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鹏 《江西中医药》2010,41(2):57-59
目的:制备鬼臼毒素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胶束,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聚合物胶束;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了聚合物胶束的粒径及其分布;用HPLC法测定药物胶束的包封率。结果:聚合物胶束大小均匀,具有球形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6.5±25.8nm,药物胶束的包封率为85.6%。结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胶束可作为疏水性药物鬼臼毒素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载姜黄素mPEG114-PCL36纳米胶束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利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114-PCL36)嵌段共聚物,通过FT-IR和1H-NMR确证其结构,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采用透析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共聚物质量浓度、姜黄素质量浓度、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对包封率、载药率和胶束粒径的影响.利用HPLC测定载药率、包封率,激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纳米胶束平均粒径(48.5±1.7) nm,粒径多分散系数(0.20±0.07),包封率(49.12±1.26)%,载药率(4.46±0.12)%,72 h体外累计释放率41.9%,无明显突释现象.结论:透析法制备的姜黄素mPEG-PCL纳米胶束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合成了材料3-羧丙基-三苯基溴化鏻-聚乙二醇-聚己内酯(CTPP-PEG-PCL),并且采用自组装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芘荧光光谱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考察粒径、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度;采用MTT实验进行肝星状细胞毒性评价。所得材料CTPP-PEG-PCL经1H NMR表征确证其结构,CMC为2.252 mg·L-1,胶束粒径约为190 nm,含药量为(0.66±0.008) g·L-1,包封率(94±0.6)%,体外释放显示缓释特性,姜黄素胶束对肝星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姜黄素原料药(P<0.05)。表明CTPP-PEG-PCL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小,包封率高,肝星状细胞生长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两性霉素B /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AmB/PEG-b-PBLA)纳米胶束的制备与性能。方法 采用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poly(ethylene glycol)-b-poly(β-benzyl-L-aspartate), PEG-b-PBLA];由透析法制备了AmB/PEG-b-PBLA纳米胶束,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胶束的载药量及药物包封率,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测定了胶束的粒径及分布;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观察胶束的形貌;通过体外释药实验研究了AmB/PEG-b-PBLA胶束的释药特性;采用四噻唑蓝法(MTT)考察了AmB/PEG-b-PBLA胶束的细胞毒性;通过溶血率研究了AmB/PEG-b-PBLA胶束的溶血毒性;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研究了AmB/PEG-b-PBLA胶束的抗菌活性。结果 PEG-b-PBLA 能有效增溶AmB,AmB/PEG-b-PBLA胶束粒径均在50~223 nm内,胶束的载药量在4.54%~23.5%之间,包封率在66.7%~94.5%之间。胶束的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性;当质量浓度小于16 mg·L-1时, AmB/PEG-b-PBLA胶束对细胞的毒性不明显;AmB/PEG-b-PBLA胶束的溶血毒性与临床使用的AmB注射剂相比明显降低(P<0.05);AmB/PEG-b-PBLA胶束的最低抑菌浓度只有两性霉素B注射剂的1/8~1/4,抗真菌活性明显高于AmB注射剂(P<0.05)。结论 AmB/PEG-b-PBLA纳米胶束具有均匀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缓释特性、低的溶血毒性和较好的抗菌活性,有望开发为抗真菌治疗的AmB新剂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PCL-DTX,DTX-PMs)胶束,研究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考察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C4-2B的抑制增长效应。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胶束的形态,采用激光粒度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胶束的粒径,电位,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进行研究;采用MTT法检测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C4-2B的抑制作用,并与市售的多西他赛(多帕菲)进行比较。结果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72±0.24)%和(98.1±1.6)%,平均粒径为(25.19±2.36)nm,电位为(0.64±0.15)mV;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缓释效应;MTT试验结果显示,多西他赛-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能够很好地抑制LNCaP-C4-2B细胞的增长。结论多西他赛能够被多包载制备成胶束,其粒径小,稳定性好,可显著提高多西他赛在水相中的浓度,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制备Pluronic F127聚合物的载药胶束并阐明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过程。方法: 采用HPLC测定姜黄素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420 nm。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姜黄素-Pluronic F127质量比、水相用量、水相pH和水化时间对载药共聚物胶束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1H-NMR分析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行为。结果: 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姜黄素-Pluronic F127(1:15),水相用量10 mL,水相pH 5.0,水化时间1.0 h。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的平均粒径约30 nm,平均包封率64.5%,平均载药量4.1%,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水中随着Pluronic F127质量浓度的增高,质子的NMR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且信号变宽。结论: Pluronic F127在水中已形成了可载药的疏水性胶束内核,Pluronic F127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7.
