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般说,腹腔内脏器的痛觉是经过交感神经传入纤维的传导,这种纤维的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内,并经后根入脊髓”。中国医科大学主编的人体解剖学一书认为,“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分散,即一个脏器的感觉纤维可经几个节段的脊神经进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可包含几个脏器的感觉纤维,因此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而且定位亦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人周围神经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神经束性质的鉴别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用Karnovsky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成人周围神经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材料包括20侧上肢主要神经干及其分支、部分下肢神经的肌支和皮支、6侧C_7脊神经前后根。皮神经内,有髓纤维酶反应阴性;大量无髓纤维显示强阳性酶反应,呈群块状分布。肌支神经内58%的有髓纤维酶反应阳性,酶活性局限于轴索内,髓鞘不显酶活性;示强阳性酶反应的无髓纤维远较皮神经少。C_7脊神经前根87%有髓纤维酶反应阳性,与肌支内酶反应阳性有髓纤维相似;后根纤维酶反应阴性;灰交通支内酶反应强阳性,与皮支内阳性无髓纤维酶染色强度一致。本文结果表明,周围神经运动束和感觉束内,有髓及无髓纤维酶活性都有明显不同;明确提出,酶染色有髓纤维来源脊神经前根运动纤维,具有强酶活性的无髓纤维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相似文献   

3.
胃的内脏感觉分别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经过脊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传至中枢,各个脏器的内脏感觉以及某个脏器的不同部位在脊神经节中分布的节段性只有很少的报导,有一些文献报导食道、心、肺、胃和肠等内脏传入神经元在结状神经节内的分布,而对胃的各个  相似文献   

4.
猫腹腔神经节注射HRP后脊神经节标记细胞的节段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或2mg HRP 水溶液,注入9只猫的10侧腹腔神经节内,藉穿经该节的内脏感觉纤维的摄取和逆行传递,在脊神经节中证实了这些纤维起源的胞体及其分布的节段范围。结果表明:行经猫一侧腹腔神经节内出自脊神经的内脏感觉纤维绝大部分起源于同侧的脊神经节内。虽然它们的来源范围可自胸_2到腰_2,但出自胸_(5~9)脊神经节的占78.1%,胸_(6~8)三节中占半数以上,最多的是胸_7脊神经节(占22.19%)。标记的细胞体以中小型者为主,大型极少见,只占2.78%,且主要分布在胸_(5~9)脊神经节。比较了左右侧注射的结果,标记细胞出现的节段范围及分布形势未见明显的差别;在脊神经节内的位置分布也未见有任何规律。此外,对实验方法、标记细胞的数量和机能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脑神经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系统中,脑神经比脊神经、内脏神经复杂。其复杂性在于:纤维成分有七种之多,而且每对脑神经的纤维不尽相同;脑神经连脑的部位各异;连于脑干内的神经核累计16个之多;脑神经进出颅骨的孔裂复杂难记;脑神经分支多、行程多变、分布范围广。如何按护理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  相似文献   

6.
将HRP分组给予家兔颈交感干、颈上神经节和部分颈部脏器,观察颈及上胸段脊神经后根节标记神经元胞体分布。结果提示颈段脊神经后根节内有内脏感觉神经元胞体,其周围突可经颈上神经节或颈交感干到达某些颈部脏器。对颈脊神经后根节与颈交感干间内脏传入纤维的可能经行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哮喘豚鼠内脏感觉传入部位P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内脏感觉传入各部位内P物质含五的变化,探讨P物质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放射免疫分析。结果:哮喘豚鼠内脏感觉传入部位P物质水平(结状神经88.23±16.32,C7-C8段脊神经节对.77.22±13.26T1-T2段脊神经节75.96±15.67,T3-T5段脊神经节75.50±19.28,C7-T5段脊阅后角68.25±13.39,孤束核(81.63±17.68)pg/gW.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状神经节70.28±12.29,C7-C8段脊神经节59.87±17.36,T1-T2段脊神经节65.35±13.24,T3-T5段脊神经63.23±12.88,C7-T5段脊伍后角57.52±18.69,孤束核(68.37±16.89)pg/gW.W(P<0.05)。结论:下呼吸道和肺的内脏感觉传入征路各部位的P物质可能参与哮喘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对猫骶髓“内脏面”(后连合核及其两侧的中间带)和Onuf核的L—ENK佯阳性成分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布满于“内脏面”,特别是密布于后连合核、中间带内侧核、中间带外侧核及与其相邻的侧索。此外Onuf核也可见密布的纤维和终末。在经秋水仙素予处理的动物,L—ENK样细胞也出现于“内脏面”,但以中间带外侧核和后连合核两处较多。Onuf核及后根节均未见L—ENK样细胞。分别横断预、胸、腰髓后,后连合核、中间带外侧核及与其相邻的侧索等处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略有减少。切断一侧腰骶神经后根,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未见变化。综合本文结果和文献资料,提示骶髓“内脏面”和Onuf核的L—ENK纤维和终末主要来源于脊髓内部固有的L—ENK样神经元;小部分来源于上位脑结构的下行投射。本文不支持来自后根节的周围性来源。  相似文献   

