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光盘,对12篇文献中12例及我院经治1例共13例SM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2%有阵发性潮红、瘙痒皮肤症状;61.6%有阵发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61.6%有阵发性心悸、胸闷、气促、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循环系统症状;92.3%有肝、脾肿大;92.3%初诊时既有血象异常;84.6%有骨髓肥大细胞增生.化疗效果差,5例于短期内死亡.结论 SM主要临床表现为类似过敏的临床症状,肥大细胞浸润的体征;骨髓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治疗无特殊方法,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胰岛细胞瘤与胰岛细胞增生症的MRI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与胰岛细胞增生症平扫与增强的影像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6例(其中多发性3例)、胰岛细胞增生症1例的MRI影像特点,并与B超对比。按功能分类:本组中胰岛素瘤5例,胰岛素细胞增生症1例,胰高血糖素瘤1例。扫描序列:常规行SE/TSE:T1WI、T2WI,部分加行脂肪抑制的T1WI与T2WI,行Gd-DTPA常规增强T1WI.结果:(1)胰岛素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为1.0-2.5cm,常规T1WI呈略低信号,边界不清4/5,其中2例加行fs-T1WI后病灶边界变清;常规T2WI呈高信号4/5,边界清(其中1例行fs-T2WI病灶边界更清),呈等信号1/5,边界不清;常规增强呈等信号2/5,强化不明显呈略低信号2/5,不均匀强化1/5.3例(3/5)各有两个瘤体,但术前MRI均漏诊1个病灶。5例8个病灶中B超仅检出1个病灶,呈低回声。(2)胰岛素细胞增生:呈卵圆形结节状外突,最大径为1.5cm,呈等T1等T2信号,与胰腺分界不清,B超未检出病灶。(3)胰高血糖素瘤:呈卵圆形,最大径为8cm,呈混杂信号,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间有斑状短T1略短T2信号,常规增强呈稍不均匀强化,在T1WI与T2WI上有完整的线状低信号包膜。B超呈混合回声并可见包膜。结论:胰岛素瘤病灶小,以长T1长T2信号为多见,少数为等信号,多发病灶不少见,扫描时要注意查找,避免漏诊。大部分胰岛素瘤与胰岛素细胞增生症的鉴别在于信号不同,后者各序列扫描均为等信号。胰高血糖素病灶大,MRI表现较典型。常规增强扫描不能提高胰岛细胞瘤的检出率及定性。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瘤或称胰岛细胞瘤,其所引起的症状如神志不清、惊厥、昏迷以及各脏器的器质性改变,易被误诊。此症早期治疗效果满意。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并报告我院经手术证实的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CT、MRI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0%(3/15)、38.5%(5/13)、42.9%(3/7)、66.7%(4/6),术中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100%(15/15)。22例中行肿瘤摘除术14例,胰体尾切除术8例。结论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比较困难,术中B超检查准确性很高;外科手术是胰岛素瘤惟一可靠的治疗方法,肿瘤摘除为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5.
我科近2年曾收治4例胰岛素瘤,现报道如下。例1、男。20岁。患者1年零4个月来反复出现低血糖,空腹血糖仅30 mg/dl。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见胰体尾交界处有2、2cm直径的圆形瘤体影。1981年5月手术,术时见胰体,尾交界,胰大动脉腹侧有2.2cm直径肿瘤,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术中快速石腊切片证实为单个胰岛β细胞腺瘤。术后1~3天空腹血糖曾反跳性升高达200~250mg/dl,术后4天降至正常。1983年6月随访,无异常主诉,能全日劳动。例2、男,17岁。患者2年来有反复阵性抽搐及发作性昏睡,空腹及发作时血糖仅25~40mg/dl。晨起禁食1小时测血糖为35mg/dl,  相似文献   

6.
<正>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反组)是指机体受到某种原发病刺激后,引起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细胞暂时发应性增生。临床上不易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鉴别。为提高认识,现就反组的一些特点,加以研究。临床资料本组19例反组病人,均系我科1980~1984年住院病人。男11例,女8例,年龄15~74岁,平均31岁。(一)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选择性血管造影表现及手术、病理结果。此4名病人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为胰岛细胞瘤,但 CT 及超声检查均无异常。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表明3例患者胰腺有肿瘤,一例未见异常。手术与病理标本证实:3例阳性者其肿瘤情况血管造影与手术所见相符;1例阴性者,肿瘤较小,位于胰尾。文章讨论了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认为此类病人术前均作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
陈登巨 《天津医药》2000,28(6):380-381
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midline malignant reticulosis, MMR)简称中线恶网,既往称恶性肉芽肿、特发性致死性恶性肉芽肿、中线致死性溃疡性肉芽肿。自McBride 1873年首先报道1例鼻面部溃疡形成而迅速致死病例以来,国内外相继有病例报道。因其病变主要发生在面中线、鼻腔、鼻窦、鼻咽、喉等部位,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多表现为炎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常延误诊断和治疗。我科自1988年至1998年诊治14例中线恶网患者,现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6~74岁,平均40.5岁,40岁以下7例。病程1月~2年,6个月以内者9例。 1.2 主要临床表现 鼻塞9例,涕血5例,鼻出血4例,粘脓涕2例,吞咽疼痛1例。鼻腔粘膜糜烂坏死,结痂5例,鼻  相似文献   

