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法(简称PICC)是国外较新的,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它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化疗,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给药途径。建立一条畅通的静脉通路可以减少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阿霉素及长春新硷等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及对周围组织的刺激,防止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组织坏死,确保长期化疗的进行。由于反复的浅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痛苦和心理压力,所以,选择PICC置管为化疗病人开辟了一条新的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我们还对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放置PICC导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电话随访对PICC置管患者院外延伸护理的影响,找出最佳随访时间段,以提高患者院外延伸护理质量和随访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肿瘤病房纳入标准的PICC置管患者2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患者。对实验组患者在出院3天后进行第一次电话随访,随后在每周周一下午进行常规的电话随访,利用电话随访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延伸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出院30天后进行第一次电话随访,随后随访方法与实验组一致。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来院复诊率、返院处理PICC导管率、来电咨询率、健康行为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个月后,实验组对医务人员满意度、来院复诊率、来电咨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返院处理PICC导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健康行为评分不管是各个维度还是总分比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实验组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电话随访的时间定在患者出院后3天开始进行,可以保证医院到家庭的延伸护理的连续性,有利于护理工作者及时发现患者PICC导管的异常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尽早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提高患者健康行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返院处理PICC导管率,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俊英  李虹 《华西医学》2005,20(2):385-386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广泛用于中期至长期(5天~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PICC不仅减少病人直接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然而,PICC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839-2840
选择5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5例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25例未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进行比较,针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未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占20%。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临床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常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戴娟  高洁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2):1721-1723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效果,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本院肿瘤科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200名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全部成功,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穿刺部位渗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PICC护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6月留置PICC导管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选择2011年6~12月留置PICC导管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结果:观察组在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栓塞及异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术实行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PICC)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89例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置管健康指导;将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05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按时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意外拔管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按时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意外拔管及满意度各项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出院患者对PICC维护依从性,有效控制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单双号将肿瘤患者第一次化疗后病情稳定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号87例为随访组,发出院联系卡电话随访。双号82例为对照组,发出院联系卡自行门诊随访。观察两组效果。结果随访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电话随访不仅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而且护理工作范围由院内延伸到院外,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PICC置管的常规维护及换药,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导管漂移、导管脱出、导管破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肿瘤患者由于化疗周期长,间隙期大多带管出院回家休养,在这段时间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1].肿瘤患者由于化疗周期长,间隙期大多带管出院回家休养,在这段时间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就是困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问题之一[2].本科2007年1月~2009年3月共有9例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用更换连接器的方法,使PICC导管再通,成功率达100%,保证了治疗的进行,避免了患者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进肿瘤患者PICC导管拔除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计划性拔除PICC导管患者205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07例与对照组98例,试验组采用新方法拔除PICC导管,在拔除导管后,用16 cm的弯血管钳沿静脉走向逆行向穿刺点部位刮除静脉内血液及皮下淤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拔除PICC导管,拔除导管后用指压法压迫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比较两组导管拔除后24,48,72 h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导管拔除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导管拔除后24,48,72 h静脉炎发生率以及导管拔除后潜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新方法拔除PICC导管,有利于患者静脉通路的快速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具有较长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长期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特别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骆小京等报道导管感染致死率为3%,  相似文献   

14.
邓敏 《当代护士》2014,(6):115-116
目的研究专人电话随访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2010年01月-2011年01月本院100例膀胱肿瘤做电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指导,试验组实行专人电话随访,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依从性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术后实行专人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膀胱灌注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护士对90例肿瘤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的体会,包括采用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电话方式随访,进行家庭健康指导及健康干预,及时记录干预内容.认为电话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提升了护士角色的认同,又弥补了护士人力和时间的不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是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的化疗易致外周静脉受损,患者难以耐受化疗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而中断治疗,2004年7月~11月我院肿瘤科对多疗程、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行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化疗,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因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导管维护管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导管维护质量。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424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院内院外导管维护管理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24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对其导管进行维护管理中出现并发症25例,占5.90%,其中院内维护发生10例(穿刺点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7例、导管堵塞2例),占2.36%,院外维护发生15例(导管滑脱2例、穿刺点感染5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破损4例、导管堵塞2例),占3.54%。结论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导管进行系统的维护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穿刺部位的感染率及拔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焦慧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1):1679-168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实施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与防护对策.方法 选择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肿瘤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58例发生静脉血栓的作为观察组,202例未发生静脉血栓的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行PICC导管的新生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对患儿PICC置管前、中、后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和堵管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堵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在置管后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和水肿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新生儿PICC置管前、中、后采取全面的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同时降低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堵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