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1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峰  李娟  刘保军  何丽荣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43-124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发病机率,病灶分布以及临床症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与骨转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6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有75例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46.9%。伴有骨痛者,其骨转移发生率为56.8%,明显高于不伴有骨痛者。单纯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最常见病理类型,同期两者的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Ⅰ—Ⅳ期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8.8%、35.6%、69.6%和78.8%,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乳腺癌极易通过血运转移至骨骼,术后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定期随访骨显像都是必要的,一旦发生骨转移,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判断、疗效评估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8例手术切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CXCR4的表达,并分析其染色类型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在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有60例CXCR4呈广泛一致性表达(广泛表达型),其中有26例呈高表达,34例呈低表达;18例组织呈局部不均一性的表达(局灶表达型)。与广泛表达型相比,局灶表达型的淋巴结转移明显增加;在广泛表达型病理中,淋巴结阳性病历与染色的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高表达CXCR4肿瘤较低表达CXCR4肿瘤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结论]CXCR4的表达类型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级别密切相关,提示CXCR4可能是决定乳腺癌淋巴系统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索受体(SSTR)在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82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索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为74.4%(61/82)。SSTR阳性表达强度与年龄(P〉0.05)、肿瘤大小(P〉0.05)无关,不同肿瘤病理分期(P〈0.001)、分化程度(P〈0.05)的肿瘤组织中SSTR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为74.4%,因此,对大多数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可应用生长抑索受体显像技术(SRS)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不同类型乳腺癌Maspin蛋白表达状况,同时分析乳腺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中Maspin蛋白表达与ER、PR、CerbB-2、VEGF、MVD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aspin在导管原位癌、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管癌与髓样癌中未发现Maspin蛋白表达。在乳腺导管癌中,Maspin阴性组CerbB-2表达、MVD值明显比Maspin阳性组高(P〈0.05)。结论;Maspin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微血管生成来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类、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前瞻性研究121个乳腺癌病变。病变的超声征象包括:形态不规则、小分叶、毛刺、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导管扩张。病理学研究包括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结果121例乳腺癌中,4例无肿块形成,117例形成明确的肿块,其中106例(90.6%)为不规则或小分叶状肿块,11例(9.4%)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导管内癌、低分化浸润性导管癌(IDC)以及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的例数分别为15.4%(2/13)、15.4%(4/26)、40.0%(4/10),高于高分化IDC组和中分化IDC组(P=0.004)。117例乳腺癌中,28例(23.9%)具有毛刺,45例(38.5%)具有强回声晕。在不同分化程度的IDC之间,以及IDC与浸润性小叶癌(ILC)之间,毛刺、强回声晕的出现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无毛刺和强回声晕表现。25例(21.4%)乳腺癌具有后方回声衰减,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浸润癌中,未见后方回声衰减征象。61例(50.4%)乳腺癌具有微小钙化,微小钙化的发生率依次为导管内癌62.5%、中分化IDC57.8%、高分化IDC57.1%、低分化IDC46.2%、ILC37.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中钙化的发生率为10.0%,低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P=0.026)。51例(42.1%)乳腺癌有导管扩张,导管内癌和高、中、低分化IDC导管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75.0%、40.5%、52.6%、34.6%,ILC无导管扩张出现。不同类型的导管扩张在不同分化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发生频率无显著性意义(a校正=0.003)。结论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肿块的超声形态特点对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琦 《浙江临床医学》2001,3(10):736-737
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对早期乳腺癌认识的加深及其诊断技术的提高 ,临床上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以下简称NL)乳腺癌患者日益增多。作者通过对我科1993年1月~1995年12月施行乳腺癌手术186例 ,其中NL乳腺癌共54例 ,讨论其预后与治疗 ,以提高生存率 ,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4例NL。年龄32~76岁。病程1周~16年。术前肿块最小直径0.5cm ,最大3cm×3cm×5cm。病理类型 :浸润性非特殊型 (含单纯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 )45例 ,浸润性特殊型 (含粘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病理因素,预测其预后因素是本研究主要内容。方法 本院自1989年1月~2002年12月年术后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首发转移部位分组,研究42例骨转移的临床,病理情况与内脏,淋巴结及软组织转移患者的情况比较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首次复发为骨转移者42例,占随访病人的5.1%;骨转移与分期较晚,年龄轻,肿块较大,淋巴结远处转移,病理学类型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关。本组骨转移患者均曾接受正规的局部治疗和辅助化疗;骨转移和内脏转移的时间分布无差别,而局部复发和/或淋巴结、软组织转移组,复发时间较骨转移组早。结论 年轻的、肿块较大,临床体检腋淋巴结肿大者,术前有必要进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块分级为T2/T3。腋淋巴结转移数≥4枚,为骨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X线特征与普查的重要性。方法对7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乳腺癌x线表现以局限性密度增高、结构紊乱及钙化为主72例;以肿块为表现者少见,仅2例。其中普查病例35例,占本组病例45%。术后病理多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占全部早期乳癌的65%。结论77例均病理证实。早期乳癌有其X线特征性表现。乳腺普查是早期乳腺癌检出率最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所以说乳腺X线检查在诊断早期乳癌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72-1573,1575
