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一组人工合成的正构烷烃氯代衍生物,广泛用作润滑剂的添加剂、橡胶中的增塑剂、金属加工液、涂料、密封剂、阻燃剂等,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中的SCCPs具有生物放大效应,可对暴露的水生动物和哺乳动物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该文综述了SCCPs在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分析其生物蓄积规律和生态毒理效应,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健康效应日趋复杂,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是一种评价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的方法,目前我国开展的相关研究多采用国外成熟的评价模型,尚未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评价模型。该文从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概念、研究历史、现状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首先介绍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概念及意义,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历史及相关基础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对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关键步骤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提出了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锑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锑的开采及含锑产品的广泛应用,锑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严重,锑对环境与健康的危害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锑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从医学、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的角度分别分析了锑对人、动物以及植物与土壤生物的健康效应.提示今后还需加强锑的致癌性及基因毒性研究,并需从微观与宏观尺度揭示锑的毒性效应,以期为锑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有机污染物对蚤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有毒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有关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毒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蚤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联接作用,以蚤为受试对象的毒性试验方法在水生生态系统毒理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有毒有机物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毒性效应、生物指标及毒性影响因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小资料     
生态毒理学 (ecotoxicology) 生态毒性是指自然和外源化学物对环境中的生物个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有害效应的潜在能力。生态毒理学是毒理学的分支 ,它所面对的挑战之一是化合物环境释放引起的大量生物影响。由于生物种类繁多 ,而且毒性终点各异 ,如生长减缓 ,运动模式改变 ,繁殖效应和死亡等。生态毒理学研究十分复杂 ,为了减少试验数量 ,科学家选择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敏感物种为代表 ,并使试验标准化。生态毒理学的试验条件逐步向真实性改进。将生态毒性用于风险评价是生态毒理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方面。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在实验室和野…  相似文献   

6.
PM_(2.5)(又称大气细颗粒物)是雾霾天气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成分。目前PM_(2.5)的体内毒理学实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染毒方法:采用空气浓缩富集系统进行吸入染毒、重污染环境下直接吸入染毒、气管滴注染毒、尾静脉注射染毒法。PM_(2.5)的毒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体内的大小鼠肺部和心血管的毒理学效应研究以及体外的机制研究等。此外,PM_(2.5)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现对上述PM_(2.5)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及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农药的使用在杀灭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对生物及人体产生危害。农药及其生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草甘膦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因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 已成为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农药之一。草甘膦的广泛应用不仅会污染环境, 也会侵害生物和人体。主要对草甘膦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环境残留、生物毒性作用及职业人群危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环境暴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暴露科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等研究分析环境暴露学.认识新的交叉学科环境暴露学,更多关注环境因素引起的人群健康问题.环境暴露学是连接传统的环境科学与毒理学、流行病学、健康学、风险评估等学科的重要桥梁,污染物环境行为、健康效应与暴露风险及预警应是不变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儿童健康领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进步,各个学科的融合和交叉,以及各个领域科学家的紧密合作,环境暴露学研究将为人类健康保护和疾病预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壤重金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文献计量法探究城市土壤重金属研究的热点、修复技术与关键问题。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能有效反映城市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土壤重金属生态地球化学、环境风险和污染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城市土壤与重金属微界面过程及机制、城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其健康风险以及城市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效应、作用机理及其污染控制是目前城市土壤重金属研究有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城市土壤重金属研究仍然是今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而我国西部地区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可吸入颗粒物的健康效应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与呼吸系统和心肺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生物和毒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根据可吸入颗粒物的特征和成分,国外的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说,包括以物理为基础的假说、有害有机组分假说、生物质假说、酸性气溶胶假说和氧化性损伤假说等.该文主要对可吸入颗粒物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对健康影响的主要毒理学机制(尤其是氧化性损伤假说)及毒理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中国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研究方向,认为我国应加强大气颗粒物毒理学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从而揭示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得克隆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得克隆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且易生物累积,不仅会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也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目前关于得克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内含量的分析,毒理学数据仍缺乏.该文介绍了得克隆的来源、环境分布、生物累积效应及毒理学效应,并提出了得克隆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毒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用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疾病 (中毒 )的生物学变化过程 ,特别是观察毒效应的生物标志。检测生物标志物方法学的更新 ,必将对毒效应产生新认识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也随之带来新变革。回顾上个世纪 60年代以来 ,由于基因突变、染色体损伤和DNA损伤检测在毒理学的广泛应用 ,致突变作用作为一种特殊毒效应已列入毒理学的篇章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近年来又有新的进展 ,由于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有可能快速检出产生毒效应的一些易感基因 ,成为可供检测的易感生物标志 (su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大气污染与许多健康效应直接或间接相关。已有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大气颗粒物污染与皮肤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该文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芳香烃受体(Ah R)的活化、皮肤表面微生物的影响,就现有大气颗粒物对皮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及毒理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水环境的污染为人关注.笔者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对水生生物存活、发育及生长的急性毒性影响;并归纳总结了壬基酚对水生生物慢性毒性,包括性别分化、抗氧化相关酶、细胞及组织损伤、雌激素效应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收集毒理学实验数据及流域水环境调查数据,评估壬基酚的环境容量,为今后壬基酚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及养殖水环境基准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尿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的测定及暴露水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AHs)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普遍存在于环境中,长时间暴露可诱发肺癌等恶性肿瘤.研究PAHs对人体的暴露水平和风险评价可为有效控制环境中的PAHs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并揭示PAHs对人体健康的早期影响.尿中PAHs的单羟基代谢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综合评价人体对PAHs的暴露水平是人体致癌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该文对PAHs的人体吸收代谢途径、主要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及不同人群的暴露水平等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美国拉夫运河土壤污染事件中纽约州卫生部进行的健康研究工作进行解析,为我国环境与健康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环境调查、毒理学实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环境污染状况及人群健康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发现超过200种化合物。动物毒理实验未发现和污染表层土壤中挥发性和不挥发性化学物质一致的毒性效应。生活在紧邻填埋区的99街和运河历史有水地区自然流产和低出生体重有轻到中度的增加,其他疾病未发现有上升趋势。结论土壤污染事件涉及环境介质多、采样量大;污染物迁移与土壤类型有关;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面的流行病学监测体系,监测由环境暴露有毒物质而导致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复合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毒理学的不断发展,低剂量复合污染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EDCs)进入人们视线,这类物质以其种类繁多、暴露剂量低、作用复杂等特性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EEDCs复合效应的研究进展,预测...  相似文献   

1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健康效应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家畜、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繁衍的不良影响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其毒理学机制尚未阐明.该文对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致癌、损伤生殖功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异常等毒性作用,并对其与受体直接结合、与天然激素竞争血浆激素结合蛋白、影响激素的受体后效应、直接调节细胞信号途径产生应答、抑制微管聚合等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气PM_(2.5)污染及其危害受到全球关注,我国污染现状尤其严重。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成分,PM_(2.5)富集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威胁。该文分析总结了我国大气PM_(2.5)中重金属的研究现状,包括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化学形态、生物有效性和毒理健康效应等方面,提出了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其成分研究进行展望,以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合理评价及其标准完善,为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垃圾填埋场存储的大量废弃塑料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梯级破碎和降解为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给垃圾资源开采带来了环境风险.目前对于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淡水环境以及农用土地生态系统,而其在垃圾填埋场中鲜有研究.系统总结了环境中(包含垃圾填埋场)塑料-微塑料-纳米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学,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