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8例由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经胸腔内注入白细胞介素-2(IL-2)、5-氟脲嘧啶(5-Fu)、顺铂(DDP)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肺癌28例,乳腺癌6例,胸膜间皮细胞瘤2例,胃癌2例。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并有胸片和B超显示有中至大量胸腔积液。1.2 治疗方法 中量胸水的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大量腹水者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穿刺应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处进行,一般常选肩胛下角线7~9肋间,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抽至不易抽出时为止,将IL-230万u、5-Fu2.0、DDP80mg经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注入,1次/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化疗、放疗。1.3 疗效观察 治疗期间定期行超声波、X线或CT和其他常规项目检查,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每次抽液后行积液常规及癌细胞检查,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1978年制定的癌性渗液(胸腹水)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积液消...  相似文献   

2.
胸膜腔穿刺是诊疗胸膜腔积液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做法多是在腋后线的6、7、8肋间进行穿刺。这种做法不但难以抽取少量的肋膈窦积液或肺底积液,而且常易刺破肺脏造成气胸。笔者在实践中对传统穿刺技术做了改进,既防止了穿破肺脏的危险性,又提高了穿刺抽液的成功率。介绍如下。1技术改进的要点及原理(1)穿刺点的选择:穿刺点选在肩胛线的第10肋间。由于肺脏的下界分别位于锁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及肩胛线的第10肋间,而肋膈窦的位置比这些点还要低10cm,因此,选择肩胛线的第10肋间作为穿刺点,不但便于游离胸膜腔积液的抽取而且对少量的肋膈窦…  相似文献   

3.
骨髓穿刺术是儿科常用的诊断性操作,传统的骨穿术使用特制的骨髓穿刺针,一般取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棘突和胸骨作为穿刺部位,3岁以下也可取胫骨头部内侧[1]。因穿刺针粗,加上小儿骨骼细小,不易定位,往往需反复穿刺,家长及患儿难以接受,使骨穿受到一定限制。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改良的胸骨骨髓穿刺术,现将方法及穿刺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5岁。其中26例为白血病,15例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为溶血性贫血;6例为其它疾病。1.2 方法1.2.1 穿刺针 选择国产1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及配套的8号注射针,年龄小者也可选用5ml注射器及配套的7号注射针。1.2.2 穿刺部位 取胸骨柄为穿刺部位。一般在胸骨正中线、胸骨角上方0.5~1cm处进针。1.2.3 操作步骤 患儿取平卧位,术者立于患儿右侧。常规皮肤消毒铺巾,连接好注射器及注射针后将注射针与胸骨柄成60~90度角,直接从穿刺点进针,有突破感时(一般进针1cm左右)抽取0.1~0.2ml或所需量的骨髓液既可拔针。2 结果一次穿刺成功并且获得满意的骨髓标本者45例;二次穿刺成功者4例;1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中无1例...  相似文献   

4.
秦文 《中原医刊》2001,28(4):52
电透具有可视性,图像清晰,定位精确,已广泛用于临床及各种检查。我院在电透下定位穿刺抽液引起大咯血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1岁,住院号372109。因咳嗽、胸痛、消瘦2周于2000年8月25日入院。拟诊:右侧胸腔积液。电透下定位,取右腋中线第7肋间为穿刺点,9号穿刺针抽出淡黄色液体约500ml。第二次抽出800ml,第三次抽出20ml淡黄色胶胨样液体后未抽出。以右肩胛下线第8肋间为穿刺点,改用16号腰穿针穿刺,抽出15ml空气,未予重视,退针后继续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均未抽出液体。患者突述胸…  相似文献   

5.
癌性胸水是肺癌、淋巴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晚期并发症 ,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是常规的处理方法。笔者将深部静脉穿刺针用于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中 ,操作简便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989年 5月至 1999年 5月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 8例。其中男性 4 8例、女性 2 0例 ,年龄 2 1~ 79岁。肺癌 4 3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 7例、乳腺癌 6例、淋巴瘤 5例、食管癌 4例、其他 3例。2 引流方法术前采用B超定位 ,选择穿刺点 ,患者取坐位 ,常规消毒铺巾 ,2 %普鲁卡因局麻。用深部静脉穿刺针在积液相对集中的肋骨上缘进针 ,进针至合适位置后拔出针…  相似文献   

6.
对脓胸、血胸、血气胸以及手术后胸腔积液、积气,特别是局限性、包裹性的积液积气,胸腔穿刺既是诊断,又是治疗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但往往由于定位错误而使胸穿失败。根据X线片来估计患者胸穿的部位,常常比实际的部位要低1~2个肋间、因此容易误穿入腹腔。这可能是由于视差,通常把锁骨水平看成为前胸肺尖顶部的体表标志,而忽略了锁骨上一段肺脏的缘故。一般临床上采用的方法是:根据X线正侧位片液面部位,在患者后胸部依次由第12肋逆行数肋骨肋间,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刺已广泛用于各补诊疗目的,如肝活检,胆道造影及置管胆液引流,穿刺门静脉造影,闭塞食管曲张静脉属支,或门静脉抽血作激素、酶、血气分析等。常用的穿刺途径是侧经路,由腋中线第八、九肋间进针,通过肋膈角、膈肌、腹腔到达肝脏,此途径危险是并发胆腋性腹膜炎及腹腔内出血,同时病例选择亦较为严格,如病人不合  相似文献   

