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时效应室浓度(effectcompartmentconcentration,ECC)与异丙酚的脑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12例,以ECC4.00μg/ml为目标浓度进行异丙酚TCI静脉全身麻醉,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同步抽取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全血各1ml,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异丙酚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差(areaundercurveofarterial-jugularbulbconcentrationdifference,AUCa-jv)值。结果给药后,ECC达目标浓度前,各时间点ECC与AUCa-jv呈显著正相关(rECC-AUC =0.977,P<0.01),而动脉血药浓度(arterialconcentration,Ca)、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jugularbulbvenousconcentration,Cjbv)与AUCa-jv不相关(rCa-AUC =0.054,P=0.92;rCjbv-AUC =0.335,P=0.516)。TCI维持ECC为4.0μg/ml至停药前,各时间点Ca与Cjbv间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512)。停止输注异丙酚至病人意识清醒时,各时间点ECC与AUCa-jv呈正相关(rECC-AUC =0.942,P<0.005),Ca、Cjbv也与AUCa-jv呈正相关(rCa-AUC =0.986,P<0.001;rCjbv-AUC =0.974,P<0.001)。结论以ECC为目标浓度的异丙酚TCI时,ECC与AUC相关性显著,可同步反映异丙酚的脑摄取变化。  相似文献   

2.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柴伟  于代华  高昌俊  杨永慧  孙绪德 《医学争鸣》2002,23(15):1398-1400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 .设定诱导时效应室目标浓度为 4 mg· L- 1 ,复合咪唑安定 2 mg,芬太尼 2 μg· kg- 1 ,维库溴铵 0 .1mg· kg- 1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 2mg· L- 1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2min、切皮及气腹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苏醒时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结果 插管即刻 HR,SBP,DBP及 MAP均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气腹后 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 (P<0 .0 5 ) ,平均苏醒时间为 (8.6± 2 .7) min,相应效应室浓度为 (1.4 8± 0 .2 4 ) mg· L- 1 .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相对较为稳定 ,术后苏醒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3.
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适宜效应室靶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瑾  丁波  李峰  刘叶挺  蒋惠丽  夏奕  夏云 《浙江医学》2007,29(4):397-398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异丙酚是门诊无痛人流术中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目前大多数医院主  相似文献   

4.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目前主要用于异丙酚输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入以迅速达到并维持靶浓度,从而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TCI代表了静脉麻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人工控制输注(MCI)来模拟靶控输注(TCI)是否能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方法25例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全麻病人,设定初始诱导剂量为1mg·kg-1,插管后调定异丙酚恒输注速率12~15ml·h-1,输注15~20min后,下调输注速率为8~12ml·h-1,术毕前15min输注速率再减至6~8ml·h-1。结果诱导后3min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对稳定,20min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下降。结论MCI避免了TCI在诱导后3min血流动力学改变,但在输注20min后和术毕前15min下调输注速率,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196 8年 ,Kruger Thiemer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持续输注给药方案 ,即药物经静脉给予时可快速达到并维持一稳定的血浆药物浓度 ,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代谢 ,既著名的BET给药方案。之后 ,Schwilden等[1] 将这一方案加以改进 ,将静脉输注泵与微型计算机相连 ,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期望的药物血浆浓度或效应部位浓度 ,从而将上述输注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今天 ,人们再将这一系统整体化、优良化 ,得出了靶控浓度输注 (tar getcontrolledinfusion ,TCI)这一概念。理想的TCI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使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12月40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即P0、P1、P2、P3组,每组各100例。在全麻诱导前分别接受0、2.0μg/mL、3.0μg/mL、4.0μg/mL效应室浓度的丙泊酚进行靶控输注,当效应室浓度达到靶浓度后,均由左上肢静脉给予0.4μg/kg舒芬太尼(5 s内快速注入),观察给药后1 min内呛咳反应发生率、呛咳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P0组及P1组比较,P3组患者的呛咳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组与P0组比较,P2组呛咳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组与P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P1、P2、P3组呛咳发生时间分别为(18.2±5.6) s、(18.3±5.2) s、(18.9±4.9) s、(18.8±5.1) 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0组比较,P1组、P2组及P3组在靶控输注不同剂量丙泊酚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下降明显(P<0.05),而各组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μg/mL及4.0μg/mL效应室靶浓度的丙泊酚均能有效抑制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但4.0μg/mL靶浓度的丙泊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时性别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8月于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择期行胸、腹部手术患者30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A组)和女性组(B组),每组各15例。