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99例住院病例及其中死亡病例的构成。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和ICD-10)编码进行分类,对本中心2001至2005年间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按年龄,性别,疾病,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99例住院患者中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要疾病,共有1077例,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82.91%。其中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739例,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56.89%;单病种中以脑梗塞为最多(397例),占30.56%,其次为冠心病186例,占14.32%。1299例住院患者中死亡病例为185例,总病死率为14.24%,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为96例,占死亡病例的51.89%,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占同期死亡病例数的第2和第3位。70-89岁年龄段的住院患者1088例,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83.76%,其中死亡145例,占同期总死亡病例数的78.38%。结论住院患者中以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加强对老年人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 514例医院死亡病例的年龄、职业、科室及死亡原因分布,找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生命质量及医院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40岁以上死亡病例的构成比明显增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两种职业死亡病例占死亡病例总数54.7%;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两个科室死亡病例报告占67.7%;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报告占70.5%。结论综合医院应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建设,关注40岁以上患有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5年来住院死亡病例死因构成、性别及年龄分布,为学科建设和降低住院病死率提供数据和参考。方法依据卫统ICD-10国际疾病分类微机汇总库,将5年住院死亡病例,经计算机检索后导入Excel并按比重排序建立数据库,选出死因占前10位疾病作为分析单元,通过SAS统计软件对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等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我院5年来住院死亡呈下降趋势,且住院死亡男性多于女性,为1.23∶1。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导致住院病死率高,且大部分集中在45~59和60岁以上年龄组,占住院死亡的72.9%。结论我们应该关注中老年人身体健康,降低住院率及病死率;呼吁戒烟限酒,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并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和某些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危重病种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某医院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及分类构成,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区某医院2006--2012年住院病人病历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的分类原则对病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某医院2006--2012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共2542例,其中男性1365例,女性1177例,男女性别比为1.16:l;发病年龄以≥60岁年龄组最多,共1020例,占40.13%。发病居前3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肠癌、肺癌、肝癌,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4.67%、14.47%、8.81%;男性恶性肿瘤以肺癌排第1位,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18.46%(252/1365);女性恶性肿瘤以乳腺癌排第1位,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16.65%(196/1177)。结论肠癌、肺癌、乳腺癌已成为危害深圳市福田区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加强对肠癌、肺癌、乳腺癌的防治应成为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院2004--2008年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构成比,为医院的管理及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某医院2004--2008年首次入院并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年龄特征、性别及疾病构成。结果某院5年间新发病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患者中,主要以男性患者居多,占75.44%,82.65%的患者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年龄段;按疾病的部位分类,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肺上、下和中叶的恶性肿瘤,3者共占84.27%。结论加强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将成为该院医疗卫生及预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住院患者根本死因构成,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检索某院2004-2013年住院死亡病案3717例,对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死因构成等作综合分析。结果在3717例死亡病例中,虽然男性患者死亡人数多于女性为1.47∶1,但该院出院病例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死亡高发年龄70岁以上;根本死因构成前3位的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加强根本死亡原因前3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病死率,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乍浦社区住院病人死亡年龄及原因的构成情况,以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法对乍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9~2003年5年间,住院死亡病例资料进行病因分类、年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患者死亡年龄构成以70~89岁年龄段为最多,占总死亡数的76.84%。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分别是恶性肿瘤89例,占50.29%;呼吸系统疾病44例,占24.87%;心脑血管疾病25例,占14.12%。结论死亡病人的年龄呈增大趋势,死亡病因以老年常见慢性疾病为主。社区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研究,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8年至2022年中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年龄及变化趋势,为预防干预该年龄段恶性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案管理系统和SQL语句,采集该医院2018年至2022年45岁至59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共20097例,依据ICD-10类目分类汇总病种构成,分析年龄、性别分布及疾病变化趋势。