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lidocaine)经兔腹主动脉局部灌注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作用及最佳保护剂量。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利多卡因10 mg/kg组(L10组)、利多卡因20 mg/kg组(L20组)、利多卡因40 mg/kg组(L40组)和利多卡因80 mg/kg组(L80组)。全麻下开腹阻断左肾动脉远端的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30 min,构建脊髓缺血模型,自缺血即刻起分别向阻断的腹主动脉段内灌注生理盐水(NS组)和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溶液(L10~L80组),持续30 min后停止,同时开放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行再灌注,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于动物清醒即刻、再灌注6、24和48 h按Tarlov标准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全麻下取出L4~L6脊髓,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组织形态并计数正常运动神经元。结果与NS组比较,利多卡因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均增高,其中L40组最高(P<0.05)。L80组有2例动物在腹主动脉开放后出现心率显著减慢。与其他各组比较,L80组再灌注期间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结论 利多卡因经腹主动脉局部灌注可减轻兔脊髓IRI,其保护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利多卡因80 mg/kg将导致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最佳保护剂量为40 m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n=8)不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缺血再灌注组(B组,n=26)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0min;实验组(C组,n=26)经腹主动脉阻断远端持续泵注依托咪酯3mg/kg.记录复灌48h后兔神经行为学评分并取L4~6节段脊髓组织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复灌0 h及2 h分别取L4~6节段脊髓组织测定IL-6水平.结果 复灌后48 h,C组截瘫率低于B组;C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较B组增加.复灌后2 h,B、C两组脊髓组织内IL-6水平均高于复灌0h.复灌后0h和2 h,B组脊髓组织内IL-6水平均高于A、C两组;而复灌后0 h,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托咪酯腹主动脉灌注可以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曾俊  王泉云  林艳君 《四川医学》2007,28(4):352-354
目的研究低温异丙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采用阻断兔左肾下腹主动脉30min建立的脊髓缺血模型,经左股动脉灌注液体,A组(对照组)为常温生理盐水组;实验组:B组为低温生理盐水组;C组为低温脂肪乳组;D组为低温异丙酚组(50mg/kg)。4组灌注液体量均为5ml/kg。观察每组兔术中生命体征、再灌注后6,24,48h的神经行为学(Tarlov)评分、再灌注48h后的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和测定脊髓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体温均于阻断15min开始下降,组间无差异(P>0.05):除D组阻断15min后平均动脉压开始下降外(P<0.05),A、B、C组均无明显变化;4组动物心率相对平稳;实验组Tarlov评分、脊髓病理学改变及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优于A组,其中以D组最佳(P<0.05)。结论经腹主动脉灌注低温液体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中以低温异丙酚的保护作用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立红  肖晓山  聂瑞霞  梁飞 《广东医学》2012,33(15):2213-22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32只,体重2.0~3.0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阻断腹主动脉;模型(IR)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后处理(PA)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再灌注即刻经肾下腹主动脉泵注丙泊酚;丙泊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PB)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再灌注30 s,再阻断30 s,反复3次全面恢复灌注,同时泵注丙泊酚。再灌注48 h比较各组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tartor评分法对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PA组和PB组后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IR组(P<0.05);与IR组比较,PA组和PB组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显著上升。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抑制在灌注后氧自由基生成、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发挥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并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常温下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按不同阻断时间随机分为C20、C25、C30、C40和C60 5组,每组10只.股动脉置管至腹主动脉分出左肾动脉远端并测压,肾下阻断腹主动脉20~60 min,分别于清醒即刻、再灌注6 h、24 h和48 h评定动物神经功能;再灌注48 h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并计数L4~L6节段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结果 C20组在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截瘫;再灌注48 h后,C25、C30和C40组分别有30%、80%和90%出现截瘫,C60组全部截瘫,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8 h后,脊髓组织出现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改变,且随阻断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逐渐加重;C20、C25和C30组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中位数分别为12.5、10和2,C40和C60两组均为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后模型的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为20 min以内,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神经源性胞浆酶的变化与影响,以探讨异丙酚的保护效果及其机制。