麻醉诱导选用威力方舟(Diprifusor)软件内嵌Schnider丙泊酚药代模型和Minto瑞芬太尼药代模型,靶控输注模式选择血浆靶控,血浆药物浓度丙泊酚4μg/m L,瑞芬太尼4 ng/m L,分别于靶控输液30 s(T0)、60 s(T1)、患者意识消失时(T3)、效应室浓度到达4μg/m L时(T4)记录各时间点脑电双频指数(BIS)、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并于各时间点经桡动脉采血2 m L测定丙泊酚实际血药浓度,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结果 两组BIS值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丙泊酚实际血药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时,即意识消失时影响麻醉深度的为丙泊酚效应室浓度而并非实测的血药浓度,且意识消失时女性所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华  杨桐伟 《吉林医学》2006,27(8):875-877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利用药室模型计算制定出的个体给药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静脉用药个体化.近年来有许多关于TCI研究及应用的报道,本文对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手术麻醉、镇静及辅助镇痛治疗.TCI系统以指定的靶浓度持续输注,更能准确地调节静脉药物血浆浓度及维持其稳定性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6μg/mL ,术中连续监测MAP、HR、SpO2 、HRV。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开始后,LF、HF逐渐降低(与术前相比,P <0 .0 5 ) ,停药后,LF开始回升,而HF则在手术结束时开始回升,LF/HF逐渐增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可以一过性地抑制自主神经的功能,并且对迷走神经活性的抑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期间泵注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熵指数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血浆血药浓度为靶目标进行TCI,丙泊酚靶控血药初始浓度设为1.5 μg/ml,每4 min增加0.5 μg/ml,当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雷米芬太尼0.2 μg·kg-1·min-1,当MOAA/S为0分时给予肌松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丙泊酚EC、熵指数[反应熵(RE)、状态熵(SE)]、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3 min即给肌松药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结果: 观察组T1~T3丙泊酚EC均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2组T1~T3 RE和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3 MAP和T1~T3 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丙泊酚TCI诱导期间泵入雷米芬太尼使麻醉深度不变的情况下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血压和HR被抑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比较在靶控输注相同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下,置入SLIPA 喉罩和第一代LMA喉罩所需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量.方法 将择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40 例患者分成L 组和S 组;L 组置入LMA 喉罩,S 组置入SLIPA 喉罩.两组均采用Marsh 药代动力学模型以4.0μg/ml 的半数有效量靶控输注丙泊酚5min后,应用改良的Dixon 上下序贯法,采用Minto 药代动力学模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5min 后置入喉罩.采用probit 法计算出L组和S组所需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Ce50).结果 L组患者瑞芬太尼的EC50值为2.97 ng/ml(95%CI 2.82~3.22ng/ml),S 组患者瑞芬太尼的EC50为3.25 ng/ml(95%CI 2.86~3.43ng/ml).结论 在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相同丙泊酚半数有效量下置入SLIPA 喉罩和LMA喉罩,SLIPA 喉罩所需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量要高于第一代LMA喉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持续输注(CI)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用药剂量以及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TCI组和CI组。TCI组设定初始靶浓度为2.0μg/ml,随后根据手术进程调节靶浓度,扩宫口时将靶浓度升至6.0μg/ml,以后降至4.5μg/ml,术毕前调至2.0~3.0μg/ml;CI组设定初始剂量为2.0~2.5mg/ml,而后微泵维持(7.0ml·kg-1·h-1),术中根据患者体动反应追加药量;两组均在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记录两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以及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TCI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长于CI组(P<0.05),但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I组(P<0.05)。两组用药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I组血压、心率下降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TCI组(P<0.05)。两组均有SPO2<90%的患者,CI组往往发生在诱导和追加药量时,而TCI组则发生在扩宫颈口后。结论对于宫腔镜手术而言,TCI法较CI法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效应室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ERCP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65~90岁,随机分为A、B、C 3组(n=30)。ERCP术前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行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设为3.0、3.5和4.0 ?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为1.5 ng/mL,靶控输注泵显示二者效应室浓度达目标浓度时开始检查,检查结束时停止靶控输注。