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核潜艇艇员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核潜艇艇员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为部队核潜艇艇员的选拔工作下基础。方法:对145名核潜艇艇员进行了16PF量表的测试,用SPSS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潜艇艇员这一特殊人群与成人及大学生在个性特征的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潜艇航船 以下明显的特征;外向,热情、思维敏捷;好强因执。活拔,愉快,主有感情;冒险敢为,激进,缺乏耐心;心神不定,着重现实,依赖随和,有自信心,附和,以取得别人的好 相似文献
3.
4.
这次对核潜艇人员的营养调查,选在班艇员120人,男性,多为青壮年,工作年限最长者11年,少者1年以上,多为3-4年。对其膳食营养、体格状况、血象变化及其辐射对眼晶体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了解。其结果表明,核潜艇人员的膳食水平较好,摄取热量较高,蛋白质量足质优,维生素充裕,血象都在正常范围,眼晶体混浊与辐射是否有关,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5.
牙龈出血的诊断标准①主诉有自发性出血;②有明显的刺激性出血,如印刷牙、吃饮、吸饭;③临床检查:龈缘或龈乳头充血、色暗、水肿,龈沟有炎性渗出,轻触即可引起出血。调查方法、项目、结果 相似文献
6.
电离辐射对晶状体的损伤是一种慢性效应,它的潜状期较长。所以我们对航行90昼夜的艇员进行了三次观察,即长航前、返航后3天和返航后一年各检查一次晶状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舰艇在长期远航各阶段艇员的疾病构成变化.方法 以长期远航某舰艇的舰员为对象,统计长期远航全程、早期、中期和后期不同疾病的例数,计算各阶段的疾病构成比并排序比较.结果 舰艇长期远航全程,疾病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腰肌劳损、失眠、运动病、皮炎、口腔溃疡、结膜炎、创伤、心血管疾病、甲沟炎和泌尿系结石;长期远航早期,疾病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序为运动病、呼吸道感染、创伤、急性胃肠炎、腰肌劳损、心血管疾病、失眠和皮炎;长期远航中期,疾病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腰肌劳损、失眠、皮炎、口腔溃疡、创伤、结膜炎、泌尿系结石和甲沟炎;长期远航后期,疾病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失眠、皮炎、口腔溃疡、急性胃肠炎、结膜炎、运动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创伤、泌尿系结石和甲沟炎.结论 舰艇长期远航不同阶段艇员的疾病及构成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
海军远航舰艇艇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海军远航舰艇艇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某舰艇支队和某基地训练大队具有3年以上远航经历的艇员和新征预备役舰艇艇员各4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军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海军远航舰艇艇员心因性躯体症状调查表》对两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1%的远航舰艇艇员存在心理障碍,与控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在神经衰弱、偏执、抑郁、恐惧、焦虑、强迫、精神病、躯体化倾向因子上,调查组得分高于控制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部分远航舰艇艇员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引起海军各级领导以及心理保健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潜艇艇员长航前后牙周状况和牙周可疑病原菌的变化.方法 选择78名核潜艇艇员,于长航前后分别检查16、41牙位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并在颊侧龈沟底部采集龈下菌斑样本,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7种牙周可疑病原菌,比较枪出率.结果 与长航前相比,长航后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升高具统计学意义(P<0.05).长航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中间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有增加(P<0.05).结论 核潜艇艇员长航可引起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病原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长航条件下核潜艇艇员血清补体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潜艇长航条件下艇员血清补体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 114名水下长航达 5 0昼夜的核潜艇作业人员 ,在长航以后进行血清补体成份C(总补体 )、C3 、C4 、B因子的检测 ,并对其中 76名作业人员返航疗养 35d后 ,再行上述补体成份的检测。将两组检测结果与 10 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①长航组的总补体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 <0 .0 5 ) ,其中C3 、B因子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长航组的C4 水平较对照组略有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②疗养组的C、C3 、B因子的血清浓度 ,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而疗养组的C4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出现升高 (P <0 .0 5 )。结论 :核潜艇艇员长航后血清C、C3 、B因子水平明显降低 ,对C4 水平无明显影响。长航后疗养 35d ,艇员血清中C、C3 、B因子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提示核潜艇长航对艇员补体功能有较长远的影响。