占6%.脑积水1例,占1%.脑梗塞1例,占1%.外伤原因24例,占24%.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为基底池、外侧裂池、脑沟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偏密征是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积血的一个可靠的CT征象.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同样也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建议一周后复查CT.大脑镶为正中部线形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使用Sytec-Synergy螺旋CT诊断。结果:40例平扫均为多发结节状略高密度影,其中2例幕上白质内和幕下小脑半球发现多发结节灶,最少4个,最多9个,相对较均匀,大小在0.7~1.2cm之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周围水肿区均不十分明显,占位效应为病灶多的一侧明显,仅1例。增强扫描后,其中16例病灶明显强化,4例中度强化。结论:CT可发现较大的规则团块影,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效应明显,室管膜下浸润时脑室周围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结核病CT影像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49例脑结核病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多见,平扫示“正常“或脑积水,增强示脑底池“铸型样“强化;结核瘤及结核性脑脓肿平扫示多发或单发结节/肿块(或空洞),增强示结节状或环形强化;结核病灶周围明显水肿,晚期病灶可钙化。结论:CT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脑结核病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并可进行影像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脑室内血肿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因:①原发性脑室出血,出血来源于脑室脉络丛、脑室内及脑室壁和脑室旁的血管;②继发性脑室出血,指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破人或逆流入脑室内;③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等.脑室内血肿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治疗方案较多.本院2002年3月-2005年6月收治脑室内血肿患者268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经临床诊治和CT检查的脑转移瘤78例。结果: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0例,幕下6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肿块结节状41例,36例少数病灶周围水肿较轻,6例平扫呈等离密度肿块影,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肿型19例,19例患者病灶全部为坏死囊变;水肿型有10例。行碘海醇静脉团注增强扫描时,肿块均有强化,其中肿块均匀强化41例,不均匀强化8例,环状及花环样强化11例,10例水肿型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瘤体。结论:脑转移瘤CT诊断的要点为年龄是中老年人,并有身体其它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病灶大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CT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及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或环状强化,边界清,中心凹凸不平,靠近脑皮质的壁较厚:病灶周围脑水肿及占位征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22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共检出318个血肿,有233个血肿位于基底节及丘脑(占73.3%),199个血肿呈肾形或类圆形(占59.2%),201例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占67.%),107例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占35.7%)。结论:C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除了直接显示脑内血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范围外,还可观察其动态变化,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66岁 ,因恶心、呕吐伴上腹部不适 1个月于2 0 0 2年 9月 8日入院。该患者 3个月前曾在某医院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后颅窝脑膜瘤。查体 :神志清 ,精神软 ,眼球无震颤 ,轮替动作障碍 ,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 ,左侧肢体肌张力、腱反射低下 ,右侧正常。辅助检查 :9月 10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窦部黏膜轻度萎缩。 9月 11日脑CT示 :小脑幕左下见 2 .5cm× 2 .8cm× 2 .7cm稍高密度影 ,边缘略不规则 ,密度尚匀 ,周围见水肿区。增强扫描下稍高密度影明显强化 ,第四脑室略受压向右前方移位。诊断 :后颅…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5年2月~1998年10月收治了9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应用等量置换脑脊液结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岁;均在发病后2~48h入院;头痛8例,呕吐7例,浅昏迷1例,肢体抽搐2例次,颈项强直9例;入院后腰穿脑脊液均呈均匀的血性脑脊液;头颅CT平扫,均可见大脑外侧裂、前纵裂,脑沟有高密度影,1例见脑室有高密度影;5例发病时测脑脊液初压(侧卧位)152~365kPa,平均为(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中风常见的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探讨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脑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选取的180例中风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观察、记录病变的种类、病灶密度、脑出血量、病变部位、病灶范围以及中线移位、脑室改变等情况,并利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中经络证者在脑CT表现上以脑梗塞为主,病灶密度值低,出血量少,范围小,病变以基底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小,病情相对较轻,而中脏腑证者脑CT结果以脑出血为主,病灶密度值高,出血量多,范围大,病变以基底区及脑叶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病情相对较重。而中风脱证患者的脑出血量多于闭证患者,病灶范围也大于中风闭证患者,病情较中风闭证更严重。结论:脑中风患者脑CT影像结果与临床辨证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CT影像学结论可以成为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微观、量化指标和重要参考依据,为中医辨证在微观方面提供了最直接、最客观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田黄冲剂对患者脑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田黄冲剂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疗效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田黄冲剂组(30例),分别于入院当天和发病后第3,7,14天观察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脑血肿各时段进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脑水肿各时段进行组间比较发病1,3 d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病第7天及14天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结论 田黄冲剂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防血肿及水肿扩大,有明显的疗效,对比常规治疗,脑出血早期血肿及水肿扩大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ICH)30min后,由于血液凝固和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出血会很快停止。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现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血肿扩大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首要因素^[1],早期血肿扩大可使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增高4倍^[2],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防治早期血肿扩大便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五苓逐瘀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脱水降颅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五苓逐瘀汤口服或鼻饲,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采用NIHSS量表及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中医症状进行评估,脑CT检查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基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变化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五苓逐瘀汤可减轻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水肿,并能加快血肿吸收,促进受压脑组织修复,同时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