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重睑成形术 ,是美容整形外科开展最为普遍的一种手术 ,其方法有多种 ,各有所长。笔者通过施行各种重睑成形术体会到 ,重睑术并不复杂 ,但却是一种要求很高的手术 ,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但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宜 ,根据眼睑的不同特点设计手术方法。笔者针对东方人特有的眼睑特点 ,讨论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在几种特殊类型重睑中的应用。1 临床资料 本组 16 2例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149例。年龄 15~ 6 7岁。单睑并内眦赘皮 49例 ,重睑手术失败 2 1例 (图 1~ 2 ) ,上睑黑色素瘤 5例 ,轻度上睑下垂 7例。2 手术方法 2 .1 单睑并内眦赘皮 2 .1…  相似文献   

2.
在重睑成形术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眼睑脂肪过多、皮肤坚韧、上睑过于肥厚臃肿俗称"肉泡眼"的患者.这类患者共同特点是:眼裂狭小,上睑肥厚臃肿,给人一种精神不振的感觉.对于这类患者如果手术处理不好,重睑术后不但缺乏美感,而且使双眼显得不自然,给人一种"弄巧成拙"的感觉.我们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和解剖学研究,探索出一种对这类患者进行重睑成形术的美学经验.近年来,我们对180余例"肉泡眼"患者行重睑成形术,其中随访半年以上者有70余例,均获满意效果(图1~2).眼裂普遍增宽1~1.5mm.眼睑变薄,重睑的弧度自然,符合美学标准.现将手术方法及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重睑成形术中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眼睑脂肪过多、皮肤坚韧、上睑过于肥厚臃肿俗称“肉泡眼”的患者。这类患者共同特点是 :眼裂狭小 ,上睑肥厚臃肿 ,给人一种精神不振的感觉。对于这类患者如果手术处理不好 ,重睑术后不但缺乏美感 ,而且使双眼显得不自然 ,给人一种“弄巧成拙”的感觉。我们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和解剖学研究 ,探索出一种对这类患者进行重睑成形术的美学经验。近年来 ,我们对 180余例“肉泡眼”患者行重睑成形术 ,其中随访半年以上者有 70余例 ,均获满意效果 (图 1~ 2 )。眼裂普遍增宽 1~ 1.5mm。眼睑变薄 ,重睑的弧度自然 …  相似文献   

4.
重睑成形术是运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对眼睑外形进行重塑,其术式种类繁多,但大多由传统三大术式发展而来,包括切开法、埋线法、缝线法,也有上述多种术式之联合术式。现对繁多的重睑成形术式及国内外新近手术技巧进行归纳,结合重睑成形术相关并发症研究,对目前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重睑成形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维吾尔族人的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适合维吾尔族人的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方法 设计较宽的平行型重睑线;手术时重睑线设计线内侧5mm不切开,皮下组织采取掏除的方法,切开处直接与深层组织缝合固定;与汉族人相比去除皮肤较保守,眶隔脂肪和重睑线下的睑板前组织去除稍多,腱膜固定的高度高于眼睑皱襞的宽度l~2 mm,固定的方向与眼睑皱襞平行.结果 共24例维吾尔族人重睑受术者,术后3个月重睑形态自然美观,符合其民族形象特点,效果满意.结论 明确维吾尔族人眼型和眼周临床解剖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手术方法,才能形成符合维吾尔族人形象的重睑.  相似文献   