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丙酚组,肾下主动脉阻断40min后松开再灌注60min。异丙酚组于阻断主动脉前沿耳缘静脉注射异丙酚5mg·kg~(-1),继以20mg·kg~(-1)·h~(-1)微量泵输注40min,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以同样方法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测定阻断前、缺血40min及恢复灌注后60min时血清CK、CK—BB、LDH、AST、MDA的含量及观察术后3天脊髓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异丙酚明显降低血清CK、CK—BB、MDA的含量和减轻脊髓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异丙酚能明显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神经源性胞浆酶的升高,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脊髓组织中IL-6水平的变化及神经行为学、脊髓病理学改变,探讨异丙酚局部动脉灌注的脊髓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生理盐水组(n=26)和异丙酚组(n=26)。通过腹主动脉阻断30min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异丙酚组经腹主动脉阻断远端持续泵注50mg/kg异丙酚,生理盐水组则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复灌0h及2h取L4-6节段脊髓组织测定IL-6水平,复灌48h行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取脊髓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复灌后2h异丙酚组和生理盐水组脊髓组织内IL-6水平明显高于复灌0h(P<0.05),生理盐水组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异丙酚组(P<0.05),异丙酚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灌后48h,异丙酚组截瘫率(3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80%)(P<0.05);异丙酚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8.4(4.0~11.5)〕较生理盐水组〔2.2(0~4.3)〕明显增加(P<0.05)。结论腹主动脉阻断30min脊髓组织中IL-6水平明显升高,50mg/kg异丙酚经腹主动脉局部灌注可降低脊髓组织中IL-6水平,降低术后截瘫率,提示异丙酚局部灌注具有明显的脊髓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肖红  张兰  王泉云  郭淮铨  苑玉清  唐勇  李建水 《四川医学》2007,28(12):1309-1311
目的 经腹主动脉阻断建立犬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 健康成年家犬14只,其中肾动脉后阻断型8只,阻断时间分别为30、60、90及120min(各2只),肾动脉前阻断型6只,阻断时间分别为60和120min(各3只)。于动脉阻断前、阻断后0、20、40、60、80、100min及动脉开放后0、10、30min测定心率(HR)、桡动脉压(RABP)、股动脉压(FABP)、鼻咽温度(NPT)和直肠温度(RT),再灌注后12、24、48h及7d动物行为学评分。结果 动脉阻断前后HR基本平稳;RABP略有升高,动脉开放后则逐渐趋于平稳,FABP在动脉阻断后波形消失,收缩压及舒张压基本相等,维持在20~40mmHg之间;NPT基本平稳,RT随着阻断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再灌注后12h行为学评分均为≥3分,24h以后均为4分。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确能保证腹主动脉完全阻断,但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氯胺酮组(C组).A组不阻断主动脉血流,B组左肾下阻断主动脉血流45min,C组左肾下阻断主动脉45 min前10min及开放后即刻分别静推氯胺酮30 mg/kg.测定首次给药前、松开前及松开后60min血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术后进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和脊髓形态学改变的观察.结果C组动物松开后60min血中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其松开前的SOD活力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分别同A和C组相比,神经功能和病理学评分均显著性偏低(P<0.01).结论氯胺酮对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过氧化反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SR)的表达变化以及CaSR抑制剂NPS2390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6),模型组(n=16)和NPS2390组(n=16)。假手术组仅开腹,不夹闭腹主动脉;模型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后再灌注;NPS2390组在建模前2 d尾静脉注射CaSR抑制剂NPS2390。每组按术后6、12、24 h和48 h细分为4个亚组。各组分别行BBB评分评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aSR表达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及NPS2390组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 结论: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R表达逐渐升高,24 h为高峰;CaSR抑制剂NPS2390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血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DA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鹏  熊利泽  路志红  李万鹏  孟静茹 《医学争鸣》2006,27(14):1273-1275
目的:通过在体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 对照组仅行单纯缺血-再灌注处理;缺血后处理15 s,30 s和60 s (PA,PB和PC)组分别于阻闭腹主动脉15 min后,再灌注15 s,30 s和60 s,缺血15 s,30 s和60 s,反复3次. 各组均在缺血前、缺血10 min和再灌注1 h时对所有动物抽动脉血并取脊髓组织匀浆后分别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 结果:再灌注1 h时血浆和脊髓组织中MDA含量:PA和PB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PA和PB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早期短时程缺血后处理(15 s/15 s和30 s/30 s)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是否通过增加再灌注期间内源性抗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8):操作同I/R组,但不阻闭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后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PostC组,n=30):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再灌注即刻行30 s再灌注/30 s缺血,3个循环,其他同I/R组.在再灌注的30 min、1、3、6、24和48 h分别取材,采用分光光度法行脊髓抗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虽测定(各时间点n=5,Sham组n=3).