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蛋白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41例重度内异症患者(研究组)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2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内膜组织中MK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研究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9%(12/41),在位内膜组织中M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26/41),对照组内膜组织中M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2%(7/32),研究组在位内膜组织中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异位内膜组织及对照组内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两组M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关系(r=0.637,P<0.05).结论MK蛋白在重度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过度表达,且与内膜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位内膜中MK蛋白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重度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分泌腺特异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组织及异位病灶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32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异位病灶旁卵巢及32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1)、15例正常卵巢(对照组2)中EG-VEGF的表达。结果 异位内膜EG-VEGF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1.99±0.26(84.3%)],均高于在位内膜[1.65±0.34(65.6%)],P<0.05及P<0.01;在位内膜EG-VEGF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1.65±0.34 (65.6%)],均高于对照组内膜[0.85±0.29(21.9%)],P<0.05。异位内膜EG-VEGF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1.99±0.26(84.3%)],均高于异位病灶旁卵巢组织[1.45±0.28(56.2%)],P<0.05;异位病灶旁卵巢EG-VEGF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1.45±0.28(56.2%)]均高于对照组卵巢[0.89±0.31(40.0%)],P<0.01及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异位病灶旁组织中EG-VEGF表达的异常升高与内异症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Yin LR  Sun JJ  Ma HD  Mi SL  Guo SJ  Shi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5):295-29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α、β mRNA和γ干扰素(IFN-γ)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0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增生期18例,分泌期22例)和15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内膜(增生期8例,分泌期7例)巨噬细胞中IL-1α、β和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1)内异症组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L-1α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8/40)、38%(15/40)和20%(3/15),表达水平分别为3.12±0.32、2.65±0.34、1.32±0.23;IL-1β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0/40)、40%(16/40)和20%(3/15),表达水平分别为3.45±0.43、2.74±0.39、1.45±0.18;内异症组IL-1α、β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内异症组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异症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L-1α、β mRNA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异症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周期性变化.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巨噬细胞IL-1表达明显增强,而IFN-γ表达则无明显变化,推测内膜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中的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和胎肝激酶受体(KD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核酸水平检测53例内异症患者(4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0例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受体KDRmRNA、flt-1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相对表达强度,以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KDRmRNA和flt-1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位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月经周期在位内膜组织KDRmRNA和flt-1mRNA的表达、两组增殖期KDRmRNA相对表达强度高于分泌期flt-1mRNA,而flt-1mRNA分泌期相对表达强度高于KDRmRNA.结论VEGF受体KDRmRNA和flt-1mRNA在内异症中有明显表达并呈周期依赖性.VEGF受体在内异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可能与内异症远处转移、侵袭、种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1和Ang-2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内膜及26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Ang-1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2在内异症和腺肌病在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g-1和Ang-2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PR)、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和解放军463医院采集内异症(内异症组)38例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对照组)25例行子宫切除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配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组织作为研究标本.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PRA与PRB蛋白表达,RT-PCR检测17βHSD2mRNA表达.结果 内异症组在位内膜PRA蛋白相对表达量70.79±10.82,对照组78.99±16.02(P>0.05);内异症组在位内膜PRB蛋白相对表达量64.87±10.10,对照组156.13±21.46,内异症组PR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内异症组卵巢异位内膜PRA蛋白相对表达量67.04±6.90,配对在位内膜70.79±10.82(P>0.05);卵巢异位内膜PRB蛋白相对表达量60.75±6.73,配对在位内膜64.87±10.10(P>0.05).内异症组在位内膜17βHSD2mRNA表达量1.04±0.11,对照组1.10±0.16(P>0.05);卵巢异位内膜17βHSD2mRNA表达量0.17±0.02,配对在位内膜1.04±0.11,异位内膜低于配对在位内膜(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RB阴性表达与内异症发病有关;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缺乏17βHSD2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因内异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留取宫腔内膜组织(内异症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织(内异症异位内膜组);同期因卵巢囊肿及输卵管因素不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留取宫腔内正常内膜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HOXA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内异症在位内膜组HOXA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1±0.07和0.47±0.05,内异症异位内膜组分别为0.64±0.06和0.50±0.05,对照组分别为1.22±0.14和1.42 ±0.14;内异症在位和异位内膜HOXA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内异症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的HOXA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内异症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的间质和腺细胞中HOXA10表达均降低.结论 HOXA10基因在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状态,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和不孕有关.  相似文献   

8.