结果:45岁至5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占恶性肿瘤总住院患者比重呈上升趋势,排名前三位的恶性肿瘤病种为肺癌(17.41%)、甲状腺癌(10.75%)和胃癌(9.33%),前十位病种占比合计达69.62%,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多发恶性肿瘤病种随年龄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2018年至2022年45-5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进一步提高对该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特征的认识,做好预防和诊治工作,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3-2009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某院2003-2009年住院病人疾病分类系统及单病种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为医院加强专科特色,针对性地进行医院临床科室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3-2009年7年间的住院病人50 016人次,采用ICD-10对50 016份出院病历出院主要诊断进行疾病分类编码,据此产出各年疾病分类报表、7年累计报表及分男女性别表.按各年疾病分类报表累计表中的20大类的合计及死亡项,进行疾病分类系统及死亡构成比排序;按20大类疾病分类系统下的其他单列病种的合计及死亡项,进行单病种构成比排序;按7年累计报表分男女性别表,对肿瘤及单列病种分男女性别排序结果 2003-2009年7年间,疾病分类系统前5位分别以消化、循环、呼吸、损伤和中毒、肿瘤系统为主,累计占67.43%;单病种前10位分别是胆石病和胆囊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支气管炎肺气肿、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骨折、肺炎、阑尾疾病、糖尿病为主,累计占40.48%,胆石病和胆囊炎一直位居第1,占8.98%;疾病分类系统前5位死因分别是肿瘤、循环、呼吸、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累计占住院死亡人数的90.18%;单病种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支气管炎肺气肿、缺血性心脏病、颅内损伤,累计占住院死亡人数的69.35%.结论 疾病控制的重点以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为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支炎、肺气肿及损伤中毒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人才和技术优势仍是吸引病人来源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0.
1328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2003—2008年1328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性别、年龄构成和引起死亡的疾病顺位进行统计和分析,反映住院患者不同疾病死因的分布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对住院死亡病例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对住院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引起死亡疾病的原因进行比较。结果6年共收治病人174266例次,其中死亡1328例,病死率为7.6‰,且男性多于女性。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死亡数的52.48%,死亡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加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主要死因疾病防治工作,控制此类疾病发生,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东省育龄期妇女(15~49岁)的妇科恶性肿瘤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山东省第3次死因调查资料,对山东省2004-2005年育龄期妇女的妇科恶性肿瘤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山东省育龄期妇女的死亡率为85.71/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6.47/10万,位于总死因的第2位。妇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肿瘤总死亡的21.35%(363/1700),总死亡率为5.56/10万,位于恶性肿瘤第1位。妇科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死亡率为3.25/10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57.58%。妇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30岁以上是其高发人群。妇科恶性肿瘤共造成10062.54人年的寿命损失,平均每人为27.72岁。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是危害山东省育龄期妇女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厦门市居民2004-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和分布特征,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及潜在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148.07/10万,PYLL率为21.68‰,均居全死因的首位。在恶性肿瘤中,肝癌死亡率35.24/10万,居第1位,其次是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1~14岁儿童、中青年、老年组的首位恶性肿瘤死因分别是白血病、肝癌、肺癌,恶性肿瘤的平均PYLL为0.13人年/人,全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按PYLL率排序,依次为肝癌(0.590%)、肺癌(0.346%)、食管癌(0.334%)、胃癌(0.226%)、肠癌(0.129%)。结论恶性肿瘤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死因,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降低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2011年居民死亡资料,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治效果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eath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居民的粗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等统计指标。利用SPSS 13.0软件计算不同性别间死亡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结果 2011年张家港市居民粗死亡率为693.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1.69/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婴儿死亡率为3.68‰,新生儿死亡率为2.39‰;平均期望寿命为81.34岁;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共占全部死因的95.85%,其中男性前3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前3位死因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损伤和中毒。