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制备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实验动物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4组(均n = 7):假手术组、慢性肾衰竭组(模型组)、30 U/kg EPO干预组(小剂量组)和50 U/kg EPO干预组(大剂量组)。大鼠皮下注射EPO 6周后,取其外周血分离培养EPC,并检测EPC数量及其增殖、黏附和形成血管结构的能力。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EPC数量及其增殖、黏附与形成血管结构的能力均显著下降(均P < 0.05)。应用EPO治疗能显著增加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EPC数量(P < 0.05),改善外周血EPC增殖、黏附及形成血管结构的能力(均P < 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EPO可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EPC的数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归巢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制备大鼠CRF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RF模型组和EPO治疗组.从第3周开始,治疗组大鼠每次皮下注射重组人EPO 50 IU/kg,每周3次,共6周.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蛋白、血红蛋白(Hb);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残肾组织EPO及其受体(EPOR)、归巢因子及其受体(SDF-1、CXCR4、Ang-1、Tie2、SCF、c-Kit)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可上调残肾组织归巢因子及其受体(SDF-1、CXCR4、Ang-1、Tie2、SCF、c-Kit)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同时,EPO治疗还可上调残肾组织EPO及EPO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 0.05).此外,EPO治疗还能下调大鼠Scr、BUN和尿蛋白水平(均P<0.05),上调Hb水平(P<0.05).结论 EPO能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激活残肾组织归巢因子而参与损伤肾脏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术制备大鼠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按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慢性肾衰竭组(模型组)及EPO干预的两个剂量组(小剂量组EPO用量30 U/kg,大剂量组EPO用量50 U/kg)。慢性肾衰竭大鼠皮下注射EPO 6周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蛋白、血红蛋白(Hb)和血压的变化,并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CD34、CD31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内皮素1(ET-1)、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能显著增加大鼠肾小球CD34、CD31的表达(均P < 0.05);下调肾组织ET-1 mRNA的表达(P < 0.05);上调肾组织eNOS和 VEGF mRNA的表达(均P < 0.05)。此外,EPO治疗还能使大鼠Scr、BUN、尿蛋白和血压水平显著降低(均P < 0.05),Hb水平显著增高(P < 0.05),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 结论 EPO能减轻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的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肾小球内皮细胞的修复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肾益精降浊药治疗肾性贫血(RA)药效学机制及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采用腺嘌呤给大鼠灌胃7周建立肾衰竭模型,用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后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肌酐(Sc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 mRNA)表达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能够改善BUN、Scr,提高EPO含量,使EPOR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通过提高骨髓有核细胞EPOR mRNA表达量,增强慢性肾衰竭(CRF)时骨髓对内源性EPO反应性,达到抗RA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Ang-2和TM-1与糖尿病鼠肾新生血管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1,TM-1)表达变化及其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雄性SD大鼠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设正常对照和模型组,分别于2、4、8、12、16、20、24周清洁取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肾脏Ang-2和血栓调节蛋白TM-1表达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Ang-2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仅于16周和20周时探及肾组织Ang-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肾脏12周时皮质区肾小管周围出现Ang-2着染微血管,16周表达最强;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未探及Ang-2 mRNA和蛋白表达;TM-1突出表达于肾小球,糖尿病组2~20周肾小球TM-1着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峰期在4~16周,24周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M-1表达变化与肾重/体重、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中后期皮质区肾小管管周围存在Ang-2着染的新生微血管,Ang-2和TM-1的异常表达与肾脏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种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肾脏血管生成素、Tie-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链脲霉素诱导SD大鼠DN模型72只,分为模型对照组、益气养阴方组、滋补肝肾方组、补气养血方组、温肾健脾方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给药8周后,收集尿液测定U-TP、U-GLU和U-β2微球蛋白生化指标,用RT-PCR测定肾脏组织中Tie-2、VEGF mRNA的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方、滋补肝肾方、补气养血方、温肾健脾方均能显著降低Ang-1mRNA表达(P〈0.05,P〈0.01);益气养阴方组大鼠肾脏Ang-2和Tie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给予补气养血方和温肾健脾方后,大鼠的肾脏Ang-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种中药复方均能有效降低Ang-1、Ang-2和VEGF mRNA的表达;参芪地黄汤还可降低Tie-2 mRNA的表达,表明四种复方可通过抑制血管重建作用而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其中参芪地黄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1)正常对照组(n=15);(2)CRF模型组(n=24),进食含0.75%腺嘌呤的饲料;(3)CRF+FPS治疗组(n=24),在进食含0.75%腺嘌呤饲料的同时每天给予FPS 200mg.kg-1.d-1灌胃。持续喂养6周。