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定量描述了温度、光周期对致倦库蚊成虫前期各发育阶段发育速率、存活率的综合影响.列出了九种温度、光周期组合条件下的致倦库蚊成虫前期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回归模型,经卡方检验所有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高度吻合(P≥0.998).模型可用以预测致倦库蚊成虫前期自然种群发育和存活情况,也可用作一种研究工具,在计算机上进行不同温度、光周期组合条件下的模拟试验.通过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了温度的单因素影响模型.致倦库蚊成虫前期存活的最适水温是25.64℃.比较和统计检验双因素模型中的各项系数,可知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P<0.01),而光期周几乎没有影响(P>0.2). 相似文献
2.
3.
在恒温条件下,对致倦库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77±1.04℃,卵12±0.56℃,幼虫期9.19±1.41℃,一龄幼虫13.43±0.85℃,二龄幼虫5.49±2.79℃,三龄幼虫7.41±2.32℃,四龄幼虫7.72±1.39℃,蛹10.32±1.20℃,产卵前期11.27±0.66℃.有效积温(单位为日度)世代278.64±63.07,卵、幼虫期、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四龄幼虫、蛹、产卵前期分别为21.39±1.49、129.37±24.96、20.41±2.16、32.22±12.58、27.86±8.09、53.63±9.39、31.89±4.81和116.73±16.09。并建立了发育历期预测式。 相似文献
4.
5.
6.
7.
致倦库蚊幼虫期血淋巴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致倦库蚊幼虫 2~ 4龄期单位体积血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应用姬氏染色结合相差显微镜方法对血细胞观察并计数。结果 :(1)致倦库蚊幼虫的全血细胞数 (THC)随着龄期的增长及血淋巴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2 )各种类型细胞比例也随龄期的增大而发生变化。二龄幼虫血细胞组成以原始血细胞为主 ,占 93 9% ,三龄、四龄血细胞逐渐开始分化 ,原始血细胞比例趋于减少 (84·5 %、74 8% ) ,而浆血胞所占比例从二龄的 4 8%到四龄的 12 5 % ,粒血胞从 1 3 %到 7 6 % ,珠血胞和类绛血胞开始出现 (1 5 %、2 3% )。 (3)在细胞形态上 ,粒血胞在离体后容易破裂 ,浆血胞在发育过程中有形态转化现象 ,并经常呈现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 ,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结论 :致倦库蚊幼虫不同龄期的单位体积血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9.
致倦库蚊发育各期卵、幼虫及蛹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致倦库蚊不同发育期虫体匀浆游离氨基酸的动态。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致倦库蚊的虫卵和Ⅰ、Ⅱ、Ⅲ、Ⅳ期幼虫及雌、雄蛹等虫体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结果:1.虫卵随发育时间的不同,其氨基酸的种类发生明显变化,色氨酸在发育8h后才出现,谷氨酸逐渐减少,而蛋氨酸、赖氨酸等逐渐增多,但总量变化不显著。2.幼虫随着虫龄的增加,虫体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多,Ⅳ期幼虫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期幼虫。蛋氨酸含量最高,鸟氨酸、天门冬氨酸等次之。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苏氨酸、精氨酸等在Ⅳ期幼虫体内的氨基酸含量达到最高峰。3.蛹体内的氨基酸总量与蚊蛹性别关系不明显,但在雌、雄蛹间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鸟氨酸、组胺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发育期致倦库蚊匀浆内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Morris的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幼虫密度对致倦库蚊实验种群幼虫→成虫的发育速率和死亡率以及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幼虫密度增加,发育速率减慢,死亡率增加,成虫产卵量减少。②幼虫密度与幼虫→成蚊的发育速率、死亡率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而幼虫密度与成蚊产卵量的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致倦库蚊幼虫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方法:用硫代胆碱整体染色法定位乙酰胆碱酯酶.结果:致倦库蚊幼虫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位于消化道腹面的腹神经索构成.脑较发达,包括前脑、中脑和后脑;腹神经索包括食道下神经节,3对胸神经节和8对腹神经节.结论:乙酰胆碱酯酶组化定位法可清楚显示致倦库蚊幼虫的神经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2.
13.
用14×10~3芽孢/ml 处理致倦库蚊4龄幼虫24小时,残存的幼虫可继续化蛹,但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2%和11.63%(p<0.01)。实验组死蛹及活蛹体内均有 B、t、H-14活芽孢。实验组和对照组:子_1代卵的孵化率(%)分别为82.29±5.10和94.57±5.89(p<0.05);幼虫死亡率(%)分别为:35.25±10.20和6.88±8.56(p<0.05)证明用 B、t、H—14处理蚊幼后对残存蚊幼及后代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建立三带喙库蚊及致倦库蚊实验室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养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方法:模拟自然环境,人工控制温湿度和光照,幼虫饲料为牛肝馒头粉,成蚊供血动物为小白鼠。结果:在室温24- 27℃,昼夜温差<2℃,相对湿度70%-80%及人工光照12-14小时的条件下。于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三带喙库蚊稳定繁殖了42个世代;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致倦库蚊稳定繁殖了30个世代。结论:稳定繁殖三带喙库蚊及致倦库蚊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以提高成活率、交配率和吸血率。 相似文献
15.
16.
致倦库蚊有机磷抗性相关扩增酯酶B基因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从佛山和成都两地的致倦库蚊群体中筛选出3个酯酶类型不同的有机磷(OP)抗性品系,FS-1、FS-2和CD-1品系。各品系的酯酶基因B扩增水平、酯酶活性和OP抗性水平三者一致。各品系酯酶B基因限制性酶切片段比较分析表明,我国的OP抗生库蚊群体中不仅有世界性分布的酯酶B1和B2,而且在佛山和成都地区各有一个新的独立扩增的酯酶B,分别命名为B6和B7。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Morris的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幼虫密度对致倦库蚊实验种群幼虫→成虫的发育速率和死亡率以及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幼虫密度增加,发育速率减慢,死亡率增加,成虫产卵量减少。(2)幼虫密度与幼虫→成蚊的发育速率,死亡率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而幼虫密度与成蚊产卵量的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20.
1992~1994年对云南省十一个县的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对7种杀虫剂(DDT、马拉硫磷Malathion、杀螟硫磷Fenitcothion、敌敌畏DDVP、敌百虫Dipterex、二氯苯酸酯Permethrin和溴氰菊酯Deltamthrin)的抗性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抗性发生率为78.95%(45/57)、对DDT、Dipterex除个别地区外、全部产生了高度抗性。本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最为敏感。本文最后对部分地区抗性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