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R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2.
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P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IR)。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Pio)、胰岛素(Ins)治疗对T2DM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经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44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Ins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Pio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检测0周、4周、24周时各组的FPG、HbA1c、HOMA-IR,血小板膜上GMP-140、PAC-1的表达率及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41例完成治疗。(1)4周后,Pio组FPG高于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s、Pio组间HOMA-I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周后,Pio组FPG、HbA1c高于Ins组;Pio组HOMA—I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AC-1、GMP-140的表达率低于I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吡格列酮治疗均能抑制T2DM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但吡格列酮效果优于胰岛素,推测吡格列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以外的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62例肥胖T2DM随机分为瑞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瑞格列奈联用罗格列酮组(B组),连续治疗12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2hIns、TG、LDL—C、BMI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血糖,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肥胖T2DM的有效联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BMI、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HOMA-IR下降、HOMA-β升高(P均〈0.01);TG、TC、LDL均显著下降(P〈0.01)。低血糖发生少。结论: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可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患者依从性好,是安全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初诊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及对照组(格列美脲组)。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的FPG、2 h P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均P<0.05),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的FIN水平较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与格列美脲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T2DM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新诊断T2DM患者120例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二者联合治疗。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和联合治疗明显降低新发T2DM的FPG、HbA1c、HOMA-IR,明显升高脂联素,使体重较治疗前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维吾尔族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沙格列汀的有效性。方法 160例单用二甲双胍12 w,血糖不达标的维族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82例和阿卡波糖组78例,进行12 w的随访,对比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脂联素(APN)、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 w后,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FBG、2 h PG和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沙格列汀组均较阿卡波糖组下降幅度大(P<0.05),HbA1c达标率明显高于阿卡波糖组(P<0.05),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沙格列汀组HOMA-IR、APN的改善优于阿卡波糖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维吾尔族新诊断的老年T2DM患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内脂素、apel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apelin明显升高、罗格列酮组内脂素明显下降(P均〈0.05)。apelin与HbA1 c、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0.28,P均〈0.05),内脂素与HbA1 c、hs-CRP、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0.41、0.33,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apelin及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吕志敏  张荣华 《山东医药》2010,50(21):73-7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均为两组,治疗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PG、2h PG、HbA1c均降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67%、23.33%(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T2D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魏爱风 《山东医药》2011,51(43):46-47
目的探讨诺和锐、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B组予诺和锐三餐前及中效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在B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4—7mmol/L、餐后2h血糖7—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各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FBG、餐后2h血糖及HbA1c;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F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B、C组餐后2h血糖、HbA1c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HbA1c显著低于B组(P均〈0.05);胰岛素用量c组〈A组〈B组,B、C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均〈0.05)。结论诺和锐、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12.
将46例T2DM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磺脲类药物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显著下降(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诺和锐30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均能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并能改善脂代谢紊乱。在控制高血糖方面诺和锐30组优于磺脲类药物组。  相似文献   

13.
将46例T2DM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磺脲类药物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显著下降(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诺和锐30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均能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并能改善脂代谢紊乱。在控制高血糖方面诺和锐30组优于磺脲类药物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9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B组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24周。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指标,测量BMI和血压,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2hPG降幅A组大于B组,FPG降幅、体质量增加B组大于A组(P均〈0.01);两组血压、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性良好;但在降低2hPG方面西格列汀优于吡格列酮,降低FPG方面吡格列酮优于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100例初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0例,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50例,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24周。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明显降低,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统计学改变。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吡格列酮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罗格列酮(RGZ)与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FPG)11.1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Ins)组和胰岛素+罗格列酮治疗(Ins+RGZ)组,两组年龄、病程、BMI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达标后再维持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作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比较两组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FPG、2hPG、HbA1c、静脉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0~60)均显著下降,HOMA—B改善(P〈0.01或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IVGTT1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6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0~10/AUC-I0~60)分别增加10%和12%(P=0.085,0.05)。Ins+RGZ组I2、I5、I10及FC-P显著提高,Ins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PG和2hPG下降与负荷后胰岛素增值和血糖增值比值呈正相关(r=0.593,P=0.000;r=0.548,P=0.001),表明治疗后胰岛素处理葡萄糖能力与血糖控制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而不是胰岛素)能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T2DM患者早期联用RGZ,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的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75例T2DM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7例,接受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pro-Ins)等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2 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HOMA-β由(37.10±22.70)升至(48.60±26.30),pro-Ins/Ins由(0.43±0.20)降至(0.36±0.19),BMI由(26.70±6.80) kg/m2降至(25.80±5.90)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OMA-β、pro-Ins/Ins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格列汀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不增加体重,且对胰岛β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9例T2DM患者分为二甲双胍治疗(A)组、格列美脲治疗(B)组、饮食运动治疗(C)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D)组。采用ELISA测定各组vaspin水平,分析其与血脂、FPG、2hPG、Fins、BMI、HOMA-IR等的关系。观察A、B、c组治疗前后vaspin水平变化。结果(1)A组vaspin水平高于D组;vaspin水平女性高于男性;(2)vaspin水平与性别、BMI、WHR、HOMA-IR、Fins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O.05);(3)A组治疗14周后vaspin水平降低,B组水平无明显变化,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d0.05);(4)HOMA-IR与BMI是影响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二甲双胍增加T2DM患者IS同时,降低vaspin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单用吡格列酮治疗)及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HbA 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OMA-IR、Fin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老年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因T2DM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2 h PG和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提高、HOMA-IR降低、体质指数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T2DM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在临床上加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