9.
刘辉  田伟 《医药论坛杂志》2011,(15):166-167
支气管腺瘤(Adenocarcinoma)是指发生于支气管粘膜腺体上皮细胞,约占肺癌的1.5%~2%,以女性患者多见。腺瘤在组织学上分为类癌型和唾液腺型,以前者多见,约占85%~95%。类癌型  相似文献   

10.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鼻窦病变的部位、密度以及窦壁的骨质改变等。结果①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软组织块影内可见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影。③霉菌性鼻窦炎受累鼻窦窦口多数明显扩大,邻近正常结构受压移位或消失。④受累鼻窦窦壁骨质增厚硬化,可见骨质吸收或破坏。结论鼻窦窦腔软组织影内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是霉菌性鼻窦炎的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滑膜肉瘤以年轻男性多见,下肢多于上肢,患者多以关节旁肿块就诊,但就诊时多已属晚期,由于对其认识不清,误诊或漏诊率较高。影像学表现以边界较清的肿块为主,骨改变不明显,如果并有散在钙化斑对诊断有较大帮助。血管造影均于肿块内见多数细小紊乱的肿瘤血管,并见附近动脉受肿瘤推移,勾划出肿瘤全部轮廓。结论临床上遇到软组织肿块,尤其位于关节旁、伴有疼痛、影像学检查有骨改变或钙化斑,要考虑到该病。如果对滑膜肉瘤有了一定的认识,早期诊断并不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例经颅脑CT检查证实的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桥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为高血压所致。临床常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桥脑基底-被盖部出血且血肿大于4ml患者预后差,死亡率69%。结论桥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临床治疗存在困难,死亡率高,预后差,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3.
胰岛β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闽侯祥谦医院内科曹成瑞闽侯祥谦医院外科林金官患者男性,30岁。因阵发性饥饿感伴乏力、出冷汗一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T37℃,P90次/分,R22次/分,Bp15/9.5kPa。精神焦虑,轻...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我们遇到婴儿胰岛细胞增生症(Nes-ioblastosis)1例,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儿,男,4个月。因间歇性抽搐并反复发作4个月于1988年7月1日收住院。患儿系第三胎,足月顺产,出生第二天出现不定时的抽搐,表现为面部肌肉痉挛,眼球外斜,流口水,两手紧握,四肢颤抖,拒乳,每次持续1~2分钟后自行缓解。空腹时发作频繁。口服高糖和静脉注射高糖后可以控制发作。其父母无糖尿病史。第一、二胎均因抽搐于生后一周内死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3例软骨母细胞瘤,年龄12~33岁,平均21.8岁,男7例,女6例。手术前全部误诊,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0例,骨肉瘤2例和内生软骨瘤1例。手术后病理误诊3例,经再次手术活检方确定。12例病灶刮除加植骨,随访3年~21年,10例未复发,1例复发,1例复发并2次发生肺部转移,1例截肢后17年无异常发现。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阴囊Paget病又称阴囊湿疹样癌,系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极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1980年3月~1999年5月共收治13 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1996年6月至2015年6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明确病理诊断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诊治情况。结果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3例患者均为皮肤鳞癌。2例放弃治疗,2例高频电离子治疗,9例手术治疗。未治疗患者中l例失访,l例因大出血死亡。其余11例治疗后随访1个月~16年均健在,无转移。结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瘤,即B细胞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但在临床上却是较少见的疾病。目前我国文献服道仅500多例,我院自1983年以来共治疗5例胰岛素瘤病人,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严重而长期低血糖发作,可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病变。其临床表现复杂,常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易误诊为寤病、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及脑炎等。临床上多见功能性低血糖和胰岛素瘤。现将我院 1974~1982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10例报告如下: 讨论肤岛素瘤亦称胰岛β细胞瘤,是由于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引起的器质性低血糖症。约90%是腺瘤(多数为单个,少数为多个微小腺瘤)其次是腺癌,个别是弥漫性增生。近来发现胰岛素瘤可以是家族  相似文献   

20.
贲门癌中、晚期症状多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但部分病人则以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而无梗阻症状为特征,称这类为出血型贲门癌。本院自1979年3月~1983年3月共收治13例,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1例;年龄43~76岁。均因急性消化道出血住院,均无吞咽困难症状,仅7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腹胀或不适。纤维内镜检查:11例进行镜检,镜下可见粘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