6.
重睑成形术是美容外科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主要的方法分为缝线法、埋线法和切开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及其适应证.笔者从1996年起对于要求行重睑成形术的上睑较薄者,采用缝线法与切开法两种方法综合行重睑成形术,即线状刀睑板前切开重睑成形术,共施术2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将脱垂的泪腺复位于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然后酌情去除上睑松弛皮肤和部分眼轮匝肌,以及疝出之眶隔脂肪,并形成满意的重睑形态.另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自2001~2004年,共治疗15例(30只眼),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重睑形态满意.2例(3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眼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治疗重点是通过手术泪腺复位和行重睑成形术改善眼睑形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2种埋线法行重睑成形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睑成形术是最广泛流行的医学美容手术之一,占所有美容手术的首位,因此得到了广大美容学者的重视,其手术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埋线重睑成形术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美容手术,但使用不同的方法,其术后的效果有一定差异性,我们就2种不同的埋线法重睑成形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重睑成形术(以下简称"重睑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1].传统的重睑术有埋(缝)线法和切开法[2].对于较长切口的重睑术,因其创伤大、术后肿胀时间长,患者较难接受[3].埋(缝)线法是微创手术,其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较快,但偶有复发单睑的现象.因此,为了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医师们进行了不断的改进[4-5].自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笔者根据重睑形成的原理,采用"三点式"小切口睑板前眼轮匝肌间断切除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切开法连环式缝合重睑成形术是笔者在切开法重睑术基础上改进切口缝线方法的一种术式。笔者从1992年1月~11月采用本方法手术118例,经10个月的随访证实,连环式缝合切开重睑成形术后形成的重睑弧线流畅,皱襞明显,深浅一致,优于间断三针或针针睑板固定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脊髓灰质炎后遗膝关节“刺刀形”畸形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膝关节畸形。自1986年1月~1994年12月,应用股骨髁上截骨与胫骨平台下截骨手术矫正该类膝关节畸形共23例,术后随访1年~5年,平均3年,优良率为95.6%。探讨了膝关节“刺刀形”畸形的特点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x线片上“新月征”股骨头的结构改变及与所受应力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新月征”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1998年3月-2003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前X线片显示有“新月征”的股骨头16例18髋,进行大体和冠状位断面观察。应用有效压应力原理和应力集中理论对发生在缺血性坏死股骨头上的结构改变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结果松质骨内的骨小梁形成三维立体交互连接的网格结构,孔隙率50%~90%,髓内压20~30mmHg。股骨头内松质骨的构造符合多孔介质的定义,是一种多孔介质。松质骨的变形机制与多孔介质材料变形机制相同。软骨下骨板与松质骨间的断面结构改变使应力易在二者交界处集中。有效压应力原理和应力集中理论可对发生在缺血坏死股骨头上的一些现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解释和说明。结论导致“新月征”骨折线正发生在软骨下骨板下的原因是由于在坏死灶外侧软骨下骨板局灶性被吸收发生后,软骨下骨板与未被修复坏死松质骨交界处发生应力集中,集中的应力导致骨折线正位于软骨下骨板下,施加在未被修复坏死松质骨上增加的有效压应力引起未被修复坏死松质骨的体积减小,从而导致新月形空腔在软骨下骨板下形成,新月形空腔在X线片上显示出“新月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引流胰液,以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对31例手术病人采用Child术式及胆肠吻合口置T型管引流,并用自行设计的新型T型管置胰肠吻合口胰管内引流胰液,术后无胰瘘和胆瘘发生。此新型T型管首次用于胰液引流,具有集胰管内、外引流管于一体,确能起到合理引流胰液以预防胰瘘的作用。该方法实用,简便易行,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Y型静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组织移植时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及复杂性断掌动脉缺损的治疗方法,1990年1月~1996年7月,采用Y型静脉移植搭桥修复合并血管损伤的组织缺损、复杂性组织缺损及重建挤压撕脱性断掌血运。临床应用23例,小腿前侧皮肤及骨缺损6例,股骨骨折股动脉损伤并组织缺损3例,五指缺失2例,复杂性断掌12例。结果表明,15个移植组织及12例再植肢体全部成活,无一例感染及坏死。经1年~5年随访,肢体功能恢复良好,19例恢复了原工作。认为,Y型静脉搭桥术是克服组织移植及复杂性断掌血管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讨近端胃大部切除后,在重建胃肠道中能有效地抗返流性食管炎的术式,1995年5月至1997年6月,前瞻性对9例贲门癌病人,作近端胃大部切除,采用带血管蒂“P”型袢空肠段,间置于食管下段与残胃之间。术后3个月,应用食管pH监测仪作24h定位测定和纤维胃镜检查及1年的临床生活质量随访。结果表明,该术式的食管下端与“P”型袢空肠间置的吻合周围PH处于弱碱性稳定状态,未见有反酸性炎症反应,饮食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Some patients with distal phalangeal polydactyly of the thumb have severe hypoplastic pulps that are difficult to make sufficiently large with either the fillet flap method or a symmetrical combination, the Bilhaut-Cloquet method. We have devised a new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largest possible pulp by resecting only a minimum amount of soft dorsal skin tissue with one nail and not resecting any of the palmar skin of the thumbs. By contrast, other procedures require some resectioning of soft tissue of both the dorsal and the palmar skin. We have treated 13 cases with distal phalangeal polydactyly of the thumb since 1988 in this way. All the thumbs were successfully reconstructed with a sufficiently large pulp. The only problem was slight instability of the skin of the pulp after the operation, but this condition gradually improved during a five-year follow up. We think that this method facilitat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sufficiently large pulp when both bifid pulps are hypoplastic.  相似文献   

19.
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进行总结。方法 1994 年~1997年对47 例手部多指脱套伤在腹部侧方做S型切口,形成两个基底相反的皮瓣,将两皮瓣对合成袋状,同时直接关闭腹部伤口,最后将患手指置于袋状皮瓣之中,一期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除1 例因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其余创面均Ⅰ期愈合。结论 腹部S型皮瓣是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的一种很实用的手术方法,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供区隐蔽。  相似文献   

20.
直视下袖套法加套入式吻合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直视下应用套入式吻合方法重建大鼠移植肝的动脉血供。 方法 SD- SD大鼠肝移植30只,SD- Wistar大鼠肝移植5 0只。供体从腹腔干动脉开始分别结扎脾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保留肝固有动脉。以8- 0无损伤缝线作袖套法加套入式方法行供体的腹腔干动脉和受体的右肾动脉吻合,恢复移植肝动脉血供。 结果 无肝期最短13min,最长2 1min。套入式吻合肝动脉时间平均4 .0 0±1.31min;手术成功率96 .3% ;SD- SD大鼠成功2 9只,术后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均健康存活,最长目前已超过2个月。SD- Wistar大鼠成功4 8只,一般术后3~5 d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不用免疫抑制剂于9d后死于排斥反应所致的肝功能衰竭。 结论 直视下袖套法加套入式吻合方法重建大鼠移植肝的动脉血供是一种稳定、可靠及易行的全血供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