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2000年2月起,采用下述自行设计的方法行逆行导管导引气管插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逆行性引导气管插管的三种方法在困难插管的优缺点及成功率。方法选择36例困难插管的头颈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传统逆行引导法):引导钢丝直接穿过气管导管中引导插管;Ⅱ组(经典逆行引导法):引导钢丝先穿过二级导引管,气管再套进二级导引管上进行气管插管;Ⅲ组(改良逆行引导法):导引钢丝穿过改良气管的导引孔(在气管导管斜口尖端偏管壁外侧穿一直径0.8mm导引孔到管壁内侧近Murphy孔边开口)引导插管。观察引导管丝引导每种气管方法完成插管的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失败率。结果Ⅲ组在完成插管时间优于Ⅰ组与Ⅱ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优于Ⅰ组(P〈0.05);失败率Ⅰ组比Ⅲ组高(P〈0.05),Ⅱ组与Ⅲ组无区别。结论逆行性引导气管插管中以改良逆行引导法较好,传统逆行引导法失败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全麻下行颈椎减压融合术的颈椎骨折患者32例,ASAⅠ~Ⅲ级,其中C2或C2~3骨折19例,C3-4骨折6例,C6-7,骨折7例,伴脊髓损伤不全瘫7例,伴肋骨骨折、颧弓骨折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术完成气管插管。记录麻醉插管各时间段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气管插管所需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用此气管插管术成功插入气管导管,且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气管插管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62±12)s。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率、血压值较诱导前无显著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术后随访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术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不加重患者脊髓损伤,可广泛应用于颈椎骨折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术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30例需全身麻醉的困难型气管插管成年病人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ASA Ⅰ~Ⅱ级,plallampati困难插管评估Ⅱ级12例,Ⅲ级16例,Ⅳ级2例,术前估计困难插管18例.30例中22例直接运用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术成功,另外8例盲插失败,改为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术成功6例,失败2例.插管成功率为93.3%,均无并发症.逆行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安全可行,所需器械简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环状软骨下区逆行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常规颈部皮肤消毒 ,用食指和中指将环状软骨固定 ,在其下缘中点刺入 ,有气泡溢出证明穿刺针进入气管内 ,针与皮肤成 45°角 ,针口指向喉侧 ,将导引管经硬膜外穿刺针进入气管通过喉经口或鼻腔拉出 ,然后将导引管通过气管导管将两端拉紧 ,缓慢将气管导管顺导引管推入口喉 ,进而进入气管内 ,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2 2例病人中 ,2 1例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 ,1例失败 ,均无并发症。结论 :经环软骨下区逆行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安全可行 ,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一种自制复合导引丝在经喉逆行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将细丝线捆绑在中心静脉置管用 J 形导丝远心端处制成“逆行插管复合导丝”.22例可预见困难插管和3例麻醉诱导后意外困难插管病人用复合导丝行经喉逆行气管插管.操作要点是:丝线向头端拽紧时使钢丝与丝线连接处恰好在穿刺点处并此在用血管钳夹住丝线,将导引管和气管导管(ET)同时经复合导丝插入直至抵达声门下.再将血管钳外移4~6cm,导引管、ET 和导丝同步继续深入可见血管钳拖至穿刺点处,此时导管位于气管中段或远段.结果25例均成功,其中23例1次插管成功.逆行置入导丝顺利,但有17例需从口腔中拖出.从置管至确认插管成功用时短.意外困难插管病人需他人面罩通气.并发症包括短暂低氧(1例)、颈前皮下气肿(2例)和穿刺局部明显出血(1例).结论用丝线与钢丝相连制成的经喉逆行气管插管复合导丝简单、安全、有效,并能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罗鑫  文可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19-16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麻醉中,因Ⅲ级困难气道无法在正常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使用深静脉导丝逆行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逆行气管插管患者24例,年龄48~79岁,ASAⅡ~Ⅲ级。使用深静脉导丝逆行气管插管,观察气插管成功率。结果:24例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只要应用得当,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导丝,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Ⅲ级困难气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更好的处理困难气道而寻求一种安全且成功率高的气管插管方法.