9.
脊神经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传统的观念认为:脊神经节主要由一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其纤维联系也比较简单。近年来由于许多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在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领域的应用(如电生理学、电子显微镜技术、荧光组化法、免疫细胞化学法等),使人们对脊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性质及纤维联系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已积累了不少资料。1989年Plenderleith等将大豆凝集素与脊神经节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相结合,显示了大鼠和猫脊神经节内的小细胞,并认为可将此作为显示小的感觉神经元的标记物。这些新的发现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径路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HRP逆行追踪法,对大白鼠一般内脏感觉的中枢传导径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两条一般内脏感觉的中枢传导径路:即(1)NTS→外侧臂旁核→丘脑腹后内侧核→皮质10区;(2)NTS→外侧壁旁核→下丘禽外侧区丘脑腹后内侧核→皮质40区,以及内脏感觉传导径路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在大白鼠NTS与脊髓之间存在往返联系,认为NTS不仅是内脏感觉传导径路的中继站,而且是中枢神经系整合内脏功能的重要核团之一。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明了在NTS内存在生长抑素和脑啡肽能神经细胞胞体及纤维,它们可能参与了内脏感觉的传导和内脏功能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哮喘豚鼠内脏感觉传入部位SP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 ,观察哮喘豚鼠脊神经节、结状神经节、脊髓和孤束核内 P物质的变化。正常豚鼠 C7~ T5 脊神经节及结状神经节内存在 SP阳性反应细胞 ,其细胞质内充满棕色阳性反应颗粒 ,并可见大量的阳性反应纤维。 P物质免疫反应也见于 C7~ T5 脊髓后角板层 、板层 、中间带外侧核 ,呈点状分布 ,偶见阳性纤维。孤束核内可见大量的 P物质阳性反应。哮喘豚鼠结状神经节、C7~ T5 脊神经节和相应节段脊髓后角、孤束核内 P物质阳性反应的密度明显增多而平均灰度值却明显地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 ,哮喘豚鼠内脏感觉传入部位 P物质表达增强 ,提示这些部位的 P物质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带向椎骨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而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后,发生水肿及无菌性炎症,周围组织有增生和粘连,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治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盆腔内脏初级传入的行程和终止部位已有较多的研究,其结果认为主要终止于骶髓_(1-3)的Ⅰ、Ⅷ层及后连合核。史中立等研究证明,HRP注射于大鼠臂旁外侧核(PBL)在骶髓Ⅰ、Ⅷ层和后连合核可追踪到逆行标记细胞。因为PBL已被证明接受弧束核的内脏二级传入。本实验目的在于在电镜水平证实投射到PBL的骶髓Ⅰ、Ⅷ层和后连合核的神经元是否为盆腔内脏传入感觉二级神经元。家猫五只,将10%Ricin CA60 3μl注射一侧盆神经,3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已在脊髓背角鉴定出10种以上新的感觉投射神经元。所有这些神经元均以其分支的轴突或侧支轴突为特征。这些神经元的分支轴突分别向两个以上的不同核团,包括体感核和内脏感觉核投射。其中有些神经元从其所投射的中枢靶核接受躯体与内脏的传入输入,同时通过分叉初级传入从外周接受躯体与内脏的传入输入。有些外周感觉输入可首先在脊神经节神经元上会聚并被加工处理。这些发现看来是对感觉神经元单投射与单支配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并参与躯体内脏相关和有关的临床障碍。  相似文献   

