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 032例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报告1 032例临床经验.方法 1997年11月~2000年9月间,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实施心脏手术1 032例,男503例,女52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14例,心脏瓣膜病318例.静脉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中灌注流量成人2.4~2.8L*(m2)-1*min-1,儿童2.8~3.0L*(m2)-1*min-1,1岁以内者3.0~3.5L*(m2)-1*min-1.灌注压成人保持8.0kPa以上,儿童6.0~8.0kPa.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2.33%(24/1 03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2.7%(19/714),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1.6%(5/31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血色素尿42例(4.1%).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保持较高灌注流量和较高压力,平稳降温,维持心脏跳动,可减轻心肺等脏器的损害,避免术中心脏传导束损伤.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0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8,自引:13,他引:48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报告10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7年11月至2000年9月间。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改善手术野显露,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1032例,男503例,女52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14例,心脏瓣膜病31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2.33%(24/103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2.7%(19/714),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1.6%(5/31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减轻低温和血再灌注对心脏等脏器的损伤作用。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是现代心脏外科发展的两大基石.20世纪50年代研究成功的体外循环技术利用人工心肺装置替代循环和呼吸功能,使得心内直视手术成为现实.但在初期,阻断心脏血液供应,进行心内手术对心脏造成的损害,严重制约了心脏外科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心肌麻痹液灌注技术临床应用改善了心肌保护效果.20世纪80年代含血心肌麻痹液应用于临床,之后提出了综合心肌保护技术,使心肌保护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低温体外循环和心肌麻痹液灌注心脏停搏成为几近完善的心脏外科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1 5 3例术中测量肺动脉压 /体循环压 >0 .75的患者 ,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95例 (停跳组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 79例 ,房间隔缺损 (ASD) 1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3例 ;心脏跳动中手术 5 8例 (跳动组 ) ,其中VSD 43例 ,ASD 1 0例 ,PDA 5例。结果 停跳组早期死亡 1 2例 (病死率 1 2 .6 % ) ,呼吸衰竭作气管切开 8例 (8.4% )。跳动组无早期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痊愈出院 1 41例 ,随访 3月至 1 0年 ,停跳组 2例术后 6年发生顽固右心衰 ,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跳动组手术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心脏停跳组 ,其机制可能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肺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瓣膜置换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巍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0):53-56
1历史回顾自1953年John.Gibbon应用体外循环技术为一名房间隔缺损患者直视修复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经历了近50年不断探索的快速发展进程,心肌保护技术方法,经历了供血-缺血-供血,体外循环应用的技术方法经历了常温-低温-浅低温、跳动中-停跳-跳动中的历程[1]。1950年Bigerlow  相似文献   

6.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博动下心内直视手术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博动下心内直视手术75例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750004)郭德和方刚陆向阳韩育宁何学志为进一步加强心肌保护,我们自1995年9月~1996年2月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在心脏搏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75例,获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7.
报告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2月期间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0例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法不同于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它的优点在于体外循环不降温、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而保持冠脉灌注。有效避免了心脏的缺血缺氧导致的损害和再灌注损害。  相似文献   

8.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直视手术16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手术7例,二尖瓣替换加完整无缺修补1例,室缺修补1例,室缺术后残余漏修补1例,房缺修补2例,窦瘤破裂破入右房手术修补4例,16例病人手术满意,均顺利康复,痊愈出院。并就体外循环中的措施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疗效评价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12例施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2~35℃,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结束能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0%,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1例心房切口缝合针眼渗血,行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2h发生急性肺梗塞,均经治疗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有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46例浅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建立体外循环后缓慢自然降温至31~33℃,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心内畸形纠正术。结果全组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心律失常和术后低心排等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灌注法,避免因心脏停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能最大限度保护心脏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15例。体外循环 (CPB) 15 0min。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心钠素 (ANP)及内皮素 (ET)。结果 :实验组 :转机后 ANP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6 0 m in至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 :ANP在阻断主动脉后 90 m 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 A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 min、主动脉开放30 min及 CPB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 :转机后 ET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90 m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 :ET在阻断主动脉后 6 0 m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 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 min、主动脉开放 30min及 CPB后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有利于ANP的合成及释放 ,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对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 :将 1 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实验组 )与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对照组 ) ,每组 8只。体外循环 (CPB) 1 5 0 m in。于 6个时点采集静脉血 ,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结果 :两组 CPB期间 CGRP与 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组 CGRP较对照组升高快 ,在 CPB结束达峰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 CGRP在 CPB中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或 P <0 .0 5 )。结论 :CGRP可作为 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 ;心脏不停跳手术法有利于 CGRP的合成和释放 ,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测定7例心力衰竭患儿及44例健康儿童血浆心钠素浓度,发现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心钠素浓度较健康儿童增加,且与病情轻重有关,心力衰竭程度越重,心钠素浓度越高,此系心脏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以改善心功能的代偿机制。2个月至12岁健康儿童血浆心钠素水平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放免测定法观察32例心房纤维颤动患者血浆心钠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房颤组血浆心钠素为855.2±134.4pg/ml,健康对照组为454.4±72.4pg/m1,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阵发性房颤发作期为914.7±179.6pg/ml,非发作期仅为512.8±141.6pg/ml,两者相比P<0.01.阵发性房颤非发作期与对照组相比以及阵发性房颤发作期与持续性房颤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心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10例正常人右心室活检组织中心钠素(ANP)免疫反应颗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正常右心室活检组织中有ANP免疫反应颗粒,但含量少。ANP免疫反应颗粒在心室肌细胞内主要是核周分布和散在分布,极少数呈团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CPB)心脏不停跳手术及停跳手术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影响的差异。方法 :将 2 0只健康山羊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停跳组 ) ,进行 CPB,分别于 8个时点采血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 (A )和醛固酮 (Aldo)水平。结果 :两组在 CPB过程中 PRA、A 和 Ald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对照组升高更明显 ;对照组的 PRA、A 在转机 90 min至停机 10 m in各时点均较实验组高 (P <0 .0 1) ,对照组的Aldo在转机 6 0 min至停机 10 min各时点均较实验组高 (P <0 .0 1)。结论 :CPB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对 RAAS的影响可能较停跳心内手术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风心病房颤患者手术前后静脉、动脉、左心房和右心房血浆心钠素(pANP)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及30例风心病无房颤患者的血浆心钠素,并同时应用Swan-Ganz导管及左心房测压管测定心功能及各部位压力。 结果房颤患者pANP显著高于风心病无房颤组和正常对照组;手术后随心功能改善,心房压力下降pANP显著降低;不同时段动脉、静脉、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均有明显差异,以右心房最高,各部位含量与CI、CO均呈负相关;左心房内pANP与左心房大小、LAP、PCWP、SVRI呈正相关;右心房内pANP与右心房大小、CVP、PVRI呈正相关。结论心房颤动是刺激pANP分泌的重要因素;pANP测定是判断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肝硬变患者(16例为失代偿性)血浆心钠素含量及某些临床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肝硬变患者早期有效血容量有所增加,心钠素水平升高,而失代偿性肝硬变则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心钠素水平降低,并存在低蛋白血症。提示在肝硬变早期应予限盐饮食,晚期治疗除适量输入白蛋白外,强调了腹水回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浓度,发现老年心功能不全组A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ANP含量随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减少(P<0.05)。病程与ANP浓度呈负相关 (r=-0.441,P<0.05)。不同病种、不同受累部位及有或无房颤之间ANP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