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神经系统疾病是人类疾病最复杂的一大类。由于神经系统的特殊发育和组织构造,从神经科学的基础科研到临床诊断治疗都极为困难。神经再生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最热门领域之一,但是实验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可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知识更少。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一直缺乏直观易行的动物模型。我们课题组的努力方向之一是开发新的实验模型。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先将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腰神经根损伤后 ,花生凝集素结合分子 (penutagglutinin bindingmolecules ,PNA BMs)在大鼠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分布变化。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及能与细胞外基质中配糖体 (glycoconjugate)特异性结合的PNA染色 ,在腰神经根受压后 10 ,2 0 ,30 ,及 60天 ,观察PNA BMs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分布 ,运用α bungarotoxin(α BTX)荧光结合剂显示运动终板 ,NIH图象分析技术测定PNA BMs与运动终板重叠面积。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后 10天 ,神经肌肉接头部PNA染色大幅度消褪或消失 ,乙酰胆碱斑呈卷曲 ,不规则 ,或崩解。随着神经再支配的进行 ,乙酰胆碱斑形态逐渐趋于正常 ,PNA染色强度及范围也逐渐回升 ,最终局限于运动终板区域内。结论 PNA BMs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分布变化与肌肉失神经支配及神经再支配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Chaihu-Shugan San,CSS)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致抑郁小鼠行为及神经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成年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CUMS组)、柴...  相似文献   

5.
冈上肌肌腱炎是由于劳损、受凉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冈上肌肌腱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但非肩周炎,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及针灸、理疗效果不佳,单纯行痛点注药,短期有效,但病情反复。根据其解剖特点,自1993~1996年我们对80例患者行肩胛上神经及痛点注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Ⅱ式改良根治术中胸大肌神经血管保护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施行乳腺癌Ⅱ式改良根治术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确切分离出支配胸大肌的神经和血管并加以保护,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淋巴结清除范围等同于乳腺癌根治术(Halsted手术)。结果:21例实施保留胸大肌神经血管的改良Ⅱ式根治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患侧上肢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在乳腺癌Ⅱ式改良根治术中确切保护好支配胸大肌的神经和血管是改善病人术后患侧上肢及肩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可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术后固定与不固定对疗效的影响及对较大年龄患者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上、下端切断加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术中强调彻底松解,包括切除部分挛缩的颈阔肌、颈动脉鞘。手术102例,资料完整,随访4~12年67例,术后胶布固定52例,不固定15例。结果参照谭富生评定标准,优55例(82%),良12例(18%),无劣级。结论该手术方法松解彻底,损伤小,对美容无影响,术后不作外固定主动旋颈练习效果好,12~18岁患者仍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副神经阻滞在国内尚未见临床应用的报道,作者近年将其应用于腋窝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副神经阻滞也可用于临床麻醉和斜颈治疗,用局麻药进行阻滞时不仅并发症少,操作也比较容易,是颇有临床价值的技术,尤其对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过度紧张时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配用此法时可提高疗效。本文评述其相关解剖、操作方法、适应证与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蟾蜍和小鼠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模型,比较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对蟾蜍和小鼠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影响.方法:分别记录蟾蜍和小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和腓肠肌收缩曲线,测定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时间.结果:①0.8g·kg-1、1.2g·kg-1、1.6g·kg-1和2.0g·kg-1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均能延缓小鼠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的疲劳,蟾蜍仅有0.8 g·kg-1和1.2 g·kg-1有此作用,1.6g·kg-1及以上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对蟾蜍有加速上述部位疲劳的作用.两种动物均以1.2g·kg-1剂量作用最显著;②最佳剂量1.2g·kg-1黄芪注射液延缓两种动物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作用与延缓中枢疲劳的作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最佳剂量1.2g·kg-1黄芪注射液对小鼠三个部位的作用同蟾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抗疲劳作用主要发生在神经-肌接头和肌等部位,即延缓外周疲劳;其抗疲劳效应,哺乳动物优于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的探讨(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肋上缘切开与肋间切开在胸后外侧切口中的运用,寻求不须切除肋骨进行胸后外侧切口的理想方法。方法将经胸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的128例患者分为肋上缘组(n=64)和肋间组(n=64),对比两组开、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指标。结果肋上缘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肋间组(P<0.01),开胸时间亦短于肋间组(P<0.01),术后VAS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采用不切肋的胸后外侧切口并紧贴肋上缘入胸,具有进胸快、出血少、手术视野充分、切口缝合简便、肋骨断端无需特殊处理、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由于损伤平面距离神经元胞体远近不同其再生修复过程中是否存在放大现象以及放大规律是否相同.