Tan X  Lang J  Liu D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27-73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反应素(TS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Northern杂交法,检测38例内异症患者52份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腹膜红色病变12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2份,宫骶韧带结节8份),及30份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研究组)中VEGF mRNA及TSP-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以25例非内异症患者的25份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的对照(对照组),结果:腹膜红色病变VEGF mRNA表达水平较高,TSP-1mRNA表达水平较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VEGF mRNA表达水平较低,而TSP-1 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子宫内膜VEGF mRNA表达水平较高,而TSP-1mRNA表达水平较低。结论: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中VEGF及TSP-1的表达,可能与其血管化程度有关,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TSP-1表达水平的失衡,可能与内异症的生物学行为及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价elaudin-4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5例内异症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其中27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和35例非内异症良性卵巢、子宫疾病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内膜组织中紧密连接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laudin-4蛋白的表达量,RT-PCR技术检测claudin-4 mRNA的表达量.结果 (1)透射电镜下,异位内膜组内膜组织中紧密连接结构消失,胶原组织丰富;在位内膜组内膜组织中紧密连接的结构与对照组内膜组织相似,未见明显变化.(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landin-4蛋白的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膜,异位内膜组织中claudin-4的阳性染色很弱甚至缺失;在对照组、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内膜组织中,claudin-4蛋白表达量分别为89±24、84±22、27±14;claudin-4 mRNA表达量分别为14.5±6.8、13.8±9.5、2.6±2.5.异位内膜组内膜组织中claudin-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内膜组织中claudin-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landin-4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讨H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的表达,并与30例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两组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P<0.05);(2)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的异位与在位内膜表达(P<0.05)。结论:(1)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关;(2)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有关,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Hpa) and angiopoietin-2 (Ang-2) in endometriosis. STUDY DESIGN: In ectopic and eutopic endometrium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y for endometriosis (n=86) and in normal endometrium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tubal ligation or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because of uterus septus (n=30), we determined Hpa and Ang-2 gene expression by RT-PCR. To support the mRNA data, the expression of Hpa and Ang-2 protein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Finally, Hpa and Ang-2 in these tissues was localiz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Hpa and Ang-2 mRNA in ectopic and eutopic endometrium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endometrium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tudy group, ectopic and eutopic endometrium expressed a higher positive rate of Hpa and Ang-2 protein, whereas in the control group, normal endometrium expressed a lower positive rate of Hpa and Ang-2 protein. In eutopic and ectopic endometrium, there was balanced expression between Hpa and Ang-2. Both Hpa and Ang-2 showed a balanced expression between eutopic and ectopic endometrium. In ectopic endometrium, strong staining for Hpa and Ang-2 was observed both in epithelial cells and in stromal cells, but in eutopic endometrium, Hpa and Ang-2 were mainly expressed in epithelial cells. CONCLUSION: The higher expression of Hpa and Ang-2 in ectopic and eutopic endometrium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osis.  相似文献   

12.