于麻醉诱导前(T0)、进镜时(T1)、镜至十二指肠乳头(T2)、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平均值)(T3)、患者清醒(T4)时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用量、SpO2最低值、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记录需麻黄碱静注、体动、呛咳和打鼾的患者例数。结果 3组SBP、DBP、HR、SpO2数学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C组的打鼾患者比例最高(P<0.05)、SpO2值最低(P<0.05)、苏醒时间最长(P<0.05)。A组体动和呛咳的患者比例最高(P<0.05)。C组出现2例SpO2<85%,3组均无出现心率失常的不良事件。结论 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3.5μg/ mL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1.5 ng/mL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ERCP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靶控输注组(T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静吸复合组(Ⅰ组):常规诱导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两组间断静注维库溴胺维持肌松。观察基础值(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前5min(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60min(T4)、结束气腹后10min(T5)各时点的HR、SBP、DBP,抽血查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的浓度。结果T组在各时点HR、SBP、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在插管、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T组在T3、T4、T5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较T0有所升高,但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靶控输注(TCI)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美国麻醉标准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AHHD组和对照组,每组8例,TCI二异丙酚,分析血药浓度。计算样本的百分比预测误差(%PE)和组间个体内中位数预测误差(MDPE)、中位数绝对误差(MDAPE)。结果:两组患者在TCI初期均产生明显的超射。AHHD组和对照组的PE和绝对值PE分别为-5.46%、13.02%和-29.32%、40.84%。AHHD组和对照组中位数MDPE、MDAPE分别为-1.78%、19.40%和28.66%、42.3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Marsh参数用于国人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的差异较大,但在AHHD的条件下,系统预测能力提高,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的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疆地区不同民族病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期间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药浓度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在新疆地区行ANHD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5例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病人,维吾尔族8例(Ⅰ组),汉族7例(Ⅱ组).全麻后施行ANHD,血液稀释完成10 min后,以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3 μg/mL)变速输注异丙酚60 min,间断采血180 min,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 (1)ANHD后两组病人红细胞压积(Hct)由(40.0±4.2)%和(39.7±3.9)%分别下降至(26.1±2.3)%和(25.0±1.6)%;血红蛋白(Hb)由(134.8±13.4) g/L和(135.7±13.8) g/L分别下降至(90.0±9.3) g/L和(82.9±7.6) g/L.Hct、Hb下降幅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病人ANHD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显著变化.(3)TCI异丙酚期间两组病人实测血药浓度之间及每组病人各时点靶浓度与实测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成年病人以6%羟乙基淀粉溶液及林格氏液行ANHD安全可行,且对ANHD期间TCI异丙酚血药浓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指数(NI)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有效性。方法 3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初始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Ce)为1.5 mg.L-1,每10 min增加0.5 mg.L-1。每20 s行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MOAA/S评分为0时结束试验。应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NI。记录不同MOAA/S评分时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e及NI值。结果随着MOAA/S评分的降低,NI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AA/S评分与NI呈正相关。NI的预测概率(Pk)>0.85,与Pk=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I能够有效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患者的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诱发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所需的血浆靶浓度,以用于围术期脑保护.方法 150例全麻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55岁,体重指数<30;无心肺肝肾疾患,排除可能影响脑电活动的干扰因素.靶控输注异丙酚行全麻诱导,初始血浆靶浓度设定为5.4 μg/ml.连续实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图波形和爆发性抑制比率,靶浓度从5.4 μg/ml开始,以0.3 μg/ml为梯度逐渐上升,每一靶浓度维持15 min,直至出现爆发性抑制,记录此时的血浆靶浓度.结果 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发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所需的血浆靶浓度平均为(6.1±0.6)μg/ml,95%可信区间5.99~6.19 μg/ml,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提高至6.2 μg/ml可诱发出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有利于术中脑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