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将近期47例肝癌切除术分为3组: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术(Ⅰ组)16例,单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Ⅱ组)14例,开放式肝癌切除术(Ⅲ组)17例,对其治疗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Ⅰ组与Ⅱ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46 h及4.06 h(P<0.001);Ⅰ组与Ⅲ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近期并发症率分别为119 mL及238 mL(P<0.001),8 d及10 d(P<0.001),47 U/L及125 U/L(P<0.1301),0.00%及23.53%(P=0.014)义;Ⅱ组与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近期并发症率分别为4.06 h及3.45 h(P<0.001)、137 mL及238 mL(P< 0.001),8 d及10 d(P<0.001),48 U/L及125 U/L(P<0.001)。[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将近期47例肝癌切除术分为3组: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术(Ⅰ组)16例,单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Ⅱ组)14例,开放式肝癌切除术(Ⅲ组)17例,对其治疗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0.ne—WayAN0.VA),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Ⅰ组与Ⅱ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46h及4.06h(P〈0.001);Ⅰ组与Ⅲ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近期并发症率分别为119mL及238mL(P〈0.001),8d及10d(P〈0.001),47U/L及125U/L(P〈0.001),0.00%及23.53%(P=0..014)义;Ⅱ组与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近期并发症率分别为4.06h及3.45h(P〈0.001)、137mL及238mL(P〈0.001),8d及10d(P〈0.001),48U/L及125U/L(P〈0.001)。【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肝功能(TBIL、ALB、ALT、AST)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201.62±20.61)mL少于对照组(365.28±26.74)mL,住院时间(8.16±2.98)d短于对照组(12.33±3.41)d,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TBIL(17.69±1.34)μmmol/L、ALB(56.31±2.47)g/L水平高于对照组(15.26±1.25)μmmol/L、(43.26±2.41)g/L,ALT(25.69±3.22)U/L、AST(10.64±1.98)U/L低于对照组(30.26±3.17)U/L、(15.26±2.0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优于开腹肝切除术效果,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对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5例为Ⅰ组,另选择胆囊结石并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为Ⅱ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分别为(61.3±10.3)min、(53.9±2.8)m L、(14.8±0.5)h、(6.2±0.5)d、(1.3±0.2)cm,均显著优于Ⅱ组的(89.4±8.7)min、(99.4±1.4)m L、(45.8±2.6)h、(10.9±2.2)d、(7.9±0.4)cm。Ⅰ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根据其患者的临床手术方法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及常规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79.89 min,术中出血量为113.83 ml,平均住院时间为6.5 d,平均术后排气时间约为21.37 h;对照组30例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102.44 min,术中出血量为153.67 ml,平均住院时间为8.3 d,平均术后排气时间约为24.68 h。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讨老年人胆囊疾病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模式对127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实验,Ⅰ组(n=60)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Ⅱ组(n=67)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评估两组手术的处理结局。结果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Ⅱ组所占优势较Ⅰ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统计,Ⅱ组的总发生率对比Ⅰ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理想的近期处理效果以及安全性,可作为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的29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10.3%,2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切除部位例数分别为:Ⅰ段3例、Ⅱ段2例、Ⅲ段3例、Ⅳ段4例、Ⅴ段6例、Ⅵ段7例、Ⅶ段2例、Ⅷ段2例.手术时间(220.17±61.56) min,术中出血量(311.72±127.70) mL,围手术期输血率3.44%,肿瘤直径(3.66±1.14)cm,切缘(2.11 ±0.87) cm,术后开始进食时间(1.69 ±0.71)d,术后住院时间(8.72±2.95)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肝细胞肝癌,其中高分化癌6例、中分化癌20例、低分化癌3例.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8%、81.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5%、71.7%.将本研究病例按切除部位分为左前下段组(Ⅱ/Ⅲ/Ⅳb/Ⅴ/Ⅵ段)(19例)与后上段组(Ⅰ/Ⅳa/Ⅶ/Ⅷ段)(10例),对比提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率、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手术期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切缘、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选择性病例中,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好、早期复发率低,且初步证实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不仅适用于左前下段肝癌的治疗,亦可运用于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的后上段肝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腹腔镜异位妊娠开窗取胚术12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单纯在腹腔镜下异位妊娠开窗取胚手术,不用止血药60例;Ⅱ组在腹腔镜下切开妊娠病灶前在妊娠病灶基底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0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术中出血量Ⅰ组80ml±5ml;Ⅱ组15ml±5ml;手术时间Ⅰ组(51±15)分钟;Ⅱ组(28±15)分钟。结论:腹腔镜异位妊娠开窗取胚手术中的应用垂体后叶素,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减少手术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筛选的第Ⅱ、Ⅲ、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Ⅵ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0~130 min,术后住院6~9 d,手术出血150~700 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3和4个月肝内复发,其余4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术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组(22例)、捆绑式胰肠端端吻合组(21例)及捆绑式胰胃吻合组(24例),比较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及术后胰瘘发生率。结果套入式胰腺端侧吻合组、捆绑式胰肠端端吻合组及捆绑式胰胃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8±0.42)h、(4.02±0.56)h、(4.56±0.72)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1.67±20.21)ml、(465.84±23.56)ml、(485.56±27.46)ml,住院天数分别为(22.36±2.36)d、(21.46±3.21)d、(20.35±2.27)d,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分别为(50.32±0.87)IU/L、(45.65±0.79)IU/L、(42.75±0.65)IU/L,术后第7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分别为(8.21±0.32)IU/L、(7.01±0.25)IU/L、(6.89±0.21)IU/L,胰瘘发生率分别为9.1%(2/22),9.5%(2/21)和12.5%(3/24),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不同胰腺残端吻合方式临床效果及术后胰瘘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欣  吴丽芬  姚南峰 《吉林医学》2007,28(9):1081-108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剖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样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113例,分为腹腔镜手术组58例和剖腹手术治疗组55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和剖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65.48min、63.