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经CT或MRI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拟实施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取石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n=50)与对照组(n=50),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硝酸甘油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08.88±152.07) U/L,(97.02±113.38) U/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96.30±244.41) U/L,(234.22±406.05) U/L],P<0.05.硝酸甘油组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2.00%,6/50)和PEP发生率(2.00%,1/50)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30.00%(15/50),PEP 14.00%(7/50)],P<0.05.结论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ERCP组(E组)和ERCP术前LMWH预处理组(H组),每组30例。观察ERCP术后患者的腹痛程度,血清淀粉酶( AMS),内毒素(ET),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等生化指标以及B超下胰腺形态学变化;观察H组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E组腹痛症状加重者5例(16.7%,5/30),明显高于H组(0,0/30)(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h、24hE组血清ET和AMS水平明显高于H组(P<0.05),24h达高峰;E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H组(P<0.05);E组各时点IL-6水平均明显高于H组(均P<0.05)。B超下E组1例胰腺有急性炎性改变,H组无凝血功能变化。结论:LMWH能预防或减轻ERCP术后胰腺急性炎症的发生,是一种简便、经济而安全的方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广泛用于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导致PEP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且至今仍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包括化学性、机械性及与酶有关等。随着ERCP诊治技术的广泛展开,PEP预防的临床研究已成为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ERCP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我院328例连续行ERCP的患者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值,并统计PEP的发生情况。将是否发生PEP作为状态变量,两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作为检验变量,采用SPSS13.0系统作ROC曲线,分析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对PEP的预测价值。结果 328例患者中诊断PEP共17例(5.18%)。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200 U/L共194例(59.15%),其中PEP 2例(1.03%);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200 U/L共134例(40.85%),其中PEP 15例(11.1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9.731;P<0.001)。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诊断准确度良好,最佳Cut-off值为280 U/L,灵敏度82.4%,特异度74.3%,阳性预测值14.7%,阴性预测值98.7%,准确度74.4%,Youden指数56.4%。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600 U/L共284例(86.59%),其中PEP 1例(0.35%);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600 U/L共44例(13.41%),其中PEP 16例(36.3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93.341;P<0.001)。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77,诊断价值高,最佳Cut-off值为534.5 U/L,灵敏度100%,特异度89.1%,阳性预测值33.3%,阴性预测值100%,准确度89.6%,Youden指数89.1%。结论 ERCP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对PEP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特别是有很好的阴性预测价值;当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200 U/L并且有胰管插管时,需高度警惕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脏、胆道、胰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将ERCP用于临床工作中,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其中ERCP术后并发的急性胰腺炎以其较高的发生率及危险性引起了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为了降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临床医师在行ERCP术时运用各种手段及药物来减少其发生.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作为一类廉价、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在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贝酯联合奥曲肽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0例行ERCP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加贝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奥曲肽;比较两组患者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1)观察组术后胰腺炎和术后6 h、12 h和24 h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6 h、12 h 和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低于对照组的18.04%(P<0.05)。