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饮和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是津血为病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形式,因此,它们之间可以出现相互转化的病理关系。瘀血能转化为痰饮,痰饮亦能转化为瘀血。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滞,形成恶性循环,交结不解,最后形成各种病证。现将痰瘀同病的相关疾病综述如  相似文献   

2.
<正> 津血同源是祖国医学对津与血生理方面的概括。痰饮与瘀血则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来看痰瘀之关系,是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津血同源与痰瘀之关系 《黄帝内经》中,首先在生理上阐明了津血同源的相互关系。《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素问.  相似文献   

3.
周仲瑛教授论五脏痰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仲瑛教授论五脏痰瘀江苏省中医院(210029)李七一关键词五脏痰瘀,辨证论治吾师周仲瑛教授系全国著名老中医。他以化痰法瘀为法治疗疾病,特别是治疗疑难病证屡奏良效,其理论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兹仅将周师就五脏与痰瘀间关系的论述初步整理如下。一、心...  相似文献   

4.
论痰瘀同源     
近年明确提出的一新理论观"痰瘀同源"学说,是在阐发古典医经基础上的独特创见,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运用。笔者对痰瘀同源学说遵照津血同源-痰瘀同源-痰瘀相关-痰瘀同病-痰瘀同治这一线索加以论述,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痰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痰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痰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痰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痰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痰和瘀共存是痰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痰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痰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痰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痰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7.
浅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 ,痰和瘀是两种不同物质和致病因素。痰是人体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者为痰 ,稀者为饮。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本文以津、血同源理论为指导 ,根据阴精、阳气的病理变化 ,津熬成痰 ,血滞为瘀的特点 ,提出痰瘀同源的论点 ,并以痰瘀同病、同治的角度加以论述。1 痰瘀同源概论痰瘀同源首先应从津血同源论起。《章太炎医论》中说 :“萦绕于人之一身 ,使营养不匮者 ,血与津液而之……人所自有者 ,唯血与津液也。”血与津液的产生 ,皆赖于脾的吸收、运化和输布 ,同属于阴精。《内经》所谓…  相似文献   

8.
痰瘀毒相关论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痰饮、瘀血、毒邪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毒能生痰、生瘀 ,痰饮、瘀血蕴久亦可化毒 ,从而形成痰瘀毒交夹的病理状况 ,因此也增加了疾病的急骤性、缠绵性和疑难性。治疗方面 ,既要毒痰瘀三者并治 ,又需分清其孰轻孰重 ,孰先孰后 ,寻因求本 ,抓主要矛盾。在外感热病 ,因毒致痰瘀夹杂者 ,则解毒为主 ,佐以祛瘀化痰 ;在内伤杂病 ,痰瘀蕴久化毒者 ,则活血化痰为主 ,辅以解毒。  相似文献   

9.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宫艳华  陈滨 《吉林中医药》2004,24(11):47-48
湿、痰、饮为一源三歧,均为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津液不归正化形成的病理产物,其一旦形成之后,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理变化。临床上痰之为病非常广泛。痰,即指包括能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随咳嗽经呼吸道排出,有黄痰、白痰、湿痰之分;又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结论:痰瘀形成过程中有着共同来源,即“津血同源”,而且在致病过程中互为因果,即“痰瘀同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痰瘀同治”,痰消有利于瘀去,瘀去有利于痰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论痰瘀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经验,分析认为“痰瘀同病”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津液亏虚,生瘀生痰,津运障碍,因痰致瘀,血运失调,因瘀致痰,归纳整理“痰瘀同病”在疼痛,肿块,精神症状,咳逆,妇科症状,舌脉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特点,指出治疗痰瘀同病,应化痰活血,兼以理气,并根据临证时痰和瘀的偏重缓急进行施治,并附胸痹心痛与癫痫验案两侧。  相似文献   

13.
周栋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8-119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14.
痰瘀互结致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瘀血致病各有特点 ,临床多见痰瘀互结致病者。夫痰饮之成也 ,源于津液 ;瘀血之生也 ,源于血液。血和津液既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二者具有“津血同源”、“津血互化”的关系。《灵枢·邪客》指出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又说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说明血和津液旺则俱旺 ,伤则均伤。在生理条件下 ,津液与血在“气化”作用下可相互资生转化。故在病理条件下 ,气化失常 ,痰饮和瘀血亦能相互影响 ,终致痰瘀互结。如气不化津 ,则津液停聚 ,凝结而形成痰…  相似文献   

15.
痰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代谢产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五脏功能失调。在辨治痰病时,既应注意五脏的特点及其与痰的关系,又应注意五脏相互影响及其与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痰瘀论:论痰瘀互结与痰瘀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18.
痰瘀同治法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瘀同治法是为痰瘀同病而设的主要治疗方法。痰瘀同病是指同一病症中痰浊与瘀血共同为病,被广泛用于阐明胸痹、中风、黄疸、积聚、癫痫等疑难重症某些阶段的病机,并为治疗这些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痰瘀均为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并且痰可致瘀,瘀亦可致痰。痰瘀均为津液所化,阴性凝滞,互相影响,胶结难化,故痰瘀必须同治,即治痰必治瘀,瘀去则痰易化,治瘀必治痰,痰化则瘀易除,痰瘀同治则二者均易清除,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痰瘀交阻与许多疑难重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阳气之失于条达畅通是痰瘀同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通阳法不失为除化痰、活血之外治疗痰瘀同病的又一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略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网清 《江苏中医》1996,17(3):33-34
痰浊、瘀血均为人体病理产物,而痰瘀同病者临床较多见。本文对痰瘀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论述:(1)理论渊源;(2)形成机理;(3)辩证要点;(4)临床意义;(5)治疗方药;并介绍治案一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