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吴绍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7,(2)
作者用2.5μg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给54名17~19岁男性新兵分别接种3次(第0、1和6个月),与过去在同样条件下接种5和10μg重组疫苗组的结果进行比较。首针后第1、3、6和7个月用Abbott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用稀释的WHO参考制剂的校准曲线校准抗-HBs国际单位含量。第1个月三组血清阳转率无统计学差异。加强接种时,5和10μg组已全部阳转,但2.5μg组54人中有4人未阳转。到第7个月,各组血清阳转率均达100%,但2.5μg组仍有3人(6%)抗-HBs未达到保护水平(10IU/l),另有8人(15%)抗体效价低于100IU/l。经非 相似文献
2.
3.
王淑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0,(2)
作者在违禁药品使用者聚集的地区挑选出38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阴性的易感儿童,按0、1、6月免疫方案,肌肉接种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每剂20μg.于接种前及接种后1、2、6、7和12个月采血,检测抗-HBs.结果表明:第1针接种后1个月,血清阳转率为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7mIU/ml;第2针接种后1个月,血清阳转率为80%,抗体GMT为75mIU/ml;第3 相似文献
4.
安焕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2,(2)
作者对Merck药厂生产的10μg酵母重组乙型肝炎(HB)疫苗(Recombivax-HB)与Smith Kline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的20μg酵母重组HB疫苗(Eagerix-B)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乔虹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30(6):361-366
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Engerix—B,简称Hep-B(Eng)]是基因工程酵母产物。剂型为含有10或20μgHBsAg0.5或1.0mL的悬浮液,其标准接种时间表为0,6,12个月。本文重点叙述了Hep-B(Eng)对不同人群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应。对于各年龄段的健康人群,Hep-B(Eng)具有极佳的保护效应,它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并不影响自身及其他疫苗的免疫原性。对高危人群,Hep-B(Eng)也具有很好的保护效应。接种其他乙型肝炎疫苗效果不满意者,接种Hep-B(Eng)会有一定的帮助。Hep-B(Eng)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最常见的副作用为注射部位过敏、皮疹等。Hep-B(Eng)的免疫保护期可长达10年。 相似文献
6.
肖再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3)
在美国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YDV)已经取代了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PDV)。全世界已有数百万婴幼儿接种了这种疫苗。对婴儿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防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佳方法。YDV非常安全,大多数儿童接种后没有发生副反应,仅很少一部 相似文献
7.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血清HCV阳性者中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建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4)
现有证据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复制。HCV血症常见于抗-HCV阳性者中,沮HCV感染或病毒血症对重组HBV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李京培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5)
作者在慢性尿毒症患者中比较了巴斯德研究所生产的含有S和前S2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 选择120例HBsAg、抗-HBc和抗-HBs阴性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人,在0、1、2、4和12个月(加强接种)分别肌肉接种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G组)或5μg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H组)接种后1、2、4、6、9、12和13个月采血标本,测定HBsAg、抗-HBc、抗-HBs和抗前S2抗体。 结果发现,在第3、4和加强接种后G组血清阳转率(抗-HBs效价≥2mIU/ml)分别是76%、85%和94%;N组分别是63%、67%和76%。G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8.1、35.2和346.3;H组为9.9、27.2和133.4。G组血清保护水平(抗-HBs≥10mIU/ml)的百分率分别是44%、71%和84%,H组分别是46%、59%和70%,仅在加强注射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加强接种后,两组抗-HBs GMT相似,G组为879mIU/ml,H组为1001mIU/ml。G组血清抗前S2抗体阳转率(30mIU/ml)和GMT皆高于H组,但仅在第3和第4次接种后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津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9,(5)
为研究加热对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作者选择了58名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证据的健康青年(平均年龄为22.5岁),将他们随机分为试验组(27人)和对照组(31人)。试验组接种经37℃加热1周的疫苗;对照组接种同批4℃保存的疫苗。两组均分别于第0、1和6个月三角肌注射20μg疫苗。接种后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接种前及接种后1、2、6和7个月血清抗-HBs滴度。结果表明,除注射部位有短暂、轻微疼 相似文献
10.
刘晓晖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2,(4)
作者选择HBsAg、抗-HBs、抗-HBc阴性(RIA法)的医务人员,按性别和平均年龄均衡分两组。按0、1、6月方案,于上臂外侧肌肉注射中国地鼠卵巢(CHO)细胞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DV、adw亚型)10μg(131人)或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PDV、富含adr亚型)20μg-(112人)。于第1剂疫苗注射时及注射后1、6、7、12、18和24个月采血,分别测定抗-HBs滴度,临界值1.0以上为抗-HBs阳转。结果表明,注射疫苗后1个月,两组抗-HBs差异不显著;6个月时,CDV组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约比PDV组高7倍;7个 相似文献
11.