15.
内脏痛的脊髓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背索不仅是一条非伤害性躯体感觉通路,还参与内脏痛觉信息的上行传递,特别是在内脏出现炎症或肿瘤等病理变化时,其作用尤为明显。突触后背索是实现这一传递过程的主要结构。脊髓侧索也是内脏痛觉信息,尤其是痛觉的“自主情感成分”上行传递的重要途径。内脏痛觉信息在上行传递过程中,接受高位颈髓、延脑、丘脑以及小脑等中枢结构的下行调制。源于延脑腹外侧区的下行易化作用可能通过提高脊髓内脏神经元的敏感性,使内脏痛觉信息的上行传递呈现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昭金  王延清 《解剖学报》2005,36(6):675-678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saicin)受体VR1在大鼠食管传入神经纤维的表达,纤维的形态特征及分布。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结果VRl阳性(VR1-IR)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食管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平滑肌以及血管周围,其形态多为一些含有小棘及串珠样结构的细纤维。有(92.3±3.7)%VR1-IR纤维与代表脊神经节源性传入纤维的神经肽CGRP共存。VR1在脊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中的表达类似,为中小型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有(41.5±4.5)%VRl-IR神经元含有CGRP和(67.9±3.2)%CGRP-IR神经元表达VR1。CGRP-IR细胞在结状神经节较少,仅有(4.7±1.4)%VR1-IR神经元含有CGRP。结论大鼠食管壁内的脊神经源性感觉纤维表达VR1受体。  相似文献   

17.
神经解剖学界传统上将脑神经 (包括周围神经纤维及中枢核团 )的功能成份分为七种 (简称七分法 ) ,即(一般 )躯体运动 (支配肌节演生的骨骼肌 ,包括眼球外肌与舌肌 ) ,一般内脏运动 (支配平滑肌、心肌与腺体 ) ,特殊内脏运动 (支配腮弓演生的骨骼肌 ,包括咀嚼肌、表情肌、腭肌、咽喉肌、中耳肌 ) ,一般内脏感觉 (传、受内脏与心血管的一般感觉冲动 ) ,特殊内脏感觉 (传、受嗅味觉冲动 ) ,一般躯体感觉 (传、受头面部皮肤、粘膜、牙、骨骼肌的一般感觉和本体感觉冲动 ) ,特殊躯体感觉 (传、受视觉、听觉与平衡感觉冲动 ) [1~ 4 ]。与此同时 ,…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 种亚型(m GluR1, 1α, 2, 3, 5, 7, 8)在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的分布。结果如下:(1)骶髓后连合核含有少量大、中型m GluR1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但几乎看不到阳性纤维和终末;(2)m GluR1α样阳性胞体较少,且多为小型,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3)骶髓后连合核可见一些中、小型m GluR2/3 样阳性胞体,阳性纤维和终末比较稀疏;(4)骶髓后连合核可见少量小型m GluR5 样阳性胞体,而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5)骶髓后连合核内淡染的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均较少;(6)骶髓后连合核几乎看不到m GluR8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只能见到少量阳性终末样结构。另外,在外侧脊核内可见到一些m GluR7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内可见到许多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以及少量m GluR8 样阳性结构。骶髓后连合核是后肢躯体非伤害性信息和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的重要汇聚点。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谷氨酸是参与躯体和内脏感觉信息传递的重要神经递质。它可通过与在骶髓后连合核大量分布的m GluRs(m GluR1, 1α, 2, 3, 5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损,髓核自破损处脱出于椎管内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腰伴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症的综合病症。用强扳法能够有效地解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很好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丘脑腹后核传导特异的感觉信息,有着广泛的传出和传入纤维联系,接受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髓丘脑束和内脏传入的纤维,与大脑皮层有广泛的往返纤维联系,是感觉传入的重要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