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甲状腺未分化癌13例分析山东德州肿瘤医院张玉华甲状腺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多数患者初诊时,因病期太晚失去手术机会,从而难以获得组织学诊断。我院自1979年以来共收治甲状腺癌132例,其中获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为未分化癌。现分析讨论如...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以分化型甲状腺癌多见 ,未分化癌较少见。 1993年 1月~1998年 12月我院共收治甲状腺癌 134例 ,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未分化癌 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均为男性。年龄 60~ 79岁 ,平均 69 3岁。病程 1个月~ 2 0年。平均 3 9年。病变部位 :双侧腺叶 3例 ,右侧腺叶 2例 ,左侧腺叶 1例。 6例均以颈前肿块就诊 ,肿块最大为 12cm× 8cm× 5cm ,最小为 6cm× 5cm× 4cm。 4例有 2年以上甲状腺肿史 ,近期迅速增大。伴有呼吸困难 6例 ;声音嘶哑 5例 ;吞咽困难 3例 ;…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2%,是最具侵袭性的甲状腺癌,可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龄、男性、双侧肿瘤、局部浸润和(或)远处转移等是多数ATC患者预后欠佳因素。ATC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明确,目前虽以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然而治疗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ATC的相关研究,就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近期临床试验结果,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为ATC的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致死率极高。治疗上多采用甲状腺全切手术、放化疗相结合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的疗效受病期、是否有转移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富有探索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未分化癌又称间变性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 5% ,我们通过对 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1991年— 2 0 0 1年间 ,术后诊断为未分化癌甲状腺标本 3例。标本经 10 %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S-P法 ,试剂选用福州迈新公司。2 结果2 .1 临床资料例 1:男 ,65岁。因颈部肿块 1年入院 ,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手术所见 ,甲状腺左叶一 3 cm× 3 cm× 2 cm大小肿物。例 2 :男 ,74岁 ,因颈部包块数十年 ,近期增长迅速入院…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是一种高侵袭性、高致死性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发生率低、生长 速度快,确诊时常常已经处在晚期和远处转移,确诊患者病死率达100%,中位生存期仅为3~6个月。因ATC的罕见性以及其恶 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确诊ATC的患者常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多种方式联合生物治疗成为了 目前关注的重点,如基因靶向治疗。既往研究表明,完全切除可延长ATC 患者的生存期,而术后联合放疗可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 缓解,目前放疗已被证实可控制局部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但个体差异较大,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较大、高白细胞、甲状 腺外侵犯、诊断时远处转移、不完全切除和放疗剂量等。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肿瘤,其发病率低、病死率高。根治性手术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适形放疗优于常规放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化疗药物较少,单用疗效有限,放化疗同步应用于一部分患者可延长生存。而靶向治疗为难治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多个肿瘤中心在探索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其他生物治疗的综合应用,以期提高疗效。现就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处理及影响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59年至1996年本院收治的1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其中4例颈淋巴颈淋巴结清扫,4例患侧甲状腺全切除,3例仅作甲状腺活检(1例活检后放疗)。结果:行甲状腺全切除或仅作活检的7例均有腺体外侵犯,且年龄偏大,病程长,除1例术后放疗生存2.5年外,其余均于术后1至6个月内死亡,颈淋巴结清扫术4例,其中1例有腺体外侵犯,术后仅生存1年;其余3例肿块均局限于腺体内,分别生存7年(仍生存)、12年(后失访)、18年(仍生存);皆为女性,病程较短。结论:肿瘤局限于腺体内可能是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较好的因素,对肿瘤避限于腺体内的患者,应扩大手术范围,已有腺体外侵犯者,预后较差,辅助放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少见。本文对从国内文献收集的137例加上本院的5例共142例进行分析。发病年龄以50~60岁多见,男女之~为3.79:l,肿瘤长径范围为1.2~15cm,平均5.6cm。病变发生于食管上1/3者10例(7.5%)、中1/386例(64.2%)、下1/338例(28.3%)。髓质型50例(41%)、蕈伞型26例(21.3%)、溃疡型24例(19.7%)、腔内型16例(13.1%)、缩窄型6例(4.9%)。统计国内文献各该组发病率为0.7%~5.1%,本院组为0.1%。本病预后主,在可评价疗效的131例中,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全组为7.6个月和29%;单纯手术6.3个月和18.4%;单纯放疗11.8个月和36.6%;放疗加化疗12.3个月和50%;手术加化疗12.2个月和39.3%。单纯化疗和手术加放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个月和5个月,无1年生存者。