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腹壁缺损多见于先天性腹裂或脐膨出 ,常规减张缝合法不容易达到一期愈合的目的。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 ,我们采用双重减张缝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腹壁缺损 ,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9例 ,男 8例 ,女 1例。年龄出生 1d~ 16d。先天性腹裂 7例 ,先天性脐膨出 2例。根据病儿腹壁缺损的程度和腹腔内容物脱出的多少 ,决定采用一期或二期双重减张缝合法。其中 1例脐膨出病儿 ,腹壁缺损直径 2 0cm ,腹腔内容物脱出不多 ,腹腔狭小的程度也不明显 ,行一期双重减张缝合修补法 ;另 8例腹壁缺损达 3 0cm以上 ,腹腔狭小明显…  相似文献   

2.
腋臭是由于腋窝大汗腺分泌异常所引起的一种伴随特殊臭味的疾病,虽然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交友甚至婚姻,给患者的心理和精神上造成伤害。目前,腋臭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术式多种多样,但单纯皮肤楔形切除法仍是一些医院的常用术式,此法因皮肤切除较多,切口张力大,故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裂开。我们运用减张缝合处理1例切口裂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8岁,全身多处刀伤后20min急诊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6.8℃,脉搏87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左头部加压棉垫按压,仍见活动性渗血,左上身大片血迹,右上臂外侧、有背部肩胛区分别有长约6cm和10cm活动性出血创口,胸腹部未见损伤。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腹壁缺损性疾病主要是先天性腹裂和脐膨出.由于新生儿腹壁皮肤与皮下组织娇嫩,加之腹腔相对狭小,采用常规减张缝合的方法达不到创口良好愈合的目的.我们采用双重减张缝合的方法使腹壁缺损的创口愈合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琼珍 《医学信息》2007,20(5):877-877
传统的妇产科腹壁纵切口都须缝合关闭腹壁各层。本院总结了各种腹壁缝合的优缺点,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了腹壁纵切口在皮肤皮下组织层彻底止血后不缝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一种成功率较高、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的处女膜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处女膜厚度选择瓦合式或斜面切口,在处女膜裂隙基底部剪除边长约2 mm的三角形阴道黏膜,经此三角形创面平行于处女膜裂隙切口环形减张缝合裂隙基底部阴道黏膜肌层及处女膜,实现处女膜的直接减张及阴道外口收紧的双重效果;内外侧黏膜切口直接缝合.术后随访.结果 51例应用此方法手术修复患者中44例(86.2%)效果满意,5例经二次修复伤口愈合,2例失访.结论 双平面平行裂隙环形减张缝合是提高处女膜修复成功率、简化操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减张缝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9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行去骨辨减压术同步行硬膜减张缝合和B组38例行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半年随访病人GOS情况.结果 A组并发脑膨出(0)、脑室穿通畸形(2.4%)、硬膜下或皮下积液(17.1%)、脑脊液漏(4.9%)、颅内感染(7.3%)明显低于B组;半年后评价A组GO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颞肌浅筋膜减张缝合硬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愈后,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检查中晚期妊娠胎儿先天性腹壁缺损的方法和实用价值.方法 15476例中晚孕期妇女的胎儿行B超检查,产后随访.结果 15476例中晚孕期妇女B超发现腹壁缺损7例,临床符合率100%.其间中期妊娠5例,包括腹壁裂4例,脐疝1例.晚期妊娠2例,均为腹壁裂.中孕妇女经一次检查结果满意;而晚孕妇女经一次或再次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B超诊断中晚期妊娠的胎儿腹壁缺损准确性较高,且方便易行,便于基层推广应用,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胃壁肌缺损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畸形,尤其是新生儿常因穿孔中毒而危及性命。我院自1972年至1989年间共收治4例(男1例,女3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女,体重3.6Kg,日龄二天,生后第2天晨7时表现反应差,哭声无力,呕吐,口唇发绀、腹胀,腹壁轻微发红,肝浊音界消失,X线腹透见两侧膈下有游离气体,胃泡消失。诊断:胃肠穿孔,收治外科。当日上午11时手术,见胃前壁有2处豆粒大小穿孔,穿孔周围分别有3×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腹壁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23674例。结果发现胎儿腹壁缺损43例,其中脐膨出24例,腹裂19例。伴胎儿多发畸形18例,胎儿染色体检查发现异常2例,所有病例均经产后证实。结论超声诊断胎儿腹壁缺损简单、明了,结合三维超声更加直观、清晰、逼真,孕妇及家属一目了然,使得异常儿明确诊断,供临床及孕妇适时终止妊娠,以阻止异常儿的产生,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1.
