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19-321
头痛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及经络有密切关系,顾锡镇教授认为头痛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而肝经见证尤多。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脾肾亏虚,脑失所养;痰浊内生,上扰清空;血行不畅,瘀阻脑络;水饮内伏,冲逆上犯,可变生头痛。顾教授强调治疗要辨证准确,分清虚实,谨守病机,从"火""虚""痰""瘀""水饮"五个方面辨治头痛,清肝泻火、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利水消饮,并总结顾教授治疗头痛的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2.
干燥综合征(S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方面,燥、毒、瘀互结为本病的发病关键,阳虚阳郁为发病的重要环节。“杂合以治”是《黄帝内经》提出的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对“杂合以治”理论的理解,结合本病的病因病机,介绍综合运用中药内服温通阳气以化燥、毒、瘀,中医外治通阳以祛燥、毒、瘀,以及叙事医学治疗SS,以达到SS患者身心同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病因病机 偏头痛是发作性功能性疾病,临床上以普通型较为多见.中医亦称"偏头痛".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西医治疗常用麦角胺、阿片类药物对症治疗,但疗效欠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认为,头痛的病机不外乎虚、瘀、痰.其发作时间较久,久病必瘀,久病必虚,脉络瘀阻,气虚瘀滞,因瘀致痛.  相似文献   

4.
从痰瘀论治妇科疾病之机理及其证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等四种疾病 ,从痰瘀并治的立论 ,依据“痰瘀同源”的相关病机 ,揭示了这些疾病痰瘀并见时的现代医学病理变化规律 ,从而提出了痰瘀并治、异病同治的有效方药及其有关注意事项 ,并调强了痰瘀并治时加入温阳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02-1404
基于"痰瘀相关"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到痰瘀是痛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或痰核流注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因此,在治疗上要掌握其基本病机,重视将痰瘀同治灵活应用于临床辨治中,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头痛的辨证分型及其证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血管性头痛临床表现与中医“偏头痛”相吻合,病机相当复杂,以痰瘀阻遏清阳、气血亏虚、肝火风阳上扰最为常见,临床应用上述三型辨治血管性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1 痰瘀阻遏型 头痛昏蒙,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胸脘满闷、呕恶痰涎,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偏紫,苔白腻,脉滑弦或滑涩。治宜活血化瘀,化痰降逆。药用全蝎4g,川芎10g,丹参30g,蜈蚣2条,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另煎),茯苓15g,红花6g,桃仁6g,石菖蒲10g,当归10g,蔓荆子10g,细  相似文献   

7.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生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7-517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张水生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361005)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此头痛,《内经》名曰“厥头痛”,“厥”,...  相似文献   

8.
杜锡贤教授论银屑病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重视内养外防;已病防变,强调银屑病宜安全稳妥治疗,发病时及时治疗其血热证;病后防复发,银屑病应根据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综合辨证,湿、瘀、热毒和正气亏虚是银屑病反复的原因,据此创立银屑病预防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从痰瘀论治妇科疾病之机理及其证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月平 《中医药学刊》2002,20(4):486-486,492
叙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等四种疾病,从痰瘀并治的方论,依据“痰瘀同源”的相关病机,揭示了这些疾病痰瘀并见时的现代医学病理变化规律,从而提出了痰瘀并治、异病同治的有效方药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并调强了痰瘀并治时加入温阳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抓住糖尿病络脉瘀阻这一根结,在治糖的同时积极治络,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积极运用有效的活血通络药物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微血管保护、防治糖尿病早中期的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研究证实,活血通络药物有独立于降糖药物以外的络脉保护作用,糖尿病病程中微血管的保护贵在早,甚或在发病之前。  相似文献   

11.
张萍  王传升  张军 《四川中医》2006,24(12):47-49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对40岁以前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状态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与疗效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对56例14~40岁偏头痛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后,无头痛发作时分别进行脑血流状态的测定,进行对比,并观察半年~1年,统计疗效,分析脑血流状态的变化与疗效关系。结果:一侧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头痛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比非头痛侧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非头痛侧MCA、ACA的Vs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偏头痛患者和一侧偏头痛患者之头痛侧在治疗后MCA、ACA的Vs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半年至1年,治疗有效率为92.86%,显效率69.64%。结论:中药汤剂采取多味药相互配伍治疗,可改变青少年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的异常状态,取得良好疗效。发作间隙期仍有明显脑血流速度加快造成的脑血流异常状态是该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郁活血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论述,并结合自身临床体会,从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本病主要为郁、瘀所致,临床应用解郁活血法疗效显著。结论:解郁活血法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水饮既是人体水液代谢异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亦是导致头痛的病因。对于水饮头痛,散见于诸医家论述之中,本文试论述水饮头痛的成因及治疗,从"温脾肾而化水饮""开太阳以祛水饮""温肝经而降水饮""祛瘀血以逐水饮"四个方面分析论治水饮头痛,冀有助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经行头痛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的机理,可将经行头痛分为虚实两端,其病机为气、火、痰、虚、瘀等侵袭脑窍而致脑髓失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治以祛邪通络,滋养脏腑,以平为期,并将宁心安神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头痛之为病,无过虚瘀两端,治当补虚化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总结医师经验,认为四物汤养血活血、补虚和营而标本兼治,故在头痛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头痛病因病机:外感多挟风,内伤多痰瘀。吕哲重视虫类药物的应用,虫类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搜剔逐邪。同时强调引经药在治疗头痛时的应用,不同的引经药,使药效集中于某一经络,某一脏腑,某一部位,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7.
自拟头痛方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4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阳上亢型头痛,病因是肝火上炎,血不藏于肝,气血随肝火逆行于头部。自拟方重在清肝火,同时考虑阴虚,用药多辛凉清润,少用大苦大寒之品。治疗41例,痊愈35例,好转5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8.
一般对头痛治疗,多只局限于头痛而忽略了对颈枕部或肩部的检查,因而治疗效果不佳。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头痛患者中一部分是由于颈椎病变引起,常伴随有颈枕部或肩部症状,这种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头痛称为颈源性头痛。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向阳红  侯聪 《光明中医》2016,(19):2869-2870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理,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结果肝阳头痛型因肝阳偏亢,生风化火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化裁;血虚头痛型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失养导致,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痰浊头痛型因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等加减化裁;肾虚头痛型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所致,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化裁;瘀血头痛型因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气机郁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发生与痰瘀互结的关系及其与五脏的相关性,文章对历代文献中关于痰、瘀与眩晕、头痛,及五脏与眩晕、头痛的论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痰、瘀与眩晕、头痛的发生关系密切,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相关,并且痰、瘀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痰能致眩、致头痛,瘀也能致眩、致头痛,五脏功能失调可以产生痰、瘀,五脏病变可引发眩晕、头痛。因此,高血压病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病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高血病时要注意其与五脏的关联。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历代文献虽有痰瘀互结致病的论述,但未发现痰瘀互结致眩晕、头痛的明确认识,而在临床上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