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杂性肛瘘又称难治性肛瘘,其瘘管主要在肛管直肠环以上及外括约肌的深层,占所有肛瘘的5%~10%[1].儿童高位复杂性肛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婴幼儿时期肛腺感染或小儿排便后家长擦拭不当,致黏膜破损感染后未及时手术根治,迁延所致.瘘管主要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常有深部死腔、支管,若手术不当容易导致肛门畸形、瘢痕狭窄、迁延不愈及黏膜外翻等,甚至造成肛门失禁[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正常成人肛周肌群的显示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腹部体外相控阵线圈对38例正常成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6.3±19.7)岁]行肛周MRI。观察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及联合纵肌的构成。测量肛管、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并比较不同性别组之间的差异。结果:38例正常志愿者肛周MRI对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均能清晰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与其上方的肛提肌及下方的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之间有脂肪间隙分隔,属于独立的结构。肛门外括约肌分为深部、浅部及皮下部3部分。肛门内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内可见两层纵行的纤维。男性的外括约肌厚度为(4.1±0.7)mm,较女性的(3.4±0.6)mm厚(P=0.003)。男性与女性之间肛管、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可清晰地显示肛周肌群及其周围间隙,为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高位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环以上的脓肿,我院采用虚挂线保留肛门括约肌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不同于传统的分期治疗或一次通过挂线切断肛管直肠环,而达到治愈的目的,避免了高位脓肿术后切断肛管直肠环而造成的肛门失禁,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疗程缩短,手术安全性增大,临床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肛门直肠瘘(肛瘘)系直肠肛管与肛门皮肤之间的感染性异常通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近期的肛瘘分类原则主要是按瘘道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进行分类,我国于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上制定了统一标准分类法,即以外括约肌深部为界线,瘘道在此界线以上为高位肛瘘.高位肛瘘分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痿[1].我科收治1例高位复杂性肛痿的患者,经手术治疗住院4个月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位肛瘘手术方法可分为挂线法和切除法,研究报告高位肛瘘手术切除可达最好根治效果,但由于高位肛瘘瘘管涉及肛管直肠环,手术切除瘘管时易导致大便失禁。高位肛瘘行显微切除术,当手术至肛管直肠环时在4倍放大镜下操作,完全切除穿过括约肌的瘘管和内口,并在放大镜下分别缝合黏膜、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使高位肛瘘一期完全切除,保留正常的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盆腔螺旋CT扫描的新生儿24例,用腹窗(窗宽300HU、窗位40HU)在横轴位观察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5例正常新生儿盆腔CT图像比较,其发育主观评为良好、一般、差。结果:CT扫描所有病例均显示耻骨直肠肌,发育良好22例,高位畸形中2例发育一般。低位畸形中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均发育良好;中位畸形中8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2例括约肌发育一般;高位畸形中2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括约肌发育一般及发育差各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位置及发育状况,从而指导临床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并能较为准确地推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位肛瘘虚实结合挂线术后肛管直肠3D测压及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WEXNER评分)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高位肛瘘并接受虚实结合挂线手术治疗的患者33例,术前、术后做肛管直肠3D测压及肛门失禁WEXNER评分,观察术前、术后肛管直肠3D测压各项指标及术后半年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术前、术后最大收缩压(参考直肠)、最大收缩压(参考大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位肛瘘虚实挂线术后WEXNER评分正常,术后功能并未受到影响;高位肛瘘手术前后分别给予肛管直肠3D测压,对评估肛瘘手术后的肛门括约肌功能与指导临床肛瘘术式的选择、术后肛门失禁的原因分析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坐骨肛管脓肿后遗瘘管,穿过内括约肌浅部和深部或二者之间、或向上而累及肛管直肠环,瘘管外口距肛门较远(约5厘米),常有数个,并有支管互相连通.称为高位肛瘘(包括蹄铁形肛瘘)。此种肛瘘多认为不适用坦线疗法,一般手术又较复杂,有时需分期进行,如处理不当,常可复发,甚至引起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我们自1962年1月至1986年12月,采用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36例,效果较满意,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复杂性肛瘘临床上比较多见也比较难治,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内口位置在直肠环之上,且管道复杂,治疗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往往因多次手术而反复创伤,肛门疤痕组织增多,甚至导致肛门变形移位、缺损和肛门液流失禁等诸多后遗症。我院分别采用对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处理方法,减少了对术后肛管闭合功能的影响。1997年3月—1999年7月共收复杂性肛瘘218例,采用改良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挂线术是中医的传统术式,主要用于肛瘘的治疗。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将挂线术成功的应用于多种复合型肛肠病,如肛周高位脓肿(高位粘膜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壁脓肿等)、多窦道高位肛瘘合并重度痔病、重度肛裂 肛管狭窄、肛门直肠损伤性疤痕狭窄(外伤性、医源性)、直肠前突或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合并重度痔病、直肠肛管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概述高位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 %~10 %。所谓高位复杂性肛瘘系指其病变部位高而深 (病灶累及或超过肛直环 ) ,主、支管分布多而走行复杂 ,内或外口缺如不易辨认等诸多临床特点 ,高位肛瘘其解剖部位在盆膈肛提肌平面上方 ,具体的说是由骨盆直肠间隙或直肠后间隙 (即骶前间隙 )以及上部括约肌肌间隙的脓肿演变而成。由于部位深在 ,临床表现常隐避不易早期发现和确诊 ,而形成长期慢性的病程和病理特点 ;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上远较单纯性低位肛瘘困难 ,手术操作难度大 ,若处理不慎 ,常可导致肛门括约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造成一定…  相似文献   