方法:40例预测困难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导引器引导组20例(组1),经环状软骨下1~2气管环处穿刺,向头端置入超滑导丝(黑泥鳅),引出鼻腔,沿导丝放入导引器,然后将气管导管顺着导引器从鼻腔插入气管.观察2种插管方法的成功率及拔管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导引器引导组20例病人均操作顺利,无1例失败(成功率100%),组2有2例插管失败改用气管切开(成功率90%).两组病人拔管后的并发症,组2显著高于组1.结论:这种用超滑导丝和用导丝外套管自制导引器进行逆行导引经鼻气管插管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鼻逆行插管处理方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经深静脉置管导丝逆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35例患者采用经深静脉置管导丝逆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均获得成功,且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为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行深静脉置管导丝逆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动脉测压管引导经口气管导管改经鼻气管导管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动脉测压管做引导,置换经口气管导管为经鼻气管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30例经口气管内插管的病人由于需要长期气管插管,而要改为经鼻插管,对照组(n=22)使用先拔经口气管内插管再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的老办法,而试验组(n=8)通过徒手(不借助其他如纤支镜等器械)将引导管沿鼻腔插至咽部,由咽部拉到口腔外,再插入原经口气管导管内至隆突水平,并剪开拔出原经口气管导管;将经鼻气管导管套在引导管外,在引导管引导下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完成换置;结果全部30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更换气管导管,但相比较试验组在换管过程中病人氧合良好,心率血压变化小,鼻出血发生率低,总耗时短,术后未发生与更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气管导管置换,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可替代传统的先拔管再借助纤支镜引导插管换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培柳 《河北医学》2002,8(6):556-556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为其它方法插管困难或失败时才采用。作者曾遇到按常规逆行插管失败 ,后在原方法上稍作改进而获得成功 ,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方 法病人静注适量镇静剂后 ,常规在环甲膜消毒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 ,使硬膜外导管逆行通过声门经口腔拉出 ,然后将硬膜外导管直接系在气管导管口侧孔处 ,拉动硬膜外导管 ,将气管导管经口引导到会厌部 ,此时有阻力感 ;放松硬膜外导管 ,将气管导管再深入 1~2cm ,越过会厌部。在病人呼气时一手拉硬膜外导管 ,一手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 ,若不成功 ,可再次试插。完成插管后在近颈部…  相似文献   

12.
COOK逆插装置在插管困难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行气管插管方法自1960年[1]首次报道后,得到了不断改进[2~4],但临床所用材料较为简陋[5,6].COOK公司生产的逆行气管插管装置,具有独特的优点,但国内鲜有报道.我院自1998年开始使用该装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1±6岁;体重65±15kg.其中肥胖短颈8例(体重76±4kg),喉部肿瘤2例,颈髓肿瘤1例,舌癌术后复发1例,鼾症1例,微细下颚症1例,甲状软骨变异致暴露困难1例.根据喉镜暴露情况,3级气道8例,4级气道7例. 1.2 操作过程咽喉部表面喷雾以及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2ml行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满意后,颈部常规消毒,18G套管针通过环甲膜中点下缘向头侧穿刺进入气管;证明进入气管后,拔出针芯和注射器,保留外鞘;通过外鞘向头侧插入带3cm安全J形头Amplatz超硬不锈钢导丝(长110cm),用环钳将不锈钢导丝头端从口腔或鼻中拉出,直到不锈钢导丝后侧的标记线位于皮肤穿刺点处.将70cm长的COOK专用黑色Teflon引导管顺着不锈钢导丝头端通过口腔或鼻腔置入气管,并抵达环甲膜穿刺点之下,此时,引导管末端恰好位于不锈钢导丝前侧标记处;妥善固定导丝和引导管的位置,事先套在引导管外面的气管导管顺着引导管进入气管直到不能再进入为止(即环状软骨处),此时可从气管导管闻及呼气时气流声;从气管导管内拔出导丝和引导管,从环甲膜外拔出留置针外鞘;并将气管导管再向气管内插入3~5cm,按标准方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并妥善固定好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麻醉过程中,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例比较常见。处理气管插管困难的方法很多,如普通喉镜清醒插管、盲探气管插管、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逆行气管插管、改用吼罩等。本研究旨在对逆行气管插管与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所用时间及并发症作一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气管插管困难病人3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1~65岁,体重55~75kg。腹部手术12例,胸部手术8例,口腔手术4例,开颅手术3例,脊柱手术3例。随机平均分成二组:逆行气管插管组(Ⅰ组),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Ⅱ组)。1·2插管方法术前用药为:麻…  相似文献   

14.
