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对比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息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经胃镜检查临床上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胃息肉患者150例,两组均采用胃镜下取病理组织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阳性总检出率30.0%,其中阳性(+)及阳性(++)居多,分别各有9例和10例。150例胃息肉患者的HP检出率为:增生性息肉占43.7%,炎性息肉占31.1%,腺瘤性息肉占20.0%。其中定量HP检测以HP阳性(+)居多,增生性息肉13例,炎性息肉占5例,腺瘤性息肉占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息肉,两两比较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增生性息肉比较,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与炎性息肉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腺瘤性息肉比较,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息肉发生有一定关系,增生性息肉的感染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腺瘤性息肉的感染率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2.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及其年龄分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青 《中国医师杂志》2001,3(9):586-587
目的 研究儿童HP相关的各种疾病感染率及其与年龄之间分布关系。方法 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 2 63例患儿 (男 15 1例 ,女 112例 ,最小 1 5岁 ,最大 14岁 ,平均 11 2岁 )。所有病例均做胃镜检查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判断有无HP感染。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阳性率最高 (67 9% ) ;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差异显著 (χ2 =18 771,P <0 0 5 ) ;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溃疡差异显著 (χ2 =34 .993,P <0 0 5 ) ;胃炎与溃疡差异显著 (χ2=16 0 97,P <0 0 5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溃疡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698,P >0 0 5 )。结论 HP阳性率排序 :慢性活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HP感染是胃炎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影响程度最大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溃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儿童HP阳性总发生率及胃炎HP阳性率均低于国内成人 ,国外儿童HP阳性总发生率多数高于国内 ;HP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以 12~ 14岁组为最高 ,临床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汽车驾驶员消化性溃疡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汽车驾驶员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及原因.方法 对105例汽车驾驶员及120例其他职业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汽车驾驶员中检出消化性溃疡58例(55.2%);对照组120例其他职业者中检出消化性溃疡20例(16.7%),汽车驾驶员溃疡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驾驶员组活动期溃疡及大溃疡均高于对照组,汽车驾驶员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汽车驾驶员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重,并有较高的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朱晓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5+2717
[目的]西宁地区儿童胃镜临床应用价值及儿童胃镜检查疾病谱。[方法]对我院4年来(2005~2008)年龄7月~14岁儿童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3例患儿中,胃镜检查发现主要疾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2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6例,十二指肠球炎65例,球部溃疡65例,胃溃疡13例,复合性溃疡8例,异物6例,215例Hp(+),Hp检出率54.8%。[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溃疡病最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率较低。儿童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可以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研究发现,HP阳性者都患有胃窦炎,经抗菌治疗HP根除后,炎症可消退。消化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高,其中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为80%~100%,胃溃疡HP阳性率为80%左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溪  毛建娜  歧红阳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46-154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观察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76例及同期在同医院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无肝病病史中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87例,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HP感染率为30.3%,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的76.5%(P〈0.05)和消化性溃疡组的83.3%(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53.6%,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无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58.3%,有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21.2%,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其发生与发展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HP感染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HP感染和门脉高压性胃胃病黏膜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肝硬化门脉高压影响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80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内镜检查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的检出率。在各类型胃炎160例中,浅表性胃炎112例,浅表萎缩性胃炎10例、萎缩性胃炎38例,HP检出率分别为75%、70%、66%;8例消化性溃疡中HP阳性者7例(87.5.%):12例胃癌HP阳性者10例(83%)。说明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密切,提示HP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 上述慢性胃炎HP阳性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60例,予羟氨苄青霉素与呋喃唑酮配伍,组Ⅱ56例予安慰剂,均疗程2周。组Ⅰ:HP清除率为90%(54.60),症状好转率95%(57.60);组Ⅱ:Hb清除率为0(0.56),症状好转率5.3%(3.56):HP转阴者组织学炎症明显好转。结果表明:痉氨苄青霉素并用呋喃唑酮是清除HP的有效药物,同时表明HP清除者活动性炎症和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也说明HP感染与胃粘膜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腹痛病因。方法:应用小儿电子胃镜对110例慢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110例患儿中浅表性胃窦炎78例(70.9%),结节状胃炎11例(1%),十二指肠球炎75例(68.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9%),幽门管对吻溃疡1例(0.9%),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92例(83.6%),7~14岁儿童占77.3%。结论:浅表性胃窦炎、结节状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因,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7~14岁儿童所占比重较大,小儿电子胃镜是明确病因不可替代的手段,应提倡分餐制或实行共用餐勺取菜,搞好饮食卫生,杜绝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胡兴寿 《医药与保健》2003,11(10):33-33
世界上约有50%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简称HP),儿童是首次获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从婴幼儿开始就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7岁儿童感染率为30%,9岁约为40%,11~12岁接近50%。7岁以上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如经常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给他们做胃镜检查,绝大多数患有浅表性胃炎,极少数患有萎缩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存在的时间越长,对胃黏膜的损害越  相似文献   

10.
