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3.
4.
我院于1980年3月-2003年5月共收治室间隔缺损520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240例,现将其手术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240例,男128例,女112例,年龄2岁~38岁(平均23岁)。240例均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对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肺循环主要供血来源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本组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岁和8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绀,心前区杂音,心电图均为右室肥厚,但临床及心电图均无心肌缺血证据。心导管检查肺动脉血氧比右室显著增高,1例有轻度肺动脉高压。心血管造影示受累冠状动脉增粗,发出分支向肺动脉供血,并且该分支为肺动脉惟一血供来源。1例累及左冠状动脉,另1例为右冠状动脉。2例均经心血管造影诊断并为外科手术证实,分别行择期根治术及分流术成功。结论 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肺循环主要供血来源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是一罕见畸形,术前确诊的“金标准”仍是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64层螺旋CT资料,重点了解肺动脉闭锁的分型、肺血管发育、体-肺动脉侧支供血情况,计算全肺动脉指数,观察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等.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42例PAVSD,其中Ⅰ型11例,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8例,由未闭动脉导管为主供血19例,主要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共计83支.手术治疗15例,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心脏成像方法,在显示固有肺动脉及体肺侧支血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8.
198 5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对 12 7例室间隔缺损 (VSD)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18例 ,手术死亡 2例 ,现结合临床资料做以下报告。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中男性 77例 ,女性 5 0例 ,年龄 5~ 2 1岁 ,平均年龄 13岁 ,72例活动后有不同程度的心慌、气短等状 ,3 0例有反复肺部感染史 ,5例活动后口唇发钳。查体 :胸骨左缘第 2~ 4胁间隙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震颤 ,P2亢进者 2 5例 ,X线胸片示肺血增多者 90例 ,肺动脉段凸出者 3 7例 ,双室增大者 2 5例 ,左室增大者 14例 ,右室增…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解剖形态与肺循环血供来源,探讨其适宜的肺血管造影方法.方法:回顾研究了3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心血管造影结果,重点分析了肺动脉的起源、分布与解剖形态.所有病例均常规予以右室或左室造影和降主动脉上部造影,其中11例行选择性动脉导管造影,6例行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结果:全部38例患者中,肺循环血供主要来自于由动脉导管24例(63%),大型体-肺侧支7例(18%),动脉导管与大型体-肺侧支共存3例(8%),细小侧支4例(11%);其中8例显示肺动脉总干,27例显示中心肺动脉及共汇(71%).结论: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可发生在不同部位,肺动脉的血供来源及解剖形态复杂多样化,心血管造影仍是定义其解剖分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3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占先天性心脏病 12 %~ 2 0 % [1] ,其缺损面积指数大于 1cm2 /m2 或漏斗部室间隔缺损不能自行闭合 ,多需手术治疗。 1995~ 2 0 0 0年 ,我院共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2 0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 0例中 ,男 173例 ,女 14 7例 ;年龄 2~ 18岁 ,平均 4 7± 0 8岁。术前均有活动后心悸、气促及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史 ,经X线胸片及超声确诊。缺损部位室间隔 198例 ,肌部 13例 ,漏斗部 10 9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4 1例 ,合并房间隔缺损2 6例。补片修补 2 4 6例 ,不停跳手术 2 6例 ,右前外侧小切口 12例。1 2 手术… 相似文献
13.
14.
术后肺动脉压力是判断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VSD PH)手术效果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99Tcm 肺灌注显像 (PLS)是无创性测定肺动脉压力的新技术 ,与心导管检查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1 ,2 ] 。笔者应用PLS技术对 96例VSD PH患儿进行了术后随访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VSD PH患儿 96例 ,男 5 2例 ,女 44例 ,年龄 (2 1± 0 8)岁 ,体重 (9 1± 3 3)kg。均于术后 3个月内行99Tcm PLS ,结果异常者于 1a内复查。其中 34例术前行99Tcm PLS检查 ,34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我科1986年6月~1987年12月间51例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其肺动脉收缩压≥10.7kPa(80mmHg),肺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比值≥0.8,在手术前后应用血管扩张药处理,以期提高手术疗效。 临床资料 男23例、女28例,年龄1.5~24岁(平均8±4.8岁),其中<14岁者47例(92.7%)。体重9.5~53kg(平均20.7±9.8kg)。有27例合并心血管畸形,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房间隔缺损4例,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心电图电轴—90°~+261°,双室肥 相似文献
16.
17.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总结创伤性室间缺损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3例创伤性室间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性室间隔缺损较大者用补片修补,较小者直接缝合,3例患者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创伤性室间缺损应在伤后2-4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并能取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8.
NO吸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含血STH2液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后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P治疗组在含血STH2心灌注液中加入CP,对照组用等量含血STH2液,分别在术后16h、第6天,采集患儿静脉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cTnT),同时在术后观察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第6天检查患儿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结果CP治疗组术后CK-MB、cTnT、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CP加入心停搏液中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作用,同时可间接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20.
高位室间隔缺损(VSD)指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的间隔缺损,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其它类型VSD有所不同。自1977年6月~199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高位VSD31例。1$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42岁,平均10.8岁。胸骨左缘2~4肋间均可闻及’~w/w级全收缩期杂音,以2、3M间最响,伴展问,4例有舒张期杂音。P。亢进9例,减弱17例,正常5例。心电图左室肥厚14例,双心室肥厚8例,右心室肥厚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胸部X线片显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23例,肺动脉段平直5例。超声心动图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