8.
某些疾病或外伤引起胸腔内积液或积气过多时 ,可引起呼吸困难或循环障碍。及时正确的进行胸腔穿刺 ,抽出过多的积液或积气 ,可立即减轻痛苦 ,缓解症状。有时为了达到明确诊断和治疗目的 ,也应做胸穿 ,将穿刺液送实验室 ,病理室检查 ,或向胸腔内注入药物。因此胸腔穿刺是一种常用的操作技术 ,在穿刺中除选择适当穿刺部位和按操作规程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 胸穿过程中 ,避免用力咳嗽 ,以防损伤肺脏。b) 胸穿时应沿肋骨上缘进针 ,切勿沿下缘进针 ,以免刺伤血管、神经。c) 穿刺进针时 ,必须关闭穿刺针的活门或夹紧橡皮管 ,以防…  相似文献   

9.
<正> 1985~1988年间,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13例,男11例,女2例.诊断为肿瘤病变6例,胆总管结石3例,肝脓肿、胆管炎各1例,胆囊炎、胆总管囊肿各1例. 造影方法:病人平卧台面手上举,于第8肋间肋骨上缘腋中线偏前1~2cm处穿刺,电  相似文献   

10.
王有贵  洪卫东  汪苏波  倪玉宝 《吉林医学》2013,34(13):2518-2519
目的:主要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的经验体会。方法:总结4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左侧气胸25例,右侧20例,男41例,女4例,年龄18~54岁,腔镜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6肋或第7肋间,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和腋后线第6肋或第7肋间,手术时间30~80 min,出血量50~100 ml(主要是操作孔渗血),住院7~31 d。结果:4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1例气胸复发给予多次胸腔穿刺处理治愈,3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出现短暂房颤,给予对症治疗治愈。结论:电视胸腔镜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胸壁疤痕小,不影响美观,是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完成4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体会。方法:自右腋中线经第4肋上缘斜向前下至腋前经第5肋骨上缘切口长约10-12cm,经第4肋间进胸,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例,三尖瓣置换术(IVR)1例,结果:心肌阻断时间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与正中切口无显著差异,但开胸,关胸时间相比明显缩短,术中创面渗血和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无伤口感染,裂开,畸形和心包埋塞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死亡3例,39例痊愈出院,经3-36个月随访,伤口平整,无畸形等不良反应,结论:经右胸小创切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的探讨(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肋上缘切开与肋间切开在胸后外侧切口中的运用,寻求不须切除肋骨进行胸后外侧切口的理想方法。方法将经胸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的128例患者分为肋上缘组(n=64)和肋间组(n=64),对比两组开、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指标。结果肋上缘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肋间组(P<0.01),开胸时间亦短于肋间组(P<0.01),术后VAS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采用不切肋的胸后外侧切口并紧贴肋上缘入胸,具有进胸快、出血少、手术视野充分、切口缝合简便、肋骨断端无需特殊处理、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2年7月~1984年8月,采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加呋喃西林溶液冲洗配合全身抗感染和支持疗法治疗肝脓肿1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35~65岁,平均48.5岁。55岁以上7例,细菌性9例,阿米巴性4例,混合性1例。脓肿位于肝右叶10例,肝左叶2例,全肝2例。单脓腔10例,多脓腔4例。病程最长300天,最短5天,平均44.7天。脓汁量为120~2,100ml。肝脓肿的诊断确立后,用超声定位,选脓腔最大、距体表最近或压痛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肝右叶脓肿通常在右侧腋中线或腋前线第8肋间以下进针,根据脓肿的位置调整针尖方向,以免刺入胸腔;左叶肝脓肿采用剑突下向后上方。常规消毒后,在局麻下先用细针试穿,抽出脓液后,换用膀胱穿刺针沿原进  相似文献   

14.
我科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腔疾病手术5例,效果良好。1 病史资料*本组5例,均属男性。年龄19~56岁。左侧病变3例,右侧2例;自发性气胸4例,2例反复发作。CT检查:肺大泡存在,其中2例首次发作气胸,闭式引流1周肺膨胀不全,有活动漏气;1例结核球合并胸水,内科穿刺保守3个月治疗无效。2 手术方法日本Olympus电视胸腔镜。该镜能准确观查胸腔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定治疗方法。3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2例局部麻醉。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切开12mm左右切口,刺入Trocar针,内置0度…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所有大、中型医院和大部份小型医院都具有普通X线检查(透视、摄片)的设备。胸部外伤患者常出现肋骨骨折。由于肋骨的解剖特点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相互重叠,会发生肋骨骨折的漏诊。为了减少甚至避兔肋骨骨折的漏诊,对于临床拟诊的同一肋骨不同部位和不同部位肋骨的骨折,作者总结其普通X线检查方法,供我国放射技术医学界的投照技术人员参考。1 同一肋骨不同部位骨折的摄片检查方法 前肋骨折摄胸部后前位片,后肋骨折摄胸部前后位片;腋中线部位肋弓骨折摄45°胸部后前斜位片,腋前线部位肋弓骨折摄30°胸部后前斜位片,腋前线至腋中线部位助弓骨折摄30°~45°胸部后前斜位片(骨折部位越靠前角度越小),腋后线  相似文献   