甘草次酸修饰的长循环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胆固醇偶合物,并运用该材料制备具有肝细胞靶向作用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方法 丁二酰化甘草次酸和丁二酰化胆固醇与聚乙二醇通过酯键偶联,合成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胆固醇偶合物,并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采用前、后聚乙二醇化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以粒径为指标优选制备工艺。结果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胆固醇偶合物是一种具有低临界胶束浓度的载体材料,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5.9×10-4~3×10-3g·L-1;前、后聚乙二醇化法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粒径分别为(297.9±8.16,(178.7±5.4nm,Zeta电位分别为(28.34±1.23,(26.72±0.52mV。结论 具有低临界胶束浓度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胆固醇偶合物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宜用于聚乙二醇化法制备具有潜在肝细胞靶向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1H-NMR定量地测定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MePEG-PLGA-NP) 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ePEG)的含量及链密度,并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不同比例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对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方法 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ePEG-PLGA)为载体,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了聚乙二醇化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并对其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表征。1H-NMR用于确定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的结构组成并测定了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表面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含量及链密度,并与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共聚物的结构组成与标示量基本一致;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随着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比例的增加,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Zeta电位的绝对值也逐渐减小,粒子表面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含量(α)逐渐增加,其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链密度(δ)逐渐增大,相邻两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链间的距离(D)逐渐减小;相同比例,随着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链长度的增加,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与Zeta电位都无明显差别,而α逐渐增加,δ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同种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比色法测定的α值比1H-NMR测定的值偏高。结论 1H-NMR能够定量地测定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表面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含量及链密度;与比色法相比,1H-NMR测定的粒子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含量更准确;实验范围内,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比例可以对纳米粒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和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含量及链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两亲线型聚合物及其载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胶束,通过考察胶束的电位、粒径、包封率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方法 选择多种制备方法及不同药物/聚合物比例制备ATRA胶束。用荧光探针技术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动态光散射(DLS)法测定其粒径及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胶束的载药等性质进行表征,Sulforhodamine B(SRB)法考察载药聚合物胶束及游离ATRA对Balb/c脑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药物/聚合物比例对胶束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显著,在药物/聚合物的比例为1∶20时,胶束的粒径约为100 nm,包封率为17.47%。mPEG-DSPE聚合物载ATRA胶束可以明显增加ATRA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约为游离ATRA 的29倍。结论 两亲性聚合物mPEG-DSPE的胶束对疏水药物ATRA有良好的装载能力,可以显著增加ATRA的溶解度,聚合物胶束能增强ATRA体外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包埋紫杉醇的Pluronic P85/聚乳酸(PLA-P85-PLA)纳米粒子并考察其形态及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PLA-P85-PLA嵌段共聚物,透析法制备PLA-P85-PLA纳米粒子,UV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HPLC测定紫杉醇的体外释放行为,MTT测定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HPLC条件为流动相乙腈-PBS(50:50),检测波长227 nm。