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8周的运动训练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肺功能、胸椎后凸和运动耐受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8/2005-01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年龄>65岁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0例,进行为期8周有计划的体育锻炼,3次/周,1h/次;每次运动包括:5min的上下肢伸展运动;15min改善姿势的练习;20min的行走练习;15min改善呼吸肌张力的运动和5min的放松练习。在锻炼开始和8周后分别测量呼吸功能、胸椎后凸角度和6min行走实验,进行锻炼前后的对比。结果:8周后17例完成锻炼计划,进入结果分析。①肺功能:与锻炼前相比,最大通气量增加11%;吸(气)肌和呼(气)肌的肌力明显改善,最大吸气压力和最大呼气压力分别增加27%和22%;肺活量、最大肺活量和1秒钟用力呼气量也较锻炼前显著增加(P<0.01)。②6min内行走的最远距离:锻炼后较锻炼前显著增加[(556±43),(485±52)m,t=-15.29,P<0.01]。③胸椎后凸角度:锻炼8周后,测试者Cobb角减小了6%,从(57.2±10.6)°减少到(53.5±10.5)°(t=8.48,P<0.01)。结论: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肺功能和胸椎后凸,而这又有助于患者行走距离的增加,且费用低廉,易于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脊柱后凸畸形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进而指导骨质疏松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康复训练。 方法共选取2012年6月至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其中伴有脊柱后凸畸形患者30例,将其纳入脊柱后凸组,余30例不伴有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则纳入无脊柱后凸组。应用Cobb角和枕-墙距(WOD)评定入选患者脊柱后凸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背部疼痛;同时对2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及胸廓扩张度评定;采用6 min行走试验(6-MWT)评定2组患者活动能力。 结果脊柱后凸组患者背部疼痛VAS评分[(4.92±2.72)分]较无脊柱后凸组患者评分[(2.42±2.50)分]明显加重,其肺功能[最大吸气压为(3.21±0.57)kPa,最大呼气压为(2.90±0.74)kPa]及6-MWT结果[(338.43±80.72)m]亦明显不及无脊柱后凸组肺功能[最大吸气压为(4.32±0.67)kPa,最大呼气压为(3.95±0.60)kPa]及6-MWT结果[(403.52±67.42)m],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其肺功能与脊柱后凸程度、背部疼痛、胸廓扩张度及活动能力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均P<0.05)。 结论脊柱后凸畸形能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背部疼痛,影响其肺功能及活动能力,故临床在针对该类患者制订运动方案时应重视呼吸功能训练,以尽可能提高患者肺功能,促其机体活动能力及耐力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凸成形术(KP)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共26例,均采用KP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能力等临床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在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合并并发症。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很好的缓解疼痛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评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胸椎后凸角度、躯干屈伸肌群肌力、平衡功能和心肺功能,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胸椎后凸角度与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53例,年龄54—84岁。评定胸椎后凸Cobb角、腰背肌肌力、腹直肌肌力、平衡功能(睁眼、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和心肺功能(胸廓扩张度和6min行走试验距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胸椎Cobb角为17.2°—68.0°(平均[42.1±14.6]°)。Cobb角分别与腰背肌肌力(r=-0.452)、6min行走试验距离(r=-0.419)和睁眼单足站立时间(r=-0.299)呈负相关;Cobb角与腹直肌肌力、闭眼单足站立时间、胸廓扩张度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胸椎后凸角度与腰背肌肌力、静态平衡功能和心肺功能负相关,与腹直肌肌力、胸廓扩张度和功能性活动能力无明显相关。因此,对于胸椎后凸角度越大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越应加强上述受累躯体功能的评定与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6.
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康复功能锻炼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功能锻炼对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及脊柱弹性的影响。方法:30例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实施爬楼梯、做体操、单杠引体向上、腰椎牵引及综合呼吸操等康复功能锻炼。结果:经过术前1-2周的锻炼,30例患者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较锻炼前提高(P〈0.01),脊柱的弹性及柔软性增加30%-50%;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戴支具可下地适当活动,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康复功能锻炼能改善肺功能、脊柱的弹性及柔软性,有利于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作为两种微创治疗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应用多年,但争议颇多,且各有利弊。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 方法:纳入10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60例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前按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术后1周。并摄X射线片测量测量椎体前缘与后缘比。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矫形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经皮椎体成形组为3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为12.5%,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经皮椎体成形组通过术前术中使脊椎过伸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两组矫形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不同牵引法对肺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应用悬吊牵引法与滑动式脊柱侧凸牵引床牵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待手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将全部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脊柱侧凸牵引床进行牵引,B组采用自身悬吊法进行牵引.同时所有患者均按常规进行术前肺功能锻炼,观察锻炼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A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牵引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牵引前后肺活量(VC)、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牵引前后VC、VC%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A组改善程度较高.结论 A组患者肺功能锻炼效果优于B组.  相似文献   

9.