结论 ERCP术后联用加贝酯和奥曲肽,能显著降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EP)高危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行ERCP及相关治疗的112例PEP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留置胰管支架分为留置支架组(52例)和未留置支架组(60例)。以Cotton标准诊断PEP。比较2组患者PEP及重症PEP的发生率及PE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留置支架组发生PEP 3例(5.8%),均于术后48 h症状、体征消失,且无一例诊断为重症PEP;未留置支架组发生PEP 9例(15.0%),2例诊断为重症PEP,经予禁食、抑酶、抗炎、肠内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好转。留置支架组PEP和重症PE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留置支架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年轻(≤45岁)女性、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SOD)及胆管不扩张患者易发生PEP(P0.05)。结论在PEP高危患者行ERCP治疗中置入胰管支架,可明显降低PE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4月至2009年8月由外院转入的6例ERCP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分析临床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6例病人中5例因胆道症状、1例因右上腹痛行ERCP检查,其中1例病人反复插管后置管失败,2例行胰管造影检查,3例行Oddi括约肌预切开术,均未行Oddi括约肌球囊扩张及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术前、术后均未预防性用药,术后均未放置胰管支架;6例病人在ERCP术后8~48h诊断为SAP,急性期有4例病人并发急性肺损伤,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并发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后期有5例病人并发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而行手术引流,1例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ERCP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病人危险因素、术中注意避免操作相关危险因素、术后早期诊断,是预防及治疗PEP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ERCP术后胰腺炎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胰腺炎乌司他丁 (Ulinastatin,UTI)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1 998年 1月~ 2 0 0 3年 3月我院住院行 ERCP术 1 6 4例病人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 6 4例行 ERCP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对照组 6 2例 ,乌司他丁组 6 8例 ,生长抑素组 34例。1 34例插管成功 ,成功率 82 .0 % ,其中胆管、胰管均显影 6 6例 ,胆管显影 4 6例 ,胰管显影 5 2例 ,在胆管显影的 1 1 2例中 ,70例总胆管有扩张 ,直径≥ 1 0 m m,4 2例总胆直径正常 <1 0 m m。预防用药组 ER-CP术后 2 h血清淀粉酶 (乌司他丁 2 2 6 .5± 2 6 2 .9U/ L,生长抑素 2 6 4 .0± 2 0 4 .5 U/ L)、2 4 h血清淀粉酶 (乌司他丁 2 92 .4±31 9.6 U/ L,生长抑素 2 82 .7± 2 93.8U/ L)明显低于对照组组 (5 2 2 .2± 4 96 .2 U/ L,5 0 6 .1± 5 5 9.8U/ L,P<0 .0 1 ) ;乌司他丁组、生长抑素组 ERCP术后 2 h、2 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亦明显高于术前水平 (P<0 .0 5 )。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减少胰液的分泌量和降低胰酶的浓度 ,能够有效防治 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预防ERCP所致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方法 420例行ERCP惠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8例,对照组102例.实验组病人在ERCP术前、术中持续静滴甲磺酸加贝酯注射液,术后胆管内注入山莨菪碱注射液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对照组病人于ERCP后静滴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后第3,16小时取静脉血测定淀粉酶含量. 结果 实验组病人血淀粉酶的升高频次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胰腺炎的出现频次也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ERCP病人在操作前、中持续静滴甲磺酸加贝酯注射液,术后胆管内注入山莨菪碱、庆大霉素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ERCP后病人的血淀粉酶含量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方法对197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2%。发病时间为术后1d~9d。表现为术后伤口和腹部持续疼痛,腹痛位置模糊,肠蠕动恢复障碍,心动过速、低血压,高热。实验室检查:WBC(1.2~2.0)×109/L,中性粒细胞0.82~0.95。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例,痊愈。结论术后切口和腹痛较剧,低血压,高热,胃肠蠕动恢复障碍是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木中尽可能减少对胰腺的袭扰和损伤,置腹腔引流,慎用哌替啶镇痛,适当应用H2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等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胰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清胰汤联合生长抑素对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的疗效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期间内收治的70例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的有效临床资料,按单双日人院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进行常规治疗,另一组给予生长抑索联合清胰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13.