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6只,分别取兔左正中神经的近端、中段、远段为研究对象,每个节段分别按照供体神经数/受体神经数为1:4的修复比例进行造模;取同体右侧正中神经的近中远段设为左侧同一截面实验组的对照组,并按照分别按照供体神经数/受体神经数为1:1的修复比例进行造模进.3个月后取材观测其再生神经大体形态、再生神经纤维计数、再生神经电生理以及指浅屈肌湿重.结果 实验组3个不同损伤截面其远端再生神经纤维计数、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指浅屈肌湿重分别为:(1747±375)、(1785±442)、(1863±321)m/s;(19.5±3.9)、(19.9±5.4)、(21.3±2.1)m/s;(1.7247±0.0891)、(1.7239±0.0903)、(1.7253±0.0798)g;对照组3项指标的结果分别为(2234±364)、(2319±237)、(2346±308);(57.1±3.7)、(56.4±25)、(56.8±23)m/s;(20448±0.1013)、(20433±0.0861)、(2.0456±0.0947)g.结论 不同损伤平面神经再修复过程中均存在着放大效应,且随着损伤平面距离神经元胞体距离的增加,其放大比率逐渐减小,再生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增加,指浅屈肌肌肉湿重变化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直径相异的神经连接方法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医学》1999,(3):143-146
探索直径相异神经的连接方法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为模型,将膈神经移位于外侧束,采用干干、干束,包埋和端侧缝合及无间隙和小间隙脉接六种连接方法,术后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的测定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丹迪Qmtata型肌电图仪对78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做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治愈率达67.9%,有效率达91%。结论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提高神经肌的兴奋性,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几丁糖—胶原复合膜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欣  劳杰  顾玉东 《上海医学》2001,24(9):534-537
目的 探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上,应用几丁糖-胶原复合膜缝制成神经导管分别套接5mm、10mm神经缺损及直接端端吻合组,以单纯端端吻合组为对照。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试、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结果 5mm间隙组的神经再生质量与对照组相似,10mm间隙组的神经再生质量稍差,直接吻合组包膜后可防止神经瘤的形成。术后12周几丁糖-胶原复合膜有明显的降解吸收。结论 几丁糖-胶原复合膜神经导管可用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胫神经切断后行端-端吻合,吻合口处实验组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局部注射。于术后2、4、8、16周分别用肉眼观察和光镜观察,术后第16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小腿三头肌湿重比测定。结果实验组较少出现神经吻合口周围粘连,神经生长速度快,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湿重比、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中使用曲安奈德处理神经吻合口,能有效防止周围神经粘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NR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NRF低、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坐骨神经夹伤术后10、15、20 d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分离出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行电生理学检测,计算神经干动作电位恢复率;各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其余大鼠行光镜下观察脊髓腰膨大(L4~L6)、夹伤远端处坐骨神经、损伤侧腓肠肌组织,并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等指标.结果:术后10 d各组SFI无显著差异,术后15 d仅仅高剂量组SF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20 d高、低剂量组SFI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20 d高、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恢复率分别为(57±26)%、(44±15)%、(31±9)%,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NRF组的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对照组,而变性纤维少于对照组;光镜下NRF高剂量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致密整齐、结构均匀,腓肠肌肌细胞饱满、排列整齐,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更接近;NRF高剂量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NRF高、低剂量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NRF能促进坐骨神经再生及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端侧神经吻合口轴突再生的形态学依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跃军  陈绍宗  程飙  陈辉 《医学争鸣》1999,20(2):117-118
目的 观察感觉神经端侧神经吻合口的轴突再生及生长情况,探索索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以兔耳大神经干端侧吻合模型,采用抗神经丝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加强染色法体端侧神经吻合口进行显微观察。结果 7只动物的切片中匀可见相当数量的再生轴突通过端侧吻合口,其数量与吻合口质量有密切相关,再生轴突来自被吻合的正常耳大神经,长入溃变移植神经段内,原溃变纤维痕迹消失,结论 表明感觉神经端  相似文献   

18.
鼠坐骨神经损伤后2.5s mNGF对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映  张英起  吴勇杰  颜真 《医学争鸣》2003,24(13):1192-1195
目的 :通过动物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观察 2 .5smNGF对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促再生作用 .方法 :损伤小鼠及大鼠坐骨神经后 ,肌肉内注射 2 .5smNGF ,观察不同剂量 ,不同时间 2 .5smNGF对神经生长的促进作用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1~ 8μg·kg-1组 2 .5smNGF可使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侧皮肤营养不良减轻 ,各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索再生 ,各时点 2 .5smNGF与对照组比 ,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2 .5smNGF有加快再生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 .2 .5smNGF大鼠在损伤后 ,可使比目鱼肌记录到的N M电潜伏期明显缩短 .结论 :2 .5smNGF肌注有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