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氯氮平与其它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用氯氮平治疗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氯氮平与其它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治疗8周,并用PANS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价临床疗效,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之间疗效有显著差异,氯氮平组病人病情稳定,其它抗精神病药组病情反复,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首次服用氯氮平治疗分裂症后再改用其它抗精神病药效果差,病情容易反复,副反应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的B超检出情况及血脂改变.方法 对3 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常规肝脏B超和血脂检查,抽取服用抗精神病药5年以上患者300例(研究组),服药5年以下患者300例(对照组1)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2)的肝脏B超和血脂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两个对照组间的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增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间的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增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不同病程、年龄者脂肪肝的B超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精神分裂症类型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的B超与血脂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B超异常检出率高于血脂增高检出率(P<0.05).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者脂肪肝发生率显著增高;肝脏B超能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中脂肪肝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田孝美  芦舜  周克宇 《中外医疗》2013,32(7):167-168
目的研究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肝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320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肝脏B超检查、血糖血脂检测以及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同时抽取320位未患精神病的常规检测者进行同样的检查。结果两组B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患中,B超异常阳性率为42.8%,其中脂肪肝的发病率最高。患者中不同的年龄、病程以及药物种类对于B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脂肪肝和胆结石的发病率偏高,在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的时候,要密切观察药物对于肝脏的影响,及时检查,减少与肝胆有关的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副反应和生存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71.6±17.49)分、(66.02±14.12)分]与治疗后[(41.26±9.37)分、(38.93±7.67)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同期相互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5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组(P〈0.05),且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副反应、病程。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存质量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5.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B超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胆B超检查异常情况及相关性。方法:调查199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肝胆B超检查、血糖血脂检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肝胆B超检查阳性的共86例(43.22%),其中脂肪肝33例(16.58%)、胆石症27例(13.57%),肝胆B超阳性率与用药年限呈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肪肝、胆石症发生率较高,定期进行肝胆B超检查,血糖血脂检测,监测体重对指导临床早期发现脂肪肝,胆石症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病人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病人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服用抗精神病药5年以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86例,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有无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及其严重程度。结果:TD的总发生率为24.9%。引起TD的抗精神病药均为常规的药物,且大多在常用计量范围内。发生TD的病人服用高效价多、联用苯海索多。结论:在精神科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时应注意T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测定血总胆固醇(T...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胰岛素低血糖与抗精神病药物分组对照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各30例)。用BPRS量表评分法和四级疗效标准评定为观察方法。结果提示,在即期疗效、好转方式,达到同一缓解水平所用治疗日数和抗精神病药的日使用量、BPRS总分和各因子分的减分幅度以及总分和除焦虑忧郁项以外的其它四项因子的减分速度等方面,合并治疗均无明显优点,其达显进疗效反而慢于对照组,而对焦虑忧郁症状的缓解较快于对照组。作者认为,从即期疗效上看,合并胰岛素低血糖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无明显优势,应予淘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422例住院精神病人的B超检查结果分析,发现有44例在入院后经B超证实患有胆石症,其患病率为10.43%。认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服用酚噻嗪类和二苯氧氮平类药物是导致胆石症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值得临床医生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脂肪肝、胆石症的发病率。方法:采用B超诊断仪对2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做肝、胆B超普查。结果: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脂肪肝发病率为43.1%,胆石症发病率为31.5%,明显高于一般群体。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脂肪肝、胆石症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发生白血病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光  钟长豪  沈仲华 《广东医学》2001,22(10):942-942