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损伤和中毒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将以上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沙颍(以下简称“SY”)河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探索环境污染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在sY河流经的某县境内,依据该县以往水质监测报告数据,对报告进行分析后,设定水质状况较好的某乡镇为对照区,较差的某乡镇为污染区,运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间两区人群死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污染区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78.7/10万,高于对照区109.5/10万(X^2=30.906,P=0.000)。两区男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性。污染区居民肺癌、肝癌、直肠癌死亡率均高于对照区(分别为X^2=15.645,P=0.000;X^2=10.582,P=0.001;X^2==4.321,P=0.038)。0-及20-年龄组的肿瘤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年龄组污染区肿瘤死亡率高于对照区(X^2=38.992,P=0.000)。[结论]SY河污染可能致使当地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泰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新泰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新泰市报告居民死亡人数9390例,报告居民死亡率为670.19/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775.77,女性为559.74(PdO.01);0岁为228.30,25~29岁为79.94,30~34岁为94.53,35~39岁为108.00,40~44岁为181.87,45~49岁为327.96,50~54岁为48:1.29,55~59岁为849.80,60~64岁为1153.80,65~69岁为1913.47,70~74岁为3082.83,75~79岁为5296.22,80~84岁为10136.24,85~岁为19904.25。前5位死因,全部居民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分别占所有死亡人数(9390人)的28.01%、24.58%、22.90%、9.45%、8.82%,男性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占男性死亡的93.85%,女性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女性死亡的93.61%。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新泰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湖北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县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谷城县2009-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对死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3.77/10万,其中男性为850.32/10万,女性为512.23/10万,男:女为1.7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5.75%;0-14岁组、15-39岁组主要死因均为损伤与中毒分别占35.59%,58.53%;40-64岁组、65岁以上组主要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8.36%,42.87%;死因顺位第一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率196.92/10万;其次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8.78/10万。肿瘤死亡主要肺癌死亡率42.69/10万,占26.37%;其次肝癌死亡率29.78/10万,占18.40%。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死因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52.21/10万,占全死因的7.63%;损伤与中毒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29.33%,自杀占18.77%,淹死占9.9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和中毒是谷城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死因分类采用ICD-10中的死因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及分析统计。通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描述疾病死亡变化对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结果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亡327 769例,平均死亡率为563.67/10万(标化率为327.19/10万),以平均每年0.66%的速度上升。死因顺位前3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04.61/10万、148.43/10万、88.99/10万。损伤中毒(伤害)、肌肉骨骼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1.54%,10.62%、5.53%。年平均PYLL为443 653人年,PYLL率为53.20‰,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造成的PYLL的前3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中毒(伤害),平均PYLL分别为177 631、88 302和58 678人年。结论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损伤中毒(伤害)等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逐渐加大。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翁源县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方案,对2004m2005年翁源县主要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率及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2004--2005年翁源县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为141.9/10万,标化率为138.3/10万,死亡数居全死因的第2位;男女标化率分别为183.5/10万和98.0/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26.163,P=0.000),肝癌、胃癌和肺癌的男性标化率也显著性高于女性;且无论在男性和女性还是总体,胃癌的标化率均显著高于广东省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x。=3375.0,P=0.000),75岁~组的死亡率最高。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和其他恶性肿瘤;对期望寿命影响前3位的是肝癌、胃癌和肺癌。结论翁源县的恶性肿瘤、肝癌、胃癌和肺癌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且胃癌显著高于广东省农村地区。因此,恶性肿瘤仍是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胃癌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在该地区死亡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和2004—2005年全死因模式。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居民死亡率下降了2.06‰;居民期望寿命男性提高了4.38岁,女性提高了5.64岁;前5位死因顺位变化依次为恶性肿瘤(原第二位)、呼吸系统疾病(原首位)、脑血管病(原第四位)、心脏病(原第五位)和损伤中毒(原第三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下降了59.8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构成由63.4%上升到83.0%。结论:两个时期对比居民总体健康水平提高明显;前5位死因死亡率上升迅速;传染病寄生虫病死亡率有所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