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6例多节段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及6、12个月的JOA评分,并用Epstein标准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1例术后6 h出现颈部血肿,2例出现喉返神经牵拉伤并发症。术后1周及6、12个月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优6例,良16例,中4例。22例对手术结果满意。术后2年25例骨性融合,1例(3节段者)1个间隙不融合,但患者无临床症状。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2.32±5.73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病变累及3个节段29例,累及4个节段3例。术前JOA评分为8.07±1.82(5~11)分,颈前柱高度为67.29±2.63(61.98~73.01)mm,颈椎曲度C值为2.86±2.63[(-3.14)~8.42]。均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脊髓主要受压节段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脊髓次要受压节段行椎间隙减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颈前柱高度与颈椎曲度C值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200ml。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0±3.1个月。术后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颈前柱高度、颈椎曲度C值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8.38±11.07)%,按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优11例,良17例,好转4例。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行颈椎前路治疗的2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5~77(60.11±9.37)岁;27例患者病变累及3个节段,1例累及4个节段;术前JOA评分为8.89±1.87,拟融合节段Cobb角为(4.87±4.56)°,颈椎曲度为(11.68±1.25)°,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1、12个月时的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并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205 min,平均163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98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周恢复正常;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1周恢复正常。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46±3.20)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椎间隙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术后1、12个月时融合节段Cobb角与颈椎曲度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46±20.26)%,手术疗效根据改善率评定:优12例,良14例,好转2例。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椎体次全切除与椎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和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组合减压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根据影像学评估内固定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并与同期由同一组医师采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例(长节段减压组)进行比较。结果组合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术后两组内固定均稳定,无松动、脱落,融合节段Cobb角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9个月角度丢失率长节段减压组高于组合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JOA评分均有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可以兼顾减压需要和尽可能多地保留颈椎结构,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个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2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5例为“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10例为相邻多节段脊髓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2分。采用受累节段单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单间隙采用cage植骨内固定,椎体次全切采用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费城颈托外固定保护3个月。结果25例获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3·5分,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情复杂,采用单椎体次全切联合单间隙减压治疗,可获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联合单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椎体次全切联合单间隙减压治疗22 例多节段(连续3个或4个节段)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其中男16 例,女6 例;年龄45~75 岁,平均56 岁.术前X线片及MRI检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颈髓受压.分析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6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变.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J0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曲度明显恢复,部分恢复正常.按照Odom's临床效果分级进行评价,优18 例,良3 例.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或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体次全切联合单间隙减压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手术治疗累及3个节段的CSM患者46例。其中24例行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22例行2个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36个月。手术时间:A组(105±20)min,B组(180±30)min;术中出血量:A组(120±35)ml,B组(210±25)ml;两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A组为100%,B组为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A组为83.3%,B组为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CSM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减少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34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男22例,女12例;年龄42~77岁,平均56.9岁。病程2h~8年,平均2年8个月。颈椎X线片及MRI检查显示为2个节段以上椎间平面病变,其中C2~42例,C3~518例,C4~611例,C5~73例。脊髓型颈椎病22例,混合型12例。选择压迫最严重的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相对次要节段行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声嘶、饮水呛咳及进食困难,切口Ⅰ期愈合。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3~4个月植骨融合。术后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脊髓功能评分法,术前为(11.23±0.65)分,术后6个月为(13.89±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获优12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88.2%。结论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术能达到颈椎前方充分减压,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增加颈前路融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路经椎间隙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相邻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8年5月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21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椎间隙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组9例;B组,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钛网植骨融合组1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花费、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B组中有2例原计划为行经椎间隙减压,术中改为行保留椎体后壁的次全切除减压术式。所有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平均22个月。B组手术时间略短于A组,出血量略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内置物松动或下沉。A组治疗费用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较术前均有提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2种方法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可靠临床疗效,并能获得术后稳定性。但椎间隙减压操作相对复杂,治疗费用略高。如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术野,或者椎体后缘骨赘较多,难以操作,应及时更换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非连续椎体次全切术及长节段椎体次全切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21例为实验组,采用非连续性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选择连续3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长节段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率、颈椎生理曲度(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良率及植骨融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1例伤口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有2例出现钛网轻度移位,给予延长外固定时间,8个月后融合。实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声音嘶哑,术后3个月随访时已恢复正常。