例 1 男 ,38岁。因白细胞增高 1月余 ,咳嗽、咯痰、流涕 2周入院。患精神分裂症 5年 ,服氯丙嗪 6 0个月 ,维持量2 0 0mg/d。当时血常规正常。体检 :体温36 5℃ ,血压 12 0 / 75mmHg,脉搏 90次 /min。肝肋下 2cm可及 ,质软、无压痛。脾大平脐 ,质中、无压痛。血常规 :Hb78g/L ,WBC 10 7× 10 9/L,Plt 44 6× 10 9/L。骨髓检查 :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占 0 0 2 ,中性中幼粒细胞占0 17,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占 0 0 2 5 ,晚幼粒细胞占 0 2 15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占0 0 2 5 ,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的中幼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肝脏及血脂变化情况。 方法 搜集并分析自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组。其中将服用抗精神病药在5年以上的75例分为观察组,服用抗精神药物在5年以下的45例患者的分为对照组。另外选取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组。同期对这3组进行B超和血脂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肝脏检测异常阳性率(37.33%)较对照组(26.67%)和健康组(3.8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脂肪肝人数(24.00%)较对照组多,且观察组患者的重度脂肪肝(8.00%)较对照组严重。对照组患者脂肪肝人数及重度脂肪肝人数与健康组相比较高。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增高(18.67%)较对照组(11.11%)和健康组(3.75%)高。观察组患者中,中老年(≥55岁)和病程较长(≥7年)的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89%和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 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服用会使患者发生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血脂水平增高,所以应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给予及时的检测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桂华  张万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6):340-340,344
目的:了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QTc的影响。方法:对82例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995年和2002年的心电图QTc值进行比较。结果:82例患者1995年心电图QTc值为391.46±23.70 mms,2002年心电图QTc值为403.80±24.46mms,间隔7年心电图QTc值的延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时间的延长心电图QTc值未见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住我院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9例及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0例,合计8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用药组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与未用药组的差异(P<0.00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血糖代谢和血脂代谢异常,目前已发现氯氮平、奥氮平可明显增加体重和代谢障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韦秀湘 《右江医学》2013,(6):869-870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改变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研究组)进行B超检测,同时抽取同期未患精神病的常规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进行B超检测,观察两组肝胆的超声改变.结果 研究组B超肝胆异常率为40.00%,脂肪肝发生率为21.67%,对照组肝胆异常率为12.50%,脂肪肝发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超检测能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脂肪肝等的变化,能及时为临床的服药治疗提供超声诊断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致粒细胞减少病人脾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抗精神病药致粒细胞减少与脾脏的关系,对服药期间发生过细胞减少的病人、未发生粒细胞减少的病人及健康成人各35例的脾大小进行对照分析.显示粒细胞减少者的脾大于未发生粒细胞减少者及健康成人.提示脾增大与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有关,与是否服药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参照《性治疗实用指南》制订定量分析标准,通过门诊随访,选择100例康复期的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结果:性功能障碍者64%,其中性兴趣下降58%、阳萎42%、早泄22%、缺乏性高潮8%、精液减少8%。结论:性兴趣下降、阳萎与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呈正相关,而与病程无明显关系,早泄、精液减少与药物剂量、病程无明显相关。提示抗精神病药主要导致男性病人的性兴趣下降和阳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新型抗精神病药联合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两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6个月的康复护理,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PANSS量表、修订成人韦氏记忆量表(WMS-RC)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测查一次。两组病人进行同步性比较研究。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除阳性症状评分无改善外,其余PANSS量表的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记忆商数(MQ)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实验组IPRO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01)。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联合技能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合并氯丙咪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应用抗精神病药合并氯丙咪嗪,用PANSS、BPRS及BPRS单项方差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用t检验SPSS/PC+软件进行单项方差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合并氯丙咪嗪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效,对顽固性幻听及妄想亦有明显疗效。结论:适当合并应用氯丙咪嗪对治疗临床疗效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王玉忠 《大家健康》2016,(4):135-136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全年我院接收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频率、利用率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一用药占总人数72.50%,其中喹硫平29.17%、利培酮17.50%、氯氮平10.00%、阿立哌唑8.33%、齐拉西酮7.50%;而二~三联方式合并用药占总人数的27.50%;同时 DUI≤1。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