Ren F  Wang DB  Li T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22-825
目的 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患者的恶变组织、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的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的表观失活在卵巢内异症恶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22例的病理石蜡标本为恶变组(包括11例卵巢内膜样癌、8例透明细胞癌、2例浆液性囊腺癌及1例黏液性囊腺癌),以同期22例单纯卵巢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内异症组)及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对照组)为对照.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22份,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5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0份;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22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7份;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份.通过亚硫酸盐修饰后酶切技术检测各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45%(10/22),显著高于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患者的癌旁内异症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1/15)与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4%(11/22),显著高于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的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2/15)与内异症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位内膜组织中SOPCK2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的关系: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能够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 20/22,P<0.05).结论 SPOCK2基因的表观失活与卵巢内异症恶变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NS)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5例OEMs病人作为研究组,28例同期非内膜疾病妇女作为对照组。均留取子宫内膜,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ng-2和ENS在研究组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Ang-2和ENS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Ang-2在OEMs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显著高于异位内膜(52.00%)和对照组(21.48%)(P<0.05);异位内膜组阳性表达率为5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1.48%)(P<0.05);OEMs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中Ang-2在分泌期(90%、30.75%)和增生期(73.33%、13.33%)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NS在OEMs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为84.00%,明显高于在位内膜(56.00%)和对照组(25.00%)(P<0.05);在位内膜(56.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P<0.05)。OEMs组在位内膜中ENS分泌期的表达为50.00%,与增生期(6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子宫内膜ENS在分泌期的表达为23.08%,与增生期(26.6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ng-2和EN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EMT(15例)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对照组(15例)子宫内膜中VCAM-1、ICAM-1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EMT组(44例)与对照组(28例)中可溶性VCAM-1(s VCAM-1)和可溶性ICAM-1(s ICAM-1)的水平,并对VCAM-1、ICAM-1在不同组中的mRNA、蛋白及血清中的表达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EMT异位内膜组VCAM-1、ICAM-1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1);在位内膜组VCAM-1、ICAM-1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MT异位内膜组VCAM-1、ICAM-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1),在位内膜组VCAM-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EMT在位内膜组ICAM-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MT患者血清中s VCAM-1和s 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患者血清中s ICAM-1水平较Ⅰ、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1)。4EMT异位内膜组组织中VCAM-1与ICAM-1在mRNA、蛋白表达及血清中的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异位内膜的VCAM-1和ICAM-1的表达异常可能在EMT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ICAM-1与VCAM-1在EMT中可能具有各自的信号通路及蛋白表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抑癌基因ARH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抑癌基因ARHI蛋白的表达。方法:选择抗ARHI单克隆抗体,采用W 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对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囊肿组织及其在位内膜组织进行蛋白检测,并以10例正常女性的在位内膜组织作对照。用Array 3000扫描仪扫描X线片,观察W estern blot的结果,用GDS8000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图片的辉度值和比值。结果:(1)ARHI在内异症异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01)及正常内膜(P<0.001);(2)内异症的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RHI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ARHI在子宫内膜组织中普遍表达,且在异位内膜中表达上调,提示ARHI基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及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MMP-2、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50例、在位内膜组织26例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MP-2、TIMP-2mRNA的表达。结果(1)MMP-2mRNA在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TI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均低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分别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2)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mRNA、TIMP-2的表达与r-AFS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MMP-2高表达,TIMP-2低表达,使MMP-2与TIMP-2平衡失调,异位内膜组织侵袭降解ECM的能力增强,从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Zong LL  Ma L  Wang XN  Zhang JH  He Y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24-26,i001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腹腔镜手术中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EM组 ,2 3例 )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 ,并与正常妇女 (对照组 ,2 5例 )子宫内膜组织比较。结果  ( 1)EM组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一致 ,但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 ,阳性细胞着色较深。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较间质细胞胞浆染色深 ,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胞浆着色基本一致 ;EM组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均有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 ,增生期阳性表达率为 83 3%( 10 / 12 ) ;分泌期为 72 7% ( 8/ 11) ,两者比较 ,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 2 )对照组增生期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4 1 7% ( 5 / 12 ) ,分泌期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为 7 7% ( 1/ 13)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3)EM组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为 78 3% ( 18/2 3) ;对照组为 2 4 0 % ( 6 / 2 5 ) ,两者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 ,其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一个有价值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