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并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61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1)和对照组(n=80),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片(科苏)和通心络胶囊;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和稳心颗粒,记录每日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w和4w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95.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5%、85.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并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二联疗法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同心络胶囊4粒,3次/d。对照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两组疗程为28d。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联疗法可以提高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 ,对照组 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扩冠、抗凝、降低心肌耗氧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 ;疗程均为 4周 ,观察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明显提高心绞痛的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通心络组(n=32),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氟伐他汀、美托洛尔或地尔硫卓口服8周,通心络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8周后,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和8周后,血清CRP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P<0.001),其中,在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CRP浓度无差异,但在治疗2周后,通心络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A患者早期联合通心络胶囊有助于降低血清CRP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进展性脑梗死(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PS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治疗7、14、21天对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68.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利于PS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治疗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强化治疗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4例冠心病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胶囊,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消心痛的日耗量,并显著改善心电图NST、∑ST、STmax及NT和显著降低心肌缺氧指数(RPP)。而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各参数比较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总的症状疗效分别为96.7%、79.2%(P<0.05),心电图疗效分别为70.0%、41.7(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 0例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 6周 ,试验组 4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 ,于治疗前后观察血脂情况。结果 :2组有效率试验组为 78.3 %,对照组为 5 6.7%,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组治疗后血清TC、TG水平均有下降 ,但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俊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428-3429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随机法将收治的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n=45例,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治疗)和观察组(n=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缬沙坦降压治疗),观察治疗6周后两组血压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6w后,SBP、DB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t=12.4869,P=0.0000;t=16.9461,P=0.0000)。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5793,P=0.03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09,P=0.9759)。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可显著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劳累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4周后进行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性及血脂评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疗效、血液流变性及血脂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通心络胶囊治疗对LPA含量、TIA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的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阿司匹林组、合用通心络胶囊及阿司匹林组(合用治疗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为健康对照组。通心络胶囊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连续服用30天。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合用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全部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及治疗30天结束时测定血浆LPA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通心络胶囊对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随访6个月内TIA发生率和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4.91±0.92)μmol/L,阿司匹林组(4.55±0.98)μmol/L,合用治疗组(4.67±0.9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64±1.02)μmol/L(均P<0.01);治疗后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2.56±1.03)μmol/L,阿司匹林组(2.49±0.99)μmol/L,合用治疗组(1.52±0.8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以合用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合用治疗组TIA发生率(23.3%)低于通心络胶囊组(41.9%)和阿司匹林组(54.8%)(均P<0.05);3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增高明显,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均可显著降低血浆LPA含量并可减少TIA发生,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通心络胶囊9粒.d-1.Tid治疗,对照组给予脑复康片2.4g.d-1.Tid。疗程为6mo。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神经精神调查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精神调查量表;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判断降压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5%,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5%)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14%)(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依从性,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与硝酸异山梨酯的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异常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通心络胶囊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抗心衰药物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共计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美托洛尔+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BNP水平均降低,LVEF和6MWT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恶心呕吐、头晕、皮疹及肝、肾功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抗心衰药物应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20例在64排CT灌注结果的分析,以验证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效果。方法:40例发病时间小于24h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2 ̄4粒,每日3次,用药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的20例仅常规治疗。2组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做64排CT灌注成像检查并进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灌注异常区域面积自身对比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流灌注异常区域变化程度的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流灌注异常区域面积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后显示,第二次灌注显示比第一次灌注成像时显示的血流灌注异常区域减小显著,P<0.05,XT>XC。结论:通过CT灌注成像、后处理图像上面积大小的比较,说明通心络胶囊在改善梗死区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的供血、促进梗死区周边神经细胞的生长与修复、增强神经细胞代偿功能、防止血栓形成等方面确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改善心率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56例高血压病并糖尿病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起始量为30 mg,qd;氢氯噻嗪片起始量12.5 mg,qd,均晨起时服药。1周后血压未达标者,第2周起硝苯地平控释片加量至60 mg,再未达标者,第3周起氢氯噻嗪片可加至25 mg,总疗程为6周。对治疗前后血压、血糖、HbA1c、尿酸、血脂、血钾、尿素氮及肌酐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分别为(164.26±17.84)mmHg、(108.50±8.80)mmHg,治疗后分别为(130.12±8.63)mmHg、(80.20±7.65)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糖、HbA1c、尿酸、血脂、血钾、尿素氮及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片对血糖无明显影响,是治疗高血压病并糖尿病平稳有效、安全经济、较为理想的联合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牛黄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阳性对照药牛黄降压丸作等效性分析.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240例进行分层分段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等效性试验.其中试验组120例,给予牛黄降压片,2片/次,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120例,给予牛黄降压丸,1 丸/次,每日2次,口服.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压开始下降,第4周时试验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下降7 51mmHg和12.16mmHg,对照组分别下降7.53mmHg和12.45mmHg;两药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0.8%和54.9%;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45.6%和42 3%,对伴眩晕症状的患者降血压的疗效好.两组等效性检验合格(P均<0.05),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牛黄降压片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作用平稳,与丸剂临床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9.
马琦琳  孙明  汤参娥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59-1661,1664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氧化氮(NO)和组织因子(TF)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相关性及通心络干预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4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5.72mmol/L或LDLC〉3.64mmol/L)和35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中NO、AngⅡ和血浆TF含量的变化,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N0和TF与Ang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将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通心络组和安慰剂组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分别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及服用安慰剂,疗程8周,观察通心络对上述指标以及血脂的影响。【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NO含量明显降低,而AngⅡ和TF浓度明显增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NO与AngⅡ呈显著负相关(r=-0.329,P〈0.05),TF与AngⅡ呈显著正相关(r=0.516,P〈0.01)。使用通心络治疗8周后NO明显增加,AngⅡ和TF浓度显著降低。【结论]AngⅡ含量增加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机制,通心络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除了降脂,还可能与降低Ang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对照组口服奋乃静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w、4w、6w、8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显效率70.8%,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4%、84.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2w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治疗8w末,总分及阴性因子、认知因子减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量表总分均高于研究组(P〈0.05或0.01)。结论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奋乃静相当,但阿立哌哗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高,改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方面优于奋乃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