呼吸功能锻炼降低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77例脊柱侧凸肺功能受限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呼吸功能锻炼,与80例脊柱侧凸肺功能受限未进行锻炼的患者比较,比较其锻炼前后肺功能的变化,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呼吸功能锻炼后.肺功能明显改善(P〈0.01),肺部并发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脊柱后凸患者60例,均符合脊柱后凸的诊断标准[1]。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①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93±4.22)岁;病程(3.32±0.67)年。②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92±3.55)岁;病程(3.15±0.5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进行全麻下楔形截骨矫形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康复训练:①术前加强肺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扩胸运动,吹气球等[2]。②术后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主、被动肢体活动,术后1周后进行挺腹锻炼,若伤口愈合后,均支持患者在支具的保护下锻炼坐起及下床进行轻度活动[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预康复对6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40例60岁以上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从入院至术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术前教育,训练组在常规术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预康复。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及术前进行肺功能评估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以评定训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肺功能及6MWT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系统的呼吸和有氧训练,训练组术前FEV1、FVC、PEF及6MWT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肺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6MWT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训练组肺功能变化值(术前-入院)dFEV1、dFVC和d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d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术后1月内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术前系统预康复可提高6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预康复的60岁以上肺癌患者术前运动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13.
潘卫  陈江琳 《中国康复》2017,32(6):465-467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结合全身运动训练对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的6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康复组同时增加运动训练包括踏车运动、呼吸锻炼等。踏车运动每天20min,每周不少于5次,呼吸锻炼选择在卧位、坐位和站位以及行走状态下进行,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20min,共观察8周。治疗前后检测2组肺功能主要指标,包括肺活量(VC,vital capacity),用力肺活量(FVC,forced vital capacity),第1秒时间用力呼出量(FEVl,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econd)和运动耐力水平(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gular submaximal exercise on quality of life, exercise capacity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asthmatic children. PATIENTS AND METHODS: Sixty-two children with mild-moderate asthma (mean age 10.4 (SD 2.1) year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exercise and control groups. The exercise group underwent a moderately intensive basketball training program for 8 weeks. A home respiratory exercise program was advised to both groups. Pediatric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AQLQ) wa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activity limitation, symptoms and emotional functions. Exercise capacity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e physical work capacity (PWC 170 test) on a cycle ergometer and 6-minute walk test. Spirometric tests were also performed and medication and symptom score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lthough PAQLQ scores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the improvement in the exerci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exercise group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PWC 170 and 6-minute walk tests, whereas no improvement was dete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trial. Medication scores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but symptom scores improved only in the exercise group.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detected in pulmonary function in either group, except for peak expiratory flow values in the exercise group. CONCLUSION: Eight weeks of regular submaximal exercise has beneficial 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 and exercise capacity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Submaximal basketball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exercise program for asthmatic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的颈髓损伤患者(C4-C8,AIS A--B级)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呼吸康复治疗,共4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吸气流速峰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显示太极拳运动能够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提高运动耐力,但也有研究发现太极拳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并没有达到改善的效果。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拳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中1980年1月至2014年7月间的文献资料。纳入太极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太极拳运动干预组和常规药物或是健康教育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共计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运动明显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百分比水平(MD=4.62,95%CI:0.73-8.51,P=0.0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水平(MD=4.95,95%CI:0.33-9.57,P=0.04)、6 min步行距离水平(MD=33.81,95%CI:6.00-61.62,P=0.02),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在太极拳组与对照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MD=0.02,95%CI:-0.10-0.14,P=0.76)。结果证实,太极拳运动有效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操的锻炼,每天由1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组长负责,包括进行康复操的专业指导、模拟示范、集中训练、发放康复操指导手册及CD光盘。结果:患者术后5,10 d及术后1个月患肢水肿的发生率及肩关节的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操训炼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尽早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73例老年女性OP患者空腹血清中骨钙素(BG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降解序列(β-Cross)、甲状旁腺素(PTH)、1,25(OH)2维生素D3的含量。按年龄段分为两个观察组并与健康对照组的测定值进行的分析。结果老年女性OP患者<70岁(55~<70岁)组和≥70岁(≥70~93岁)组BGP、TPINP、β-Cross、PTH均高于对照组,1,25(OH)2维生素D3均低于对照组;而两观察组间除BGP、β-Cross外,其他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岁老年女性OP患者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明显高转换型OP的特征。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在老年女性OP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