邓之驹 《现代医院》2007,7(Z2):21-2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95例糖尿病患者和151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经电子胃镜检出有消化性溃疡者的临床特点和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合并消化性溃疡28例(29.47%),对照组消化性溃疡43例(28.48%),两组总患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糖尿病组腹胀高于对照组(p<0.05),上腹痛和反酸嗳气对照组则高于糖尿病组(p<0.05);HP感染检出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多发生在41~60岁,对照组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下(p<0.01).结论 糖尿病发生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与非糖尿病发生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是一致的,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除了HP感染外,胃粘膜防御功能下降也是一种重要因素.中年糖尿病患者是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好发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3月-2011年6月12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80例患者Hp感染744例,感染率为58.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率为43.9%、慢性萎缩性胃炎为63.8%、慢性胃炎为48.4%、十二指肠溃疡为94.7%、胃溃疡为72.1%、复合性溃疡为100.0%、消化性溃疡为86.1%、胃癌Hp为60.7%,其中消化性溃疡Hp感染最高,慢性胃炎最低.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临床应注意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上消化道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本院国宾部进行健康体检的2 903例人群胃镜检查结果,并选取同期1 475例特需消化科门诊患者进行对照。结果体检组常见的疾病为慢性胃炎(阳性率86.50%)、反流性食管炎(8.20%)、胃息肉(5.24%)、十二指肠球炎(3.17%)、消化性溃疡(1.89%)、食管裂孔疝(1.41%);门诊组为慢性胃炎(93.22%)、反流性食管炎(6.92%)、胃息肉(6.58%)、十二指肠球炎(3.46%)、食管裂孔疝(3.32%)、消化性溃疡(3.14%)。体检组未发现食管癌,胃癌阳性率0.07%;门诊组食管癌阳性率0.81%,胃癌阳性率0.68%(P0.01)。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绝大部分为良性疾病,广泛开展胃镜筛查可行性较差,仅适于少部分有需求的高端体检人群和部分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疾病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具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即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但是反流性食管炎中Hp阳性的患者,其病情却较轻。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模式已经得到多数临床学者认可,在这一系列演变过程中,Hp的感染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起着促进作用。本文从Hp的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方面,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口腔炎症和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与Hp阳性的关系,上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Hp感染的根除等方面进行综述。本文综述目的是预防Hp的感染,感染后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其病情反复发作和恶化。而且Hp被根除后慢性胃炎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减轻或恢复正常,消化性溃疡患者愈合加快、复发率降低,随之胃癌的发病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4.