甘露醇治疗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治疗作用,在28只Wistar大鼠胰管内逆行注入牛胆汁酸钠,造成AHNP模型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以20%甘露醇(1g/kg)于尾静脉缓慢推注,1次/12小时,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及间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5.0ml/kg)。两组大鼠均于96小时采心脏血后处死。结果:治疗组胰腺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血清中LPO、乳酸脱氢酶(LDH)、α1抗胰蛋白酶(α1AT)、谷草转氨酶(GOT)和胰腺组织坏死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光镜下治疗组胰腺、肝脏、心脏、肾脏的损害亦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大鼠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甘露醇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AHNP胰腺及其全身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研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 患者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实施肠内营养( EN) 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本组38 例患者分为术后3 ~4 天开始EN 的早期组和术后7 天开始EN 的后期组,均经空肠造瘘管持续滴注肠内营养液,并由肠外营养逐步过度到EN。测定2 组患者的耐受性指标( 血淀粉酶、血糖及肝功能) 、有效指标( 血浆白蛋白)并观察临床症状: 有无腹痛及腹部体征。结果: 耐受性指标2 组均在正常范围,而有效性指标提示早期组的血浆白蛋白值升高较快、低蛋白血症的纠正比后期组早,2 组均无腹痛等现象。提示AHNP 患者术后早期实施EN 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它能提高治愈率,在治疗AHNP 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病72小时内出现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FAP22例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死亡组12例和治愈组10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结果全组均有早期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平均39小时、受损器官人均3个器官功能不全。非手术综合措施治愈3例,入院及时或经12~24小时非手术治疗无好转或短时缓解又加重,分别在入院12小时至1周内手术19例。全组死亡12例,死亡率54.5%(12/22)。其中75%(9/12)死于发病2周内的全身炎症反应期。死亡原因均为器官衰竭。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时间迟早、数目多少、与治疗结果显著相关。结论FAP的临床特点为发病急、全身反应重、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早、受损器官多、死亡率高。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及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努力加强监护和防治早期器官功能障碍。主要措施为充分供氧,防止低氧血症、保持循环、呼吸、肾功能稳定,大量腹水和感染应及时引流。  相似文献   

16.
几丁糖预防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粘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几丁糖对髌骨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99年 3月~ 1999年10月收治的 4 0例髌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者 ,随机选择 2 4例术中关节腔内涂布 2 %几丁糖 4 ml作为几丁糖组 ;另 16例常规手术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双盲法观察术后 1个月和 1年时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度。结果  4 0例均获随访 ,术后 1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 ,几丁糖组伸屈 10 4°± 2 3°,对照组伸屈 72°± 16°,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术后 1年 ,几丁糖组伸屈 16 5°± 38°,对照组 110°± 31°,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医用几丁糖能有效预防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小剂量氟哌啶与单独应用格拉司琼对 L C术后 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86例 L C手术、女性病人 ,随机分为格拉司琼联合用药组、格拉司琼组及对照组 :观察术后 2 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副反应。结果 格拉司琼组及联合用药组术后 2 h内 PON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和 P<0 .0 1) ,联合用药组术后 2~ 12 hPONV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术后 12~ 2 4 h PONV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及格拉司琼组 (P<0 .0 5 )。结论 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氟哌啶联合用药预防 L C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疗效优于单用格拉司琼 ,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时间探讨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乔鸥  金焰 《肝胆外科杂志》2001,9(3):178-179
目的 观察急性胆源笥胰腺炎是病程的发展与其愈后有密切的关系。方法 总结本院1997-1999年8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发病后的24-48h内减轻的71例为第1组,发病在48h后继续加重为重症胰腺炎的15例为第2组。结果 第1组71例经保守治疗病情好转,第2组15例经手术或ERBD治疗病情缓解,通过对两组的比较。结论 认为胰腺炎发病24-48h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关系到胰腺炎愈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侏炎的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手段。方法 对198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36例眚症争性胰为中各类并发症91例次,平均每例2.53次,其中以肺损害、循环衰竭、水电解质紊乱、腹腔脓肿、胰瘘及胃肠瘘为常见。治愈率达72%。结论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腹腔脓肿、胰瘘和肠瘘为重症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65年至1995年8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炎在早期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后,63例需要后期进一步处理的问题,包括胆结石31例,坏死性肿块17例,假性囊肿15例。非手术治疗恢复比较顺利的10例,在发病后一个月左右时用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加经胆囊管胆总管造影,胆总管内有结石的仅(10%);17例坏死性肿块仅3例因肿块出血感染而需中转手术治疗;17例复发,其中5例原因不明,经ERCP证实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及十二指肠乳头癌各1命名;12例假性囊肿自行吸收(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