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放疗是鼻咽癌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院1977年3月~1979年5月首程放疗119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10年以上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3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3.6:1。年龄最小11岁,最大82岁,其中30~59岁占76%。病类型理:鳞癌70例(58.8%),低分化癌24例(20.2%),未分化癌20例(16.8%),未分类癌5例(4.2%)。  相似文献   

2.
<正> 1958~1986年本科共收治放疗鼻咽癌1384例,15岁以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755例,其中儿童鼻咽癌31例,占同期鼻咽癌总例数的2.24%,占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4.11%。本文对有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儿童鼻咽癌25例进行临床分析:男17例,女8例,男:女=2.1:1。平均年龄12.1岁,中位年龄11岁,最小7岁。病程由1月至2年,平均6个月。首发症状以颈部包块为最多,占60%(15/25)。其次为鼻阻、耳鸣、头痛等。按1979年全国鼻咽癌第5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1986年6月至1994年12月做上消化道纤维胃镜检查10 083例中,上消化道肿瘤1311例,检出率13%。其中食管癌674例,占51.4%(早期13例),胃癌637例,占48.5%(早期19例)。本组男884例,女427例。年龄22~76岁,平均52.7岁。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放射技术的进展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放射治疗失败病例仍占50%左右。本文对我院1980年~1986年42例J鼻咽癌放疗失败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我院1980年6月—86年10月共收治鼻咽癌患者86例,随访五年以上者81例,失访者按死亡计算,生存率为48.1%,失败率为51.9%。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6年7月至1988年4月在民主也门共和国纳吉医院工作期间,以氯胺酮小剂量分次给药的麻醉方法用于产科手术共168例,从实践中体会到这种麻醉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效果较为确切,苏醒迅速、副作用较少,可作为产科手术常选的麻醉方法之一。一.般资料 168例中急症手术麻醉134例(占79.76%),择期手术34例(占20.24%),其中异常胎位38例占22.6%),骨盆狭窄及畸形45例(占26.78%);产程延长早期破水32例(占19.04%);前置胎盘7例(占4.2%);子宫破裂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者12例(占7.14%),胎儿宫内窒息34例(占20.24%)。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是我国九大癌肿之一。据国内外统计,鼻咽癌的颈部转移率为37~90%,约有45%的鼻咽癌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据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00例鼻咽癌中,颈淋巴结肿大初发症状有453例占45.3%,治疗时症状有774例占77.4%。国内前者统计略高。在合并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有11例入院作了颈淋巴结清扫术: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58岁。起病至手术时间:1月者1例,3月者1例,4月者1例,7月陶正德(1979)报告的1647例颈部转移恶性肿瘤中,来自鼻咽部者为1053例占63.9%。一、临床及病理资料我院自1975年10月~1984年6月统计689例鼻咽癌的各种首发症状中,亦以颈淋巴结肿大为最多,计有430例占62%(见表1),比  相似文献   

7.
刘兵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3):232-233
分析1991年10月~2000年3月在我院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并在治疗前经鼻咽部CT扫描的361例鼻咽癌病例,对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 男性247例,女性114例。年龄23~65岁。病理均为鳞癌,其中高分化癌12例(3.3%),低分化癌342例(94.7%)胞状核细胞癌7例(20.%)。 颈部淋巴结分期按1979年全国鼻咽癌会议(长沙会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在广东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在广东部分地区普查材料,鼻咽癌的患病率为39.84/10万。我院自1970年~1972年三年的活检材料中,共收检恶性肿瘤1269例,鼻咽癌占384例(30.27%)。鼻咽癌在我省确实是危害广大劳动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进一步解决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问题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2年1月~1986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急性阑尾炎64例,其中环疽性阑尾炎28例(占43.8%),化脓性阑尾炎24例(占37.5%),阑尾周围脓肿7例(占10.9%),单纯性阑尾炎5例(占7.8%)。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发病部位隐蔽,早期多无明显特异症状,故常有误诊发生,尤其是首先出现眼部症状时。为了加深认识,减少误诊,我们统计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有眼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确诊为鼻咽癌978例,其中有眼征者161例(16.5%),单眼156例,双眼5例。 1.2男112例(69.6%),女49例(30.4%),最小20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8岁。 1.3以眼部症状为主症,误诊为眼病17例(10.6%)。  相似文献   

11.
化脓性脑膜炎(下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数发达国家的年发病率为10/10万。化脑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其表现特点,如在早期识别,可免致误诊,争取了抢救时机。现就本院1973年5月~1986年10月共收治的32例化脑病例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 1.发病情况:新生儿6例,1月~1岁13例,1~3岁7例,3~9岁6例。冬春季发病18例。原发病灶为化脓性中耳炎5例,皮肤感染(手疖)1例,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 2.症状与体征:本组32例中,发热28例占87.5%,颈硬15例占46.9%,病理反射14例占43.8%,前囱胀12例占37.5%,头痛11例占34.4%,呕吐8例占25%,嗜睡6例占18.8%,昏迷、抽搐、拒食各4例各占12.5%。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1~1.5万13例占40.6%,>2万16例占50%,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1980年~1986年共收治药物性皮炎13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33例患者中,男79例,女54例。年龄10月~80岁,平均26.1岁。 致敏药物中解热止痛类22例(占16.5%)、磺胺类20例(占15%),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各14例(各10.5%)。解热止痛类所致的药疹中以固定型较多,磺胺类以荨麻疹型较多,氨苄青霉素以猩红热样麻疹样发疹型居多(12/14)。  相似文献   