根据资料,作者认为使用放疗或根治性手术加用化疗可以提高本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Nikhil Nanjappa Abhilash Kumar Sudeepta Kumar Swain T. Tirou Aroul S. Robinson Smile Dhananjay Kotasthane 《Indi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3,65(1):37-39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frequency of incidental thyroid carcinoma (ITC) in patients presumably operated for benign thyroid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187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benign thyroid dise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Only those with benign diseases on FNAC were studied. Patients with undetermined cytology and follicular neoplasm were excluded. Results: Out of the 187 patients operated histology revealed ITC in 38 (20.3 %) of patients. The mean size of the nodule was 4.28 ± 1.48 cm in benign group and 4.21 ± 1.98 cm in ITC group. Papillary carcinoma was the commonest ITC (97.4 %) and follicular variant (16/38) was found more often than micropapillary variant (3/38). ITC was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solitary nodule, 23 of 38 (60.5 %), although it was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value 0.262) 0.33 of 38 (86.8 %) were in euthyroid state (P value 0.029). Conclusions: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 a high frequency of ITC (20.3 %). ITC was more frequent in euthyroid patients (P value 0.029). Incidence of ITC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NG from those with MNG (P value 0.262). Papillary carcinoma was the commonest ITC (97.4 %) and follicular variant (16/38) was found more often than micropapillary variant (3/38).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合并钙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彩色超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240例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良性疾病钙化率为23.3%(38/163),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钙化率达75.3%(58/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7,P〈0.001)。钙化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50~0.871)。微钙化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是非微钙化者的5.348倍(95%CI:2.804~10.200),而粗钙化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是非粗钙化者的4.000倍(95%CI:1.564~10.230)。[结论]钙化尤其是微钙化对于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较高。当彩超发现甲状腺结节中有微小钙化时应提高警惕,尤其是微钙化,应进一步做针吸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合并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197例甲状腺患者的彩色超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197例甲状腺结节中,钙化率为41.6%(82/197),其中甲状腺良性疾病中钙化率为21.4%(27/126),而在甲状腺癌中钙化率达77.5% (55/71) (x2=58.684,P<0.001).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95%CI:0.710~0.850),其中微钙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 (95%CI:0.672~0.823),粗钙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625 (95%CI:0.540~0.710).[结论]钙化尤其是微钙化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探讨甲状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初次手术切除的316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病例组,按性别、年龄、籍贯等因素匹配后,以同期住院的非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生活方式、家族史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性别的甲状腺癌病例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女性患者(44.4±8.8岁vs.46.9±9.4岁,P=0.047),男、女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峰均为30~5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7.156)、肿瘤家族史(OR=8.917)、BMI增高(OR=2.221)、经常性摄入海产品(≥3次/周)(OR=3.377)、甲状腺自身抗体增高(OR=2.904)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高发年龄为30~59岁;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肿瘤家族史、BMI增高、经常性摄入海产品(≥3次/周)、甲状腺自身抗体增高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对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因素的研究,为治疗和预后提供直观的指标参数,对选择相应手术方案及术后的治疗均有指导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微机关系数据库病理资料研究系统,对病理资料检索,取得我科外检病理中1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均附5年以上的随访资料),对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有无淋巴细胞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5年生存率为94.08%,10年生存率为80.71%,15年生存率为68.83%(用寿命表法计算入其它各相关因素均按≤5年及>5年、≤10年及>10年、≤15年及>15年比较分析(用卡方计算)。其中肿瘤位于包膜内与肿瘤侵犯至包膜以外,各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肿瘤内及边缘有无淋巴细胞浸润,存活≤5年及>5年有显著差异(P<0.05),存活≤10年及>10年、≤15年及>15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着重提示肿瘤包膜对癌肿的防御作用的重要性,肿瘤内及边缘有淋巴细胞浸润预示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