赵炜  金智慧 《职业与健康》2014,(20):2986-298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上消化道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有密切关联。Hp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消化病的热点研究内容。Hp感染多与职业因素、地区环境、生活饮食习惯、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关,在不同国家、地区、人群中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总结Hp感染的职业、地区分布特点,加强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开展Hp检测,并对Hp感染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干预,可以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费用,促进全民健康,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作者就近年来不同职业、不同地区Hp的感染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型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提高Hp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将Hp分为Ⅰ型和Ⅱ型。取胃粘膜组织进行Hp细菌培养;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对培养出的Hp进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检测。结果Ⅰ型Hp感染组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Ⅱ型Hp感染组(P0.05);Ⅰ型Hp在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组中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Ⅰ型Hp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Ⅱ型Hp(P0.05);Ⅰ型与Ⅱ型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都比较高,分别为82.9%和77.8%(P0.01),但2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Ⅰ型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子,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尤其是甲硝唑具有耐药性。Ⅱ型Hp感染少见,且只对甲硝唑耐药明显。根据Hp分型来选择有效药物,有助于临床根除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关系,并比较Hp在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结果 9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565例,感染率为57.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患者Hp检出率分别为92.5%、40.0%、60.0%,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Hp检出率最高,为92.5%,慢性胃炎患者Hp检出率最低,为40.0%;Hp在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为56.5%,高于其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同时低于其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为40.6%与在胃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较高,其中消化性溃疡感染率最高,临床应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7.
崔建鹏  周力 《现代保健》2014,(24):28-30
目的: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不同血清分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Hp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05例,用Western blot法(免疫印迹法)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Hp抗体分型,分析CagA和/或VacA抗体阳性的表达情况。结果:在Hp现症感染中,CSG、CAG、PU、GC患者的HpⅠ型感染比例明显高于Ⅱ型感染(P〈0.01);PU及GC中HpⅠ型感染率高于CSG(P〈0.05)。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中HpⅠ型感染比例均高于Ⅱ型感染(P〈0.01)。各组的Hp I型感染者中以CagA+VacA抗体为主,检出率为77.4%;其中以CSG组最低(70.4%)、GC组最高(81.8%)。各组CagA+VacA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CagA/VacA抗体检出率(P〈0.01)。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血清学分型检测对于上消化道疾病的判断有临床指导意义,Ⅰ型Hp感染更需要进行根治。  相似文献   

18.
黄孝营  汪孝群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85-2486
目的:评价丽珠维三联(Lizhuwei Sanlian)联合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根除幽门螺杆菌(Hp)和治疗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效果.方法:将61例Hp相关性PU患者随机分为丽珠维三联+兰索拉唑组(A组):橼酸镁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连续1周;B组: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连续2周;疗程结束后继续服用兰索拉唑到4周.停药4周后复查电子胃镜及14C呼吸实验.结果:A组Hp根除率96.7%明显高于B组的83.9%(P<0.05);A组的溃疡愈合率90.0%、总有效率96.7%,高于B组83.9%、90.3%,;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丽珠维三联联合兰索拉唑能有效根除Hp,对PU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缓解率,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镇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基因(ure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空泡细胞毒素基因(vacA)及vacA基因亚型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84株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窦黏膜中分离获得的Hp的ureA基因、cagA基因、vacA基因、vacA基因亚型。结果84株Hp中,ureA、cagA、vac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90.48%、95.24%,cagA、vacA在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高于胃癌(P<0.05);vacAm2基因的阳性率为79.76%,明显高于vacAm1a(20.24%)、vacAm1b(8.33%)及vacAm1bm2(4.76%),vacAm2在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高于胃癌(P<0.05),其余3个基因亚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镇海地区Hp相关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Hp以ureA阳性、cagA阳性、vacAm2亚型占优势,且均在消化性溃疡及胃炎中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黄庆文  张敏  刘丽莹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18-2820
目的了解外企青年工人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湖里分院10年来胃镜检查外企青年工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3862例外企青年工人胃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PU)2953例,检出率21.30%,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319例,检出率16.73%;胃溃疡600例,检出率4.33%;复合性溃疡34例,检出率0.25%。结论来该院行胃镜检查的外企青年工人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高于全国多中心的消化性溃疡内镜平均检出率,可能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工龄、平均每日工作时间、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