颜克麒  李学俊 《海南医学》2014,25(4):587-588
目的 介绍一种自制光纤导引索的原理、结构及应用体会.方法 25例术前评估或术中发现的困难插管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利用光索发出的红光指示,在塑形管芯配合下,通过观察颈前部的红色光斑来确定气管导管与声门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引导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25例困难插管病例经光索引导器引导行气管插管除1例极度肥胖患者插管失败外,24例获得成功.结论 该光索可以用于困难气管插管,以及解决基层医院大多数困难气管插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顺式引导插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腔气管插管困难已见很多报道,双腔气管插管困难目前报道的不多.为此,笔者总结12例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后采用导引管法顺式引导Robershw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的经验,现作介绍.  相似文献   

16.
徒手急诊动脉测压管引导经鼻气管导管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动脉测压管做引导,置换经鼻气管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鼻气管内插管的病人由于呼吸机报警提示气管导管漏气、或气管导管内痰痂阻塞等原因经常规处理无效,需要再次气管插管。实验组12例患者不使用先拔管再插管的老办法,而是徒手(不借助其他如纤支镜等器械)将引导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至隆突水平,并拔出原气管导管;将欲更换的气管导管套在引导管外,在引导管引导下将新的气管导管插人气管内,完成换置;对照组为加例患者通过常规先拔管再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完成更换。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全部32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更换经鼻气管导管,术后均未发生与更换导管相关重大并发症,但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换管过程中病人氧合更加稳定,心率血压变化小,鼻出血、心律失常发生率低,耗时短。结论 应用气管导管置换,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可替代传统的先拔管再借助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导管换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逆行气管插管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4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包括用普通喉镜插管2~3次失败患者26例,术前评估为气管插管困难直接采用逆行气管插管或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患者18例。选择23例患者行逆行气管插管,21例患者行经鼻纤维支气镜引导气管插管。结果逆行气管插管成功率100%,经鼻纤维支气管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95%,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P>0.05);逆行气管插管组平均用时(3.98±0.73)分,纤维支气管镜平均用时(5.19±0.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9,P=0.00);而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2.39,P=0.71)。结论逆行气管插管取材更为方便,技术易于掌握,在控制插管时间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逆行钢丝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术前预测困难气道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应困难气管特点后给予经环甲膜或其下1~2、2~3气管环的间隙行穿刺,予以逆行钢丝顺行换管器引导下气管插管,分析其操作方法及结果。结果:逆行钢丝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42例均成功,成功率为100%,插管过程中可维持SpO2在95%之上,术后无1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逆行钢丝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技术操作较为简便,且对组织的损伤小,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金属导丝前端接一发光灯泡,后端接电池制作一光棒。将气管导管套在光棒上,沿鼻腔缓慢插入,以颈前环甲膜处光亮点为导引,插入气管,取出光棒,气囊充气。结果:68例患者在25~60 s内顺利插管到位,患者均达到通畅呼吸道进行人工通气目的以及长时间置管的要求,无特殊并发症发生,耐受及安全性能良好。结论:采用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能快速、简便、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成功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一种较好的成年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对比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与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的成功率为100%,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的成功率为87%。插管后并发症明显低于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结论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优于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