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高度减毒721株麻疹活疫苗的临床反应和免疫性研究结果。我们用721株麻疹病毒在鸡胚细胞中连续传递的不同代数所制备的疫苗,先后共接种43名麻疹易感儿。其中721株鸡胚细胞34和59代疫苗、84代疫苗,分别接种8名和26名易感儿。另外,对721株鸡胚细胞84和721株DH_2两批干燥疫苗,在4℃分别保存29个月和30个月之后,接种易感儿仍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721株麻疹活疫苗的临床反应及免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早在六十年代,我们已获得高度减毒的麻疹活疫苗株,现已投入生产,在防治麻疹的过程中显示了强大的效力.但是,为寻找免疫性更好的毒种,于1972年在长春市内的麻疹患儿中进行病毒分离,并获得成功,定名为721病毒株。经过实验室严格鉴定之后,在适应于鸡胚细胞的过程中制备的麻疹活疫苗,先后以不同代数和批号的疫苗,接种8名健康易感儿,观察临床反应和免疫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Enders与Katz等首先以人胚腎細胞分离出麻疹病毒,他们最初将分离的5株病毒(包括Ed株)經人胚腎細胞传2~23代时試图适应于鸡胚及鸡胚細胞,但未获成功,以后将Ed株再經人羊膜細胞28代、鸡胚6代始成功地适应于鸡胚细胞,这为麻疹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1958年Smorodintsev等分离的列_4株及1950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分离的沪191株亦大致是遵循上述一系列传代过程并适应于鸡胚細胞而制备活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长47株麻疹减毒活疫苗纯化毒种三级种子批;进行疫苗的临床观察。方法:将长47株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从26代连续传代至38代,其中27代定为原始种子批;29代定为主种子批;30~38代定为工作种子批。将不同代次的毒种制备疫苗,接种麻疹易感儿童,观察麻疹抗体的阳转率及GMT值。结果:新建立的长47株麻疹减毒活疫苗纯化毒种三级种子批,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的要求。27代、32代疫苗的阳转率均为100%,GMT值分别为56.3、44.2。结论:新建立的长47株麻疹减毒活疫苗纯化毒种三级种子批,可作为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种子批。长47株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比较流感病毒3种分离方法的敏感性及确定流感优势病毒株,1996年5月~9月,对江西南昌地区流感病毒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方法:采用细胞接种培养法、鸡胚羊膜腔接种培养法、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法。结果:细胞接种法分离的流感病毒株14株、鸡胚羊膜腔法得12株、鸡胚尿囊腔法得2株,共28株,其中甲1型18株、甲3型4株、乙型6株。结论:流感病毒分离中,细胞接种法与鸡胚羊膜腔接种法同样敏感。鸡胚分离培养中,应高度重视羊膜腔接种法。1996年南昌地区的优势而行珠是甲1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Vero细胞)应用于6~15岁及6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安全性。方法对知情同意的6岁以上三个年龄组500名健康人群按2∶1∶2的比例非随机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Vero细胞),采用同一批疫苗接种16~60岁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6~15岁及60岁以上人群试验疫苗接种反应。结果6~15岁儿童组、16~60岁成人组在初次疫苗接种后中度全身(体温)反应率均为1.00%,6~15岁儿童组在初次疫苗接种后中度局部(局部红肿)反应率为0.50%;6~15岁儿童组、16~60岁成人组在第二次疫苗接种后没有观察到中、强度(体温、局部红肿)反应;>60岁老人组在初次和第二次疫苗接种后均没有发现中、强度反应。三组的全身、局部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价肾综征出血热纯化疫苗(Vero细胞)在6~15岁儿童组和>60岁老人组人群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比较流感病毒3种分离方法的敏感性及确定流感优势病毒株,1996年5月-9月,对江西南昌地区流感病毒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方法;采用细胞接种培养法,鸡胚羊膜腔接种培养法,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法。结果;细胞接种法分离的流感病毒侏14株,鸡胚羊膜腔法得12株,鸡胚尿囊腔法得2株,共28株,其中甲,型18株,甲3型4株,乙型6株。  相似文献   

8.