于第2、4、6周末收集大鼠血、尿标本,应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肌酐、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并留取肾组织,Masson染色切片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分析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CRF+FPS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白蛋白水平6周时明显高于CRF模型组(P〈0.01),但两组间血肌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RF+FPS治疗组大鼠肾组织Masson染色间质纤维化指数评分也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1),该肾组织α-SMA蛋白表达2、4、6周均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结论:FPS治疗可以减少腺嘌呤致肾衰竭大鼠的尿蛋白排泄,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在5/6肾切除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复制5/6肾切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在1、2、4、8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Ang-1和CD31表达变化以及RT-PCR观察肾脏Ang-1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2、4和8周时肾脏Ang-1 mRNA表达显著上调,12周时低于假手术组;模型组2周~8周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球Ang-1阳性着染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峰值在4周~8周,12周后逐渐下调;模型组2周~12周肾小球CD31表达逐渐减少。结论:5/6肾切除大鼠肾脏存在Ang-1和CD31表达的改变,此改变参与了残肾微血管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组织移植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在实验过程中监测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改变,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EPO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rHu-EPO组及肾移植组中大鼠分别出现死亡现象,且其肾功能均较明显减退,与正常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0 ~60 d间期rHu-EPO组、肾移植组的Hb水平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移植组EPO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肾组织移植可以促进肾组织EPO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血清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予以5/6肾切除法建立CRF模型,并分别予以蒸馏水和健脾清化方灌胃8周。干预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体外培养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分别用含5%、10%的各组大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在第8h和24h时用消化液消化并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血清浓度及培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健脾清化方治疗8周后提取的含药血清能明显降低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健脾清化方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肾毒宁冲剂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TGF-β1和CT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毒宁冲剂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通过Platt法5/6肾切除制作CRF模型,术后2周行大鼠断尾采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值,根据Scr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毒清组及肾毒宁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饲养或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Scr、BUN、Hb、RBC,用Real-time PCR法测定肾组织内TGF-β1及CTGF的表达。结果:肾毒宁组血Scr、BUN、Hb、RBC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肾毒宁冲剂对肾组织内TGF-β1、CTGF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和P〈0.01),尿毒清冲剂作用次之,肾毒宁组与尿毒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毒宁冲剂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CTGF的表达,降低血清Scr、BUN含量,从而起到延缓CRF肾功能的恶化,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大鼠循环及肾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近日节律。方法:60只Wistar大鼠建立5/6肾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肾衰组(A组,30只),假手术组(B组,30只)。大鼠在恒温(22±2)℃,12:12h明(L):暗(D)交替的环境中饲养12周。早上7:00开灯,记为ZT0时,依次类推,晚上19:00时关灯,记为ZT12时。在11周时留尿测24h尿蛋白定量。12周时分别留取血及肾标本。放免法检测血及肾脏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肾衰组血肌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01)。无论是A组还是B组,肾组织肾素活性(KRA)、AngⅡ及Ald的近日节律与血浆中肾素活性(PRA)、AngⅡ及Ald节律不一致。如A、B组KPA的谷、峰值时间与PRA相反;血浆AngⅡ峰值时间A组在ZT20,B组在ZT16时,A、B组肾脏中AngⅡ峰值时间则在ZT4时。B组的血浆及肾RAAS各组分的近日节律与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肾局部RAAS节律与血浆中RAAS节律不同,慢性肾衰竭组RAAS节律与假手术组比较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衰养真胶囊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的改善作用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肾切除同时予4%酪蛋白饮食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观察其营养不良发生时间,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的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养真胶囊组和开同组。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动态观察摄食量及体重变化,灌胃4周后检测血浆神经肽Y(NPY)和下丘脑NPY mRNA表达水平。结果:CRF大鼠在术后10周末出现营养不良,与模型组比较,肾衰养真胶囊组大鼠摄食量、体重显著增高,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肾功能改善,肾衰养真胶囊可上调下丘脑NPY mRNA表达,降低血浆NPY水平。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改善CRF营养不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下丘脑NPY mRNA表达及降低血浆NPY从而促进CRF营养不良大鼠摄食,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is,MSC)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大鼠肾脏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Ad—VEGF转染MSC。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慢性肾衰竭模型组(肾衰组)、慢性肾衰竭大鼠MSC移植组(MsC组)、慢性。肾衰竭竭大鼠AdVEGF注射组(VEGF组)和慢性肾衰竭大鼠Ad—VEGF转染的MSC移植组(转染组)。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术制备大鼠CRF动物模型。对照组与肾衰组于切除右肾之前从该侧肾动脉注射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其他3组分别给予MSC、Ad—VEGF和VEGF基因转染的MSC。