目的 探讨三阴型乳腺癌(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39例,对其病理资料中的临床病理特征、5年生存率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539例乳腺癌患者中包括TNBC患者81例(15.02%),其具有组织学级别,肿瘤复发转移率以及髓样癌均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5年无病生存率为79.01%,5年总生存率为74.50%。对TNBC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肿瘤情况、手术治疗方式以及化疗与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患者具有组织学级别高、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较低、肿瘤复发率相对较高、肿瘤病理学分期高等特点,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杨双  于小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70-1873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结合文献复习各种类型乳腺癌的主要X线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40~59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61例(76%),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为多见52例(65%),病理主要以浸润性导管癌62例(78%),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10例(13%),乳腺癌的X线影像特征以边缘毛刺肿块较常见,且肿块大多中心致密,能清晰辨别病灶钙化灶的大小、形态及数目是钼靶摄影的独特之处,小钙化灶及乳腺组织局部结构紊乱也是乳腺癌的特征表现.[结论]钼靶X线摄影可以较好地显示乳腺癌的表现特征,在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917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94例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23例。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检查和随访时同时应用超声检查甲状腺,发现可疑恶性结节,立即行超声指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151例有可疑发现,24倒(47.1%)超声指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组织中有可疑恶性细胞。91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8例(2%)甲状腺术后诊断为癌,并且均为乳头状癌,与普通人群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有极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2%)。超声扫描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700例,其中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170例,无肝转移530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分组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两组中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DukesA、B、C期肝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7.4%、36.3%。有淋巴结转移者肝转移的发生率为36.3%,无淋巴结转移者肝转移发生率为17.3%。【结论】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病理分期越晚者更易发生肝转移,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50)和6.7%(1/15),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无关。结论TK1表达与肿瘤细胞增生和分级有关,有望成为肿瘤恶性度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以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漏诊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漏诊和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将582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超声漏诊和误诊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超声检查的发现病变562例(96.56%)。漏诊20例(3.44%),其中导管内癌10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Paset病1例。误诊26例(4.47%),其中误诊为纤维腺瘤14例,囊性增生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叶状肿瘤l例。结论:超声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合理的调节仪器和分析声像图.有助于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选取56例临床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其分别以常规超声和超声复合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以病理学结果为依据,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评价。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黏液癌,超声复合成像诊断准确性较常规超声检查发生显著升高(P0.05)。经超声复合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能够对肿块内部细微组织进行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分析各型超声特点及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207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发现局灶性病变203例,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5型:Ⅰ型(团块型)158例,病理为浸润性癌155例(98.1%),早期浸润性癌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1%(155/158);Ⅱ型(结节型)23例,病理为浸润性癌18例,早期浸润性癌4例和原位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20例(8.7%);Ⅲ型(导管型)12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8例,原位癌4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6例(50%);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囊样型)4例,病理诊断为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3例;Ⅴ型(弥漫型)6例,病理诊断早期浸润性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4例。余4例超声未见局灶性病变未予分型。207例乳腺癌超声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0.8%(188/207)。超声对乳腺癌病灶内微小钙化灶显示率为39.1%(81/207),其中以导管型居多(6/12)。结论乳腺癌的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导管型声像图为乳腺癌的不典型声像之一。微小钙化灶是超声诊断导管型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钙化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8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组织病理结果分组,以非钙化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8例患者为对照组,钙化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患者为研究组。分析8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所占比例不同。研究组复发率(56.7%)和死亡率(16.7%)高于对照组(1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钙化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较差,可能是钙化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影响较大,其中淋巴结转移、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是主要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确诊的52例乳腺癌病例,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4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乳腺肿块。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41例,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黏液癌2例,小管癌1例,富于脂质癌1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35例(67.3%),孕激素受体(PR)阳性34例(65.4%),C-erBb-2阳性20例(38.5%),E-cadherin在41例浸润性导管癌中39例(95.1%)阳性,E-cadherin在3例浸润性小叶癌表达均为阴性,P 53阳性23例(44.2%)。结论: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加强宣传和普及预防乳腺癌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进行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读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较1981年版有许多变化。其中显著变化包括:乳腺癌分类中取消了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的内容;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被分为小叶内瘤、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良性增生性病变和肌上皮增生性病变等。  相似文献   

20.
戴晓艳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00-2001
【目的】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应用于乳腺癌化疗,降低静脉炎及输液渗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名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用普通头皮钢针化疗103例次,试验组用静脉留置针化疗107例次,比较两组静脉炎及输液渗漏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7例次(35.92%),输液渗漏18例次(17.48%),试验组发生静脉炎19例次(17.76%),输液渗漏6例次(5.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应用于乳腺癌化疗可显著降低静脉炎和输液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