C4 水平在疗养后较健康人升高 ,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微循环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对细胞和组织的功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甲襞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客观地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变化.本文旨在探讨潜艇水下远航前后艇员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XQX-lA型微循环显微镜分别于出航前一天和返航后第二天检测57名艇员甲襞微循环,根据田牛氏的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对微循环观测指标进行评分.结果 返航后和出航前比较,微循环发生了明显代偿性改变,血流速度减慢,RBC聚集;微血管呈扩张状态;管周有轻到中度的渗出现象.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水下长时间潜航可引起艇员徽循环发生代偿性改变,微循环检测对评判艇员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长航后注意改善微循环对艇员健康的恢复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了解核潜艇舰元素必需元素的摄入量,采用ICP-AES法了30名核潜艇舰员在核潜艇航训练与进厂修理两个不同Zn、Cu、Fe、Mn,Mg,Ca的摄入量。结果显示,每人每日6种元素的摄入量,航行阶段分别为18.26mg、.0.69mg、26.66mg、4.12mg、177.05mg、450.05mg;厂修阶段分别为29.23mg.106mg、34.79mg、6.51mg247.79mg、547.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修订国军标GIJ429-88和GJB430-88。方法:对现行两标准进行复审,并按ICRP60报告关于职业照射个人剂量限值新建议以及关于BSS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同时结合海军核潜艇放射卫生与防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结果:新标准在职业照射剂量限值、辐射防护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健康管理以及管理职责等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新标准突出了海军核潜艇放射卫生与防护工作的特点。结论:新标准将更适用于核潜艇及其基地的放射性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
调查对象:核潜艇人员41名,男性,年龄20~42(28±5.8)岁,为出海执勤后疗养初期;对照组为健康成人60名,男性,年龄20~40(29±5.6)岁,为献血员。方法与结果:采用“尿液过氧化脂质含量比色测定法”,检查上述两组人员晨尿20ml中的过氧化脂质(U-Lpo)水平,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18.
视觉系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潜艇内空间狭小,艇员值更周期短、工休不规律、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容易造成艇员视觉疲劳,引起视觉功能下降,影响其识别目标的能力.因此,测试航行期间艇员视功能水平是评价艇员耐力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曾对常规潜艇艇员长航60昼夜前后的视力进行了测试,发现长航后艇员常规视力下降非常显著,对比度视力也有显著下降[1-2].笔者随某潜艇航行期间对部分艇员的对比视力、方向舵辨认效率进行了测试,对特殊岗位的艇员进行视觉作业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了解核潜艇舰员必需元素的摄入量,采用ICP-AES法测定了30名核潜艇舰员在核潜艇航行训练与进厂修理两个不同阶段Zn、Cu、Fe、Mn、Mg、Ca的摄入量。结果显示,每人每日6种元素的摄入量,航行阶段分别为18.26mg、069mg、2666mg、4.12mg、177.05mg、450.05mg;厂修阶段分别为2923mp、1.06mg、3479mp、6.51mp、247.79mp、547.27mp。同时显下此6种元素摄入量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舰员头发中6种元素的含量均在正常范围,Cu、Mn、Mg摄入量与相应头发含量存在相关性。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了6种元素摄入量,比较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营养状态的患者营养指标、年龄及营养支持状况的差异,用以指导治疗。 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简表(MNA-SF)对158例住院大于3个月的老年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结合人体参数测量、实验室指标、年龄及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营养正常仅7.59%(12/158),而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48%(45/158)、63.93%(101/158),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三组病人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MC)、小腿围(CC)、血白蛋白(ALB),血糖(Glu),总胆固醇(TC),肌酐(Cr)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05) 。营养正常组的AMC和CC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及营养不良风险组(P< 0.01)。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均以营养不良为主,且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营养不良组较营养不良风险组及营养正常组营养支持比例明显增高,但仍有较大比例未行营养支持。 结论:长期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明显增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且随年龄增长比例增高,营养支持状况不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