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观察各组大鼠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并用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SC组和转染组SCr、BUN和尿蛋白均较。肾衰组降低(P〈0.05);与MSC组比较,转染组SCr、BUN和尿蛋白降低更明显(P〈0.05)。肾衰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MSC组和转染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与肾衰组比较,均P〈0.05),转染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更明显(与M9C组比较,P〈0.05)。结论VEGF基因转染的MSC移植对CRF大鼠的肾脏有修复作用,这可能与VEGF在肾组织中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及其受体Tie2在大龄GK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自发性糖尿病动物(Goto—Kakizaki,GK)大鼠(GK组),在52周时取肾皮质进行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Re—alt—time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生成素Ⅰ(Angiopoietin Ⅰ,Ang Ⅰ)、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Ⅱ,AngⅡ)、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DM组)及正常SD大鼠(SD组)肾皮质进行比较。将Ang Ⅰ、AngⅡ、Tie2和VEGF与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SD组比较,GK组大鼠光镜下无病理改变;而DM组大鼠出现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基质增生;电镜下观察到GK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GK组肾皮质AngI、AngⅡ、Tie2、VEGFmRNA表达与SD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AngⅡ和VEGF mRNA表达较DM组显著性减少(P〈0.05)。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K组大鼠与SD组相比其肾皮质Ang Ⅰ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而AngⅡ、Tie2和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ngⅡ、Tie2和VEGF与肾小球体积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肾小球ECM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龄GK大鼠仅有轻微早期糖尿病肾脏改变,Ang Ⅰ表达增高可能是GK大鼠不易发生严重糖尿病肾损害的原因之一,AngⅡ和VE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血管增生和ECM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losartan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Nx)组、ARB小剂量(ARB15,losartan 15mg·kg^-1·d^-1灌胃)组、ARB大剂量(ARB150,losartan 150mg·kg^-1·d^-1灌胃)组。5/6肾切除制作CRF模型。12周后,观察各组肾功能、蛋白尿、肾重/体重(BW)、心脏重量/BW、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肾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表达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1)Nx组大鼠Scr、BUN、24h尿蛋白定量、肾重/BW、心脏重量/BW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ARB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蛋白尿减少、肾重/BW、心脏重量/BW降低(P〈0.05)。(2)Nx组大鼠肾组织有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均较Sham组明显增高;ARB治疗后GSI及TII均较Nx组降低(P〈0.05)。(3)与Sham组比较,Nx组肾间质IGF-1表达明显增加(P〈0.05),ARB可明显减少IGF-1的表达(P〈0.05)。(4)Sham组肾组织可见α-SMA表达,肾间质无Vimentin表达;Nx组肾间质Vimentin及α-SMA表达增加(均P〈0.05),ARB治疗后较Nx组两者表达减少(P〈0.05)。(5)Nx组TUNEL阳性细胞和PCNA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ARB治疗对TUNEL阳性细胞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减少PCNA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ARB可明显减轻CRF大鼠的肾损伤,该作用与抑制局部IGF-1表达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以及改变细胞凋亡与增生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来氟米特干预组(C组)。第4、8、12周末各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处死并收集标本,记录体重、右肾重、检测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排泄量。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水平。肾组织行HE、PAS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层黏连蛋白及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A组相比,B组大鼠造模成功后0周,血糖明显增高(P〈0.01),但24h尿蛋白排泄量无明显增高(P〉0.05);4周时体重明显降低(P〈0.01),肾重指数、尿素氮、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排泄量、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C组12周时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肾重指数、肌酐已无明显增加(P〉0.05)。(2)与B组相比,C组8周时尿素氮、肌酐降低(P均〈0.05),胆固醇、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12周时体重增加(P〈0.05),肾重指数、三酰甘油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HE、PAS染色病理学观察:B组光镜下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弥漫性的或结节性的增多,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而C组这些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可见系膜区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大量沉积,C组也可见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沉积,但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来氟米特能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抑制肾脏肥大、减轻肾脏的纤维化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系膜细胞上GLUT-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有关,最终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R组)。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2的蛋白表达。结果:实时定量RT-PCR和与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Ang-2糖尿病组[(80.88±28.30)&(0.76±0.19)]表达,较对照组[(47.81±20.50)&(0.28±0.07)]明显升高(P<0.05);经罗格列酮治疗后,Ang-2表达[(52.35±8.50)&(0.45±0.04)]显著下调(P<0.05)。相关分析显示,Ang-2mRNA水平与尿蛋白/肌酐值(Upro/Ucr)、平均肾小球体积(VG)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相对含量(RM)呈显著正相关(r=0.505,P=0.027;r=0.490,P=0.033;r=0.471,P=0.042)。结论:Ang-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ng-2的表达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