12.
袁和学  潘春来  刘宗剑  张勇  罗芳  朱娜 《实用医学杂志》2023,(9):1123-1126+1131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割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恢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两组在治愈率、术前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手术时间、术后1、3、5天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以上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静息压和肛门缩榨压)、Wexner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与传统切割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相比在功能保护(肛管直肠压力测定、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术后疼痛有明显的优势。临床证实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相似文献   

13.
<正>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是肛门与直肠或者肛管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由外口、内口、瘘道三部分组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肛周硬结、肿痛、流脓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若长期迁延不治则极易导致肛周肛管癌变[1]。高位肛瘘是指肛瘘的高位瘘管走行或者侵犯部位超过了肛门直肠环的肛瘘,高位肛瘘的肛瘘瘘管病变位置高,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肛管、直肠损伤常发生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环状痔、产伤等肛肠会阴手术后,多因手术操作不当或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会阴变形及瘢痕形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16例以肛门失禁为主要表现的肛管、直肠损伤,经各种整复手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46.5岁,平均31.6岁;病程6~24个月不等。均有会阴肛门手术或注射治疗史,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9例,产伤2例,环状混合痔注射及激光等治疗不当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表现,其中完全性肛门失禁3例,不完全…  相似文献   

15.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的肛管直肠瘘,包括高位坐骨直肠窝瘘、骨盆直肠窝瘘等,其中以高位马蹄型肛瘘最具代表性。近年来,国内外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肛瘘很难自愈,一旦形成,手术仍为治愈肛瘘的最有效方法。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病变位置高、管道多弯曲复杂,常有支管、深部死腔,治疗上存在难度大、复发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问题,而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难治性肛瘘。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其原则是首先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采取无痛、微创、整形手术,尽可能少的损伤肛管括约肌,最大限度地保护肛管括约肌功能,以免造成肛门失禁。对于病情复杂、再次手术不能完全避免损伤括约肌功能,从而导致大便失禁者,应该允许患者在定期随访的前提下带瘘生存,不应为盲目追求手术根治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高位肛瘘指瘘管在外括约肌1/2以上穿过外括约肌或肛提肌的一类肛瘘,包括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瘘和括约肌外瘘。治疗高位肛瘘的常规方法是挂线疗法,但挂线疗法治疗过程漫长而痛苦,并可使5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因此,至今高位肛瘘的治疗仍是肛肠外科的一个难题。为了改善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我院肛肠外科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高位肛瘘的手术治疗,使得高位肛瘘可以被一期切除,同时保留了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极大地缩短了高位肛瘘的治疗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周围肌组织脓肿长期被临床忽视的原因,并总结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肛门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提肌脓肿患者的MRI表现,并随访术后患者控便及排便能力。  结果  18例为单一肌组织脓肿,21例并发两组以上肌组织脓肿,其中存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脓肿28例,浅部脓肿26例,耻骨直肠肌脓肿9例,肛提肌脓肿4例,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脓肿1例;感染肌组织肿胀增粗,基本保持解剖形态,其中外括约肌深部呈典型“U”形,肛提肌呈对称“蝴蝶翅膀样”表现;肛周脂肪间隙清晰34例,脂肪间隙结构不清5例,术中触及内口26例。35例未累及肛提肌患者术后控便和排便良好,3例肛提肌脓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控便不良及排便无力,另1例失联。  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提肌有时不能阻挡肛周感染的传播,甚至肌组织内部形成脓肿,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脓肿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很可能不受影响,肛提肌脓肿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保勇 《浙江临床医学》2001,3(8):584-584
复杂性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主瘘管的手术方法基本一致 :低位肛瘘采取切开法治疗 ,一般不会影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高位肛瘘采用挂线法治疗 ,可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或减轻失禁的程度。但对支管的处理 ,方法不一。笔者采取对口引流法 ,并与切开引流法做对比 ,效果较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 :根据1975年全国首届肛肠会议制定的标准 :(1)低位复杂性肛瘘 :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口在肛门隐窝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与外口、肛瘘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2)高位…  相似文献   

20.
复杂性肛瘘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殊解剖和功能,手术操作困难且容易损伤肛管直肠环和肛门括约肌,术后易复发,临床上属难治性肛瘘.1997年3月至2009年10月,作者运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08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