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8.32ml、118.7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7.3%;术后镇痛用药率分别为3.6%、81.6%;住院时间平均为4.5d、12.6d,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16.8h、42.16h,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6.18h、31.6h。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剖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性小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肖永彪  张鹏  谭智明  杜波 《海南医学》2012,23(10):53-5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18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与同期30例开腹手术比较。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49.6±10.7)枚及(47.8±8.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2.1±11.2)h及(81.6±16.8)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4.3±33.0)ml及(217.7±25.8)ml;手术时间分别为(274.7±17.9)min及(201.3±9.8)min;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28.9±4.4)h及(62.1±7.3)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7±0.99)d及(10.9±0.77)d。结论与同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18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与同期30例开腹手术比较.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49.6±10.7)枚及(47.8±8.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2.1±11.2)h及(81.6±16.8)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4.3±33.0) ml及(217.7±25.8) ml;手术时间分别为(274.7±17.9) min及(201.3±9.8) min;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28.9±4.4)h及(62.1±7.3)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7±0.99)d及(10.9±0.77)d.结论 与同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34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依胆囊大小及壁厚程度进行分组,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Ⅰ组(B超壁厚<5mm,胆囊>100mm)45min,Ⅱ组(壁厚>5mm,胆囊<100mm)80min;出血量:Ⅰ组平均40ml,Ⅱ组平均80ml;腹腔引流:Ⅰ组7例平均引流量40ml,Ⅱ组16例平均引流量65ml;平均住院时间Ⅰ组3.5天,Ⅱ组4.5天;Ⅰ组迟发性总胆管电凝伤1例,无中转,Ⅱ组中转5例。结论:准确掌握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腹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32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诊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宫腔镜组与诊刮组子宫切除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1%及66.7%(P<0.01);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宫腔镜组和诊刮组的准确性分别为91.6%和58.3%(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8±75.3) ml和(276.7±100.2) ml(P<0.01);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6.2±8.1) h和(53.5±9.2) h (P<0.01).结论 宫腔镜检查并定位活检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性高;腹腔镜手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并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治疗肝癌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的短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肝癌患者共95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开腹肝切除手术、观察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38±20)min、手术出血量为(165±32)m L、住院时间为(6±1)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50±30)min、手术出血量为(300±88)m L、住院时间为(10±1)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肝癌中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具有显著效果,短期效果较为优异,并发症出现情况更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3.78±0.64)h、术中出血量(134.71±12.66)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4.36±0.87)h、术中出血量(208.59±11.32)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3130±123)元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3216±197)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88%(15/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诊疗的38例创伤性脾破裂病例资料,并将患者随机分组,Ⅰ组19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Ⅱ组1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评估及分析两组方案的手术应用效果。结果Ⅱ组手术患者的操作时间长于Ⅰ组(P0.05),但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相比Ⅰ组均显著减少或缩短(P0.05)。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Ⅱ组总发生率为5.3%,相比Ⅰ组的总发生率(26.3%)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手术操作上,腹腔镜脾切除术虽较耗时,但较开腹手术安全,且术中出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可作为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4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症状和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63±6.34)min、(52.75±9.23)m L、(22.85±1.43)h、(4.42±0.64)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0.53±12.03)min、(145.72±21.93)m L、(26.45±4.72)h、(8.24±1.52)d,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指标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恢复速度和治愈率及安全性得到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S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5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的疗效。其中,CSPI型9例,II型16例,术前彩超提示有胎心搏动的18例,局部血流信号丰富的有16例,血βHCG10000 U/L有17例。结果入选病例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89.0±21.1)min,平均出血量(71.7±23.3)mL。术后患者血βHCG降为正常的时间(16.1±5.2)d,平均住院天数(6.8±1.1)d。与Ⅱ型相比,Ⅰ型患者手术时间长(P0.05),术中出血量多(P0.05);术前彩超提示有胎心搏动、局部血流丰富的及血βHCG10000U/L的患者手术时间长(P0.05),术中出血多(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CS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血β-HCG下降迅速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