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3.
咳嗽作为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艾滋病咳嗽的病因病机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根据艾滋病的发病特征和临床特点,中医各家以整体观为指导,对艾滋病咳嗽的病因病机多数从内伤角度加以论述,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复制致肺脾肾受损,正气亏虚是艾滋病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特点,痰湿瘀浊乃属其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心痛、心悸、怔忡等范畴。临床和试验都证明益气活血化痰方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内皮素(ET),维持ET/NO平衡,升高一氧化氮(NO),保护内皮细胞,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等作用。笔者认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常见病机,因此,益气活血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7)
新疆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其地理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且漫长,其饮食结构为喜食肥甘厚腻,多以牛羊肉为主,通过对1151例艾滋病患者分析,发现新疆这种特殊的地域、饮食特点,决定其在发病上以气虚为主,湿邪次之,脾、肺、肾三脏气虚贯穿艾滋病全过程,因此,新疆地区艾滋病中医症候特点是以气虚湿阻证多见。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症状期的病因是艾毒和伏毒,艾毒是导致元气损伤、伏毒入侵的主要原因,伏毒是艾滋病症状期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直接原因,艾毒损伤元气,引动伏毒入侵是艾滋病症状期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7.
8.
艾滋病发病过程的邪正盛衰及中医治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文简称,是一种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从中医学角度讲,该病病因应当是疫毒病邪,毒邪自精窍、皮肤而入,伏于三焦膜原或营分血络,内合于营。艾滋病早期邪毒尚轻缓,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当“毒邪”的量过多、毒势过强过猛或解毒、排毒系统功能发生紊乱时,排毒途径不畅,气、血、津液运行迟缓,气血不能运行则停留为瘀滞,津液不能输布而留结成痰湿,导致邪毒积聚,耗伤正气,正气日衰,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病理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以溃疡糜烂为主,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也可向上扩展及降结肠、横结肠,甚至整个结肠。临床特征为腹泻、便血及黏液,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情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本病的病因未完全明了,且治愈难度大,愈后易复发,是j见代难治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期的艾滋病临床实践经验与国家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提出并验证了"艾毒伤元"的艾滋病发病学说,"艾毒"是致病因素,"伤元"是基本病机,在元气损伤的过程中,湿邪始终贯穿其中,且因于"同气相求"的中医理论演绎出艾滋病更易发于湿邪体质的人体。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的中医发病机理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正虚邪侵是艾滋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正虚主要是指肾元的亏虚,邪侵主要是HIV邪毒的内侵。肾元亏虚是艾滋病发生的内在致病因素,HIV邪毒入侵是艾滋病发生的外部致病条件。一方面,肾元亏虚,机体正气不足,抗邪无力,HIV邪毒乘虚而入;另一方面,邪毒内侵,加重人体肾元的耗伤,使机体抗病力更加低下,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艾滋病特征性病变。深入探讨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科研与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其辨证准确、论治精当、施治方法完备。本文重点探讨了《伤寒论》的施治方法,将其归纳为药物法、针刺法、火法、水法、饮食法、静候调养法等六种。结合《伤寒论》原文对每种施治方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既明确了每种施治方法的定义,又确定了其内容,更进一步阐述了其临床运用情况,为学习和运用《伤寒论》的施治方法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间质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为病理特点,似属中医微观辨证之瘢积范畴。“虚、痰(浊)、瘀、毒”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四者之中虚是肾间质纤维化的始动因素,痰(浊)、瘀是构成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基础,而毒是加重肾间质纤维化不可忽视的方面。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兼夹。治疗原则为消补兼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19.
20.
根据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原文,从热证、实证病机角度分析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证之病机演变,以期为运用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之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