结果:包埋紫杉醇的PLA-P85-PLA纳米粒子粒径140 nm,包封率56%,载药量9.4%,体外释放在前20 h呈快速释放形式,接着在长达近4 d的时间内呈现缓慢释放,且仅约12%被包埋的紫杉醇释放出来,包埋紫杉醇的PLA-P85-PLA纳米粒子处理的OVCAR-3细胞存活率(41%)明显低于空白紫杉醇(70%)。结论:PLA-P85-PLA嵌段共聚物是良好的药物载体,可用于包埋疏水性强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大黄素soluplus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大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大黄素聚合物胶束(Emo-PMs)。利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采用HPLC测定Emo-PMs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75∶25),检测波长437 nm;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Emo-PM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65±3.8)nm,多分散系数0.099±0.022,Zeta电位-(12.7±0.19)mV,平均包封率(88.25±3.51)%,平均载药量(4.51±0.72)%;大黄素以无定形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Emo-PMs具有缓释作用,释放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Emo-PMs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性霉素B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PEG-PBLG)纳米粒的体内分布,及其是否具有长循环特性。方法透析法制备AmB/PEG-PBLG纳米粒,测定其粒径,表面形态,临界聚集浓度,载药量和体内分布。结果PEG-PBLG纳米粒呈球形且分散性良好,临界聚集浓度远低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材料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83.3,106.6和294.6nm,载药量为26.31%~32.46%。AmB/PEG-PBLG纳米粒在肾组织中的浓度远低于AmB注射液。粒径为83.3nmAmB/PEG-PBLG纳米粒药-时曲线下面积为AmB的2倍,半衰期为AmB的2.6倍,而粒径为294.6nm的载药纳米粒药-时曲线下面积小于AmB。结论AmB/PEG-PBLG纳米粒能减少AmB在肾脏中分布,且粒径小于100nm的纳米粒能有效延长在体内循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乳糖酸(lactobionic acid,LA)修饰的O-羧甲基壳聚糖(O-carboxymethyl chitosan,OCMC)偶联黄芩苷(baicalein,BC)的自组装胶束,并考察其作为载体共同递送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黄芩苷的可行性。方法以OCMC为水溶性骨架,通过酰胺化反应依次将黄芩苷、乳糖酸偶联到骨架上,分别获得O-羧甲基壳聚糖-黄芩苷偶联物(CMBC)和靶向的乳糖酸-O-羧甲基壳聚糖-黄芩苷偶联物(LA-CMBC)。利用核磁、红外确证偶联物的结构;透析-超声法制备自组装胶束并表征;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聚集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制备载药胶束DOX/LACMBC,紫外测定阿霉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释放行为;MTT法考察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为考察取代度对粒径的影响,制备了3种取代度的CMBC胶束,粒径在164~215 nm,LA-CMBC和DOX/LACMBC胶束的粒径分别约为156 nm和180 nm。LA-CMBC胶束的CMC值为(0.081±0.019)mg/mL。载药胶束中阿霉素的包封率为(69.67±3.87)%,载药量为(16.08±0.25)%。体外释放表明DOX/LA-CMBC具有缓释性和pH敏感性。细胞毒性实验表明,DOX/LA-CMBC胶束对HepG2肝癌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的载药胶束DOX/LA-CMBC粒径均匀、载药量较好,提高了黄芩苷的水溶性,且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和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槲皮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嵌段共聚物(QC-PLGA)纳米粒冻干粉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QC-PLGA纳米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处方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冻干保护剂,通过动态透析技术考察QC-PLGA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药规律。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0.2%聚乙烯醇,PLGA质量浓度10 g·L~(-1),油/水相体积比1∶35,槲皮素用量5 mg,冻干保护剂为2%乳糖。QC-PLGA纳米粒冻干粉的外表光滑,形态无皱缩塌陷、结构致密且加入注射用水振摇后再分散性良好,体外释放规律基本符合Weibull方程的释药模型,释药动力学方程ln[ln(1/1-Q)]=0.399lnt-1.503(R~2=0.973)。结论:QC-PLGA纳米粒冻干粉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性质稳定、易储存,相比槲皮素原料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大鼠灌胃给药考察其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 优化所得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药物浓度为0.87 mg·mL-1,包封率为86.34%,载药量为4.87%,平均粒径为148.3 nm;经拟合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释放行为符合Rither-Peppas方程;药动学数据经房室模型拟合,ISA与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均符合二室模型,与原药组相比,胶束组吸收速度常数增加,达峰时间缩短,消除半衰期延长,分布体积减小,清除率降低,AUC增大,MRT延长。结论 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可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