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消灭血吸虫病的一种重要措施[1]。我国多年的血防实践还表明,消灭钉螺要坚持以环境改造为主,以药物灭螺为辅的原则,不仅能提高灭螺效果,也减少药物污染,节约灭螺费用[2]。因此,我市自“九五”初期执行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由单纯的以防治传染源为主调整为灭螺与防病并重的防治策略以来,在城区有螺江滩实施大面积环境改造,使江滩有螺面积大幅度下降,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城区“九五”期间实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工作进程。现报告如下:1 螺区概况受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我市城区外滩1…  相似文献   

2.
消灭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水网和平坝地区通过消灭钉螺和积极治疗人畜,已取得巨大成绩,但在大山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交通闭塞,钉螺面积大,劳动力少,钉螺孳生环境复杂.灭螺方法也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消灭全部钉螺达到消灭山区血吸虫病的目的,则难以办到,因此,了解山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3.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灭螺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研发的吡螺脲是灭螺药研究的最新重大进展,有望解决灭螺药对鱼类毒性大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基本控制阶段的灭螺经验,我们在安凌镇琅田村采取填埋与开垦种植的办法,消灭残存钉螺取得了显著效果。l概况本县属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县历史有螺面积1227498m’。琅田村累计有螺面积为441587m’,占全县历史有螺面积的13.7%。防治初期钉螺最高密度162只/框(O·tim2),平均密度为34只/框,钉螺感染率为3.8%,入群阳性率为10.27%。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特别是经过1958年和1970年两次群众性防治运动,于1972年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随着大面积钉螺的消灭,残存钉螺由片状、线状分布…  相似文献   

5.
歙县富堨镇历史上属重疫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6117750m~3,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3943人,其中晚血329人,于1993年经省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4年转入全面监测阶段。回顾本镇血防史,主要采取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达到上述目标的,而消灭钉螺又以药物灭螺为主,环改为  相似文献   

6.
黄山市自1994年血吸虫病防治进人监测巩固阶段以来,每年都查出残存钉螺.为及时控制和消灭残存钉螺,1997年后,在加强药物灭螺的同时,针对不同环境,实施了环境改造方法消灭残存钉螺.为了解和评价环境改造(简称环改,下同)消灭钉螺的效果,我们对全市环改灭螺工程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消灭钉螺是控制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微生物灭螺被认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灭螺方式。本文对微生物杀灭钉螺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钉螺的有效控制以及血吸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绵竹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 ,原为我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5 0年代全市平均感染率 2 6.1 % ,累计历史钉螺面积1 2 1 630 73m2 ,经多年防治 ,于 1 98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市钉螺面积逐年上升 ,钉螺密度升高 ,阳性钉螺时有出现。为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巩固血防成果 ,我市于 2 0 0 0年 8月初至 9月底 ,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氯硝柳胺灭螺 ,现将灭螺效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钉螺调查灭螺前由血防所专业人员组织各血吸虫病流行乡(镇 )卫生院的血防医生 ,各村的卫生员和村干部进行查、灭螺…  相似文献   

9.
快速控制江滩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控制江滩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采取区域性全覆盖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方法,强化消灭江滩感染性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辅以人畜查治、健康教育等干预;纵向观察钉螺面积、人畜血吸虫感染、血防知识知晓率等变化。结果强化措施后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逐年下降,学生和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钉螺面积和居民查病阳性率随灭螺覆盖率的上升而下降,特别是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感染率下降最为显著,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相关分析表明:钉螺面积和居民查病阳性率与药物灭螺覆盖率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钉螺面积=-0.870,P=O.024;r居民阳性率=-0.834,P=0.039),表明药物灭螺的防治效果最为直接而有效。结论采取以消灭江滩感染性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快速控制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10.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灭螺方法有化学灭螺、物理灭螺、生物灭螺和改变生态环境灭螺。化学灭螺即通过化学药物杀灭钉螺,化学灭螺具有见效快,可反复使用的优点,但化学灭螺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对水生动物毒性大,  相似文献   

11.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灭螺方法有化学灭螺、物理灭螺、生物灭螺和改变生态环境灭螺。化学灭螺即通过化学药物杀灭钉螺,化学灭螺具有见效快,可反复使用的优点,但化学灭螺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对水生动物毒性大,  相似文献   

12.
六和公社属迳口草塘,7个大队中4个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面积4,295亩,平均密度3.14只/市尺~2,最高密度173只/市尺~2,居民平均感染率57.0T%,累计病人6,194人。二十多年来,采取水利、垦荒、种植、灭螺、治疗病人、病牛、管水、管粪综合防治措施,于1974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为实现完全消灭,以改造环境消灭钉螺为主要环节,灭螺和查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 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最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最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 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 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 350.00万元。结论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景德镇市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于1958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3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同年,因行政区划变更,鄱阳县血吸虫病疫区徐湾村划入景德镇市昌江区鱼山镇。1996年对该村全面查螺,发现钉螺面积7.07hm^2,对全部有螺田地实施水改旱灭螺措施。1999年10月景德镇市血吸虫病防治站对历史有螺区监测时.  相似文献   

15.
1991年是江西省开展大区域控制血吸虫病的第3年,全省实施分类指导,将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尚未控制流行(一类地区)的13个县(市、区),采取大范围的人畜同步化疗、易感地带的灭螺,加速控制传染源的进程;对已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二类地区)的8个县(市、区),采取以查清灭净钉螺为主的方法,消灭残存钉螺,以期跨入消灭血吸虫病的行列;继续加强对达到消灭血吸虫病(三类地区)的14个县(市、区)的监测巩固工作,取得  相似文献   

16.
改变钉螺孳生的生态环境是消灭钉螺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农业水利项目对有钉螺分布的沟渠进行硬化,改变或改造钉螺孳生环境,能达到药物灭螺等方法难以达到的灭螺效果,且时间持久效果稳定,是实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手段之一,已在日本和我国部分地区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和分布可直接影响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与传播程度,故控制钉螺是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药物灭螺是控制或消灭钉螺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有效手段,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出台,长江流域药物灭螺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我国当前主要药物灭螺种类和方法的基础上,剖析了药物灭螺所面临的挑战,探讨在长江生态大保护、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药物灭螺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改变钉螺孳生的生态环境是消灭钉螺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农业水利项目对有钉螺分布的沟渠进行硬化,改变或改造钉螺孳生环境,能达到药物灭螺等方法难以达到的灭螺效果,且时间持久效果稳定,是实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手段之一,已在日本和我国部分地区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生态灭螺、生物灭螺、药物灭螺及新型灭螺药研究等方面对钉螺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分析了其优点与不足,并对适宜钉螺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钉螺是一种雌雄异体、卵生、水陆两栖动物,为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在诸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钉螺从交配、产卵、孵出幼螺至发育为成螺及成螺的生存,出现螺群密度、生殖率、成活率、不同螺龄钉螺分布、扩散迁移等生态学特征,都同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扩散有着密切联系。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以化疗控制疾病为主,但仍不可忽视控制、消灭钉螺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其应用,可为实施生态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