16.
李雪峰 《中原医刊》2001,28(8):49-50
细针穿刺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阳性率可达90%以上[1],虽无诊断性腹腔灌洗阳性率高,但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首选快捷的诊断方法,现对1996年以来我院经手术证实的73例细针腹穿病人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73例,男32例,女41例。年龄9~89岁,平均35.6岁。发病距人院时间30分钟~7天,平均21.2小时。穿刺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略侧卧位,向穿刺侧稍侧身5~10分钟,排空膀胱,取下腹壁避开腹壁下动脉的阿氏点穿刺,用7号普通注射针头,采用0.5%的利多卡因局麻或不麻醉,垂直腹壁进针,注意进…  相似文献   

17.
肋骨骨折在临床上多见,其占全身骨折的第6位。好发于5~9肋,骨折部位往往位于腋中线以前的部位,临床上多采用正位(后前或前后)拍片就可明确诊断,然而位于腋中线部位的肋骨骨位由于肋骨弯曲又相互重叠,不易在正位像上显示,对疑有此处骨折的病人常采用斜位二次投照,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不便。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疑有肋骨骨折的病人投照体能上结合正位和斜位加以改正,大大提高了诊断率,避免了二次投照机率。  相似文献   

18.
王会志  王国臣  郑毛根 《医学争鸣》2005,26(19):1824-1824
1 临床资料小切口开胸39(男24,女15)例,年龄16~75(平均50.5)岁. 肺癌12,其中中央型肺癌3例,周围型肺癌9例;肺结核瘤2例;恶性胸水8例;自发性气胸肺大疱10例;食管裂孔疝3例,贲门失弛缓症4例. 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胸手术. 采用单腔或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 采用标准开胸的健侧卧位. 切口自锁骨中线至肩胛下线之间的范围沿肋间走行,长约8~12 cm,以病变的部位选择锁骨中线至腋中线或腋前线至腋后线或腋中线至肩胛线的相应肋间,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将背阔肌及胸大肌游离而不切断,沿欲切开之肋间将前锯肌纤维钝性分开,紧贴下位肋骨上缘切断肋间肌及壁层胸膜,用两副开胸器交叉撑开即可暴露术野进行操作. 关胸时,用10号丝线绕切口上下肋骨间隙缝合3针,关闭胸腔,逐层缝合切口各层组织,其中皮肤层以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 应用小切口进行肺叶切除11例;取活检1例;肺楔形切除2例;胸膜固定术8例;肺大疱切除10例;食管裂孔疝修补3例,贲门失弛缓症贲门胃底肌层切开膈肌瓣成形术4例. 开胸时间8~12(平均10)min. 关胸时间15~20(平均17.5)min. 开胸过程中出血量10~20 mL. 术后胸腔引流量70~200(平均130)mL/d. 术后伤口疼痛较标准开胸切口者明显减轻,均不用止痛剂. 术后术侧上肢活动无明显受限,肩关节活动在1 wk内均恢复正常,可耐受大范围的活动. 本组病例中,患者切口7~9 d拆线,全部I期愈合.  相似文献   

19.
<正> 1997年以来,我科对64例少量肺底积液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细硅胶管引流,取得了良好效果,无1例失败或并发症产生。报告如下。1 方法与疗效 选用外径3mm的套管针于肩胛线较Ⅹ线片“假横膈”(积液于肺下,推肺底上移,其上缘呈弧形上突,似膈升高,或“假横膈”)高一肋间处,经常规消毒后,沿肋骨上缘刺入胸腔,拔出针蕊,将外径2mm的硅胶管沿套管插入胸腔,其插入长度以穿刺点至后肋膈角的距离略长为宜,再缓慢拔出套管,将针头接在硅胶管外端(选8号注射针头)以消毒棉签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某部官兵胸壁厚度进行测量,以提高目前战现场胸腔穿刺减压救治张力性气胸成功率和降低意外损伤风险。方法 测量某部480名官兵身高和体重,通过胸部CT测量左右第2肋间锁骨中线、第4肋间腋前线和第5肋间腋前线6个部位的胸壁厚度。结果 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壁厚度为(3.48±0.83)cm,第4肋间腋前线胸壁厚度为(2.73±0.69)cm,第5肋间腋前线胸壁厚度为(2.39±0.64)cm。胸壁厚度超过5.0 cm的情况,左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占7.3%,右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占5.6%,右侧第4肋间腋前线占1.8%。女性较男性胸壁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壁厚度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目前使用的套管针进行穿刺,成功率能够保证,但损伤风险也较大,特别是在左侧气胸时。本研究结果需要在出现张力性气胸的患者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