人羊膜负载猪角朊细胞重建表皮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采用细胞组织工程技术,将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负载培养猪角朊细胞构建皮肤表皮替代物,并观察猪角朊细胞在HAM上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 将贵州小香猪的角朊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接种于HAM基质面,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角朊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3-15d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检测角朊细胞在HAM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接种后30min内就明显见到角朊细胞在HAM上贴附,24h内大部分贴附生长,3d形成单层完全覆盖HAM。结论 HAM是角朊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良好载体,对角朊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的最佳感染剂量及不同感染剂量的毒种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的临床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用不同的感染剂量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测定疫苗滴度,通过疫苗滴度的比较,找出最佳的感染剂量。将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易感健康儿童,观察临床反应,采血,测定血凝抑制抗体。结果毒种的感染剂量为11000时,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滴度最高。毒种不同感染剂量制备的疫苗,免疫接种后,均未出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血凝抑制抗体均大于14,阳转率为100%。结论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的最佳感染剂量为1∶1000。不同感染剂量毒种制备的疫苗之间临床反应及免疫原性无差别,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从第一批疫苗接种日起,至今已有一年9个月。在此期间我们对前文(一)中各批疫苗所有接种儿进行了免疫性的追踪观察,现将其流行病学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的最佳感染剂量及不同感染剂量的毒种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的临床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用不同的感染剂量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测定疫苗滴度,通过疫苗滴度的比较,找出最佳的感染剂量.将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易感健康儿童,观察临床反应,采血,测定血凝抑制抗体.结果毒种的感染剂量为11000时,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滴度最高.毒种不同感染剂量制备的疫苗,免疫接种后,均未出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血凝抑制抗体均大于14,阳转率为100%.结论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的最佳感染剂量为11000.不同感染剂量毒种制备的疫苗之间临床反应及免疫原性无差别,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人羊膜负载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建立人羊膜(HAM)负载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长的组织工程方法,观察MSCs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 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以不同密度多次接种于HAM基质面,逐日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8、18d后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接种后30min内明显见到MSCs在HAM上贴附生长,MSCs能以合适的接种密度在羊膜上良好生长。结论 HAM对MSCs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MSCs可以HAM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培养,HAM是MSCs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同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差异.方法 2007年1~8月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接种门诊接种的3个月以上、2岁以内的儿童1230名,向家长介绍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让家长自愿选择其中一种疫苗接种.接种后24~48 h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结果 725名接种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有局部反应84例,反应率为11.59%;全身反应108例,反应率为14.90%.505名接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有局部反应29例,反应率为5.74%;全身反应41例,反应率为8.12%.其中两组的第一、二、三针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第四针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四针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均明显低于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结论 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具有接种反应轻微、安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一般反应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12年3月—2013年3月84例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观察受种者的反应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本组84例患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同性别、年龄阶段的人群,接种疫苗后的一般反应情况不同,儿童与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所有接种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针对患者反应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反应程度,提高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在鸡胚羊膜腔及尿囊腔中均生长良好,故常应用羊膜腔接种.鸡胚分离病毒是一种经典的病毒分离方法[1,2],但传统壳外接种鸡胚的方法成功率低,常常影响实验教学.2003年以来采用打开鸡胚气室卵壳接种流感病毒的方法,接种成功率高,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观察操作,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小组自1978年开始对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进行研究,提出猕猴对甲肝病毒易感,以猕猴作为甲肝病毒的动物模型可反映各毒株不同的毒力情况。用H_2甲肝病毒株在胎猴肾细胞上于35℃传15代,继于32℃传5代,又于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株上于32℃传5代,获得H_2M_20K_5(32℃)株,即为甲肝减毒活疫苗毒种.用此毒种生产了一小批实验性疫苗,对其进行检定项目及方法学研究,并作系统检定。  相似文献   

17.
接种疫苗注意要点 各种疫苗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疫苗储运及疫苗接种的各个环节等因素,使得极少数受种者会在疫苗接种后出现轻重不同的反应。家长及医生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乙脑疫苗反应28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华明月冯尚梅臧建红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273300)关键词乙脑疫苗;副作用;护理乙型脑炎疫苗是用乙型脑炎病毒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细胞经处理制造而成,其中病原体已失去毒力,但仍保留抗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硬结反应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980例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的婴幼儿进行接种后异常反应观察和指导。结果:980例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婴幼儿中发生皮下硬结共182例,发生率占18.6%,其中发现弱反应128例占13.1%,中反应39例占4.0%,强反应15例占1.5%。结论: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预防硬结反应的根本措施,疫苗接种人员只要严格掌握疫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合格的疫苗,药液充分摇匀,正确接种,就能减少接种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522例不同年龄的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对其出现的临床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接种狂犬疫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是7.47%,年龄比例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不同。结论:注意观察接种后被接种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提高免疫效果和安全接种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