13.
秦勤 《当代医学》2021,27(25):126-127
目的 探讨血清EB病毒VCA-IgA联合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肿瘤科就诊的168例疑似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EB病毒VCA-IgA检测、FH检测.所有患者经手术后进行病理活检.以病理切片的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分析EB病毒VCA-IgA检测、FH检测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168例疑似鼻咽癌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88例,良性病变80例.EB病毒VCA-IgA在鼻咽癌患者中阳性率可达85.23%,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阳性率可达90.91%.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94.44%)、特异度(96.15%)、准确度(95.23%)、阳性预测值(96.59%)、阴性预测值(93.75%),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EB病毒VCA-IgA联合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提高鼻咽癌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96例首发症状及延误诊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及鼻咽癌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近3年96例鼻咽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近3年中96例鼻咽癌患者,34例被延误诊断。其中,耳鼻咽喉科延误诊断占47.1%,其他科室占52.9%。结论鼻咽癌首发症状与临床表现多样,当继发症状转化为主要症状时,易忽视其原发症状;其组织学变化大,黏膜下病变病灶隐蔽,黏膜层微小病灶不能被CT清晰显示等,是鼻咽癌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合理利用多种检查,综合分析,是减少误漏诊、提高早期诊断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年29卷第6期报道 广西梧州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邓洪等于1991年1月~1993年9月,先后对广西贵港、贺县等21个市县的338868人普查了鼻咽癌。 检测了EB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A抗体和早期抗原的免疫球蛋白A抗体。结果检出单项EB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A抗体阳性9367人,阳性率2.76%,从中检出鼻咽癌113例,早期100例,占88.5%;同时早期抗原的免疫球蛋白A抗体阳性306人,阳性率0.09%,从中检出鼻咽癌63例,早期58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鼻咽癌颅神经侵犯及(或)颅底骨质破坏257例,在不同年龄组中,30岁以下鼻咽癌颅神经侵犯及颅底骨质破坏发生率较高。同时有颅神经侵犯及颅底骨质破坏者以高分化类发生率最高(26.4%);低分化类次之(22.2%);未分化类较少(15.3%)。单有颅神经侵犯的占收治鼻咽癌518例的17.2%,单有颅底骨质破坏的占10.2%。有颅底骨质破坏的168例中伴颅神经侵犯115例(68.4%)。有前组颅神经侵犯时颅底骨质破坏发生率较高。但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尤以华南地区和沿海省份更为常见。中山医学院报导,鼻咽癌占活检恶瘤中的33.12%,在广东省占第一位。我校自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中,鼻咽癌占活检恶瘤中的16.84%,亦居第一位,为衡阳地区严重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为了积极开展鼻咽癌的防治,不断提高鼻咽癌脱落细胞诊断的水平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病理组织学分型特征、临床诊治中鼻咽癌病理亚型提示远处转移几率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61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的49例鼻咽癌鼻咽活检病理切片.结果 361例鼻咽癌经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率为13.57%,出现远处转移者鼻咽癌病理类型均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病理亚型分别为类圆形23例(46.94%),梭型细胞癌17例(34.70%),泡状核5例(10.20%),多形性4例(8.16%).结论 (1)鼻咽癌经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远处转移发生率有所下降;(2)发生远处转移的49例均为分化较差的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其亚型类圆形与梭型细胞占的比例较多.  相似文献   

19.
对438例鼻咽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是鼻咽癌主要的首发症状,占54.8%,头痛是鼻咽癌的常见症状,占44.3%,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原因,同时,对早期诊断鼻咽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分析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53例复发鼻咽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复发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肿瘤侵犯部位、病理特点及临床再分期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3例原发灶复发的鼻咽癌患者的中位年龄是49岁,中位复发时间27个月.复发时间<2年者20例占37.74%,2~5年者28例占52.83%,>5年者5例占9.43%.不同复发时间者原发时N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伴随有N1 +N2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构成比明显低于原发时(P<0.05),而局部复发不伴随有颈部淋巴结转移(N0)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原发时(P<0.05).治疗后≤5年复发的患者首诊时多为Ⅲ+Ⅳ期及T3+T4期;而>5年复发的患者首诊时多为Ⅰ+Ⅱ期及T1 +T2期,且多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鼻咽癌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鼻咽腔28.30% (15/53),其次是茎突前间隙及颅底,均为15.09% (8/53).结论 鼻咽癌治疗后的1.5年及5.5年为复发高峰期,复发者病变部位多较原发者侵犯范围更广,多伴有颅底骨质破坏和(或)颅内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