结论前路非连续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优于长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术,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比较前路经椎间隙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相邻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8年5月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21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椎间隙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组9例;B组,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钛网植骨融合组1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花费、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B组中有2例原计划为行经椎间隙减压,术中改为行保留椎体后壁的次全切除减压术式。所有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平均22个月。B组手术时间略短于A组,出血量略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内置物松动或下沉。A组治疗费用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较术前均有提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100%。 结论 2种方法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可靠临床疗效, 并能获得术后稳定性。但椎间隙减压操作相对复杂,治疗费用略高。如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术野,或者椎体后缘骨赘较多,难以操作,应及时更换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5-2011-06,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cage和钛网植入、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的26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颈椎标准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部分患者术后行MR检查,以观察脊髓减压程度和脊髓信号变化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6~24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实现骨性融合,无内植物的松动和移位。JOA评分由术前平均为(12.82±2.13)分改善至随访时平均为(16.10±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4.3%,其中优12例,占46.5%;良9例,占34.6%;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融合节段的Cobb角由术前8.42°±1.6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6.14°±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病例无死亡、感染、脑脊液漏、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伤口均Ⅰ期愈合。结论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减压充分又能较好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ACDF)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3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行ACDF治疗)和对照组(行ACC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总活动度、颈椎曲度、颈椎节段性高度及JOA评分。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128.3±32.4)min,对照组(163.2±43.6)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61.4±122.5)ml,对照组(319.2±308.7)ml;以上指标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8.1±3.6)d,对照组(9.5±4.2)d;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观察组(12.1±2.2)分,对照组(11.7±2.1)分;颈椎总活动度:观察组26.6°±7.3°,对照组30.5°±8.1°;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曲度:观察组23.5°±7.4°,对照组16.1°±7.2°;椎间节段性高度:观察组5.6°±0.4°,对照组4.7°±0.8°;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较ACCF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颈椎生理弯曲和椎间节段高度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6.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杨庆国1江曙11安徽医科大学附一院骨科230022安徽省合肥市收稿日期:1995-02-16修回日期:1995-06-201986年11月~1994年8月,作者采用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  相似文献   

17.
椎间减压并椎体次全切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间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37例累及3个节段的多节段颈椎病采用一期椎间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经3个月-7年2个月,平均1年6个月随访,按JOA评分标准评分,结果优25例,良9例,中2例,差1例。平均改善率59.6%,优良率91.6%。3-4个月植骨融合节段全部愈合,颈椎生理曲度全部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一期椎间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结合内固定能充分、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恢复与维持颈椎椎高度和生理曲度,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并评估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分节段减压融合术(A组)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B组)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并通过影像学测量融合节段前凸角度、全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矢状面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评估植骨融合程度、融合节段高度的变化以及相邻节段退变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B组的出血量明显大于A组,但手术时间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年(1.2~5年)。术后6个月内JOA评分及改善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B组明显降低。两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其中B组平均增加值最明显,术后12个月B组高度丢失明显。术后两组ROM都明显下降,而融合节段Cobb角及全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增加明显(P0.05)。术后两组脊髓减压程度相仿。结论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合并颈椎前路长节段钛板固定的手术方式中远期效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9.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和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1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均有颈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8例伴有颈椎不稳,1例有先天性骨结构异常,均采用手术治疗,行前路单个或多个(≤3)椎体次全切除,彻底清除增生的骨赘和退变椎间盘,用充填有自体椎体碎骨的钛笼或自体髂骨椎间融合,钛板螺钉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根据术后X线片、JOA评分和临床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定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5~150 min,术中出血量30~350 ml,平均70ml.随访3~36个月,平均13.5个月,其中7例术后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全部消失,12例主要交感神经症状消失,3例症状改善,1例症状无变化,有效率为95.7%,优良率为82.6%.JOA评分术前平均10.2±1.1分,术后3个月时平均14.3±1.3分,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9.4%;13例术后10个月复查X线片示钛笼或髂骨块均与上下椎体达骨性融合,无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移位和钛笼沉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Smith-Robinson技术(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3个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SmithRobinson技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52.6±9.7岁(42~71岁)。脊髓型23例,混合型10例(脊髓型+神经根型6例,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4例)。病变节段:C3/4~C5/6 12例,C4/5~C6/7 14例,C3/4~C6/7 7例。保留后壁次全切除的椎体:C4 8例、C5 18例、C6 7例,其余病变间隙采用Smith-Robinson技术减压。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6、12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3个月行颈椎CT重建,了解内固定物的位置,以Bohlman法结合CT重建评估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以JOA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以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评估患者的颈肩痛,测量颈椎侧位C2~C7 Cobb角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05±24min(95~138min);术中出血量为270±95ml(180~450ml)。术后4例出现声音嘶哑,2~3周后自愈。2例中途失访,31例患者获得16.3±5.6个月(12~24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时明显改善(P0.05),其中优18例,良10例,有效3例,优良率为90.3%。术后1个月时的C2~C7 Cobb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6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松动、钛网或cage移位、椎体塌陷、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Smith-Robinson技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满意、操作安全、减压彻底、植骨融合可靠及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