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颌面部涎腺肿物并非少见,但由于缺乏明显症状,以往又缺少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故临床不易发现。超声彩色多普勒对颌面部涎腺肿物检查的应用,对此病的诊断及早期定位定性,给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现将71例颌面部涎腺肿物超声彩色多普勒的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为1995年6月~1999年5月我院治疗的71例颌面部涎腺肿物患者。男38例、女33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3岁,平均41岁。就诊前多无症状,是无意中发现肿块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1979~1996年我科收治涎腺肿物398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398例涎腺肿物患者中,男性215例占54.4%,女性183例占45.6%。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2岁,平均43岁。以25~50岁多见,见表1,2。腮腺... 相似文献
3.
涎腺混合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混合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6例报告)三明市第三医院陈济苍,张志广涎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可发生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腭部。可在外科、肿瘤科、口腔科及耳鼻咽喉科就诊治疗。今就我院1989~1994年6例作一简要分析和讨论。一、病例报告例1,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FI、CDE、SonoCT对涎腺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使用ATL-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8例住院患者行超声检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CDFI显示恶性肿物的血流信号检出率高。良、恶性肿物的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33.3%(11/33)、73.3%(11/1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DE显示的血流信号更丰富。采用SonoCT技术获得图像,与二维图像比较斑点的影响明显减少,改进了对比分辨力;较小的病变可被SonoCT检出。结论CDFI和CDE技术对涎腺肿物的囊、实性和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SonoCT技术应用于涎腺肿物,为涎腺疾病的诊断增添了新的手段,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新技术,可作为涎腺疾病筛选诊断方法之一。综合应用上述技术并结合临床资料,提高了涎腺肿物的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提高涎腺肿瘤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正确率的方法和涎腺肿瘤冰冻切片是诊断的优点。方法:对66例涎腺肿瘤的切片进行回顾性的病理分析。结果:66例涎腺肿瘤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正确率96.97%。结论:涎腺肿瘤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涎腺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手术确诊为大涎腺肿瘤的7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大涎腺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43例,囊腺淋巴瘤(Warthin瘤)21例,嗜酸性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多形性腺瘤恶变2例,淋巴上皮癌1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12.5%。大涎腺肿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各异,不容易区别具体病理类型,一般良性表现为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且容易与周围组织区别,偶尔出现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呈浸润性生长,内部血流信号清晰或出现多点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对于大涎腺良恶性肿瘤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判定,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影像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及病理组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涎腺肿瘤的某些彩色多普勒特征性图像.结果:依靠二维超声的特征性表现判断涎腺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涎腺肿瘤中良恶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性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涎腺良恶性肿瘤内部彩色多普勒血供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无血流信号的小肿瘤也排除不了恶性的可能性,如果能同时结合肿瘤内多普勒血流参数就可以大大提高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结论:涎腺瘤良恶性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性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眼眶肿物的CT诊断价值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赵卫东王新文山西省眼科医院罗燕眼眶肿物的种类很多,眶内解剖结构复杂,肿物性质及其对正常结构的影响与临床治疗方案关系密切。CT扫描能清晰显示眶内肿物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由此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各例均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5例(83.3%),平均年龄57岁,有长期吸烟史15例(83.3%)。13例(72.2%)表现为耳前下方无痛性肿块。CT检查共发现病灶33个,单发9例,单侧或双侧多发7例(38.9%),病灶位于浅叶后下部者20个(60.6%)。26个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78.8%),29个病灶(87.9%)边缘清晰规整,12个病灶(36.4%)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29个病灶(87.9%)呈中度或明显强化,9个病灶(27.3%)均匀强化,31个病灶(93.9%)强化峰值出现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减退。10个病灶(30.3%)出现"贴边血管征"。结论 5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患者,病灶位于腮腺后下部,边缘清晰,早期明显强化,特别是多发病灶,应首先考虑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26例占43.33%,恶性肿瘤34例占56.6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69.23%,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为多,共14例,占恶性肿瘤的41.18%,手术 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38.24%,5年生存率为34.48%。结论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术前X线检查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性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本科1 9 9 5~2 0 0 5年经病理确诊的8 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 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良性肿瘤6 2例,占7 1.2 6%;恶性肿瘤2 5例,占2 8.7 4%。良性肿瘤均为混合瘤,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多见,占恶性肿瘤的4 4.0 0%,8 7例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8 8.8 2%。结论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可行手术+术后辅助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17.
Yasuhiro Kosuge Mitsuru Kawaguchi Kohei Sawaki Migiwa Okubo Takashi Shinomiya Takayuki Sakai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9,610(1-3):18-22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and its receptors are foun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several peripheral tissu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ABA and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GAD), a GABA biosynthetic enzyme, in rat salivary gland. Western blot and real time quantitative RT-PCR revealed that GAD67 was the major isoform of GAD in the salivary glands. Furthermore, both GABA and GAD were detected around the acinar cells in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When both sympa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nerves related to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were denervated, the immunoreactivities of GABA and GAD were dramatically depressed, and levels of GAD67 and GAB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owever, no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glands were observed after denerv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AD67 is present around acinar cells in the salivary glands, and suggest that the GABAergic system in the gland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自制的角蛋白和S—100蛋白抗体、细胞性角蛋白(低分子量)和波形丝蛋白单克隆抗体,对26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PAP法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样结构的内层细胞、鳞状化生区、肌上皮片块及粘液样组织的部分细胞以及软骨样陷窝的周边均呈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肌上皮片块和粘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细胞均呈S—100蛋白阳性,波形丝蛋白在肌上皮片块及粘液软骨样结构的部分细胞呈阳性。作者将这些结果与正常涎腺的免疫组化结果相对比,经分析讨论得出: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发生主要与导管上皮有关,肿瘤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可能为固有肌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也可能为导管上皮在瘤变时化生而来,而粘液、软骨样结构主要为导管上皮通过肌上皮细胞的多向分化、形成所致。上皮细胞在发生肿瘤化时,其内的角蛋白抗原可能也同时发生着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了解这点,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涎腺上皮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腮腺区良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腮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水平。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9例病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5例,淋巴囊肿3例,嗜酸性腺瘤1例,干燥综合征1例,炎性包块2例,血管瘤1例。术前正确诊断14例,准确率73.68%。结合腮腺病变临床资料及多期增强CT扫描图像,能够在术前对此类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常见的各类软组织肿瘤的CT征象,得出其时间-密度曲线,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4例软组织肿块。所有肿瘤部位均先行平扫后增强扫描,并作增强后延时2、5、8min单层面扫描,得出同一部位的不同时间-密度图像,测出CT值作统计学处理,得出各类型瘤体的时间-密度曲线,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软组织肉瘤、恶性神经类净增值40~70Hu,延时呈缓慢下降;大的癌肿早期净增值40~80Hu,延时呈梯度下降;转移性瘤体净增值20~30Hu,延时呈幅度较低的下降;良性瘤体早期增强不明显,净增值一般不超过20Hu,延时呈平缓下降的曲线。结论各类肿瘤具有特征性的时间-密度曲线,能提高影像医师对肿块的诊断、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