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外科常见的疾病,诸如创伤、皮肤病变切除等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造成的创口,软组织切开减张形成的创口等,临床处理起来十分棘手,往往需要二次手术。传统创面修复方法包括植皮、皮瓣转移、反复换药等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皮肤牵张技术和皮肤扩张技术是2种不做组织移植而修复皮肤缺损的外科方法,同时诞生于1976年。另外,皮肤缝合牵拉技术、减张胶带(小伤口),及近年来开展的皮肤减张闭合技术,均可以利用皮肤的机械伸展性和应力松弛性来修复缺损。但皮肤扩张技术疗程长,需2次以上手术,不适用于修复新鲜创面;皮肤牵张技术适用范围有限,术后牵张及拆除牵张装置时患者痛感强烈,对于难以闭合创面仍需要二期植皮。2012年,以色列Topaz教授发明研制的TopClosure皮肤牵张闭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牵张(减张)闭合创面的产品,避免了创缘的压力副作用,且可闭合大面积创面(直径大于10 cm的创面),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国内研制出了新型皮肤减张闭合器,实现了闭合创面的创新,运用皮肤自身张力,对皮肤表面进行无创闭合,具有无创伤瘢痕、炎症反应轻、愈合美观、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范围包括:妇科剖腹产手术、甲状腺等外科手术、急诊外伤手术、腔镜手术、感染伤口治疗、术后延迟愈合伤口治疗等。再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组合负压材料的优势,可达到1+1>2的创面愈合效果。皮肤减张闭合技术操作方便,避免缝针穿刺切割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早下床活动,减少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导致的并发症,节省医疗费用;方便医患沟通,适合小儿皮肤裂伤修复,避免局部麻醉;避免术后缝合瘢痕,通过减张技术实现伤口瘢痕最小化;一次性闭合创面或在清创的同时就可以采用渐进式的牵拉缩小至闭合创面,且术后无需拆线;降低手术风险,使复杂的手术简单化,实现创口闭合的微创化与精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生理盐水袋+双重减张缝合分期修复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腹裂的临床疗效。方法一期应用生理盐水袋将脱出腹腔内容物还纳于腹腔内,二期采用双重减张缝合分期修复先天性腹裂。结果本组治疗先天性腹裂20例,其中治愈18例,死亡2例,18例存活患儿获3月~8年随访,发育基本正常,未见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结论应用生理盐水袋+双重减张缝合分期修复术治疗先天性腹裂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忠博 《医学信息》2023,(3):140-143
目的 探究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接诊的50例小儿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疼痛评分(VAS)、切口美观满意度、应激反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两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显著的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度,且术后瘢痕更隐蔽,可提高切口美观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的显著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组织瓣修复巨大腹壁缺损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2例巨大腹壁缺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利用筋膜推进瓣或腹外斜肌腱膜翻转瓣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结果组织瓣全部存活,12例患者均一期实现确定性腹壁关闭。经过半年至5年的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疝。结论应用组织瓣修复巨大腹壁缺损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硬脑膜减张程度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标准大骨瓣容积代偿相匹配的硬脑膜减张程度。方法通过对20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患者减压窗的测量,算出成人平均容积代偿容积。通过尸体颅骨,模拟硬脑膜张力性缺损的过程,求出此容积引起硬脑膜张力性缺损的程度(面积用cm2表示),以此来量化硬脑膜减张程度。结果成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平均容积代偿为81ml,其引起硬脑膜张力性缺损的面积为26.5cm2。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瓣范围、脑萎缩程度、迟发颅内血肿、脑水肿、脑梗塞程度、头皮张力等。结论硬脑膜减张缝合时,最佳硬脑膜减张程度为硬脑膜修补面积26.5cm2,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容积代偿的影响因素略做增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一期保留囊膜生理盐水袋修补,二期双重减张缝合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型脐膨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期修补术:一期应用保留囊膜生理盐水袋将脱出腹腔内容物还纳于腹腔内,二期采用双重减张缝合分期修复先天性巨型脐膨出。结果本组治疗先天性巨型脐膨出15例,其中治愈14例,死亡1例,无切口疝,切口裂开发生,12例存活患儿获1年以上随访,发育基本正常,未见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结论对于巨型脐膨出术前应保留囊膜,分期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型脐膨出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方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2):2209-2212
背景:近年来修复腹壁缺损的方法有了改进与创新,生物材料的应用使腹壁缺损的修复效果有所改观,明显降低了各种腹壁疝的复发和巨大缺损修复后腹壁疝的发生。 目的:评价不同腹壁缺损修补材料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修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以 “腹壁缺损,修补,聚丙烯补片,硅胶膜,黏膜,移植,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abnormal wall defect; repair; polypropylene patch, silica gel, mucous membrane, transplant, compatibility”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5-01/ 2010-10相关文章。纳入与创伤性腹壁修复材料学相关及不同修补材料在腹壁缺损中应用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上用于修复腹壁缺损的材料比较多,曾经尝试过多种腹壁修复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类:生物性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如阔筋膜、肌皮瓣、自体真皮等)、同种异体组织(如羊膜、硬脑膜等)、异种异体组织(如猪心包膜、膈肌、牛腹膜等)。非生物性材料包括金属网织物(如银、铂合金、不锈钢等)、高分子化合物(如Malex,Teflon,Dacron等)。膨体聚四氟乙烯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腹壁修补材料,但其抗感染能力较差,一旦感染往往需要移去补片。因此寻找优良的生物、植物材料或自体、异体复合材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在32侧成年标本上,观察了股直肌、缝匠肌皮转移瓣有关血管蒂.血管蒂根部体表投影点分别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7.4、6.3cm 处,距两肌表面投影线分别为2.7、1.9cm.股直肌、缝匠肌血管蒂起点处外径分别为3.8、1.5mm、血管蒂长为5.2、1.9cm.两肌合并移位时较窄处为3.8cm,较宽处为6.2cm.两肌同时转移可达同侧脐区上部以上。  相似文献   

19.
段志恒  孙海荣 《医学信息》2010,23(3):700-701
目的探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问题。方法总结我院在小切口的基础上腹膜间断疏松缝合加腹壁全层缝合的患者(治疗组)和传统缝合患者(对照组)共132例,进行临床分组对比观察。结果经临床对比观察,治疗组患者恢复快,痛苦轻,切口感染率有显著下降。结论缝合方法改进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后踝足跟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足后踝及足跟皮肤缺损的病例较为常见,由于该部位易摩擦及负重的特殊功能要求,临床上采用足内侧皮瓣进行修复的方法较为常用,我科自2004年起采用保持2母趾展肌完整性的足内侧皮瓣切取方法修复足后踝足跟皮肤缺损3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