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发生输血差错事故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西南医院1987~2008年共计43例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事故的比例。结果输血前标本拿错9例(20.93%),血型检测错误19例(44.19%),发错取错血10例(23.26%),输错血5例(11.62%)。结论加强岗位素质,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加强输血过程的监管,完善输血科的管理,使其具备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实施,1999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从此我国的临床用血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为进一步规范输血技术操作,分析临床输血各主要环节存在的差错,确保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我们对2004年以来从供血到用血各个环节的差错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对住院患者输血制度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狠抓贯彻落实,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制定输血管理制度流程,将执行输血制度纳入到病房护理管理中.结果 2007年对修改输血管理流程前后的调查,结果 显示输血方面的问题得到明显纠正和提高.与2006年比较优质率从68.42%提高到85.96%.结论 应用输血管理流程,可以提高护士对临床输血安全的质量管理能力,进一步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肾内科、消化科住院需输血的患者160例,以1~6月份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份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输血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组按输血路径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错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在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输血路径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可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减少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8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了解输血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衡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11490例输注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例,衡阳市中心医院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0%,其中,输注全血发生不良反应率最高;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结论加强临床输血环节质量控制,仔细观察和询问受血者输血过程以及输血后的临床表现,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输血足临床护理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抢救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安全输血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工作中虽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但其多转运环节、多人员参与,存在着潜在的差错隐患。为加强输血安全管理,我院自行研制了血型牌在输血全过程使用,做到见血见牌,2003年1月—2005年12月使用此牌共输血1637人次,达到输血零差错,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异体输血有传播疾病、引起不良输血反应和人为差错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的风险。基层医院应该通过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输血行为;加强技术培训,改善输血技术,提高输血风险及其防范意识;操作制度化、规范化,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杜绝输血差错事故等来规避输血风险。1基层医院常见输血风险1.1临床用血不科学、不合理。1.1.1滥用血液[1]。部分临床医生没掌握输血适应证,没有  相似文献   

8.
徐艳  文永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56-1357
目的 找出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杜绝输血错误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通过近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血型标本鉴定结果的整理分析.结果 血型鉴定错误导致备血不足,延迟输血,异型输血给患者造成心理阴影等输血纠纷.结论 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措施,杜绝任何差错的发生,保证临床安全及时用血是输血工作者的职责、任务.  相似文献   

9.
陈志远  张洪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78-3179,3181
目的调查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原因。方法样本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输血的6 773例患者,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6 773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112例,发生率为1.65%,几乎全部为发热和过敏反应,其中输注血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为2.31%,血小板其次(2.05%),多发生在输血过程开始的1h内,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输血反应(P〈0.05)。结论临床应密切观察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过程,特别重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输血护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规范临床输血的各种操作,减少临床输血环节的差错和临床输血事故的发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综合国内外关于临床输血方面的文献,明晰工作程序与关键环节,制订各种方案及预案,对临床输血所有过程尤其是关键因素进行质量控制,对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尽量减少人为错误,做到合理、安全的用血。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1.
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样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需输血患者在输血前须由临床医护人员将其血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做血型鉴定等输血前检测.采集输血前患者血样就意味着安全输血链的启动,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我们须在源头上把关,严防血样采集中的差错.为此,我们调查了本科拒收输血前血样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输血申请单填写质量,分析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情况,为职能部门制订临床医师培训计划提供依据,使临床输血更合理有效。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共4 011份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专业人员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85号令)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输血申请单的填写要求逐份审核,统计临床申请单不合格率,对不规范处进行归类登记。结果 4 011份临床输血申请单有1 961份不合格,占48.89%;申请单填写不规范处共有3 249处,其中以输血适应证漏填最多,共1 983次,占61.03%。结论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较高,差错类型较多,临床输血申请单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输血方式,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方法对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1 377例,共输血2 085例,共收到临床回报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记录49例,发生率为2.35%,其中,过敏反应41例,占83.67%;发热反应8例,占16.33%,其他类型输血不良反应未收到回报。在49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红细胞悬液28例,占57.14%;血浆14例,占28.57%;红细胞悬液+血浆组5例,占12.25%;血小板1例,占2.04%;冷沉淀1例,占2.04%;洗涤红细胞未收到不良反应记录。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输血时,应增加献血员的抗体筛查检测,选择抗体筛查阴性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应推广使用洗涤红细胞,可有效避免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静脉输血流程改造及输血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FMEA对静脉输血流程中的相关因数进行分析,计算出事件发生的RPN,并根据RPN的大小确定预防的重点,针对不安全因素不断调整流程、改进措施,使静脉输血流程安全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持续改进,并在1年后进行失效模式的RPN的比较.结果:运用FMEA对原有的静脉输血进行改进措施后,能识别输血流程中各潜在不安全因素及隐患,降低输血相关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论:使用FMEA有效地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128-1129
目的了解长寿区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防止因输血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方法抽查长寿区人民医院2011年7~9月的临床输血申请单1 017份,以项目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公整、有经治医生和审核医生签字者为合格。结果 1 017份输血申请单中,规范填写的共计752份,占73.9%;未规范填写的265份,占26.1%。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的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使临床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的重要性,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防范因输血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情况,探讨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2009~2010年8 532例接受输注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532次输血治疗中共有121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其中机采血小板发生率最高,为3.55%,冷沉淀1.83%,悬浮红细胞1.73%,血浆0.97%.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过敏反应,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引起发热反应为主,发生率为1.15%,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发生率为0.79%,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过敏反应,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引起发热反应为主,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根据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3040-3041
以2011年12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并进行输血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部280例输血患者中,按照疾病类别分布情况分析,排名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外科疾病、内科疾病和血液科疾病,所占比例分别为55.00%、16.43%和13.21%,三种疾病累计所占比例为84.64%;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4项常规检查的未查率分别为47.86%、62.86%、65.00%和70.00%。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要针对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手段,从而有效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临床输血存在风险,主要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有传播非病毒性疾病的风险,还有所输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本身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和输血过程的人为差错可能对受血患者造成危害的风险等诸多方面。因此通过对临床输血风险分析,加强管理,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系统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低危人群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严格筛选检测血液,采取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措施,合理用血,杜绝人为差错,避免和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控制输血可能的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品质圈在输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品质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开展品质圈活动,规范了血液发放岗位作流程和建立了监督管理,员工自觉提高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服务水平,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结论 开展品质圈活动,员工自觉提高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输血科服务的满意度和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本市临床输血申请单中输血目的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2010年本市24家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开出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的5 862份临床输血申请单中输血情况为红细胞类3 693例,血浆类2 169例,其中合并输血1074例,占18.32%;按临床输血申请单中输血目的情况分类:红细胞类用血不合理1 295例,占35.07%,血浆类不合理1 132例,占52.19%;外科系统、内科系统红细胞申请输注目的不合理率分别为52.7%、9.04%;血浆输注目的不合理率分别为55.92%、46.61%。结论血浆类不合理使用较多,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症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掌握欠佳。应加强对临床医生对科学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制定本市临床用血规程,严格临床输血指征,严格审批,提高血液保护技术,对临床输血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