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治疗呃逆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取天突、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膈俞、脾俞、胃俞、胆俞、四关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攒竹、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膈神经阻滞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膈神经阻滞结合穴位注射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例,仅采用1%利多卡因10ml行膈神经阻滞,结合中脘、内关及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5例,仅采用上述3穴位注射。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23/25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0%(15/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神经阻滞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是一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为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内关、中脘、下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膻中,并于中脘、下脘行温针灸;对照组患者口服巴氯芬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军  井辉明  孙秀萍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28-122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及阿托品0.5mg注射于两侧足三里,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结果 30例中,痊愈19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安定注射液、654-2注射液、维生素B6 注射液,在上脘、中脘、足三里、膻中、内关等穴位注射封闭治疗顽固性呃逆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近2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三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SPSS Modler14.1和SPSS Statistics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67篇,提取出腧穴处方192首,涉及腧穴60个,主要归胃、任脉、膀胱经。其中使用频次≥6的腧穴有20个,排名前五的分别为足三里138次、内关122次、中脘83次、膈俞49次、膻中46次;使用频次≥31的常用腧穴组合22对,排名前四的分别为足三里-内关、足三里-中脘、内关-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获取强关联腧穴组合规则67条。结论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选穴经脉以胃、任脉、膀胱经为主,其中以足三里、内关、中脘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调补脾胃、行气宽胸为治疗大法,可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提供相对规范的腧穴处方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治疗呃逆常用方法,有选择内关、合谷、足三里、膈俞,中腕等穴位,用阿托品或奴佛卡因、维生素B_1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指压少商穴,内服镇静剂或中药等。遵照毛主席有关努力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的教导,我们采用针刺天突穴治疗十二例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针刺人中穴为主穴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人中穴为主配合足三里、中脘、合谷、内关,太冲,天突等穴位;对照组除人中穴以外的其他穴位配伍使用。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以人中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便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持续性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此方法对于中枢性以及外周性持续性呃逆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患者,共入选持续性呃逆患者48例,其中中枢治疗组36例,外周治疗组12例。2组分别予以针刺攒竹、膻中、中脘、膈俞、内关、足三里等穴,留针30 min。取针后在右侧足三里(ST36)注射1 mL盐酸甲氧氯普胺,4~6 h后同剂量注射左侧足三里,共治疗3次。2组在每次治疗后以及疗程结束后分别使用呃逆评估工具(HAI)评估呃逆的严重程度;并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组同组内治疗前与第1、2、3次治疗后HAI评分,第1次治疗后与第2、3次治疗后HAI评分,第2次治疗后与第3次治疗后HA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周治疗组在第1次、第2次、第3次治疗后HAI评分均明显低于中枢治疗组[(4.25±2.60)分vs.(6.69±2.07)分,(1.96±1.75)分vs.(3.64±3.08)分,(0.45±0.36)分vs.(2.18±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针、巨刺法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治疗脑血管病引起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采用电针加巨刺法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联合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用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治愈65例(65.00%),好转32例(32.00%),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按压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单纯性和继发性呃逆患者进行针刺攒竹、天突、膻中、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穴,同时按压攒竹穴,3d-7d后评定临床效果。结果48例患者治疗1年后随访,治愈率达100%。结论针刺结合按压治疗呃逆,方法简单,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肝俞、胃俞、膻中、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太冲等穴位针刺,并配合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佛手、延胡索、槟榔、神曲等中药治疗.结果:81例中,痊愈42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91.4%.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上腹痛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1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对照组81例,使用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攒竹的传统方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0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1%和53.08%。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中国知网(CNKI)检索近10年来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研究文献,研究针刺治疗卒中后呃逆的选穴规律,采用方法:选取中国知网(CNKI)检索近10年来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研究文献。得出针刺治疗卒中后呃逆选穴前十位依次为内关、足三里、中脘、攒竹、膻中、太冲、膈俞、天突、三阴交、气海。穴位归经中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任脉、胃经、心包经、膀胱经。选择腧穴主要分布在四肢、胸腹部。所选取穴位中,特定穴以交会穴为主。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卒中后呃逆选穴少,主要以局部穴位及特定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5.
顽固性呃逆是指膈肌不自主的,持续间歇性痉挛,并且常规止呃药物及针灸不能缓解者,常见于脑血管并发症,胃肠功能紊乱。笔者近7a来采用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本病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9例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6岁~84岁,平均年龄57.18岁;脑栓塞21例,脑出血8例,胃肠功能紊乱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本组脑血管疾病均经CT检查确诊,在原发病救治中出现呃逆症状;胃肠功能紊乱者系排除胃肠器质性疾病后引起的呃逆。二者皆经常规止呃治疗无效,确诊为顽固性呃逆。2治疗方法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合谷。药物:氯丙嗪注射液。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腹部术后呃逆的有效疗法。方法将腹部术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肌肉注射组、单纯针刺组(双侧内关、足三里针刺)、穴位注射组(双侧内关、足三里分别注射维生素B1和B6)。结果治疗1、2、3次后,单纯针刺组、穴位注射组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肌肉注射组(P〈0.05,或P〈0.01)。治疗1、2次后,穴位注射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针刺组;治疗3次后,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注射是治疗腹部术后呃逆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穴位注射胃俞、足三里、中脘、内关、脾俞、太冲、阳陵泉等穴;同时给予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治疗。经2周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1例,显效14例,无效1例,治愈及显效率90.30%;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13例,无效5例,治愈及显效率59.70%。对两组治愈及显效率、无效率分别进行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结果为:P〈0.05及P〈0.01,分别有显著差异和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运用穴位注射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提高治愈及显效率、降低无效率,疗效肯定。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穴位注射并针灸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价值。方法 脑卒中后呃逆是众多呃逆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多为顽固性呃逆,将66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9例,单纯肌肉注射654-2,B组21例,单纯穴位针灸组,取攒竹、天突、气海、中脘、内关,C组26例,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并针灸联合,三组间观察呃逆治疗效果。所获数据经χ2检验。结果 C组有效率为100%,其痊愈率较A组及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穴位注射并针灸联合治疗是脑卒中后呃逆患者简单安全、见效快、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栾菁 《医学文选》2011,(5):420-421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调脾胃"针刺疗法结合穴位注射膈俞穴;对照组42例,采用胃复安10 mg肌注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脾胃"针刺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符含入选病例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脾俞、肾俞、膈俞等穴位,对照组肌注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观察项目包括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证实针刺对糖尿病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8.0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临床症候和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糖及HbAlc治疗后其绝对值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还提示针刺疗效与治疗时间有一定关系。本研究证实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脾俞、肾俞、膈俞等穴在不影响血糖的情况下,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