再灌注6、24和48 h在取材前分别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①再灌注6、24和48 h时PostC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I/R组(均P<0.05).②PostC组脊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再灌注早期(30 min~6 h)显著高于I/R组(均P<0.05).PostC组各时间点脊髓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ostC组脊髓组织MDA含量在再灌注24 h和48 h明显低于I/R组(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通过上调脊髓SOD及CAT活性,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新西兰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瘫痪时脊髓组织超氧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26min组(IR组)。两组参照并改进Zivin方法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再灌注延迟性瘫痪模型,比较两组不同动物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及静脉血中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中MDA、SOD没有明显变化,动物均完全康复。IR组在再灌注缺血前、再灌注2h、8h、16h、24h中,SOD含量逐渐降低,至再灌注24h最低;再灌注72h、168h后SOD逐渐恢复到缺血再灌注前水平;MDA在再灌注缺血前、再灌注2h、8h、16h、24h中,含量逐渐增高,至再灌注24h达最高;再灌注72h、168h后MDA逐渐恢复至缺血再灌注前水平。SOD与MDA的含量变化明显负相关。IR组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在再灌注2h、8h和16h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至再灌注24h、72h和168h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延迟性瘫痪,平均发生时间为19.6h。结论: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瘫痪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酮饮食对在体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兔45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假手术,B组给予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缺血再灌注,C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6周后+缺血再灌注,B、C组结扎兔腹主动脉(A组只穿线不接扎)30 min后,再灌注48 h,观察三组神经功能评价、病理组织学观察神经元细胞,评价KD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A组神经功能评价、病理组织学观察神经元细胞正常。B组神经功能出现明显障碍,神经元细胞形态异常。C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神经元细胞形态异常较B组轻。结论用生酮饮食干预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脊髓再灌注损伤中三甲氧苄嗪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甲氧苄嗪对大鼠脊髓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 5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三甲氧苄嗪组 ,每组 15只。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假手术组不阻断主动脉 ,对照组在肾动脉以下及髂动脉以上同时阻断主动脉 2 0min ,三甲氧苄嗪 (TMZ)组于主动脉阻断前 10min静脉内注射三甲氧苄嗪 (3mg/kg) ,余同对照组 ,2 0min后开放主动脉。分别于阻断主动脉前、松开主动脉前和松开主动脉后2h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术后 4 8h按Tarlov评分标准评价动物后肢神经功能 ,然后处死动物 ,取脊髓进行含水量、MDA含量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TMZ组血中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MZ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MZ组脊髓含水量、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TMZ组光镜下脊髓病理改变轻微 ,而对照组较重 ,两组病理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三甲氧苄嗪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美满  刘萍  李运  方波 《广东医学》2016,(23):3494-3496
目的 研究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电针预处理组(E组).IR组和E组大鼠阻断胸主动脉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只开胸暴露胸主动脉但不阻断,E组在夹闭胸主动脉前行电针刺激预处理.观察记录术后48 h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依文思兰荧光法测定血脊髓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AQP-4表达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AQP-4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IR组比较,E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血脊髓通透性降低,AQP-4表达减少(P<0.05).结论 电针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的表达,降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进而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体感诱发电位(SEPs)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45min,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缺血5、8、10min及再灌注10、15、30min、1、2、24和48h监测SEP变化。再灌注24和48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h进行脊髓病理学观察。结果缺血5min时SEPsP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1波幅在缺血8min时明显减小(P<0.01),缺血10min时SEPs波形消失。再灌注后10min时SEPs波形恢复,但P1波幅小于缺血前(P<0.01),P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再灌注15min时P1波幅恢复至缺血前(P>0.05)。再灌注30min后各时间点P1潜伏期虽然呈恢复趋势,但仍明显延长(P<0.01);再灌注24和48hP1波幅再次降低小于缺血前(P<0.01)。再灌注24和48h神经功能评分逐渐增加(P<0.01)。再灌注24和48hP1波幅变化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相关(r=-0.881和r=-0.925,P<0.01)。再灌注48h可见受损脊髓发生出血、水肿、变性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