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采用流行病学凋查方法进行了生身振动对人体不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身振动对人体神经、视觉和心血管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随作业工人暴露的振动环境不同,全身振动对人体的职业性损害也各异。以拖拉机驾驶员和淘金工较重。  相似文献   

2.
全身振动对驾驶员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身振动对驾驶员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调查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白彩云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国内外许多资料已有报道,而有关全身振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探讨接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关系,本文对某港口部分建港运输汽车驾驶员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摘要作...  相似文献   

3.
研究机械振动对人体影响的一些资料说明,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严重性主要决定于振动的振幅、频率、振动作用的时间、以及经受振动的人体各部分的性能。 振动对人体的第一个影响是人体感觉,感觉是通过人体的许多感受器接收的,如表皮中的末梢神经、细胞组织中的环层小体、肌肉中的肌梭和高尔基腱梭、以及前庭器官等。人体对振动的感觉有一个振幅和频率的范围,当振幅和频率在这个范围内时人体才感觉到振动。例如,人体对加到手指端的切向振动感觉的最小临界值是在频率为200~300Hz和振幅接近10~(-8)m时、而对站或坐在垂直振动平台上受到全身振动的振觉最小临界值是在1~10Hz的频率范围内。 在人体能感觉到振动的频率和振幅范围内,在振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频率的不同,人体的  相似文献   

4.
1概述人体经常暴露于振动环境中。机械振动通过人体表面作用于人体,在人体内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轻微的振动对人体是无害的,但一定强度的振动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前庭器官、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和植物神经等一系列改变,并产生不协调障碍,面色苍白恶心等症状,引起疲劳和劳动能力下降。过分强烈的振动还可直接导致内脏器官的机械损伤。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提高汽车的乘座舒适性,国内外对振动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系列人体的振动的响应规律。但同时也存在不少有待研究的问题。1.1全身振动研究的主…  相似文献   

5.
牛福  李若新 《医疗卫生装备》2001,22(1):23-25,27
1研究的意义在通常情况下,救护车中卧姿伤病员主要承受垂直(背-胸向)振动和纵向角振动,只有在救护车制动、转弯或在扭曲、迂回路面行驶的情况下,人体承受的水平振动才较为显著。另一方面,纵向角振动可以部分分解转化为垂直振动来加以考虑。因而研究卧姿人体垂直振动响应特性对分析和评价救护车的平顺性具有重要意义1。当研究卧姿人体对全身振动的响应时,弄清楚人体的振动动力学特性至关重要。人体机械激励点阻抗是描述人体生物动力学响应的重要参数,是探究人体振动动力学特性的有效手段。它是表征机械振动对人体输入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6.
全身振动对人体危害的研究,较多的报道是以流行病学调查,生理功能的测定以及形态学的观察为研究手段。因长期接触全身振动而产生的机体变化,可能有其一定的生化改变基础。国内迄今我们尚未见到以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全身振动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物动力学效应、生理学效应、病理学效应和心理学效应;提出了对振动环境进行控制、对人体提供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从系统工程和优化设计的角度,重点研究、探讨了振动结构动态设计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安全、经济、有效地减小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以及保证伤病员的安全运送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全身振动环境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身振动普遍地存在于各种生产活动和日常工作中,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全身振动作为一种扩散性物理刺激物,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环境的舒适性,而且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损害。因此,全身振动的职业危害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由振动平台产生机械刺激通过脚底向全身传递,进而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变。近期全身振动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发现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康复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所有现代工业部门,都拥有会产生强烈振动的机器,设备及动力工具,而且这类振动还能传递给操作者。接触振动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有些工种同时受到局部和全身振动的作用。当机体接触大振幅后,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损。振幅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振动病的发生越快。人体受振后,振动波在组织内的传播,由于各组织结构不同,其大小顺序为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组织和脑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量水力发电站作业工人全身振动的接触水平,评价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某水力发电站为研究对象,对作业工人巡检点和高振动水平区域的全身振动接触水平进行测量和频谱分析,并对全身振动作业工人进行舒适性和允许职业接触持续时间评价。结果该水力发电站发电机层、水轮机层、中间层和涡壳层全身振动的计权加速度的均方根值(RMS)中位数分别为0.894、0.995、1.095和0.904 m/s~2;全身振动的中心频率为1.25 Hz。105个监测点中,91.4%监测点的全身振动作业工人感觉到不舒适,甚至是非常不舒适;仅12.4%监测点作业工人的全身振动允许职业接触时间为8.0 h,不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结论该水力发电站存在全身振动职业接触危害,中心频率1.25 Hz以下的低频振动是该水力发电站全身振动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2.
全身振动是涉及工种较多的一种职业危害因素。随着工业生产和医学的发展,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3〕。为调查全身振动对石油工人腰椎的损伤,我们对辽河油田钻井、固井、压裂和钻前拖拉机作业的全身振动进行了三轴向加速度测试,并对153名全身振动作业工人和31名对照组工人进行了腰椎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对象:振动组为153名辽河油田钻井、固井、压裂和钻前拖拉机作业工人,平均年龄335岁,平均工龄118年;对照组为31名不受全身振动危害的测量工和外线电工,平均年龄321岁,平均工龄107年,两…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8种载重卡车、拖拉机驾驶员座位的振动进行测量,均超过ISO 2631—1985规定的暴露极限(E·L)界限值。特别是上海50型拖拉机、解放牌4吨翻斗车更为明显。对490名驾驶员进行了一般查体、心电图检查、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和脊柱骨关节X线摄像,并与162名科室办公人员相对照。腰背痛主诉、血压偏高、心电图节律异常、视觉运动反应时减慢、胸腰椎增生性改变等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并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全身振动及其联合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全身振动的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急待研制。  相似文献   