王淑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9,(4)
只有大量接种乙型肝炎(HB)疫苗,才能在世界范围内降低HB发病率。目前仅有两种商品化HB疫苗:血源性HB疫苗(PDV)和重组HB疫苗。本文比较了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果以及费用-效益关系。近10年来,全世界几百万人安全、有效地接种了PDV。然而,为了使疫苗排除传染性HB病毒和其他可能存在于血浆中的传染因子,需要一系列复杂且费时的纯化和灭活程序。检定所使用的黑猩猩日益稀少以及HBsAg阳性血清数量的限制等因素阻碍了PDV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刘克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0,(2)
作者以前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使用低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也能获得良好的抗-HBs阳转率.作者在新西兰儿童中对两种低剂量酵母重组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将201名1~12岁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一组(99人)接种3剂Merck药厂(MSD)生产的重组疫苗,每剂2μg;另一组(102人)接种3剂Smith Kline药厂(SKF)生产的重组疫苗,剂量同上,均为三角肌接种,免疫程序为0、1、2月.于接种第3针后4~6周采血.在接种了3剂2μg MSD血源性 相似文献
13.
周根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0,(3)
作者观察了两批早期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长期免疫原性.接种对象是65名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正常、血清阴性的健康成人.平均年龄为31.8±7.5岁,其中69%为男性,31%为未孕妇女.接种剂量为10μg(1.0ml),于0、1和6月作三角肌注射.将接种对象分为两组.第1组30人,接种由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的疫苗;第2组35人,接种由疏水交互层析法纯化的疫苗.每次接种后记录 相似文献
14.
艾智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3,(4)
作者将HBsAg基因插入7型腺病毒(Ad7)基因组的E3区,在人A-549细胞中与Ad7疫苗株Wyeth-Ayerst进行同源重组,筛选出E3区缺失的重组腺病毒乙型肝炎疫苗株Wy-Ad7H26-1。在9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3人接种Ad7疫苗,于门诊观察,3名接种重组疫苗者和 相似文献
15.
艾智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5)
本文报道了对围产期免疫接种无应答者再次免疫接种的结果。 作者按0、1和2月程序给1154名新生儿接种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437人接种5μg,717人接种10μg),结果1093人(94.7%)产生良好的抗体应答,166人(15.2%)产生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抗体,45人无抗体应答。这45人到4岁时再以0、1和5月程序接种3针默克药厂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33人接种10μg,12人接种5μg),第3剂后1个月以及1、2和4年采集血样,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水平,酶免疫法检测抗-HBc,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5μg组中HBsAg阳性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母亲的婴儿无应答率明显高于10μg组,而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无应答率两组均最低。再用5μg和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给无应答者接种后,其抗-HBsAg滴度均高于10mIU/ml(包括1名仅接种1剂10μg重组疫苗的儿童,其滴度1年后仍高于100mIU/ml);4年后,大约30%的儿童(10μg组为13/32、5μg组为1/12)抗体滴度仍高于100mIU/ 相似文献
16.
杜厚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3,(1)
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HeVacB)及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重组乙型肝炎疫苗(GenHevacB)分别含5μg和20μg HBsAg,其中前S2蛋白含量分别为1~2%和20%。两种疫苗接种于塞内加尔Dakar地区220名婴儿,按2、4、9或10月龄接种,第1、2针于不同部位同时接种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 相似文献
17.
王长太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9,(5)
将220名健康的医学生和教工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种2.5μg、5μg、10μg和20μg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或20μg血源疫苗。按0、1、2免疫程序接种后,所有受种者均于第11个月加强接种1剂20μg酵母疫苗。分别于第0、1、2、3、6、11、12、29和36个月采血检测抗体。接种疫苗后,50%的受种者接种部位有轻度或中度疼痛,15%有头痛、头晕症状。20μg酵母疫苗组和血源疫苗组的副作用无显著差别。副作用随接种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吕园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8,(3)
本文报道了早产儿迟至出院时接种首剂乙型肝炎(HB)疫苗的免疫效果。 选择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早产儿102名,婴儿的平均年龄为5周,平均体重为 相似文献
19.
陈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5,(4)
所有在荷兰Dijkzigt大学医院进行检查的孕妇都在第一次检查时检测HBsAg,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将被列入研究计划。进入研究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至少为2000g,5分钟的Apgar新生儿评分在7以上。作者将174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86人,接种4针10μg疫苗;第2组88人,接种4针μg疫苗。两组均按DTP-脊髓 相似文献
20.
陈海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5,(2)
本文介绍用重组啤酒酵母制备adw亚型乙型肝炎疫苗以及该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将携带adw亚型HBsAg基因的酵母发酵培养后,经离心沉淀收集细胞,重悬于等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