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每日透析和传统透析在诱导期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探讨每日透析用于诱导期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病中心2013-2014年新进入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44例区组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其中传统诱导透析组(CHD) 22例、每日透析组(DHD) 22例.两组患者诱导透析前1d和第7天时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PACHEⅡ评分,观察治疗期间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及SCL-90量表中的头痛评分、恶心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焦虑评分、躯体化评分、总因子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BUN、Scr、Hb、MAP、HR、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DHD组患者Scr、MAP、APACHEⅡ评分与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65.44±117.70)vs(594.60±157.38) ,(99.71 ±12.23) vs (109.54±12.14) ,(13.71±2.13)vs (15.38±1.94),P<0.05]. DHD组头痛评分、恶心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焦虑评分、躯体化评分、总因子分与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 vs 2.00,1.00 vs 2.00,(1.53 ±0.43) vs (1.92±0.61),(1.28±0.34) vs (1.53±0.37),(1.50士0.46) vs (1.90±0.58),(1.38±0.38) vs (1.68±0.40),P<0.05].结论 在诱导透析期,每日透析代替传统透析能给患者提供一个高效、平稳、安全、舒适的血液净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及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造瘘手术的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端侧吻合65例,端端吻合13例,放弃手术2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78例手术患者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术后未能闻及血管杂音;2例患者术后4周内瘘口有血栓形成需要重新手术,内瘘使用首次穿刺透析,最大血流量>200 ml/min者72例,<200 ml/min者3例,动静脉内瘘使用半年至3年,最长使用3年的穿刺近300次,仍使用良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30例患慢性肾衰尿毒症的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全血锌,铜,铁含量的监测。结果发现:锌,铁在每次透析后比透析前明显下降;而铜无明显变化。并且发现在透析期间长期口服适量含铁,锌的药物可以改善长期透析病人锌,铁的缺乏,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及因其减少而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痛风所致尿毒症患者因代谢方面的变化,加之疾病的复杂性,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差。  相似文献   

6.
廖松 《医学文选》2003,22(4):594-595
血液透析是一种连续性的长期的医疗活动 ,是治疗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替代疗法之一。延长透析患者生命 ,充分透析 ,减少并发症 ,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因此 ,如何把健康知识传输给患者 ,使其积极参与健康维护 ,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提高生活质量。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在我院的血液透析患者 2 2 8例 ,其中 1 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患者 1 2例 ,1 7~ 30岁青年患者 96例 ,31~ 5 9岁的中青年患者 65例 ,60岁以上老年患者 5 5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46例 ,高中及以上 85例。1 .2 方法…  相似文献   

7.
60岁以上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1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龄血透患者影响长期存活的各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将140例老年患者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并设立非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及内瘘使用情况、生化变化。结果 老年组1、3、5a存活率分别为87.9%、30.8%、10.3%,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病变,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占82.7%、高血压占53.5%、低血压占75.8%、感染占31%,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8.
蒋健 《四川医学》2002,23(5):528-528
血液透析作为治疗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已得到迅速、广泛地开展 ,但血液透析本身是一个体外循环的过程 ,因此 ,血透过程中必须使用肝素抗凝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导致透析机和管道的阻塞 ,同时又要防止肝素过量导致透析中出血的危险 ,所以如何正确应用肝素在血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人工肾室自从开展血透以来 ,为 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约 10 94次透析 ,均采用小剂量肝素化凝 ,血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2 6~ 5 5岁。均系慢性肾衰竭 ,肾衰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及12h尿液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测定。以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前,患者TGF-α含量显著降低(P〈.01)。血液透析后又显著高于血液透析前的含量(P〈0.01)。而患者12h尿液中TG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说明一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激活单核细胞,致使TGF-α增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 7岁。于 2 0 0 2年 6月 2 5日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每周 2次。 7月 14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因排异反应手术失败。 7月 17日切除移植肾 ,同时颈内静脉插管继续透析治疗。自使用颈内静脉插管做血液透析以来 ,连续 5次发生高热现象。具体情况是每次开始透析到 1~ 1.5小时 ,患者出现寒战、高热 ,体温 38~ 4 0℃ ,急查血常规 ,结果正常。给予非那根 5 0mg肌注 ,地塞米松 10mg入壶 ,症状无改善。给予安痛定 3ml肌注 ,体温逐渐降至37.5~ 37.8℃ ,继续透析直到下机体温不再升高。透析结束后 2~ 3小时 …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沈实现 《中原医刊》2004,31(2):26-26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妊娠的高危因素 ,对胎儿及产妇生命构成威胁。自 1992年至今 ,我院利用血液透析治疗合并肾功能衰竭的孕妇 ,成功分娩有 6例 ,因患者生理的特殊性 ,透析治疗及临床护理亦有特别的要求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患者平均年龄 3 6岁 ,平均Cr >70 0 μmmol/L ,BUN >5 0 μmmol/L ,尿蛋白 ++~ +++,多部位水肿 ,平均在孕 2 9周开始透析 ,平均孕 3 3~ 3 4周分娩 ,正常新生儿所有产妇病情好转出院。2 操作方法2 .1 争取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和舒适的透析环境 ,保持空气新鲜 ,湿润。冬季室温 2 6℃~ 2 8℃ ,夏季 2 5℃~ 2 …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38例,治愈率789%,病死率158%。提示:早期预防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抢救急性肾衰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普通肝素钠(SH)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剂,由于普通肝素钠在抗凝中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高危出血的患者更加明显。我们于2002年4月-2003年3月开始给予慢性肾衰患者在血液透析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平均分子量小于8000道尔顿,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作为抗凝剂,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处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伴顽固性高血压和多器官衰竭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维持性血透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比较HDF与HD两种方法治疗后一般症状的变化。结果:HDF治疗组患者低血压、抽搐与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HD治疗组,P<0.05。结论:HDF对液体清除的耐受性比HD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在肾功能衰竭伴有出血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有出血危险的病人 ,过去采用无肝素透析方法 ,难免发生体外循环部分凝血影响透析效果。低分子肝素 ( L MWH)能选择性强效抑制 a因子 ,抗凝作用强 ,对 TT、APTT影响小[1] ,本文观察了从 1997年起我院收治的伴有出血倾向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 :18例肾功能衰竭病人 ,其中急性 2例 ,慢性 16例 ,男性 6例 ,女性 12例。年龄 2 7~62岁 ,平均年龄 50 .2岁。伴球结膜出血 6例 ,消化道出血 3例 ,造内瘘术后伤口出血 2例 ,皮下多发性瘀斑8例。使用速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