14.
环境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振动充斥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人们暴露在环境振动中的时间与日剧增.振动已成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给人体带来了各种不利的影响,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该文综述了影响人体振动的四个主要因素,针对人体泌尿、消化、神经、运动等多个系统分析了环境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内规范讨论了人体对振动的感受以及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全身振动对人体肾脏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K振动测量仪器对34辆次机动车振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252名司机和321名非振动作业工人的肾脏立卧位活动度进行了B超检测。发现机动车辆驾驶员肾脏立卧位活动度>4cm(肾下垂)者显著高于对照组,AR%为64.06。检出率卡车司机>客车司机>对照组,而高年龄组的检出率有所下降。表明全身振动对人体肾脏的正常位置有一定影响,活动度的大小与振动暴露强度、年龄、体重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振动因素引起机体肌肉、心血管、视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损害,从而产生振动病,研究较多的是局部振动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我们以ZS—70型振动台,振幅2mm,速度127.9mm/s,加速度16.7m/s~2,全身振动大鼠每日间断振动4小时,计35天,共振140小时。并采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cid a-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ANAE)法检测全身振动因素对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meta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对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以“振动训练”、“全身振动”、“骨密度”、“女性”、“Whole-body vibration”、“Bone mineral density”、“Woman”、“Female”为中英文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以及OVID数据库,共纳入20篇国内外文献。结果 全身振动对中青年女性的腰椎BMD影响的WMD=0.00,95%CI(-0.02~0.02),Z=0.03,P=0.98;对股骨颈BMD影响的WMD=-0.01,95%CI(-0.04~0.01),Z=1.07,P=0.28,全身振动对中青年女性的骨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老年女性的腰椎BMD影响的WMD=-0.01,95%CI(-0.02~-0.01),Z=5.27,P<0.000 01;对股骨颈BMD影响的WMD=-0.01,95%CI(-0.02~-0.01),Z=6.42,P<0.000 01,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具有显著的提高效果。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对于绝经后老年女性的骨密度提升效果十分明显,但对于中青年女性骨密度则没有明显的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全身振动是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职业暴露,其振动源很多,如卡车、铲车、自卸车、公共汽车、内燃机车、蒸汽机车、飞机、船舶、摩托车,拖拉机、收割机和脱粒机等司机所受的振动,主要是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是一种环境紧张性刺激,涉及面广,危害性大。迄今对全身振动职业损伤研究甚少,尤其是对全身振动接触者脑电图及心电图改变的研究未见有  相似文献   

19.
1977年3月14~18日举行了第三次全苏《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和振动防护问题》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317名专家,代表62个科研机构、42所高等学校、8个医务机构、14家工厂、职工会、卫生部以及一系列机器制造部门。会上听取了225份报告,分5组讨论:振动对人-机器-环境系统的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振动作用的临床-生理学方面;人-机器-环境系统研究自动化的方法和手段;振动对人体作用的测定和标准制定问题;发展和建立人体振动防护的新方法。指出,由于固定的和随机的振动过程很复杂,有害振动的防护问题至今仍然迫切,当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段骊  张祥春 《中国公共卫生》1995,11(12):540-541
采用BK振动测量仪器对34辆机动车振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252名司机和321名排振动作业人工的肾脏立卧位活动度进行了B超检测,发现机动车辆驾驶员肾脏立卧位活动度〉4cm(肾下垂)者显著高于对照组AR%6406。检出率卡车司机〉客车司机〉对照组,而高年龄组的检查率有所下降,表明全身振动对人体肾脏的正常位置的一定影响,活动度的大小与振动暴露强度,年龄,体重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